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传送带问题解题思路
具体方法是:
(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
(2)明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
(3)弄清速度方向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物体对地的初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同理,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时,相对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2、常见的几种初始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
(1)物体对地初速度为零,传送带匀速运动,(也就是将物体由静止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V是传送带的速度,V10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f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V20是物体对地运动初速度。(以下的说明中个字母的意义与此相同)
物体必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 ,求得 ;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则相对于传送带向后做减速运动,如果传送带的长度足够长的话,最终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以传送带的速度V共同匀速运动。
(2)物体对地初速度不为零其大小是V20,且与V的方向相同,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也就是物体冲到运动的传送带上)
①若V20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且V20小于V,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匀速运动。
②若V20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且V20大于V,则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前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如图2所示,摩擦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V20方向相反,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减速运动,一直减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之后以V匀速运动。
(3)物体对地初速度V20,与V的方向相反
如图3所示:物体先沿着V20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对地的速度为零。然后物体反方向(也就是沿着传送带运动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若V20小于V,物体再次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变为- V20,全过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
②若V20大于V,物体在未回到出发点之前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V匀速运动。
说明:上述分析都是认为传送带足够长,若传送带不是足够长的话,在图2和图3中物体完全可能以不同的速度从右侧离开传送带,应当对题目的条件引起重视。
二、物体在传送带上相对于传送带运动距离的计算
①弄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计算出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2。
②计算同一段时间内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X1。
③两个位移的矢量之 =X2- X1就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
高中物理传送带问题
忽 怀恋高中 哈哈送带问题是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它既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又能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实际,因而,这种类型问题具有生命力,当然成为高考命题专家所关注的问题.近三年有关传送带考题频频出现,显示出它在考查学科综合能力的独特功能。 传送带问题的考查一般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受力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中关键是注意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发生在V物与V带相同的时刻;运动分析中关键是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与方向的变化——物体和传送带对地速度的大小与方向比较。二是功能分析,注意功能关系:WF=△EK+△EP+Q,式中WF为传送带做的功:WF=F·S带 (F由传送带受力情况求得),△EK、△EP为传送带上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的变化,Q是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Q=f·S相对。下面结合传送带两种典型模型加以说明。一、水平放置运行的传送带 处理水平放置的传送带问题,首先是要对放在传送带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清物体所受摩擦力是阻力还是动力;其二是对物体进行运动状态分析,即对静态→动态→终态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其全过程作出合理分析、推论,进而采用有关物理规律求解. 二、倾斜放置运行的传送带这种传送带是指两皮带轮等大,轴心共面但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不等高),传送带将物体在斜面上传送的装置.处理这类问题,同样是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判断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这类问题特别要注意:若传送带匀速运行,则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力不会消失.
关于高中物理传送带问题
请问楼主,题目求的是什么?根据题目要求选择解题方法吧!
如果要从能量守恒来分析问题,其实也不麻烦。
传送带做的总功,无非就是物体动能的减少量和摩擦生热的内能。
动能减少量好求,直接f*s
内能也好求,只要知道相对位移就行了。
相对位移也好求,只要知道物体从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而传送带的速度是不变的,这样就能知道传送带的位移。
物体在传送带运动的时间也好求,只要知道它的初速度VO,根据公式VOt-1/2at^2=s,就可以求得。
这样的话,相对位移就可以求得了。
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滑上传送带上时的初速度是没有关系的,因为物体的位移是固定的,摩擦力也不变。但是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和初速度就有关系了,这在上面求相对位移的解析中已经说明。
不知道楼主明白了没?如果有所疑惑,可以和我联系,乐意探讨。
关于传送带的问题!!!
