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魏征进谏图的作者

时间:2024-04-20 09:11:26 编辑:莆仙君

阎立本的代表作是啥

《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1、《步辇图》《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2、《古帝王图》古帝王图(又称历代帝王图、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皇图卷、古帝王图卷),是由中国初唐时期画家阎立本所绘画的大型绢画。画卷的尺寸为51.3×531厘米,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3、《职贡图》《职贡图》是南朝梁代萧绎所绘的绘画作品,原作已失,现存宋人摹本,绢本设色,该摹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萧绎《职贡图》原作朝贡人物不少于25国,甚至超出31国。现仅存12国画像。4、《萧翼赚兰亭图》《萧翼赚兰亭图》唐阎立本作。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故事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僧智永的弟子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5、《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此图现已失传。

魏征进谏图的作者是谁呢?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下面是我整理的魏征进谏图的作者是谁呢?欢迎大家阅读。

  阎立本的《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图绘唐太宗李世民及众臣,形象逼真传神,是当时名作,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北宋宣和年间,御府尚藏有阎立本作品四十二件,其中有《王右军(羲之)像》、《窦建德图》、《李思摩像》、《凌烟阁功臣图》、《魏徵进谏图》、《步辇图》等。现存相传为阎立本的作品(或摹本)有《历代帝王图》(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萧翼赚兰亭图》、《步辇图》、《职贡图》等。《步辇图》描绘唐太宗同迎接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臣会见的情景,是反映汉藏和亲的历史画卷。


阎立本的代表作是什么

阎立本的代表作是《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1、《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2、《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全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旁均有榜书,有的还记叙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3、《萧翼赚兰亭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中国古画,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僧智永的弟子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阎立本人物生平阎立本于贞观年间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显庆初升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加右丞相。他的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都善长于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亦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绘画。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他的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阎立本

唐朝著名画家有哪些?

1.阎立本《步辇图》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步辇图》纵38.5厘米,横129厘米画幅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全画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线条纯熟,富有变化和表现力;设色浓重、鲜艳,是一幅出色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2.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思训(653年-716年),字建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唐太祖李虎玄孙工书,善丹青,书画称一时之绝。他擅画山水、楼阁、花木及走兽等,世称“李将军山水”。《江帆楼阁图》101.9cm×54.7cm《江帆楼阁图》是青绿山水画创作走向成熟的代表性作品。画面中,江上烟波万顷,舟船往来;岸边山花烂漫,殿宇巍峨;颇有唐诗中所吟咏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之意境。此作笔墨细致稳健,设色秾丽大胆,画风富丽堂皇,是盛唐时代精神的直观体现。3.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李昭道(675年-758年),字希俊,陇西成纪 (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唐太祖李虎六世孙。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明皇幸蜀图》55.9cm×81cm《明皇幸蜀图》描绘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避难蜀地的故事。画中群峰崔嵬峭拔,峰间云气翻卷、古树槎枒,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之壮阔气势。画中青绿与墨色的熟练运用,弥补了空勾无皴的不足;巧妙的空间分隔,又赋予了繁密的画面以清晰的节奏感。4.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713年—741年)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虢国夫人游春图》纵51.8厘米 横148厘描绘的是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行列。前面有三个单骑开道,依次为男装仕女乘黑色马;中间并列两骑,即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并辔而行,均骑浅黄色骏马,虢国夫人居全画中心位置,秦国夫人侧向着她,二人脸庞丰润,雍容华贵,神情悠闲自若。5.周昉《挥扇仕女图》周昉(生卒年不详),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显贵,先后任越州、宣州长史。能书,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挥扇仕女图》纵33.7厘米,横204.8厘此图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贵族妇女的行乐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从而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其作品在张扬唐王朝繁华兴盛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揭示了贵妇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此图中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但她们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毫无生气。6.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画史尊称画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送子天王图》纵35.5厘米,横338.1厘该作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该摹本着色较淡,近乎白描。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迎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谒见自在天神的情景。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7.王维《雪溪图》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雪溪图》纵36.6厘米,横30厘米此画面中白雪皑皑、江村寒树、野水孤舟,几处平凡的景致在其画笔之下亦能显出独特深远的境界,组成一片空旷寂静的景象,衬托出大地的宁静辽阔,又在这宁静的氛围中透出一种幽冷的气息。其画中的人物又给画面增添了几许生气,动静结合,活气与灵气俱在,使得画面气韵高绝,卓然不同。古朴、纯真、素雅,是这幅画给观者的直接感受。8.韩干《牧马图》韩干(约706年-783年),蓝田(今陕西蓝田)人。相传年少时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馀年而艺成。擅绘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曾师曹霸而重视写生。经历唐玄宗年间,被召入宫封为“供奉”。《牧马图》纵27.5厘米 横34.1厘米绘一胡人奚官骑白马,牵黑骏,并辔齐驱之状。其中黑马被勒紧缰绳,左前蹄离地;白马款步前行,神态悠然。二马形成动态对比,刻画细腻生动。目前,学界对《牧马图》是否为韩干真迹尚有争议,但此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韩干的绘马风格,也同时表现出盛唐气象下,雍容华贵的审美倾向在畜兽画中的反映。9.韩滉《五牛图》韩滉(huàng)(723年-787年),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宰相。工书法,草书得张旭笔法。画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摹写牛、羊、驴等动物尤佳。《五牛图》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有顾恺之、文征明、阎立本、李思训、米芾、李公麟、倪瓒、徐渭、朱耷等。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被称之为画绝、文绝、痴绝三绝。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画家指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

