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海参养殖技术

时间:2024-04-11 15:13:16 编辑:莆仙君

海参高温养殖技术

最近频繁出现海参因高温而热死的现象,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海参在高温下会出现漂参、化皮现象,连续长期的高温,会导致海参死亡。那么高温时该如何养殖海参?来亲农网看看高温期海参养殖技术吧。 1、加深水位 高温使海参致死,我们就必须将水温想办法降下去,通过提升水位、进行人工遮阳以及肥水效应来降低水温,使海参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环境。保持一定的水位能有效的降低水体透光度,可防止水温变高,但同时要防止因高温闷热导致水体溶氧不足。 2、优化水质 随着高温,海参回礁,很多养殖户对于水质的管理也没有那么的重视,当养殖场地的水质变化对于海参有一定影响,使海参安全度夏的关键点。适当补菌和补碳能保证水体的稳定性,还能加快物质循环、培养有益微生物,让水体处于一种肥度的作用。 3、加强底质管理 在平时应投喂饵料、草料导致池地出现黑底、臭底现象,如果在高温时不加以处理,会增加高温期海参的养殖风险。所以养殖池低必须要定期清理,改善养殖场地环境,减少应底部黑底、臭底以及发酵现象而引发海参缺氧、中毒现象。在高温时除了改善底部环境外,还要增氧、解毒,高温时水体一般缺氧,给水体溶氧,不仅能底部保持充足溶氧,同时也能够有效解除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使海参能安全度夏。 4、强化体质 在高温时不仅使养殖环境不稳定,对于海参也有一定的应激反应,长期的应激反应会使海参的体质极速下降,无法抵抗长时间的高温、低热环境。所以要在雨后或高温后,及时将海参的体质激活,提升海参的体质,降低高温对其的影响。 以上是亲农网带来的海参高温养殖技术,高温时一定要做好水温调控以及养殖环境的稳定,这是关系到海参能否安全度夏的关键点,想了解更多的,敬请关注亲农网。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大棚养海参用什么可使海参皮子厚的快

1、改善水质:调整水中的pH值、锰、氨等指标。2、饲养管理:建立采食管理制度以及定期疏水补水等。3、控流速:保持流速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海参受到冲刷脱皮。4、增加营养:增加海参定期喂食的有机磷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5、强迫休息:在海参繁殖活动期间,增加搁浅时间来使海参皮子厚实,帮助脱毛。【摘要】
大棚养海参用什么可使海参皮子厚的快【提问】
1、改善水质:调整水中的pH值、锰、氨等指标。2、饲养管理:建立采食管理制度以及定期疏水补水等。3、控流速:保持流速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海参受到冲刷脱皮。4、增加营养:增加海参定期喂食的有机磷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5、强迫休息:在海参繁殖活动期间,增加搁浅时间来使海参皮子厚实,帮助脱毛。【回答】
有专门的海参饵料,育苗期投喂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等。目前的海刺参养殖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大棚养殖,第二种叫虾池养殖,这两种养殖方式所出产的海刺参品质较差,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在海中生长的特点和习性。第三种叫围堰养殖,即在较浅的海域用水泥等围起一片海域,把参苗投入到其中养殖。第四种养殖方式叫做底播增殖,即在自然海域中投入参苗,让其自然生长。【回答】
相比较而言,底播增殖的方式最接近野生海参的生长习性,但这种方式也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成本过高。采用大棚、虾池及围堰养殖的刺参,由于可以大量添加生长素、抗生素等添加剂,海参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都很高,仅需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便可上市;而底播增殖的刺参却需要至少三年的生长周期,且面临因海参苗投放密度高做造成的死亡率较高问题,仅此一项的成本就大幅增加。因此,现在采用此种方式来养殖刺参的企业并不多。而真正采用底播增殖方式培育出的刺参,其售价基本都高于普通养殖刺参50%以上。【回答】
大棚、养殖海参皮增厚的方法【提问】
首先,要保证海参的水质,增加海参的皮增厚,水质必须要保持一定高度的混合度,保证够深,不会被灰尘和杂质打扰,水质要经常检测,并控制其可溶性有机物。 其次,保持一定的批次投喂,以保持海参的正常的代谢水平,减少海参的交叉污染和病毒侵害。另外,有良好的恒温保护,保持海参的温度,以防止海参的体内介质改变,减少体内的水分流失。 此外,增加海参的吸氧量,可以提高海参的应激能力,增加其对外来入侵的耐受性,可以促进细胞的再生,从而改善海参皮增厚。【回答】


