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知道马来西亚人物有谁? 讲其中一个,并讲述他的全部资料^^ 我现在就要,因为明天就要给老师知道..
叶亚来
叶亚来(1837-1885),又称叶德来,叶亚来是他担任马来西亚吉隆坡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用的名字,也有人称他叶来。1837年农历二月初八,叶亚来出生于现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是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开埠功臣。1869年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协助管理吉隆坡,成为吉隆坡甲必丹,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册封仪式由苏丹代表拉惹玛赫蒂主持。1883年,被清政府“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至今,吉隆坡仍保留“叶亚来街”及他的塑像。
简介
叶亚来又称叶德来,叶德来是他担任马来西亚吉隆坡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用的名字,也有人称他叶来。1837年农历二月初八,叶亚来出生于现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是吉隆坡开埠功臣,是来自中国广东省惠州惠阳区秋长镇的客家人,在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跟随同乡,离开贫困的家乡,是典型被卖到南洋淘金的“猪仔”。叶亚来在矿埸表现出色,很快赢得矿场主管信任。因后他后来管理矿业表现出色,1861年,24岁的叶亚来成为芙蓉地区甲必丹,1869年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协助管理吉隆坡,成为吉隆坡甲必丹,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1883年,被清政府“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至今,吉隆坡仍保留“叶亚来街”及他的塑像。
编辑本段
生平
猪仔发家史
吉隆坡的甲必丹(华人首长)叶亚来(1837-1885),原名茂兰,字德来。叶亚来生于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年二月初八日,即公元1837年3月14日,祖籍广东省惠州惠阳县淡水镇周田乡的客家人,为家中的长子,有一妹三弟。曾读了两年私塾,因家贫而停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亦曾替人放牛、打短期零工等度过童年的生活。在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的客家人洪秀全起兵反清,战乱造成家乡农村濒临破产,叶亚来跟随同乡,离开贫困的家乡,来到马来西亚开矿,是被卖到南洋淘金的典型「猪仔」。
首先抵达马六甲,族叔叶国驷,安排他到榴櫣东卡一锡矿厂工作。后转到另一族叔叶五之什货店当伙计。1859年,在族叔叶福资助下,在芦骨经营生猪及收买锡米之生意,不久离开芦骨到双溪乌绒(Sungai Ujong)找寻新生活。 他于途中巧遇双溪乌绒华人甲必丹盛明利之总巡(保安队队长)同乡刘壬光,刘乃推荐他为副总巡。1860年8月,双溪乌绒两位马来土酋为争夺华人矿区锡米税收而发生械斗,当时两个华人矿工集团,即海山党和义兴党也为本身利益分别支持斗争的一方。海山党领袖盛明利在此役中被杀,叶亚来则负伤逃到一烧炭者家中躲起来。 六个月后战事平定,双溪乌绒商界领袖叶亚石被选为甲必丹,但他对经商较有兴趣,不久即推荐胆识过人又精明能干的叶亚来为甲必丹,当时叶亚来才24岁,因政绩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1862年初,叶亚来放弃双溪乌戎华人甲必丹之职,到吉隆坡协助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处理行政事务及管理锡矿厂。此后叶亚来开始发迹,自己也经营两家矿场。1864年创设惠州公司,安置刚由中国家乡抵达之同乡及供贫病之同乡食宿。1865年他开设了“德生号”药材店,还娶了一位马六甲华人女子郭庚娇为妻。
雪兰莪混战
