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早期,受制于自然界,人们只有靠自然界提供的现有物质资料维持生存。进入农业时代,人类开始征服、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人与物质的关系,有一些人对物质的要求非常低,但是如今大部分人在经济和社会的催促之下,都变得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思考购买一件物品是否是真正需要,是否可以用的比较长久,而是考虑是否能够买得起。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不重要,而是非常的重要,在以前的历朝历代当中,因为生产力的限制,当人口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就会为了粮食而引发战争,如今我们的生产力发达了,在种植业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发达。我们耕地播种撒药都全部使用了智能化的产品,耕地的拖拉机是无人的,空中打药的飞机也是无人的,而且由智能化系统进行控制,更加精准,而且也更加快速,因此得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不再为没有吃的而发愁。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上一个最根本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一是人对自然的作用,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依赖自然生活、生存和发展。这是以人为主体的关系。二是自然对人的作用,自然界以资源的形式参与社会历史的创造,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或者以异化的形式对人的反作用。这是以自然为主体的关系。如果人类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地球有能力支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界会对人类进行报复。例如,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物质生产采用“资源(原料)—产品一废物”的模式。这是一种线性非循环的生产工艺。它以排放大量废物为特征。随着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现象。这种现象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形式表现,对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这是以自然规律作用表现的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人类应对这种挑战,需要通过世界历史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加以解决,从工业文明的社会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转变。为此,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从人在自然界的位置看,人类与自然是“一体关系”——自然是人类依存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二,从自然进化过程和自然界作为人类活动的对象看,人类与自然是“母子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之子。第三,从自然界作为人类的知识和力量的源泉看,人类与自然是“师生关系”一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是自然的学生。第四,从自然界生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看,人类与自然是“朋友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自然的朋友(姜春云,2012)。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和谐共生。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背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干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