米开朗基罗的人物简介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全名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生于佛罗伦萨加柏里斯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兰基罗”、“米高安哲罗”、“米开朗琪罗”。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作为对他的尊敬。1564年2月18日去世,享年89岁。
中文名: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国籍: 意大利
出生地: 意大利佛罗伦斯
出生日期: 1475年3月6日
逝世日期: 1564年2月18日
职业: 雕刻家,画家,建筑家
毕业院校: 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
主要成就: 代表欧洲文艺复兴雕塑艺术最高峰
代表作品: 《大卫》;《摩西》;《奴隶》;《创世纪》
《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
主要内容: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ounaroti,1475.3.6-1564.2.1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爆烈,但是惧怕上帝。母亲在米开朗琪罗六岁的时候就死了。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在那儿他接触到了古风艺术的经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学者,并产生了崇古思想。时兴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受到火刑惩处的多名我会教士萨伏那洛拉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响。人物形象:米开朗基罗最初本无意做一位画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位雕刻家,并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们挣脱自己的肉体束缚一样,获得存在的形式。这正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教条。人物简介: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扩展资料:在《米开朗基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并不认为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但不妨一年一度登高礼拜。他们可以在那儿更新肺部的气息和脉管中的血液。在高处,他们会感到更加接近永恒。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搏斗。”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成就。毕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 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们来说,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崇尚平庸的社会《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罗曼·罗兰(法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除此之外还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开朗琪罗
能说说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吗?
米开朗基罗·迪·路徳维科·波那洛提·西莫内(Micheangelo,1475-156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他多才多艺,在建筑、绘画、雕塑、诗歌等领域都具有非凡的才能。其绘画代表作——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是一幅取材于《圣经》、描绘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画,整个画面气势撼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为壮观的杰作。《德尔非的女预言者》是画在天顶两侧券拱间的十二位传说中的男女先知之一。画家刻画出女预言者手持神谕、转首回望的状态。她那健美的身姿,洋益着青春的活力;明媚的双眼,蕴含着脉脉深情,充满渴望与期待。这一形象被认为是米开朗基罗笔下最美的女性形象。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注重形体刻画,强调表现人物的结构与动势。作品色彩单纯,风格质扑、雄健。由于原画积满灰尘、油烟,故画面比较灰暗。这里展示的是经过专家清洗后所拍的图片,所以画面比较清晰、明亮。
他的作品《大卫》直到今天还是每一个学画的人必须临摹的教材。
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
他还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自由,反对专制、抗击外族侵略的爱国志士和共和主义战士。
1475年,米开朗基罗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热衷于艺术,不顾父亲的反对,刻
苦地学习绘画和雕刻,为此他到过意大利的许多城镇,精心临攀与研究大师们的作品。
他早期的雕刻作品《哀悼基督》就已表现出他很高的艺术造诣。在这幅作品中,死去的
基督安卧在母亲的膝上,圣母俯视着儿子,充满了忧思与爱怜。整个作品给人以既悲哀又优
美的感觉,展出后便立即在罗马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一位不足25岁
的新秀雕刻的作品。米开朗基罗最有成就的雕塑还有《大卫》、《摩西》、《朝》、
《夕》、《昼》、《夜》、《和被绑的奴隶》以及《垂死的奴隶》等。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大卫》取材于《旧约》中的神话故事。古代以色列
的大卫王,少年时曾是牧童。有一次他到前线给与敌人作战的哥哥们送饭,遇到凶悍的敌方
巨人哥利亚正在逞凶,在危急的时刻,大卫用甩石机杀死了哥利亚,挽球了民族。
米开朗基罗把大卫塑成一位健壮的青年,表情刚毅,目光炯炯有神,微低着头,侧目怒
视前方,左手握着搭在肩头的“甩石带”,似乎随时准备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雕像强烈地
表现了一位正义战士的无畏勇气与力量。
为这座雕像米开朗基罗花去了大约3年的时间,使它几乎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大