1866年吉隆坡爆发一场王室土侯间的内战,叶亚来无可避免卷入了长达八年的内战,叶亚来与雪兰莪州执政东姑古丁结盟。1868年,刘壬光不幸逝世后,叶亚来代执行甲必丹任务,时年31岁。叶亚来推行英明政策,严惩盗窃,组织一支精锐队,使得吉隆坡成了夜不闭户之太平市镇,远近闻名。1869年,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佳节时,叶亚来在隆重仪式中正式受雪州苏丹册封为第三任吉隆坡华人甲必丹。册封仪式由苏丹代表拉惹玛赫蒂主持。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
1870至1873年期间,马来王室因政治、经济上的种种因素,延续四年内战。甲必丹叶亚来在请援下,派兵协助雪州苏丹女婿东姑孤丁与巴生土侯拉惹玛赫蒂作战。战场的范围主要是在吉隆坡、万挠、安邦和瓜拉雪兰莪等地。战乱期间,吉隆坡两度易手,三度被焚。战场失利,甲必丹叶亚来几番征战,惨遭盟友背叛,几经辛苦终于在1873年三月光复了吉隆坡。雪州苏丹为表扬叶亚来的功绩,于1873年六月,再度册封叶亚来为吉隆坡华人甲必丹。
重建吉隆坡
战后的吉隆坡,废墟一片,锡矿场也化为水潭。甲必丹叶亚来说服了准备他迁的将士同僚,使他们留下来和他共同努力重建一个新的吉隆坡。当时内战使得叶亚来背负超过十万元的战争债务,加上经营的矿场积水,一度面临破产。叶亚来不得已向英商、新加坡、马六甲华商借贷,以维持矿业生产,当时的借贷缴付高达18至20%的利息。
甲必丹叶亚来重建吉隆坡的工作是非常有计划的。他首先发展公路网,疏通河流,建造桥梁,扩建住屋,使由亚答屋进步到砖瓦屋和商店,重开矿场,鼓励各族共同参与建设,并从中国招募工人前来建设吉隆坡。为了让工人得到廉价的供应品,他也鼓励马来人迁到吉隆坡近郊,种植农作物供应市场所需。吉隆坡就这样从废墟中逐渐发展成为今日马来西亚最大的都会。
1878年锡价高涨两倍,使得叶亚来得以还清债务。1879年,叶亚来一跃成为吉隆坡首富。在他颠峰期的事业,曾拥有锡矿一千多亩、员工五千人,掌握了整个城镇的经济实权。除了铺设道路、投资各种农业计划,并首先引进蒸汽抽水机供雪兰莪(Selangor)的矿场使用,还包括兴建了吉隆坡第一家医院。叶亚来领导吉隆坡直到1880年还政于英殖民政府为止。
叶亚来深知教育的重要性,1884年创设私塾于惠州公司内,供同乡就读,并亲到中国聘请举人叶树网前来教学,成为吉隆坡第一间华人学堂。后来将私塾改为「唐文义学」,并增聘徐绍荪为教师,教授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家诗、千字文之类的中国教育方式。也因为叶亚来的积极推动,成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华文学校。 综合来说,叶亚来对吉隆坡最重要的贡献包括开辟道路、制砖烧瓦、发展矿业、移入劳工、种植开垦、建立医院、安老院、学校等,为以后吉隆坡的繁荣奠下基础。
在战前,叶亚来是唯一代表政府参与开拓吉隆坡的先贤人物,以及后来建设吉隆坡功绩最昭著的元勋,他为早期的吉隆坡带来了繁荣和秩序。身为海山会党领袖,他集会党领袖、战略家、投资家、矿业家地位于一身。当会党恩怨在战火平息后,他化除恩怨卫护华人利益,勤政爱民,团结华族,团结巫人,更善于与土酋谈判。 叶亚来原想于1886年返回中国,却于1885年一病不起,4月15日清晨,不幸病逝,年方四十八岁。出殡之日,吉隆坡政府机关停止办公,许多高官显要都出席葬礼,全吉隆坡停工,下半旗哀悼。 由于英国1879年即在吉隆坡设立驻扎官,叶亚来的继承者不再有他的权利和威望。
编辑本段
评论
二十世纪初,叶亚来的名字出现在梁启超发表在《新民丛报》的一篇文章上,并被列为九个著名的中国海外开拓殖民者之一。前任英国殖民地总督瑞天咸(Frank Swetteham)对叶亚来的赞赏,直接间接地增进了他的威望,之后1951年所出版由另一位英国殖民地总督米德布洛克(S.M.Middlebrook)执笔的叶亚来英文传记,又明显地确立了叶亚来建设吉隆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65年的二十年间,叶亚来的英雄事迹以及开拓首都吉隆坡的功绩,透过蓬勃发展的华人出版业,深植在新、马一带的华人心中,五十种版本以上的叶亚来传记,有些甚至神化了他的存在。
不过,在1980年,马来西亚的文化、青年及体育部长拿督阿都沙末(Datuk Abdul Samad Idris)撰文,否定叶亚来是吉隆坡的开埠功臣,声称开辟吉隆坡的是与叶亚来同时代的马来贵族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叶亚来竟然默默消失在华人的历史教科书上。这是政治操弄历史的典型例子。 1999年,第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吉隆坡举行,当时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为大会主持开幕时说,如果没有把客家人的事迹写入历史,没有把华人甲必丹的贡献纪录在案,吉隆坡的历史将不完整的。他说,吉隆坡三位客家领袖,甲必丹叶亚来、叶亚石及刘壬光,为吉隆坡的现代化发展建设奠下基础。可见叶亚来对吉隆坡的贡献已经获得马来西亚官方的认可与赞扬。