海参的养殖方法

  海参的养殖方法:

  1、建造养参池: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

  2、放人工海参礁:建造人工海参礁的目的,是为海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

  3、参苗的运输:通常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运输参苗;

  4、参苗的投放:参苗的投放密度除与水温水质有关外,还与投喂管理有关,合理的投喂质量较好的海参配合饲料能有效的提高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


海参的养殖方法?

  海参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食补草料。那么你知道海参怎么样养殖的吗?接下来,我带你了解下。欢迎各位前来阅读!   海参的外形特征   ***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或Holothurioidea***1,100种无脊椎动物的统称。体圆柱形,柔软。长2∼200公分***约0.75∼6.5呎***,厚1∼20公分***0.4∼8吋***,色暗。多肉刺。内骨骼退化为微小骨片。许多种有从口到 *** 的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口周围有10根或更多能伸缩的触手,用于捕食或掘穴。许多种能从 *** 放出内部器官,然后再生新的,可能是为逃避敌害。泄殖腔内常有Carapus属的隐鱼共生。有许多能放出对小动物致命的毒素,但对人无生命危险。南海岛屿居民把海参汁放入水中杀鱼或麻痹鱼。海参可供食用,如海参属***Holothuria***、刺参属***Stichopus***和梅花参属***Thelonota***的种类。各地海洋中均有,多在浅水中,但有时也在深水中。主要产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参属的80∼100种多在珊瑚礁。   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 20个。触手坛囊发达。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 *** 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通过身体的急剧收缩,将内脏器官迅速地从 *** 抛向敌害。失去内脏后的海参,经过几个星期的生长,体内会重新长出内脏。海参移动极为缓慢,每小时仅能移动3米,比蜗牛还慢,所以善于伪装,肤色和环境类似;同时依靠排出内脏迷惑天敌与强大的再生能力来维持生存。只要水温和水质适宜,即使海参被切除一半或被天敌吃掉一半,海参可以在几个月后重新长出全部身体,但前提是剩下的一半必须有头部或 *** ,因为生长细胞集中于这两个部位。海参的天敌是螃蟹。   海参的生物特性   变色   海参能随着居处环境而变化体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棕色或淡蓝色;而居住在海藻、海草中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的这种体色变化,可以有效地躲过天敌的伤害。长期食用藻类的海参的颜色一般比其他海参体色更深。   休眠   当水温至20℃时,海参便不声不响地转移到深海的岩礁暗处,潜藏石底,背面朝下。一睡就是三四个月,这期间不吃不动,整个身子萎缩变硬,待到秋后才苏醒过来恢复活动。   天气预测   海参能预测天气,当风暴来临前,它会提前躲到石缝里。 渔民利用这种现象来预测海上风暴的情况。   排脏逃生   排脏逃生。当遇到凶恶的天敌***如鲨鱼***偷袭过来时,警觉的海参会迅速地把自己体内的五脏六腑一股脑喷射出来,让对方吃掉,而自身借助排脏的反冲力,逃的无影无踪。这叫排脏功能。当然,没有内脏的海参不会死掉,大约50天左右,它又会长出一副新内脏。   分身   将海参切成两段投放海里,经过3—8个月,每段又会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条件适宜时,能将自身切开,以后每段又会长成一个海参。海参的这种再生修复功能一直是医学、生物工程学家予以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排异功能   有人做过实验:用针线或铁丝穿透海参肉体,打上死结, 用不了半个月,海参就会将异物魔术般的排出体外,而其肉体不留任何痕迹。   海参的生活环境   海参在中国多哥海域有分布,仅中国南海产就有30多种,西沙群岛居多,温带海区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主。 海参常见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在印度——西太平洋区的珊瑚礁内栖息的种类特别多。