卫》的成功,使米开朗基罗成为当时最伟大的雕塑家。《大卫》被当时的政府安放在佛罗伦
萨市政厅前的广场上,直到今天,你依然能在这里欣赏到这一杰作。
《摩西》像是米开朗基罗用了4年时间为教皇陵墓而作的塑像。摩西是第一个率领以色
列人从埃及出走,寻求建立自己国家的“先知”。在出走途中,有人因恶人引诱而成了叛
徒,摩西听说后,怒斥叛徒,一气之下摔了法服。这个雕像表现的正是当摩西得知这一事变
时,刹那间的神态反应。摩西坐在椅上,头部左转,怒视远方,身体的动感表明他正要站
起,给人以嫉恶如仇和大义凛然的正气感。这幅作品作于佛罗伦萨遭受教皇勾结外国侵略者
屠杀人民之际,作者借《摩西》像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叛国者的愤怒。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也像他的雕塑一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用神奇的笔塑造了众
多感人至深的形象。
为画西斯廷的壁画,米开朗基罗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
力和勇气,画了4年零5个月,终于给世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杰作——《创世纪》。《创世
纪》共分《亚当的创造》、《夏娃的创造》、《逐出乐园》等九个场面。在这几幅大画的四
周,又画了基督祖先和其他有关的故事。当整个作品完成时,37岁的米开朗基罗已劳累得
像个老人了。由于长期仰视,头和眼长久不能低下,连读信都要举到头顶。
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个杰作是《最后的审判》。《圣经》上说,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要
做一次最后的审判,以惩恶扬善。在这幅画面中间,基督举起右手即将发出最后的判决。他
的左边是一群为信仰而殉难的圣徒,他们各自拿着受害时的刑具向基督诉说着。这里没有慈
悲和饶恕,有的只是铁面无情的善恶报应。米开朗基罗还把反动的教皇画到被判罪的一群人
中去,让他们准备去接受地狱的煎熬。
米开朗基罗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才最后完成了这幅画,还曾从脚手架上摔下,跌断了
脚,可他仍以刚强的意志,完成了这幅气势雄伟的杰作。并借末日审判这个题材,痛快淋漓
地发泄了对人间丑恶的疾恨。
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位热情如火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奋战终生的爱国志士,他曾和佛罗伦
萨人民一起投入到抵御外国侵略者和教皇军队的战斗中,并担任了城防工程建筑的总领导。
他坚守岗位,直到城市沦陷而成为敌人的阶下囚。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无不洋溢着正义的激情。他创作的众多的强健雄伟的艺术形象,都充
满了生气与力量,但也包含了悲剧的色彩。这正表达了米开朗基罗追求自由、追求解放的精
神,和在那个时代无法实现理想的悲剧性生涯。
1564年2月,89岁的艺术大师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与世长辞了。在他生命的最后2
0年,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筑事业中,设计并主持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作,担任了
教堂的建筑总监,整个教堂的建筑设计图全部是由他制订的,从而为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建筑上的精深造诣,使他成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师。
------------------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
他的作品《大卫》直到今天还是每个学画的人必须临摹的教材。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还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自由,反对专制抗击外族侵略的爱国志士和共和主义战士。1475年米开朗基罗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热衷艺术不顾父亲的反对,刻苦地学习绘画和雕刻,为此他到过意大利许多城镇,精心临攀与研究大师们的作品。他早期雕刻作品《哀悼基督》就已表现出很高的艺术造诣。在这幅作品中死去的基督安卧在母亲膝上,圣母俯视着儿子充满了忧思与爱怜。整个作品给人以既悲哀又优美的感觉,展出后立即在罗马全城引起轰动,人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位不足25岁的新秀雕刻的作品。米开朗基罗最有成就的雕塑还有《大卫》《摩西》《朝》《夕》《昼》《夜》《和被绑的奴隶》及《垂死的奴隶》等。《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取材于《旧约》中神话故事。古代以色列的大卫王少年时曾是牧童。有一次他到前线给与敌人作战的哥哥们送饭,遇到凶悍的敌方巨人哥利亚正在逞凶,危急时刻大卫用甩石机杀死了哥利亚挽球了民族。米开朗基罗把大卫塑成一位健壮的青年,表情刚毅,目光炯炯有神,微低着头,侧目怒视前方,左手握着搭在肩头的“甩石带”,似乎随时准备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雕像强烈地表现了一位正义战士的无畏勇气与力量。为这座雕像米开朗基罗花去了大约3年时间,使它几乎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大卫》的成功使米开朗基罗成为当时最伟大的雕塑家。《大卫》被当时的政府安放在佛罗伦萨市政厅前的广场上,直到今天你依然能在这里欣赏到这一杰作。《摩西》像是米开朗基罗用了4年时间为教皇陵墓而作的塑像。摩西是第一个率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寻求建立自己国家的“先知”。在出走途中有人因恶人引诱而成了叛徒,摩西听说后怒斥叛徒,一气之下摔了法服。这个雕像表现的正是当摩西得知这一事变时刹那间的神态反应。摩西坐在椅上头部左转,怒视远方,身体的动感表明他正要站起,给人以嫉恶如仇和大义凛然的正气感。这幅作品作于佛罗伦萨遭受教皇勾结外国侵略者屠杀人民之际,作者借《摩西》像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叛国者的愤怒。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也像他雕塑一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用神奇的笔塑造了众多感人至深的形象。为画西斯廷的壁画,米开朗基罗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气画了4年零5个月,终于给世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杰作——《创世纪》。