编辑本段
叶亚来年谱简编
叶亚来(即叶德来、叶来)是开发吉隆坡的巨人。有关他的传记,中英文均有,尤以王植原先生编著的《叶德来传》为最详尽,两百多页,三十多万言。得书固不易,阅读亦费时,为飨读者,现据该传摘要为编年,虽失之详尽,但可知其梗概。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丁酉)诞生。
叶亚来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淡水区沙坑乡周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文福,父联开,母范氏。父母生四子一女:茂兰、茂恭、茂松、茂宽及亚满,叶亚来居长即茂兰。家贫、叶亚来年少即替人放牛。
1854年(清咸丰四年甲寅) 17岁。
随乡人由澳头乘小船至香港,再乘大桅船至马六甲,经族叔叶国驷带到榴连冬加去工作。掘土挑沙,筑塘养鱼。四个月后,族叔又介绍他到吉山(县治)另一族叔叶五店中当伙计,工作了一年。
1855年(清咸丰五年乙卯)18岁。
叶亚来身体欠佳,叶五误以为他不适宜于南洋气候,赠他大银百元出新加坡回国。船至柔佛停泊,他把百元赌输光,回国不成。
1856年(清咸丰六年丙辰) 19岁。
叶亚来与另一族叔叶福到芦骨,在同乡张昌工头的矿场当伙夫。收入可观,勤劳节俭,戒绝赌博等恶习,三年期间积了好些钱。同时学会开采锡矿的各种技术和管理矿场的各种方法,还学到不少关于市场设计和市政管督措施的知识。
1859年(清咸丰九年己未) 22岁。
叶亚来得族叔叶福的赞助,不再当伙夫,而自行经营生猪和锡米买卖的小生意。
1860年(清咸丰十年庚申) 23岁。
叶亚来到芙蓉,结识刘壬光(刘是芙蓉华人甲必丹盛明利部下的一个队长)。当时芙蓉两土酋因争锡米抽税权和保护费而发生战争,华人亦卷入战争旋涡,刘壬光举荐叶亚来给盛明利,盛委任叶为副队长。
是年8月26日,战争爆发。盛军军需未备,军火不足,溃败。盛明利被擒遭杀害,刘壬光受伤,伤愈后辞职离去。叶亚来败退在林中茅屋藏身,入夜敌人追至,伤腿,逃至芦骨。华人战死和被杀害有六千多人。
战乱后,华人公选叶石担任芙蓉甲必丹,他对此职不感兴趣,只注重经营实业。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辛酉) 24岁。
叶石无志于仕途,任职不久,则举荐叶亚来取代他的甲必丹职务。叶亚来接任后,处事严谨,领导有方,时局安定,是他初露头角,独当一面开始。
叶亚来对发展锡矿生产大有贡献,首先输入蒸汽抽水机用于矿场,解决了水淹矿湖的困难,产量比前大大提高。
1862年(清同治元年壬戌) 25岁。
是年秋,叶亚来应吉隆坡华人甲必丹刘壬光的邀请,乃辞掉芙蓉甲必丹职前往吉隆坡协助刘壬光工作。
1857年,吉隆坡还是一个三家村,因附近矿产丰富,几年后成了大村落,邱秀为这里的首任华人甲必丹。
邱秀任职一年后病逝,由刘壬光继任。叶亚来到吉隆坡后,最初替刘壬光总管锡矿,继而连刘在巴生的事务亦兼管。
1865年(清同治四年乙丑) 28岁。
叶亚来在协助刘壬光工作期间,自己也兼营开矿业务,到乙丑年,还自己开了一间德生药材店。
1868年(清同治七年戊辰)31岁。
刘壬光病危,他举荐叶亚来代他任华人甲必丹,得到当地马来人领袖的支持。刘壬光还委托叶亚来管理家业,保护一家老小和理料其后事。叶亚来握有生死大权,也有制订法律的特权。
1869年(清同治八年己巳) 32岁。
6月,叶亚来正式任吉隆坡甲必丹。马来统治者三人,亲自到吉隆坡举行任命叶亚来为吉隆坡甲必丹的仪式,颁发银印一颗,以确定名位。仪式隆重,当地华人、马来人都兴高采烈,有如过盛大节日,一连四天,欢宴游乐。
1870年(清同治九年庚午) 33岁。
因雪兰莪王室内部经济利益之争,爆发了战争。土酋勾结张昌,攻袭吉隆坡,冀图夺取统治权,经作战两个月,把入侵者击退。是年冬,土酋和张昌再次袭击吉隆坡,叶亚来军先打击土酋,土酋败退。后土酋与张昌合谋夜袭叶军,叶军有备,又大败敌军,双方伤亡惨重。叶亚来联合马来统治者,合力进击残败敌军,历时二月,才把敌军击溃。战后,叶亚来抚慰受损居民。
1871年(清同治十年辛未) 34岁。
5、6月间,土酋和张昌再次进犯,叶亚来用计先击败上酋军,再集中力量猛击张昌军,敌军败走。
8月,为了彻底消灭敌军,叶亚来联合马来统治者进军北伐。敌据险固守,僵持四个月,叶军粮将尽,加上盟军被诱降,倒戈返击叶军,叶军败退。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壬申)35岁。
5月,敌军重兵再次袭击吉隆坡,因众富悬殊,加上盟军叛反投敌,虽坚守三个多月,但援军不至、粮缺,叶亚来乃乘夜退出吉隆坡,至巴生,得到雪兰莪执政古丁优礼接待。
叶亚来退出吉隆坡后,即派兄弟德凤回乡招募兵员,得三百人。