画家包括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油彩画、漆画等绘画艺术类的创作者。

画家以作画材料可分水墨画家、油画家、素描家,以题材可分为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创意画家。


中国古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变题材,如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美好图景的《西方净土变相》,其中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朝初期,那时候社会刚刚开始稳定,还没有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那时候的绘画,主要还是存留着前朝的余风。那时候的山水画,主要还是注重在用笔方面,用笔十分细致,还没有什么特别的风韵。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他国交往的日益频繁,绘画的风格也开始逐渐增多了起来。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佛教也随之盛行起来。随着佛教的兴盛,寺庙等建筑开始流行起来,因此壁画成了当时的流行品。
那时候最为著名的人物,当属闫氏一族,族人都以画作出名。最为有名的就是阎立本了,他的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像》、《步辇图》等。而后就是吴道子了,他对于花鸟、人像和草木等方面都十分擅长,最为擅长的就是壁画创作。他所描绘的人物的衣服宛如被风吹起般真实,被称为“吴带当风”。
那时候的绘画,最为著名的就是敦煌220窟中的壁画,这些体现了当时在绘画方面最高的成就。
这里介绍唐朝绘画代表人物阎立本绘画作品。

唐朝时期阎立本绘画赏析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出身贵族,家中极为显赫,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父亲阎毗是北周驸马,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女儿清都公主。
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长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萧翼赚兰亭图》《步辇图》《历代帝王像》《职供图》《锁谏图》《十八学士图》《北齐校书图》《画孔子弟子像卷》《竹林五君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孝经图卷》《太白醉酒图》《山水画》《龙舟图》《精品人物图》《出游图》《佛图》《观音大士圣像》等。
唐朝时期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赏析
《萧翼赚兰亭图》原本已佚,但原本的由来在唐代何延之的《兰亭记》中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书法,曾三次向辩才索要《兰亭序》,均被他一再矢口否认。唐太宗无奈,只好按宰相房玄龄之计,派监察御史萧翼乔装潦倒书生,与辩才结成忘年交,取得他的信任,然后乘辩才不备,偷取《兰亭序》,回长安复命。相传,唐代画家阎立本根据这个故事,画出了《萧翼赚兰亭图》。而现存三本宋代摹本是根据已佚的《萧翼赚兰亭图》描摹的。
《萧翼赚兰亭图》辽宁藏本赏析