《创世纪》共分《亚当的创造》《夏娃的创造》《逐出乐园》等九个场面。在这几幅大画的四周又画了基督祖先和其他有关的故事。整个作品完成时37岁的米开朗基罗已劳累得像个老人了。由于长期仰视,头和眼长久不能低下,连读信都要举到头顶。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个杰作是《最后的审判》。《圣经》上说,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要做一次最后的审判以惩恶扬善。在这幅画面中间基督举起右手即将发出最后的判决。他的左边是一群为信仰而殉难的圣徒,他们各自拿着受害时的刑具向基督诉说着。这里没有慈悲和饶恕,有的只是铁面无情的善恶报应。米开朗基罗还把反动的教皇画到被判罪的一群人中去,让他们准备去接受地狱的煎熬。米开朗基罗用了将近6年才最后完成这幅画,还曾从脚手架上摔下跌断了脚,可他仍以刚强的意志完成了这幅气势雄伟的杰作。并借末日审判这个题材痛快淋漓地发泄了对人间丑恶的疾恨。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位热情如火的艺术家还是位奋战终生的爱国志士,他曾和佛罗伦萨人民一起投入到抵御外国侵略者和教皇军队的战斗中,并担任了城防工程建筑的总领导。他坚守岗位直到城市沦陷而成为敌人的阶下囚。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无不洋溢着正义的激情。他创作的众多的强健雄伟的艺术形象都充满了生气与力量但也包含了悲剧的色彩。这正表达了米开朗基罗追求自由追求解放的精神,和在那个时代无法实现理想的悲剧性生涯。1564年2月89岁的艺术大师在自己的工作室与世长辞了。在他生命最后20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筑事业中,设计并主持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作,担任了教堂的建筑总监,整个教堂的建筑设计图全部是由他制订的,从而为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建筑上的精深造诣使他成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师。
求一篇名人传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
米开朗琪罗(1475~1564)
Michelangel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1475 年3月6日生于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早年在佛罗伦萨画家D.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后因爱好雕刻转入以保存古雕刻遗物最多的美第奇庭园工作。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米开朗基罗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 。
在长达4年的绘制过程中,他拒绝助手协作,一切亲自动手。艰苦的创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壁画揭幕之后,举世公认为空前之作。艺术界更认为他所塑造的气魄宏伟、体态健壮、具有强力意志与力量的众多人物形象,是文艺复兴盛期美术最完美的创造。
《名人传》米开朗基罗人物分析100字
米开朗琪罗(1475~1564)
Michelangel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1475 年3月6日生于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早年在佛罗伦萨画家D.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后因爱好雕刻转入以保存古雕刻遗物最多的美第奇庭园工作。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米开朗基罗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 。
在长达4年的绘制过程中,他拒绝助手协作,一切亲自动手。艰苦的创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壁画揭幕之后,举世公认为空前之作。艺术界更认为他所塑造的气魄宏伟、体态健壮、具有强力意志与力量的众多人物形象,是文艺复兴盛期美术最完美的创造。
《名人传》里的米开朗基罗的简介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ounaroti,1475.3.6-1564.2.1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爆烈,但是惧怕上帝。母亲在米开朗琪罗六岁的时候就死了。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在那儿他接触到了古风艺术的经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学者,并产生了崇古思想。时兴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受到火刑惩处的多名我会教士萨伏那洛拉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响。米开朗基罗最初本无意做一位画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位雕刻家,并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们挣脱自己的肉体束缚一样,获得存在的形式。这正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教条。扩展资料:在《米开朗基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并不认为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但不妨一年一度登高礼拜。他们可以在那儿更新肺部的气息和脉管中的血液。在高处,他们会感到更加接近永恒。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搏斗。”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成就。毕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 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们来说,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崇尚平庸的社会《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罗曼·罗兰(法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除此之外还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