11月15日,叶亚来誓师收复吉隆坡,自任总司令,有新招三百人、旧部七百人、古丁派兵千人,以新招子弟兵三百人作先锋。大军到达吉隆坡外线,因大雨连绵,行军受阻,只好扎营待机。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 36岁。
3月,雨歇,展开军事行动。叶亚来军独任攻坚,古丁军及另一马来盟军任后备及截击败退之敌。进攻时,叶亚来使用“擂针”和“花河”——火箭炮此种特别武器,经三昼夜激战,敌军伤亡甚众,不得不退出吉隆坡。叶军凯旋进入吉隆坡时,各族居民空巷而出,欢呼雀跃、放鞭炮相迎,执政古丁亲来道贺,并按华人习俗、服饰,重新任命叶亚来为华人甲必丹。
从吉隆坡光复至1880年的八年之久,叶亚来受雪邦政府委任为吉隆坡地区的行政首长,成为雪兰莪内地最高的领袖,吉隆坡政令,全归他一人掌管,有“吉隆坡王”之称。
计自1862年至1885年,叶亚来在那里经营了二十四年,终于使原来不满千人的矿区吉隆坡,建设成为马来亚早年繁荣进步的大市镇,因而人们称他为“开辟吉隆坡的巨人。”
1880年(清光绪六年庚辰) 43岁。
叶亚来遵照英国政府的顾问官参政制度,把行政权交给行政司,只保留了华人甲必丹的荣衔。他和叶石同是初级华人审官,华人之间有争执,仍由叶亚来办理。政府对他很信任,凡由他向政府借款,都能达到目的。
叶亚来置有很大的产业,有大量的房地产,有砖窑、熔锡炉、开矿用具的制造厂和修理厂、猪栏、牛栏、屠场、石灰窑、碎石场、码头、货栈、金银首饰店等。他热心公益事业,设立安老院、创办华文学校。
1884年(清光绪十年甲申) 47岁。
叶亚来计划回国一行,因病未果。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 48岁。
4月15日叶亚来病逝。是日,政府停止办公并下半旗致哀。出殡之日,衙署各部停止办公哀悼,高级官员全体参加殡仪行列,居民莫不同声痛惜,参政司罗爷亲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叶亚来,其中谈到:“由于甲必丹叶亚来之死,使政府失去一位最忠实的干员,而本人则失去一位敬佩的良友”。
惠阳知名人物简介
邓承修(1841~1892)淡水人。官至鸿胪寺正卿等职。1889年寓居故乡时创崇雅书院(今惠阳崇雅中学前身,书院旧址仍在中学校内。)廖仲恺(1887~1925)陈江镇鸭仔步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1903年结识孙中山。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协助孙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曾生(1910~1995)惠阳(今深圳坪山)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原中国共产党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叶挺(1896~1946)秋长镇周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的军事家。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叶亚来(1837~1885)又称叶德来,秋长镇周田村人。叶德来是他担任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用的名字,也有人称他叶来。在由争夺锡矿利益引起的雪兰莪内战中,叶亚来三次光复吉隆坡。1873年至1880年间,叶亚来任吉隆坡地区行政首长,掌管吉隆坡政令,有“吉隆坡王”之称。邓仲元(1886~1922)原籍嘉应(今梅州),7岁随父居惠阳淡水。原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任粤军参谋长时,多次缉获鸦片,其中一次缉获200多担。孙中山明令追赠陆军上将。《梅州市梅县区志》有传。陈小春,(本名陈小臻),客家人,1967年7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惠 阳区淡水镇沙田村,中国香港男歌手、演员。1985年加入TVB舞蹈艺员训练班,先后担任组合豹小子、风火海的成员。1994年凭借电影《晚九朝五》获得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1996年起参演系列电影《古惑仔》,受到关注。1998年领衔主演金庸武侠剧《鹿鼎记》。梁斗兴,梁斗兴扎根基层,忠于职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2012年7月19日,在广东省深入开展“三打两建”活动中,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不幸因公殉职, 年仅49岁。