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科本怎么死的?
摇滚之于柯特·科本
如果说西方摇滚乐是由猫王意外奇迹般地缔造的话,那么,给摇滚乐这一神话画上一个悲壮句号的,则是柯特·科本。在此之后,西方摇滚乐——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作为一种精神可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麻木与贫瘠。在1994年4月的一天,柯特·科本令人难以接受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这个世界的一刀两断。就这样,又一个才华横溢者倒在了后现代荒芜的地平线上。虽然在通常意义上和世俗情形上,柯特·科本看上去貌似自杀,而实则正是那只无形的黑手残酷而急骤地剥夺了柯特·科本这个超敏脆弱而极易受伤的生命。与摇滚“疯子”吉姆·莫里森一样,摇滚赤子柯特·科本也恰好死于27岁。
如果说整个摇滚史是一部令人感叹的传奇故事,那么这当中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由那些英年早逝的悲剧人物创造的。他们的乐坛生涯虽然短暂,却轰轰烈烈,服药过量而身亡的“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心脏病突发猝死在浴缸内的“大门”乐队主唱吉姆·莫里森、上吊自尽的后朋克乐队“快乐分裂”的灵魂人物伊安·柯蒂斯,以及饮弹身亡的“涅磐”乐队主唱柯特·科本,他们的离去在他们各自的音乐成就上又增添了一份感人的悲剧色彩,甚至是一道神化的光环,而其中的柯特·科本,更被认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摇滚乐唯一的神话式人物。
1967年2月20日,柯特·科本出生于美国西北部小城阿伯丁,父母的离异给他的童年蒙上了阴影,悲惨的生活埋下了他性格中反叛的根芽。1985年,柯特和好友奎斯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鼓手几经更换选定了戴夫·格罗尔,两年后乐队正式命名为“涅磐”,开始在公共剧场和大学校园里举行演出,签约“地下流行”公司之后,“涅磐”先后发行了第一张单曲唱片《情话/大人物》和首张专辑《漂白》,他们的音乐吸引了一大批主流硬摇滚歌迷,以至于许多评论将“涅磐”误认为金属乐队,但主唱柯特·科本并没有改变初衷,他仍然试图走出一条非主流的道路。
1990年以前,“涅磐”分别在全美、全欧及北美西海岸成功的做了数次巡演,亿万的摇滚乐迷又多了一个为之疯狂的偶像。
1991年4月30日,“涅磐”乐队与大唱片公司“格芬”签约,(小标题:跻身主流)同年录制了革命性的专辑《别介意》,《少年心气》等旋律经典、情绪激昂疯狂的佳作,在美国甚至把迈克尔·杰克逊挤下了台,坐上了公告牌排行榜的第一把交椅。巨大的商业成功改变了另类音乐不能带来利润的现象,带动了大批非主流乐队纷纷转入地上。
在成为超级偶像的同时,柯特·科本遇上了一生中的挚爱——朋克乐队“洞穴”的女主唱科特妮·洛芙,1992年秋天他们的女儿弗朗西丝降生,夫妇二人因为吸毒一度失去了对女儿的监护权,本来就处于成功的巨大压力之下的柯特·科本,受到丑闻和严重胃病的困扰,已经很难在音乐创作中享受到乐趣,甚至尝试过自杀。专辑《在母体中》和《乱伦》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诞生的。
1993年12月16日,“涅磐”和MTV频道录制了一场经典的“不插电”演唱会,原汁原味的木吉他和轻松温柔的演唱,展现出柯特·科本的另一种魅力,也改变了许多人对摇滚乐的偏见。
尽管事业还在蒸蒸日上,柯特·科本还是变的越来越极端,越来越愤世嫉俗,台下疯狂叫喊的歌迷,甚至他深爱的妻子和女儿,都无法挽回他内心的绝望,1994年4月5日,柯特用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4月8日,他的尸体被人发现,他自杀的死讯传向全世界。柯特·科本在遗书中写道,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所以要记住“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他终于像乐队名字“涅磐”一样,超越了生死的境界,十年后的今天,他27岁的生命,依然是摇滚乐神坛上英雄的化身。
科特.科本是怎么死的?
