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相邻,周边依次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
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各民族迁徙融合的走廊,是“一体多元”文化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的边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推动着历史的文明进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城邦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意为故土新归),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开创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首府设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从此掀开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55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截至2014年末,新疆总人口2298.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约占63%。目前,全区辖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6个地区和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吐鲁番3个地级市;有68个县、24个县级市、12个市辖区,其中包括6个民族自治县、8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33个边境县(市);有868个乡镇,其中包括42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有14个师、176个农牧团场,总人口约270万人。
新疆的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贯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2.3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全长2486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在天山东部和西部,还有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新疆水域面积5500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92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片片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干旱河谷平原区,现有绿洲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8.7%,其中天然绿洲面积8.1万平方公里,占绿洲总面积的56.6%。
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境内山脉融雪形成大小河流570多条。冰川储量2.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0%,有“固体水库”之称。水资源总量727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但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全国平均的六分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现有耕地618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69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天然草原面积7.2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5%,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新疆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600-34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新疆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野生植物达3850余种,麻黄、罗布麻、甘草、贝母、党参、肉苁蓉、雪莲等分布广泛,品质优良。果树资源丰富,其中优良品种300余个,自古以来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阿克苏苹果以及遍布南疆的红枣、核桃、杏、石榴、无花果、巴旦木等名优特产享誉国内外。野生动物近700余种,占全国的11%。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种,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蒙古野马、藏野驴、藏羚羊、雪豹等国际濒危野生动物。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截止2014年底,发现的矿产有142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2.56%;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有9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五位的有41种,居前十位的有63种;原油探明储量50.6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25万亿立方米,煤炭探明储量3678.15亿吨。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209.2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铁、铜、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新疆幅员辽阔,自然景观神奇独特,著名的景区有高山湖泊—天山天池、人间仙境—喀纳斯、绿色长廊—吐鲁番葡萄沟、空中草原—那拉提、地质奇观—可可托海以及喀什泽普金胡杨景区、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等。在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干线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千佛洞等人文景观,其中交河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蜚声中外。截至2014年末,共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160个,其中5A级景区8个。新疆民族风情浓郁,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体育、服饰、居住、饮食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舞、刀郎舞,塔吉克族的鹰舞,蒙古族的沙吾尔登舞等民族舞蹈绚丽多姿。
大家说的隔壁吧都是什么吧
出自一个笑话吧
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小孩,取名叫小白。。。小白渐渐长大了,开始学说话。为了让家里的老人家开心,于是就先教他喊“爷爷”。。。
小白就喊“爷爷爷爷”,结果过了两天,爷爷死了。。
家里人又教小白喊“奶奶”,小白不久也学会了喊“奶奶奶奶”,结果过了两天,奶奶也死了。。。
接下来轮到学喊“爸爸”了,小白的爸爸非常紧张。。他一下就学会了喊“爸爸”,接下来的两天里,爸爸彻夜未眠,睡不安稳。。。
结果两天后,隔壁老王死了。。。
新疆的“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斯坦有什么关系?
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是由新疆的哈萨克族外迁过去的。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从13世纪初蒙古民族强大,到15世纪哈萨克王朝的建立,前述有关哈萨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联合的步伐。而哈萨克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与历史上的“白帐”汗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乌孙、克烈、乃蛮等部落也被迫西迁。蒙古帝国的金帐汗国、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各有部分地区是哈萨克人的牧地。不久,由于领户分封,造成了金帐汗国新的割据局面,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建立的白帐汗国于14世纪统一了整个金帐汗国。1698年至1718年,哈萨克族的许多部落,按照部落谱系划分为三个玉兹。大玉兹被称为右部,主要分布在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以及伊犁河到锡尔河的广阔地区;中玉兹称左部,主要分布在大玉兹以北,夏牧场在锡尔河中游及卡腊山脉一带,冬牧场在托博尔河、伊斯姆河、努腊河、萨雷苏诸河流域;小玉兹称西部,领地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扩展资料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1、服饰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带有两个耳扇,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帽子里层通常用黑羊羔皮或狐狸皮,面子用色彩鲜艳的绸缎。冬季还戴一种称为“波尔克”的圆顶帽,通常用水獭皮、貂皮、狐皮等兽皮以及羊羔皮制作。2、饮食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饮用砖茶和茯茶煮出来的清茶或奶茶,奶茶的做法是在煎好的浓茶里加点盐,兑点奶和奶皮、酥油,伴之以馕或炒面、炒小麦,这是早餐和午餐。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哈萨克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族人是中国人吗?