有的 *** ,有的隐藏,有的钻在沙内,有的种仅见于珊瑚礁内。摄食常有节律性。 生活在2~40m深的海底;适应水温为0℃~28℃,盐度为28‰~31‰;水温高于20℃时夏眠;饵料以泥砂中的动植物碎屑和底栖矽藻为主;繁殖期在6~7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分布情况:   1.气候带:热带区***含海参产量的86%***和温带区***海参资源呈单种性,多分布于太平洋东西两岸***   2.海洋分布:太平洋热带区和印度洋   3.热带区主要海参资源:黑沙参***Holothuria***   白沙参***H.fuscogilva***   糙海参***H.scabra***   多色糙海参***H.scabra versicolor***   棘辐肛参***Actinoproga***   乌皱辐肛参***A.miliaris***   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   绿棘参***Stichopus choloronotus***   花棘参***S.variegatus***   4.温带区主要海参种类:东岸以美国棘参***Psrastichopus californics***为主   西岸以棘参***S.japanicus***为主   5.温带区主要海参分布:中国、日本***主要产区在北海道***、韩国、加拿大***全部产区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美   国***主要产区在华盛顿州***等   6.温带区主要海参资源:刺参***S.japanicus Selenka***   花刺参***S.vsriegates Semper***   绿刺参***S.chloronotus***   梅花参***T.ananas***   黑乳参***H.microthele***Cucumaria frondosa,海参的一种。   海参的功效作用   海参]含有蛋白质、钙、钾、锌、铁、硒、锰等活性物质外,海参体内其它活性成分有海参素及由氨基已糖、已糖醛酸和巖藻糖等组成刺参酸性粘多糖,另含18种氨基酸且不含胆固醇。因为海参性温,具有补肾益精、滋阴健阳,补血润燥、调经祛劳、养胎利产等阴阳双补功效。能提高男性内分泌能力,提高女性的新陈代谢,促进性激素分泌能力,提高性功能。   从中医角度讲,肾是人体之本,只要肾脏出现问题,则不仅仅是性生活质量降低的问题,而且其他器官会相应枯竭。而宫品海参对人体的作用主要补肾固本,也就是俗话说的培元固本。只要人体肾脏强健,各器官经络都会相应强健,最终人体会更加健康,抵抗疾病的能力大大增强。海参从西医角度讲,宫品海参能有众多功能是因为修复和增强人体免疫力。将海参的各项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海参中含有的活性物质酸性多糖、多肽等能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人体只要免疫力强,就能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大量含有的硒能有效防癌抗癌,硫酸软骨素能延缓衰老,精氨酸、锌能滋阴壮阳等。   海参的修复再生功能,是一个重大特点。如快速使伤口愈合、修复多年受损的胃肠、修复免疫系统、修复胰岛、恢复造血功能等等,无不体现海参的强大修复再生特征。    海参的人工养殖方法   刺参采卵前的预处理方法   由于海参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海参人工育苗和海参养殖越来越受到重视,自发的群众性养殖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海参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报道都很少,增养殖技术缺乏系统资料。基于以上原因,大连水产学院常亚青教授等编著了《海参·海胆的生物学研究与养殖》一书,该书将于今年9月在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中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包括作者近年的一些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海参和海胆的生物学、生态学内容以及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本报将节选该书中的部分内容,以连载的方式在本报刊登,以飨读者。 猜你感兴趣: 1.如何提高海参圈投苗前后的成活率 2.怎样辨别野生海参 3.刺参和海参区别有哪些 4.刺参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5.真假海参鉴别技巧  