摇滚之于柯特·科本
如果说西方摇滚乐是由猫王意外奇迹般地缔造的话,那么,给摇滚乐这一神话画上一个悲壮句号的,则是柯特·科本。在此之后,西方摇滚乐——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作为一种精神可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麻木与贫瘠。在1994年4月的一天,柯特·科本令人难以接受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这个世界的一刀两断。就这样,又一个才华横溢者倒在了后现代荒芜的地平线上。虽然在通常意义上和世俗情形上,柯特·科本看上去貌似自杀,而实则正是那只无形的黑手残酷而急骤地剥夺了柯特·科本这个超敏脆弱而极易受伤的生命。与摇滚“疯子”吉姆·莫里森一样,摇滚赤子柯特·科本也恰好死于27岁。
如果说整个摇滚史是一部令人感叹的传奇故事,那么这当中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由那些英年早逝的悲剧人物创造的。他们的乐坛生涯虽然短暂,却轰轰烈烈,服药过量而身亡的“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心脏病突发猝死在浴缸内的“大门”乐队主唱吉姆·莫里森、上吊自尽的后朋克乐队“快乐分裂”的灵魂人物伊安·柯蒂斯,以及饮弹身亡的“涅磐”乐队主唱柯特·科本,他们的离去在他们各自的音乐成就上又增添了一份感人的悲剧色彩,甚至是一道神化的光环,而其中的柯特·科本,更被认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摇滚乐唯一的神话式人物。
1967年2月20日,柯特·科本出生于美国西北部小城阿伯丁,父母的离异给他的童年蒙上了阴影,悲惨的生活埋下了他性格中反叛的根芽。1985年,柯特和好友奎斯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鼓手几经更换选定了戴夫·格罗尔,两年后乐队正式命名为“涅磐”,开始在公共剧场和大学校园里举行演出,签约“地下流行”公司之后,“涅磐”先后发行了第一张单曲唱片《情话/大人物》和首张专辑《漂白》,他们的音乐吸引了一大批主流硬摇滚歌迷,以至于许多评论将“涅磐”误认为金属乐队,但主唱柯特·科本并没有改变初衷,他仍然试图走出一条非主流的道路。
1990年以前,“涅磐”分别在全美、全欧及北美西海岸成功的做了数次巡演,亿万的摇滚乐迷又多了一个为之疯狂的偶像。
1991年4月30日,“涅磐”乐队与大唱片公司“格芬”签约,(小标题:跻身主流)同年录制了革命性的专辑《别介意》,《少年心气》等旋律经典、情绪激昂疯狂的佳作,在美国甚至把迈克尔·杰克逊挤下了台,坐上了公告牌排行榜的第一把交椅。巨大的商业成功改变了另类音乐不能带来利润的现象,带动了大批非主流乐队纷纷转入地上。
在成为超级偶像的同时,柯特·科本遇上了一生中的挚爱——朋克乐队“洞穴”的女主唱科特妮·洛芙,1992年秋天他们的女儿弗朗西丝降生,夫妇二人因为吸毒一度失去了对女儿的监护权,本来就处于成功的巨大压力之下的柯特·科本,受到丑闻和严重胃病的困扰,已经很难在音乐创作中享受到乐趣,甚至尝试过自杀。专辑《在母体中》和《乱伦》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诞生的。
1993年12月16日,“涅磐”和MTV频道录制了一场经典的“不插电”演唱会,原汁原味的木吉他和轻松温柔的演唱,展现出柯特·科本的另一种魅力,也改变了许多人对摇滚乐的偏见。
尽管事业还在蒸蒸日上,柯特·科本还是变的越来越极端,越来越愤世嫉俗,台下疯狂叫喊的歌迷,甚至他深爱的妻子和女儿,都无法挽回他内心的绝望,1994年4月5日,柯特用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4月8日,他的尸体被人发现,他自杀的死讯传向全世界。柯特·科本在遗书中写道,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所以要记住“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他终于像乐队名字“涅磐”一样,超越了生死的境界,十年后的今天,他27岁的生命,依然是摇滚乐神坛上英雄的化身。
谁知道科特柯本的身高、体重和个人还好?