哈萨克族是中国人,但不是所有的哈萨克族都是中国人。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属于中国56个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总人口数为1462588人。扩展资料:哈萨克族使用哈萨克语,方言内部差别不大。哈萨克斯坦、中国和蒙古国的哈萨克族语言可以互通。中国哈萨克语大体上可以分为西南和东北两种方言。阿勒班、苏万部落操西南方言;克列依、乃蛮和克宰部落操东北方言。中国的哈萨克族使用阿拉伯字母的拼音字母。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从1940年起使用西里尔字母的拼音文字。其使用的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钦察语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哈萨克人原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为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又改用西里尔字母。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根据出土文物和人类学资料,其远古祖先塞种人、乌孙人和阿兰人等,早在青铜时代就已居住在今哈萨克斯坦地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萨克族
重赏!寻找一首哈萨克歌曲
最幸福的时间-品冠词:品冠曲:品冠当你来到的那一天说不出莫名的感觉你的笑轻轻柔柔又甜甜融化我的世界每当抱着你的瞬间忍不住亲吻你的脸你那温柔会说话的双眼照亮我的一切你的快乐悲伤我了解陪你笑陪你哭一遍又一遍我会用心建构你想要的世界幸福在蔓延静静抱着你在身边是我最幸福的时间生命因为你变得更完整谢谢你的出现每当看你快闭上眼紧紧拥抱你到入眠我的肩膀不分白天黑夜想让你更安全有一天你的他将出现要更珍惜陪你走的每一天我会用心建构你想要的世界幸福在蔓延静静抱着你在身边是我最幸福的时间生命因为你变得更完整谢谢你的出现世界再变对你的呵护不会变我爱你到永远
哈萨克族生活在新疆,为何他们长得却像蒙古人?
哈萨克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聚居地在新疆,但长相却更多的像蒙古人,究其原因,是因为历史上民族的融合、文化的洗礼、民族的迁移等原因,导致他们虽然聚集在新疆,但是长相却更接近于蒙古人。一、哈萨克族的来源关于哈萨克族的来源,众说纷纭。梳理一下,大致有五种说法。但基本上都是一个方向,认为是乌孙、大月氏,以及后来的匈奴、契丹、蒙古等各个民族融合而成的。像乌孙、匈奴、契丹、蒙古族的人民,大多都是马背上的民族,都有共性特点。历史发展到今天,匈奴、契丹等民族也通过融合,现在统共成为了蒙古族。所以集合乌孙、契丹、鲜卑、匈奴等民族为一体的哈萨克族,长得像蒙古人是一点都不令人诧异的。二、哈萨克族的文化哈萨克族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他们沿袭曾经从乌孙、匈奴、契丹、蒙古等各个民族的习俗,最终形成了属于他们独有的民族特色。他们信仰萨满教和伊斯兰教,平时住毡房。很多习俗还是跟蒙古族的人民有着相似或者相同的特点。三、哈萨克族的生活地哈萨克族曾是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在明代的时候,建立了政权,形成了哈萨克汗国,领地大概处于如今的哈萨克斯坦的西部。经过各个朝代的变迁以及炮火的洗礼,哈萨克族人民为了更好的生存,不断地将自己迁徙。最终,有一部分迁徙到了新疆。虽然哈萨克族人民改变了自己的聚集地,但并不代表他们迁徙至民族众多的新疆就要改变自己的习俗文化,更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容貌。所以,如今的哈萨克族虽然是生活在新疆,但他们沿袭的依旧是曾经的文化,长相也更是相似于蒙古人。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考虑到哈萨克民族人民的安稳生活,教育医疗等问题,让他们迁徙到了新疆,但是,他们保存了自身的文化习惯。所以,因为他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而是后面迁徙过去的,想到他们之前来源于蒙古族,所以,哈萨克族人虽住在新疆,但长相像蒙古人,一点都不能让人难以理解。
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有什么不同?
1、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不同: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语言是蒙古语,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宗教信仰为萨满教,藏传佛教,回教。2、民族服装不同: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夏季,上了年纪的哈萨克族男子一般穿软革制成的靴子,外套胶鞋,以保护靴子。年轻男子穿长筒皮靴。猎人则穿便于跋山涉水的高翘首软靴。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3、分布不同: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4、文化习俗不同:哈萨克族的节日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主要节日除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外,还有“那吾肉孜”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虽然源于宗教,但已变成哈萨克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为国家法定的民族节日。蒙古人是传统的马背上的民族,所以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萨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