梁斗兴多年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第一线,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梁斗兴光荣殉 职后,被中国文明网推荐为“中国好人榜”人选,先后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追授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中共广东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惠州市委追授为“模范共产党员”。胡功平,男,1963年9月生,文化程度小学,惠阳区惠深运输实业发展公司出租车司机。他是平凡的计程车司 机,对工作认真负责,开的士14年来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他又是不平凡的,当见到两车追尾,导致油箱漏油并且已经着火的事故时,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冒着生 命危险,及时将小货车驾驶室里受伤被困的一对夫妻救出车外。生死一刻,他选择了危险,拯救了生命。2012年9月18日凌晨4时许,“咣”的一声,正在惠阳区淡水白云路南湖酒店旁红绿灯等候通行的一辆小货车,被一辆大型货柜车追尾,导致油箱漏油并着火。危急时刻,一旁的的哥胡功平冒险将小货车驾驶室里受伤的一对夫妻救出。这对夫妻脱险后不到5秒钟,小货车就爆炸了。姜玉文,男,汉族,1963年9月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写作者,1983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和杂文等中短篇文章;主要在“呼伦贝尔日报”、“中国网”、“人民网”、“散文网”和“红袖添香”等报刊和网站媒体发表自己的作品。该作者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主要是展现家乡的风光原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其大部分散文和杂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该作者现居惠阳,多次发表文章,宣传和赞扬惠州和惠阳,对提高惠阳及淡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一定作用。刘思华, 男,大专文化,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人,现任中国贸易报办报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惠阳区人大代表、惠阳区政协常委、惠州市政协常委。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 创新企业行业副会长、中华爱国英才报效祖国活动组织委员会中华爱国国典编审委员会理事长、惠阳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惠阳区文联荣誉主席。任振华 男,江苏宜兴人,汉族,1962年8月出生,东南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1986年6月参加工作,无党派人士。现任惠阳区政协副主席、惠阳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黄树正,男,汉族,生于1961年2月,惠州市惠阳区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研究生(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现任惠州市政府副市长。黄秉维(1913.02.01——2000.12.08),广东惠阳人。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1934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地理 学会理事长。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理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通讯会员、国际山地学会顾问。获得1996年国际地理联合会特别荣誉奖.