科特·柯本(Kurt Cobain),美国已故著名摇滚歌手(1967-1994)
科特·柯本个人档案
性别:男
生日:1967年2月20日
星座:水瓶座
地域:欧美
Kurt1967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西部华盛顿州阿伯丁市阿伯丁一个不算繁华小城距西雅图不到百里但阿伯丁地区自杀率却名列全美前茅这便Kurt成长之处
科特·柯本在童年时是不太健康的, 虽然身体有点毛病, 但他的童年还是满快乐的。他时常打着一套印有米奇老鼠图案的鼓, 是他的母亲送给他的, 又时常踩着他父亲送给他的脚踏车。
在他9岁那年, 他的父母决定离婚。他们离婚以后, 科特·柯本跟了他的父亲一起住, 而他的妹妹 Kim 就跟了母亲。这次离婚对科特·柯本的影响极之深远, 他因父母的离婚而感到羞耻, 甚至讨厌他们。而且他亦因此事而对外界失去信心, 失去安全感, 由本来外向好动变得内向, 甚至将自已隔离。他开始旷课、打架、破坏公物… 然后吸毒。
最初, 科特·柯本是与他的父亲一起住的, 但后来因为他并不能和他的后母相处, 于是他便搬走。自此之后, 他就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有时他会和妈妈一起住, 又有时再次和爸爸一起住。除此之外, 他的落脚点还包括祖父祖母家, 一些叔叔和姨姨的家与及朋友家等。他曾与很多不同家庭一起生活过, 只是每一个都不是他的家。
1981年2月20日Kurt14岁生日得到一把二手电吉作为生日礼物从此Kurt放下架子鼓操起了吉
1985年底Kurt和Dale Crover 、Greg Hokanson一起开始排练自己作品将自己第一自乐队命名为Fecal Matter后来这支乐队录制了一盘小样Kurt第一盘正式小样那时Kurt还未成型噪音+重金属节奏其实并不Kurt自闭内心
Fecak Matter 很快就难以后继了这非常自然但Kurt这段日子里已经成长更重要结识了死党Chris Novaselic以后涅磐低音司掌者
关于Kurt第一支乐队有过许多不同名称:最初Skid Row;然后Throat Oyster、Pen Cap Chew、WindowPane、Ted Ed Fred…… 最后涅磐
1988年1月23日Nirvana录制了第一盘小样地点全城最便宜“关联”录音室录音师Jack Endinno这个人西雅图地下音乐教父之一Kurt将样带四处投递寄到所有所知独立唱片公司寄出了大约20盘样带收到了一大堆回信和各式各样小礼物包括洋娃娃、糖果和装着假蚂蚁旧避孕套之类就没有渴望试音通知或邀请
1988年6月11日Nirvana录制了第一首发行单曲Love BuzzB面则Big Cheese尽管kurt对自己第一张单曲翻唱作品十分不满但录音棚诱惑终于压倒了一切
1988年11月Love Buzz/Big Cheese上市
地下流行公司采取了一种新促销方式发行:们只印制了一千张单曲唱片以手写编号限量预定果然此举使这张单曲取得成功1988年底Kurt同Tracy到西雅图去玩听到电台正播放Love Buzz们兴奋异常从未想到会达到这一步:这已超出了最大野心之外功成名就
1988年12月24日涅磐开始了首张专辑录制工作到翌年一月录制工作完成Endinno向们出示共606.17$录音费NirVaNa所有人都无法承受这笔“巨款”结果由Chad朋友Jason Everman代付账
到1989年2月乐队开始美国西海岸作小型巡演正好Kurt此时对边弹吉边唱歌还要记住歌词十分不习惯于NirVaNa暂时有了第二吉手即Jason Everman吉不错又有一头长发也来自父母离异家庭甚至也阿伯丁住过
欧洲巡演结束后Kurt开始注意到地下流行公司已渐渐到了破产边缘们无力继续为涅磐加大宣传乐迷们到处都卖不到乐队唱片终于涅磐开始寻找更大公司Poneman和帕维特试图挽留但Kurt决心已定尽管感到内疚但金鳞终非池中之物涅潘需要更广阔翱翔
同感情相比这时Kurt更痛苦抉择告别合作已久鼓手ChadChad鼓声闷而软Kurt和Krist早就对不满同Jason一样音乐理念上也与Kurt有所不同尽管们都喜欢一样朋克但Chad顶多只能算达到嬉皮程度而非涅磐本身悲观疾世们日渐离心终于Chad提出离去Kurt一言不发告别完全Krist说话后来Kurt说:“我觉得就象刚杀了个人”
接下来们换过了不少鼓手但基本上都扮演客窜角色直到出现了Dave Grohl
Dave1969年1月14日出生于俄亥俄州沃伦6岁时父母离异高中时组建了第一支乐队当时弹吉当发现乐队鼓手技术太粗糙时便自己做到鼓架前狂练鼓技疯狂扒带16岁时加入了当地Scream作鼓手并就此退学
Kurt们Scream演出时第一次听到了Dave鼓声当时们就想天啊真个了不得鼓手要我们这儿就好了