海参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那么怎么养殖海参收益最高呢?随我看看吧。   海参的养殖技术   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尚不成熟,其目前主要是放流增殖。其主要技术措施是:①选择好放流场址,即放流场址的海况条件,应适于参苗的生活习性。最好选择在避风的湾口及内湾,并应具备水质清新、潮流畅通、流速缓慢等条件。放流场水深3-10m。如放流的苗种规格较小应在大叶藻丛生的近岸处或有岩礁的场所。近年,试验证明,在海带、贻贝、扇贝等养殖筏区,只要底质合适,放流参苗也可获得满意效果。②底质应为岩礁、石块或泥沙质海底,最好底质上有大型藻类生活更为有利。一般底质中的含泥量应在10%以下。   海参的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所选海区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类污染,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该池海水的更换最好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不底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   海参的的人工   建造人工海参礁的目的,是为海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废弃的扇贝笼,甚至稍大、形状不等的石块也是很好的参礁。参礁的摆放以尽可能的增大海参的隐蔽空间为原则,可以摆放成列状或堆状,参礁投放的数量根据实际条件越多越好。   海参的参苗的运输   通常采用溼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运输参苗。所谓溼法运输,是在运输参苗时,把参苗放在帆布桶里,每桶装参苗300头左右,加水0.2立方水体左右。所谓干法运输,是将参苗放于塑料周转箱中,箱的底部铺放2cm厚的脱脂棉,上面铺放两层纱布,用海水溼透,将参苗均匀平放,外围用塑料布挡风。天气干热时路途中还需适当喷淋海水。   海参苗的投放   参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据参苗的规格不同而合理控制,按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则来调节,通常300-500头/斤大小的苗种投放密度可控制在10-30头/平方米,最终成活率可达35%左右。参苗的投放密度除与水温水质有关外,还与投喂管理有关,合理的投喂质量较好的海参配合饲料能有效的提高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   海参苗饵料投喂   将海参配合饲料用水浸泡10-15分钟,然后均匀泼洒在参礁上及其附近,投喂量按池内海参总重的百分之3-5即可,一般每天早晚各投一次,也可隔天投喂,注意每天投喂时不要向外排水,以免饲料流失造成浪费,7-9月份一般不投喂。

海参的养殖技巧和方法 海参要怎么养殖

1、虾池养殖模式:虾池养殖是适合中小型养殖规模,它利用现有的虾池,投放石头、瓦片人工模拟海礁,供海参栖息,投放密度为每亩3000-5000头海参幼苗养殖。海参主要以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人工投喂时配合饵料投喂海带、裙带菜等藻类。虾池的水位保持在1.5-2米之间,但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要适当增加水位,使海参安全度夏和越冬,养殖时要加强水质管理。

2、海上筏式养殖模式:选择在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以及未受污染的海区养殖,一般采用与鲍鱼混养模式,利用网笼和塑料桶吊挂水层中养殖,合理的养殖密度。投喂饵料也是人工配饵和海带等藻类,随着海参的个头长大,疏散养殖密度,定期检查网笼,防止潜逃。

3、海底沉笼养殖模式:选择无大风大浪、潮流畅通且没有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海弯去养殖,用钢筋制作网笼,在里面放置石头等物,模拟海礁,再在笼外罩网衣。养殖密度在200头幼苗每平米,投喂人工饵料和海带藻类,定期查看生长情况,来决定养殖密度,以及查看网衣破损情况,及时修补。

4、潮间带垒石养殖模式:潮间带垒石养殖模式是利用潮间带依地势特点,用钢筋水泥筑坝,坝内垒石来养参,坝的高度要根据潮位来确定,在坝地要留有排水孔,方便自然排水。同样投喂人工配饵和海带等藻类,养殖密度在每亩10000头5cm左右的幼苗。

5、工厂化鲍参混养模式:工厂化鲍参是大型人工养殖方法,它是通过工厂化车间和鲍鱼一起混养,养殖密度在每平米100头以内幼苗,视情况来放养。养殖时通过人工手段模拟海参生长环境,如夏季降低水温,冬季提升水温,使海参不经过夏眠和冬眠,缩短生长周期,提高利润。


海参的育苗技术?