hehe
先选一个方便的坐标系:x 轴从传送带顶端指向底端,y 轴过顶点和传送带垂直,斜向上
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其中重力在 x 方向上的分量 mgsinα = 0.6mg
在 y 方向上的分量 mgcosα = 0.8mg
支持力和重力 y 方向上的分量大小相等 N = 0.8mg
摩擦力在有相对速度的时候,也就是物体速度不等于 10m/s 的时候,其大小为 μN = 0.5*0.8mg = 0.4mg
只有在物体速度等于 10m/s 的一瞬间为 0
1) 第一个过程,物体从速度 0 加速到 10m/s 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和重力分量方向相同,x 方向上的加速度
a1 = (Gx + μN)/m = 0.6g + 0.4g = g
取 g = 10 [m/s^2]
a1 = 10 [m/s^2]
此过程中,经过 t1 = 1s 即加速到 10m/s
沿斜面运动距离 (0+10)*1/2 = 5 [m] < 16[m]
因此必然有第二个过程
2) 第二个过程,物体由 10m/s 继续加速,此时摩擦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a2 = (Gx - μN)/m = 0.6g - 0.4g = 0.2g = 2 [m/s^2]
s = v0t2 + a2t2^2/2
11 = 10t2 + t2^2
t2 = 1 [s]
两个过程,合计 T = t1 + t2 = 2 [s]
物理传送带问题
m从A点到B点用时1.13,m到达B时速,3.18。解:开始是物体速度为0,摩擦力f1方向向下,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加速度为: a1=gsinθ+ugcosθ=7.35这过程所用时间: t1=v/a1=0.41运动距离:S1=v平方/2a1=0.61物体和传送带速度相等后摩擦力f2方向向上此时的加速度 a2=gsinθ-ugcosθ=0.25方向向下,物体以v为初速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位移S2=S-S1=2.19到达B点速度 v‘=根号2*a2*S2+v平方=3.18所用时间 t2=(v‘-v)/a2=0.72总时间 t=t1+t2=1.13扩展资料传送带问题是高中力学里常见的问题。假设一个水平放置的,在转动的传送带,你如果轻轻放上去一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传送带却有一定的速度,那么它会在传送带上发生相对滑动,所以这时它的摩擦力和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在这个摩擦力的作用下会总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是的摩擦力就是动摩擦力。如果传送带不是水平放置,而是和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且传送带是向上转动的,那么在下面轻放一个物体以后,物体会跟上面的分析一样加速,假设在中途和传送带达到了共速,那么此后它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了,因为静摩擦力使它保持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上诉的情况摩擦力都是动力。如果传送带是从上往下转,则在上面放一个物体后,物体仍然会先加速,摩擦力向下.假设加速中途某一瞬间物体的速度和传送带相等了,那么它有下滑的趋势,此后,他会和传送带发生相对位移.这以后,它的摩擦力就向上了,成了阻力。
高三物理 传送带问题
1、势能与动能转化公式得mgR=mv^2/2,得滑块在圆弧低端是速度为v=4m/s,滑块滑动时受到传送带反向摩擦力作用,摩擦力造成的加速度为a1=0.2g=2,滑动时间为v0-at=0,t=2s,
s=v0t-at^2/2,S=4M
2、第二次通过D点过程是:滑块滑落到传送带,速度从4m/s降到传送带速度2m/s,滑过CD段,滑上DE段,第一次过D点,因为滑块在DE段时,摩擦力为F2=0.5*mgcos37=4,而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量为mgsin37=6,所以滑块还得从DE段上滑下来,第二次过D点。
①vo+at=v1 a=2,v0=4 v1=2得t0=1s,通过的距离S=v0t0+at^2/2=3,BC段剩余s1=5-S=2
t1=s1/v1=1s
②以v1=2m/s通过CD段,t2=1/2=0.5s。第一次到达D点。
③mgh+F2*S2=mv^2/2,得,在DE段上升高度h=S2sin37,得S2=0.2m,摩擦力造成反向加速度为a1=4,重力造成反向加速度为a2=6,从D上升至0速度,t3=0.2s,
④DE段从静止到通过D点。摩擦力反向加速度为a1=4,重力加速度为a3=6,向下加速度为2,S2=(a3-a1)t4^2/2,得t4=0.2开根号。
⑤总时间=t0+t1+t2+t3+t4
关于传送带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个问题,物体轻放于传送带上说明物体A的初速度为0,那么物体必然会和传送带产生相对运动,那么物体会以ug=8m/s^2的加速度向B点运动,直到速度为4m/s,用时t1=4/8=0.5s,路程s=0.5×4×0.5=1m,再经过t2=1/4=0.25s后物体A运动到B点,接着由于物体本身产生的沿斜面的加速度a1=gsin37=10×0.6=6m/s^2,而斜面的最大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为a2=ugcos37=6.4m/s^2大于a1,因此A将沿斜面匀速上升,用时为t3=4/4=1m/s.因此总时间为t=t1+t2+t3=1.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