1990年9月当Dave所Scream巡演到洛杉矶市乐队贝司手因为感情问题退出巡演停止Dave囊中羞涩进退两难朋友、the Melvins奥斯本让同涅磐联系短暂交谈后Dave立即飞到了西雅图
1991年5月开始录制第二张专辑:Nevermind地点加利福尼亚州音响城录音室
录音结束后涅磐便作为Dinasour Jr热身乐队开始了一场美国西海岸巡演当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时人们开始发现涅磐得到喝彩声已经远远盖过了巡演主角Dinasour Jr
8月和Sonic Youth 一起开始欧洲巡演这些日子也许Kurt最快乐时光无牵无挂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回到美国们便着手拍摄Smell like teen spiritMTV预算$33000Kurt本来想搞一些朋克电影似东西但导演Sam Bayer却个深知流行精髓人物两方面妥协结果如大家所见这部片子除了其另类外观之外其实也有着全部潮流成分
1991年9月13日Nevermind首发式西雅图举行从此Kurt们开始了长期无聊老套宣传活动大家都认为Nevermind一张好专辑但即使最乐观人也未能对它畅销有过多奢望公司一部分人认为它只能卖50000张而最具鼓舞力说法如果经纪人确极够卖力如果公司确极够卖力如果乐队确极够卖力(这似乎很难)那它可能仅仅可能成为金唱片(500000张)而且需要一年
1991年10月29日Nevermind成为金唱片11月2日闯进了热门金曲40首位居35名
专辑销量直线上升版税支票不断寄到而欧洲巡演中Kurt开始浑身不自起来;们一路被人群包围采访不断最大痛苦却胃病发作愈加猛烈支气管炎也死灰复燃令边咳边呕这种内焦外困情形下们决定放弃以后巡演回到了美国这成了各大娱乐媒体头号新闻但涅磐终于可以得到解放了
同时国内涅磐狂热已成燎原之势Nevermind以惊人速度从35名跳到了17名然后一跃进入前十到们回到美国已从第四名向冠军冲击几天之后已美国成为白金碟(1000000张)每一个略听一点摇滚甚至流行人似乎都开始迫不及待冲向唱片店抓起Nevermind赶紧付钱媒体连篇累牍赞扬着涅磐音乐每一个有关流行音乐节目都放起了Smell like teen spirit西雅图成了Grunge圣地被称为利物浦第二大公司争先恐后寻找Grunge乐队发掘涅磐第二飞往西雅图每班班机上都挤满了们星探Pear Jam、Smash Pumpkin、Shonen Knife、The Melvins、Eugenius、Alice in Chains等诸多乐队鸡犬升天
1992年1月11日Nevermind成为排行榜冠军超过了U2、Gun & Rose甚至将Michale Jackson挤下了台同时它也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瑞典、爱尔兰等诸多国家成为榜首世界主要市场全部进入前10两三年之内它全球销量将超过10000000空前成功与显赫名声显然令Kurt不知所措而混乱生活带给首要礼物便胃病加剧当痛苦满地打滚不断呕吐时甚至想要一死了之毅力消退下去紧张和莫名愤怒使又为自己找到了染毒理由开始和Courtney大过其瘾几次由于过量而晕倒
1994年1月涅磐西雅图中心剧场作了一场精彩演出不同场谁都没有想到这将这个风华正茂乐队美国最后一场演出也就这个月公司要求对In Utero封套设计稍作改动以便一些地方能够销售Kurt答应了同时将Rape Me这首歌名改成了Waif Me这样两处作了改动版本被送往了新加坡它世界上唯一查禁In Utero国家1月28日涅磐最后一次共同录制作品小样几年以来名声、金钱、不同音乐追求已将这几个昔日伙伴日渐分离们已经表达过想要录制各自作品打算Kurt想要搞Lo-Fi并梦想开一家“剥削唱片公司”“招一邦街头流浪艺人、弱智、残疾、精神病患者封面上然后贴上$20标签用来剥削买它收藏家”
到了这个时候Kurt胃病更加严重1993年已看过几十位医生但没有人能真正帮助只有两种方式缓解痛苦:一服用麻醉性药剂二站舞台上疯狂嘶吼用观众沸腾热情止痛坚持认为狂热呐喊起源之处于痛病“有很多时候都我坐着吃饭时候突然一阵剧痛袭来别人自然不会意识到而我也早就厌烦了抱怨巡演时痛更加频繁我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演出每次演出之后我都强迫自己吃东西咽一点再喝点水一会儿又弯着身子呕吐……我曾说过再这样我就会自杀……我再也不想象这样活下去了这让我精神错乱我心理上已经垮了由于我天天胃痛”到94年已因为生理和心理问题而形销骨立身高1米74只有55Kg气色糟糕透了雪上加霜循规蹈矩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由于自去年3月法院判定们有权抚养Frances之后放松了意志又开始沾染禁药这次Courtney坚持不让再自我毁灭下去终于找到一种合法而有效止痛剂来缓解胃痛这也使能脱离禁药诱惑