(一)亲参采捕及运输
夏至前后(6~7月),亲参基本成熟,此时是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机,应选择体重在200g/头以上,体长大于20㎝,无伤残病害,无排内脏,性腺饱满(性腺指数大于10%为好)的亲参。亲参运输可采用干运和水运,运输容器应无毒卫生,运输用水符合GB11607的规定,盐度29~32,温度不得高于16℃。运输时应注意避免参体挤压,并防止风吹、日晒、雨淋,选择在早上或晚上运输,途中要注意观察其活动情况,及时采取换水、控温等措施。
(二)亲参蓄养管理
1.亲参运回后,要人工蓄养,培育密度以20头/m3为宜,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暂养,蓄养池采用水泥或玻璃钢水槽,容积10~40m3,水深1.2~1.5m,水温16~18℃,盐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5㎎/l以上。
2.亲参每日按其体重的4%分早晚两次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饲料,上午投30%,下午投70%。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要求。
3.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1/2量程,换水温差不大于1℃,及时清除池底排泄物和残饵。
(三)产卵受精
目前刺参采卵的方法有自然采卵法、人工采卵受精法、升温诱导和阴干刺激法,采卵密度不大于50粒/㎡。亲参产卵受精后要及时将亲参移出,此时要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海水反复洗卵多次,直到池水变清为止。
(四)孵化
环境条件要求为水温17~20℃,盐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5㎎/l以上,连续微量充气。孵化密度20~50粒/ml。
(五)幼体培育
1.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要进行选育,用NX~79尼龙丝网拖选或用虹吸管虹吸选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一般控制在0.5~1个/ml。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种类有盐藻、角毛藻、*鞭金藻、等边金藻、小新月菱形藻等,此外,有些代用饵料如鼠尾藻磨碎液也有较好的饲育效果,采用金藻和硅藻混合投喂效果最好。投喂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不可一次喂得太多,否则易造成幼体消化不良,引起肠胃疾病。单细胞藻类的适宜投喂量分别为小耳幼体1万cell/ml,中耳幼体1.5万cell/ml,大耳幼体2万cell/ml。刺参后期幼体可投喂一部分代用饵料,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0~15×10-6,食母生澄清液每天6~8×10-6,海带草发酵液每天10~15×10-6。在生产中要注意通过镜检幼体胃的饱满度而加以适当调节,一般胃区内有一半饵料即可。
2.在浮游幼体培育期间一般不要倒池,因为每次倒池都会损伤幼体,主要*换水来改善水质。一般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2~1/3量程。为使幼体均匀分布,提高幼体的成活率,每隔一小时要用翻水板上下轻轻翻动池水1次。
3.浮游幼体的培育水温20~25℃,一般2~3天用虹吸管清底一次,要做到彻底干净,把池底的残饵、原生动物及幼体的排泄物等清除出来。上浮的幼体应移入池内继续培养。
(六)稚参采集和培育
1.稚参采集。当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20%~30%发育至樽形幼体时,是投放附着基的最佳时机。附着基目前一般使用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要求透明、无毒、无害,投放前用0.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天,然后用10~15×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一遍,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除去药物、油污及脏物。洗刷干净后即可放入培育池中接种底栖硅藻。藻种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为主,可取自池壁、伐架、礁石及大型海藻上。接种时将附着基呈水平方向平铺在培育池中,加入适量的新鲜过滤海水,然后接入藻种(NX103筛绢网过滤2~3次),充分搅拌均匀,静止不动。翌日将附着基倒置,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另一面。需要注意的事,附着基接种后要及时稀疏,使其垂直放置。每1~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2~1/3,并按换水量施肥(氮10~20×10-6,磷1~2×10-6,硅1.0×10-6,铁0.1×10-6)。水温保持在15~23℃为宜,光照一般在1500~2500lx为宜,经常倒转附着基方向。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底栖硅藻的生长及敌害生物的发生情况。