惠州的知名人物
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殊多。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同年10月2日携侍妾王朝云、三子苏过抵惠。在惠期间,他先后写下了160首诗词和几十篇散文、序跋。其诗文歌咏惠州风物,使惠州名扬四海,诚如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历史名人 隋代:智敫(高僧) 唐代:怀迪(高僧) 宋代:梅蟠(文学家) 明代:王度(名臣)、叶梦熊(军事家)、叶春及(方志学家)、杨起元(理学家)、张萱(文史专家)、韩日缵(尚书)。 清代:函可(诗人)、行森(高僧)、李义(李家拳创建人)、叶亚来(华侨领袖)、邓承修(名臣)、江逢辰(诗人)、李星阁(画家)、李绮青(词人)。 中华民国:郑士良(三周田起义领导人)、邓子瑜(民主革命先驱)、张友仁(文史专家)、廖仲恺(近代民主革命家)、林耀桂(龙型拳代表人物)、罗仲霍(民主革命先驱)、丘纪祥(体育明星)、青主(音乐家)、邓演达(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铿(粤军名将)、叶挺(北伐名将)、高恬波(广东首位女共产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秦咢生(书法家)、廖承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铭新(医学专家)、廖似光(长征女红军)、黄秉维(地理学家)、黄萃庭(医学专家)、陈紫(音乐家)、李曙轩(农业专家)、梁永泰(版画家)、彭宝林(公安英模)。 寄籍名人:葛洪、苏轼、唐庚、陈尧佐、伊秉绶、宋湘、梁鼎芬、陈炯明、曾生。 其他名人:陈金江(博罗人)、张昭远、翟火姑、余道元、吴仕端、吕钦(惠东人)等。
快告诉我,马来西亚的元首,首相,副首相,内阁部长的名称!!急急急急急!!!!!!现在就要!!
首相:纳吉
副首相:慕尤丁
1)首相署部长:
a)许子根(团结与表现事务)
b)纳兹里(法律与国会事务)
c)诺莫哈末(经济策划单位)
d)加米尔(回教事务)
e)依德利斯(特别事物)
首相署副部长:
a)刘伟强
b)玛西达
c)迪瓦玛尼
d)阿末玛兹兰
e)慕鲁基亚
2)财政部长:纳吉
第二财长:阿末胡斯尼
副财长:曹智雄、阿旺阿迪
3)教育部长:慕尤丁
副教长:魏家祥、弗亚查卡西
4)交通部长:翁诗杰
副部长:阿都拉欣巴克里、刘会洲
5)工业、园丘和原产业部长:柏纳东博
副部长:韩查再努丁
6)内政部长:希山慕丁
副部长:阿布瑟曼、遮亮末沙
7)新闻、通讯、文化与艺术部长:莱士雅丁
副部长:佐瑟沙朗、王赛芝
8)能源、绿色工艺与水务部长:陈华贵
副部长:诺丽雅
9)乡村与区域发展部长:沙菲宜阿达
副部长:哈山马力、佐瑟恩都鲁
10)高教部长:卡立诺丁
副部长:何国忠、赛夫丁阿都拉
11)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慕斯达法
副部长:慕克里兹、贾谷沙岸
12)科学、工艺与革新部长:麦西慕
副部长:法迪拉尤索夫
13)旅游部长:黄燕燕
副部长:苏莱曼泰益
14)农业部长:诺奥玛
副部长:佐哈里、罗哈妮
15)国防部长:阿末扎希
副部长:阿都拉迪夫
16)工程部长:沙兹曼
副部长:杨昆贤
17)卫生部长:廖中莱
副部长:罗斯娜
18)青年与体育部长:阿末沙比里
副部长:拉查里、黄日升
19)人力资源部长:苏巴马廉
副部长:玛兹娜
20)国内贸易与消费人事务部长:依斯迈沙比里
副部长:陈莲花
21)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长:江作汉
副部长:拉兹乌京
22)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长:莎丽扎
副部长:周美芬
23)外交部长:阿尼法
副部长:柯希兰、李志亮
24)联邦直辖区部长:拉惹侬仄再纳阿比丁
副部长:沙拉瓦南
25)天然资源与环境部长:道格拉斯
副部长:佐瑟古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