1994年2月5日们开始了又一次欧洲巡演再巡演到法国时Kurt竟罕有失声了2月27日德国慕尼黑按预定计划又一场演出这场演出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进行到一半时Kurt又一次失声了此时还只完成了预定中15场还有23场未完成
这Kurt也涅磐这个世界上最后一场演出
1994年4月8日星期五西雅图一家电子公司雇员按约前往kurt夫妇住宅安装保安系统由于前门没有人应答绕道一侧并向屋里张望看到一具人形倒地板上起初以为一个塑料模特但随后便看见其耳朵边有一滩血迹立即报了警
9点40分西雅图KXRX电台播报了号外Kurt Cobain自杀死讯就这样传向世界
科特·柯本的孩子气
记得曾有个女生说她男朋友用电吉他弹《Smells like teen spirit》时令她完全陶醉了。而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心里想的却是,这叫什么歌嘛,乱哄哄的。但是当时并没有把它和其他Nirvana的歌从MP4里删掉,或许是因为科特·柯本——那粗犷残破的唱腔。时间一久,慢慢听出那好听的旋律,再慢慢从柯本嘶哑的歌声中感受那种原始的冲动,愤怒,失望。“With the light out it’s less dangerous”(关上灯后就没那么危险)“Here we are now,entertain us”(人来齐了,开始找乐吧)“A mulatto,an albino,a mosquito,my libido”(一个黑白混血儿,一个白血病病人,一只蚊子,还有我的性欲)”《Smells like teen spirit》整首歌中的歌词十分晦涩难懂,不易理解。歌中说一群朋友带上枪支聚在一起,想要闹一场革命。然而这些朋友是谁呢?“一个黑白混血儿,一个白血病病人,一只蚊子,还有我的性欲……”柯本将内心的自我厌弃表达得如此彻底。他对这个世界感到不满意与愤怒,但他并不埋怨前人的错误,而是大胆地嘲弄自己,直面自己的缺陷,这点上柯本是一位猛士但同时又是这么单纯。当《Smells like teen spirit》所在专辑《Nevermind》出版时,所受欢迎至极甚至在榜单上都把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Dangerous》从冠军位置生生斩落马。这首歌可以说体现了Nirvana大部分的气质——焦虑、无助、单纯、率真。集狂暴情绪与优美旋律于一体。童年时期的柯本就已经患上精神分裂症,他有一个幻想中的伙伴博达。父母的离异使他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在冬天,童年的柯本甚至要蜷缩在天桥底下过夜。这一时期风餐露宿生活的经历,在幼年的柯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痕迹,让他早早就看到这个世界的虚伪、无情。十四岁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把吉他,并深深为之着迷,于此走上了音乐创作道路。在当时又有多少人懂得柯本的想法呢?虽然他的摇滚已经响在每一家舞厅,每一部随身听,探头于每一家电台、电视和大报小报,但对许多人来说那只是大众化的口头禅,他的乐队名字成了时髦青年表明自己不曾落伍的口头标签。在1994年4月5日,他自杀了,因难以忍受的胃痛、毒品以及随着他的成功而来压力。他死后,迅速地被人冠之以新时代青年代言人的称号,年轻人更是把他当作现代受难的耶稣,他的死更是成为了商家大肆炒作的噱头。而我们是否应点头认可、高声称赞这一切呢?在电影《阿甘正传》中有这么一段,当阿甘跑步穿越美国时,他身后也有一群人不明原因地跟着一直在跑,当阿甘停下来说他累了的时候,那一群人发出了一个声音:“那我们怎么办?”可见世人不过是盲从,是那么可笑。相信这样的东西也不是柯本想要的,甚至是他蔑视的。在舞台上,他的表演可以用疯狂形容。他时常在演唱会的高潮,当着观众的面狠狠摔碎吉他,捣毁器材,甚至被别人高高抛起砸在鼓上。电吉他、鼓本是演奏摇滚乐的重要乐器,但柯本却将其毁掉。他不相信一切的名利、繁华,于是他批判它们;摇滚本蕴含着一种批判精神,而他甚至连摇滚也一起批判。他痛恨这个世界,也痛恨自己。我们不禁佩服他是如此真实地面对一切,面对自身。我们也难忘那一幕,在一次表演时他突然蹲坐在音箱旁抱头痛哭落泪,哭得像一个小孩,摄像头一个个对准了他,现在看来他当时是多么孤独无助。他有一首翻唱大卫·鲍依的歌《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如同歌的标题,他最后把这个他又爱又恨的世界出卖掉了,只给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一切是否都是圈套,包括摇滚本身?……无论你男女老少,卫道者或叛道者,都可以听听这个男人的声音。