2.稚参培育。适宜盐度为29~32,适宜水温在26℃以下,溶解氧在5㎎/l以上,PH值7.8~8.5之间,光照3000lx以下。培育密度控制在0.5~1头/㎝2以下。
稚参的饵料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天然饵料主要有底栖硅藻,单细胞藻类的浓缩液、大型藻类(如鼠尾藻)的磨碎液等。体长2mm以下,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也可投喂一些单细胞藻类、大型藻类的磨碎液,日投喂量控制在30~40×10-6左右,并逐步增加光照强度使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得以繁殖。随着稚参的生长,要及时补充新的底栖硅藻及鼠尾藻磨碎液。当体长达2mm以上时,可完全以鼠尾藻磨碎液为饵料,每日投喂4~6次,每次20~30×10-6;配合饵料每3~4天投喂1次,每次0.02~0.04×10-6g/头。
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法来改善水质。一般每天流水4~6次,每次2~3小时,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3~4倍;每2~3天吸污1次,半个月倒池1次;连续微量充气(投饵后要停止充气1小时),在水温高时应增加流水量,达到6~7个量程。此时要注意池内的溶解氧含量,当小于3.6㎎/l时稚参出现病态,当小于1㎎/l便大量死亡。
后期要注意搞好池子的清底和倒池,并视情况进行筛选,分期出池,以利个体小的迅速生长。另外要定时监测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认真观察参苗的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生产操作、渔药使用严格按无公害食品水产品生产标准和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丰富。而刺参是我国北方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适于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的北部沿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长刺参资源的不断减少,野生海参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D%A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 --海参养殖技术教程%D%A 刺参适宜生活在水质澄清,潮流畅通、饵料丰富的海区,在暂时风浪较大、水质浑浊的海区亦能生存。对水温的要求,在-3℃和34℃都能生存,最适温度12℃--18℃,超过20℃时则进入夏眠状态,低于5℃则停止生长。对盐度的要求在18--33‰之间,对底质而言,较硬的泥沙底质适于刺参的生长,在有岩石、礁石、水草、海藻丰富的地区更佳。%D%A (一)养殖环境%D%A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有大量海藻生长的岩礁地带。底质对海参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底质为泥质或烂泥底质的,可进行如下改造:%D%A 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如下改造方法:%D%A (1)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长度不限,宽0。5--1。0米,条与条间距2。0--3。0米;二是采用堆状投石法,即每隔0。5--1。0米透石一堆,每堆高0。5米左右;三是采用满天星投石法,即随意往虾池投放石块。%D%A (2)人工参礁: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作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藏匿和栖息,大小重量以便于搬运为宜。有空的参礁,孔径10厘米左右,便于刺参的栖息与采捕。%D%A (3)其它材料:亦可投掷一些树枝、树杈、树桩、筐篓等,不但有利于刺参的栖息,而且木质腐蚀后可作为刺参的饵料。%D%A (二)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的创造悬空的底质以适宜于刺参的生长,方法有二:%D%A ①底质稀软,投物易淤陷,不利于刺参的存活,故必须采用水泥柱、石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轮胎、瓦片、树枝、竹制品、人工礁等物吊于绳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D%A ②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上面所提及的材料即可。%D%A 二、刺参的养殖过程 --海参养殖技术教程%D%A(一)参苗的运输方法(参苗的运输可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D%A 1、湿法:把参苗放在帆布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海水,充气泵充气;或将参苗放在塑料袋中,加海水,充氧气后将袋口扎紧,进行运输。