求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_vFDsiZe3hDYhPOhDnXTw?pwd=kvk6提取码:kvk6 科特·柯本的纪录片《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将于明年在HBO播出,该片由Brett Morgen执导,并获得柯本女儿Frances Bean Cobain的支持,提供大量未公开的家庭录像、录音、图片、demos以及歌集等等。收集的未发行音乐和录音就超过200小时。该片已制作了八年,将带给观众一个更不为人知的柯本。
怎样理解科特柯本的一生
科特·柯本(Kurt Cobain,1967—1994)美国已故著名摇滚歌手,经典摇滚乐队Nirvana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乐队灵魂人物,词曲创作人,死后被乐迷誉为圣人。
1967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西部华盛顿州的阿伯丁市。8岁时,父母离异,他学会了用音乐作为逃避的武器。14岁生日时,得到一把二手电吉他作为生日礼物,从此放下架子鼓操起了吉他。后来组建了震惊世界的Nirvana乐队。1994年4月5日,因不堪忍受胃痛,药物及成功带来的压力,以及一味受到粉丝追捧,深感自己的音乐不被理解,在西雅图家中开枪自杀,时年27岁。
科特·科本哪一年自杀?
科特·柯本(Kurt Cobain,1967年2月20日—1994年4月5日),美国西雅图的摇滚歌手。他与基斯·鲁科锡力 (Krist Novoselic)和 大卫·古恩(Dave Grohl)一起组成了摇滚乐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乐队之一:Nirvana(中文译名为涅盘or超脱(台译))。
1994年3月4日, 科特·柯本因为吸毒过量而昏迷, 他被送到医院里去, 可幸的是经过一番抢救后他苏醒了。外间普遍认为这次是自杀不遂而并非真的是意外。他离院后到一所名为 Exodus Rehabilitation Centre 的复康中心戒毒, 但两日后他就逃走了并返回了西雅图。从此失去他的下落。直到4月8日, 一名电工在科特·柯本的住所内, 发现到他的遗体。当警察破门而入后, 发现他是吞枪自杀的。法医官证实他是在4月5日自杀身亡, 在他的身旁有一封遗书。
科特·柯本死时只有27岁, 他离开了妻子, 离开了还是 19 个月大的女儿, 离开了朋友, 离开了乐迷。他所遗下的只有一封遗书与音乐。
科特·科本 是怎么死的?
自杀。科特·唐纳德·柯本(Kurt Donald Cobain,1967年2月20日——1994年4月5日),美国歌手,摇滚乐队Nirvana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词曲创作人。1967年2月20日出生于华盛顿州阿伯丁。后来组建了震惊世界的Nirvana乐队。1994年4月5日,因不堪忍受胃痛、药物及商业化运作带来的压力,以及一味受到粉丝追捧,深感自己的音乐不被理解,在西雅图家中开枪自杀,时年27岁。代表作有《Smells Like Teen Spirit》《Come As You Are》《Lithium》《About A Girl》等。扩展资料生活经历科特·柯本在童年时是不太健康的,虽然身体有点毛病,但他的童年还是满快乐的。他时常打着一套印有米奇老鼠图案的鼓,是他的母亲送给他的,又时常踩着他父亲送给他的脚踏车。在他9岁那年,他的父母决定离婚。他们离婚以后,科特·柯本跟了 他的父亲一起住,而他的妹妹 Kim 就跟了母亲。这次离婚对科特·柯本的影响极之深远,他因父母的离婚而感到羞耻,甚至讨厌他们。而且他亦因此事而对外界失去信心,失去安全感,由本来外向好动变得内向,甚至将自已隔离。他开始旷课、打架、破坏公物… 然后吸毒。最初,科特·柯本是与他的父亲一起住的,但后来因为他并不能和他的后母相处,于是他便搬走。自此之后,他就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特·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