%D%A 2、干法:将参苗放于塑料或其他箱子中,箱底铺放海带草、脱脂棉,上铺用海水湿透的纱布,参苗均匀平放,上盖纱布,装车时箱子一个个垛起来,用苫布盖上运输。%D%A (二)参苗的来源和放养%D%A 1、刺参养殖苗种的来源有三种:第一为秋苗,即人工培育的当年苗种,体长2-4厘米,每亩投放0.5—1.0万头,成活率一般10--40%,1.5—2.0年可收获;第二种为春苗,即上年人工培育的苗种经人工越冬,个体大小在6厘米左右,亩放养量4000--8000头,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翌年夏眠前可全部收获;第三种为自然苗,规格50--60头/千克,亩放2000--3000头,早春投苗,成活率可达90%,入冬前可收获80%以上。%D%A 2、参苗的投放方法分两种:一为直接投放法,将参苗按一定的密度直接投放到人工海礁上去;二是网袋投放法,尤其对1厘米左右的参苗来说,其附着力和活动力都很差,如直接投放到人工海礁上,将造成大量死亡。可将参苗装在20目的网袋中,每袋100--200头,网袋中放进小石块,以防飘浮和移动,放在人工海礁上,网袋口敞开,让参苗慢慢从网袋中爬出。%D%A 3、养殖水体%D%A 水越深越好,一般1.0—3.0米,尤其在夏天多雨季节和冬季结冰期要多纳水,以维持适宜的温度。要经常换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随个体增大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量不少于10%。有条件的方可以用增氧机增氧,用水泵进行内循环,日增氧或内循环2--3次,每次2--3小时,以夜间为主。%D%A 4、投喂 放养密度较大时,单靠天然饵料生长慢、周期长,要适量投喂一些酒糟、虾糠、海带、裙带、底栖硅藻、鼠尾藻、粗淀粉、小杂鱼粉等。投喂的原则是宁少勿多。日投饵量占参体重的5--10%,日投饵一次,时间在黄昏前后,快速生长的适温期多投,夏眠和5℃以下不投。%D%A 三、成参和参苗的质量标准 --海参养殖技术教程%D%A 成参和参苗的质量标准是成参养成或购置参苗的重要质量依据。成参标准:个体粗壮,体长与直径比例小,肉刺尖而高,基部圆厚,肉刺行数4--6行,行与行比较整齐,颜色以灰褐色者多,皮厚出成率高,绿皮参质量差,皮薄出成率低。参苗标准:体态伸展粗壮、肉刺尖而高、色泽艳、头尾活动自如、运动快、伸展自然、排便不粘而散、摄食快、排便快。凡发现体态色暗而粘滑、肉刺秃而短、活动慢而无力、粪便粘的均要进行药物治疗。%D%A 四、疾病的防治--海参养殖技术教程%D%A 1、烂皮病:为饵料污染、有机物污染、油污、无机污染、重金属及PH值波动过大、水质淡化(盐毒小于17%)等原因引起。治疗方法:潜水员下水收集刺参,放于青霉素、链霉素各50ppm药液中半小时左右投入池中即可;化学污染和有机污染要停止换水,加强内循环,污染解除方可换水;雨季大量淡水注入时要加盐使盐度保持在18‰以上。%D%A 2、桡足类:投喂新鲜的海泥或鲜鼠尾藻磨碎液时,一定要提前2小时施5ppm的晶体敌百虫,杀死其中的桡足类和猛水蚤,池水中有桡足类时,施2--3ppm的晶体敌百虫,过5--6小时大换水。%D%A 3、肠炎:肠炎的治疗方法是用2--3ppm的土霉素,每个疗程3天。%D%A 4、赤潮、黑潮、黄潮:三潮必须提前预防,水深1。5米左右时,泼撒生石灰40千克/亩,碾成粉末,均匀洒落,沉底变为白色,对海参无害。也可用2--4ppm的甲醛或次氯酸钠,均匀泼洒,可使水体营养化消失,对刺参无害。以上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不可混合使用。%D%A 五、收获加工--海参养殖技术教程%D%A 1、收获:采用轮捕轮放的方式,每年留小捕大,根据存池量,每年补充参苗。%D%A 2、加工:刺参可鲜食,即用开水闷烫2小时,冷却切片后加调料即食。采捕上来的成参在头背部切割一3--4cm的小口,排出内脏,用淡水煮透,用饱和盐水腌制,几天后,再用盐水煮透,此为水参;如制干,再加盐煮透,用草木灰灰透,晒干即可。刺参的生殖腺和参肠营养丰富,可腌制加工。%D%A 六、讨论 --海参养殖技术教程%D%A 1、由于我县境内的底质均为泥质或软泥底,因此如何改造底质,如何使所投的附着基不下陷或尽量少下陷,以便于为海参的生长创造尽量好的环境,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D%A 2、由于我县境为黄河入海口,如何在早汛期或晚汛期(海水温度〈20℃,海参不再夏眠期〉,防止大量淡水的注入引起海水盐度的激变。%D%A 3、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养殖池中的蟹类、海星、海葵、海鲶、虾虎鱼等。%D%A 4、进一步认识海参的生活习性,发掘一些适宜的混养模式,提高海水养殖空间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D%A 5、我县境内油井遍布,而海参遇油污污染易自融,我们要采取何种措施来杜绝;一旦污染,我们又用将采取什么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D%A 6、刺参的投放时间很重要,一般在春秋水温8℃左右时投放比较适宜,此时敌害生物比较少,不宜造成损失。%D%A 7、一旦养殖成功,如何解决销售问题,或者如何发展我们自己的海参精深加工企业,以创造更高的价值。%D%A 8、如何进行工厂化养殖,利用大棚控温,延长生长期,缩短养殖周期,减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