《萧易赚兰亭图》宽158cm,高28cm(辽宁藏本)该图以辩才和尚与萧翼为中心,图左一老一少正在煮茶。一童仆手抱《兰亭记》从右方出来。
《萧翼赚兰亭图》绘煎茶情景,笔致细微难得,尤在细节的刻画。如辽博所藏之幅,图中绘一“具列”,长方形的四足小矮床,上陈圆形器皿一,带托的茶盏一,具列的编竹之迹宛然可见。
《萧翼赚兰亭图》台北藏本赏析
《萧易赚兰亭图》宽65cm,高28cm(台北藏本)该图无款印。该画后面有宋代绍兴进士沈揆、清代金农的观款,还有明代成化进士沈翰的跋文。老僧辩才约八十高龄,面目清秀,手持拂尘。前倾之身坐于禅榻之上。辩才和尚的位置处于画面的正前方,与对面的萧翼正侃侃而谈。萧翼恭恭敬敬袖手躬身坐于长方木凳之上,似正凝神倾听辩才和尚的话语。一侍僧立于两者之间。画面的左下角为烹茶的老者与侍童,形象明显小于其他三人。右下角有方茶几,上面放着茶碾、茶罐等器物。
台北藏本画面上共有五人,二主三从。图左侧执挥尘据禅榻坐者为和尚辩才,戴幞头与辩才对话者为萧翼,侍僧在侧端坐,执事者二人,作拨炉煮酒状。
图中萧翼面目清秀,浓眉美须,身穿宽衣长袍,正在叙谈,为微服私访、对方辩才长眉下垂,侧耳恭听,和颜相待。侍僧坐于二主中间,一方面听叙,一方面侍从。二主一侍成三角形构图,将画中三人表情刻画得淋漓致尽,有声有色,神采弈弈。图中无布景,只从辩才的坐姿,手持挥尘,据禅榻及一长竹,知是在深深寺院,坐在弹榻上的辩才已是年迈体弱,一听太宗要卷,满口答应,频频点头。作者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具有肖像画的特征,其画面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画笔着墨技艺高古,用色和阶沉着。
台北藏本描绘了佛门中以茶待客的情景,再现了一千多年前烹茶、饮茶的部分细节。形象生动而妙趣横生。画中左下有一满脸胡须的长者蹲坐在风炉前,炉上置放一锅,锅中水似已煮沸,刚放下茶末,长者左手执锅柄,右手持茶夹搅动茶汤。一旁,一童子弯身,双手捧着茶托、茶碗准备分茶,以便向宾主奉茶。长者专注地备茶,童子小心翼翼地等待,表情传神,刻画入微。另外,在炉边的茶几上置有茶托茶碗、一枚碾磨茶叶的荼碾、一盛茶末的茶罐等用具。
《萧翼赚兰亭图》北京藏本赏析

该图绘四人,左为一僧端正地坐于一竹篾坐垫、靠背的椅上,面部的笑容、捋起的衣袖及右手前伸的动态,表明他正在兴致高昂的谈论某事,身姿较为端正。图右绘一中年书生和僧人相对坐于鼓形凳上,面容清瘦,专注的表情和身体前倾的动态,表明了他对僧人谈话的极力迎合。中年僧人、书生身后各有一童子相随。
前后旧绢隔水钤“南师中印”、“伯谦精鉴”、“龙有鉴赏”等收藏印五方,尾纸附旧拓《兰亭序》帖,帖后有南宋王厚之,元王蒙、张翥题跋,三人题跋中均未谈及图画,该帖钤有收藏印二十九方。
北京藏本在人物动态和艺术风格上和辽博本较为接近,但省略了僧人身后仆从烹茶的情形,另在僧人坐姿、仆从及器物等上与辽博本也有不同之处。
唐朝时期阎立本《步辇图卷》赏析

阎立本《步辇图卷》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39厘米,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图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几位宫女为太宗撑伞、张扇。画面左边站立三人:红衣虬髯者为宫中的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者为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着白袍者为内官。作者不仅再现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并具有肖像画特征。

《步辇图》卷是鲜见的体现出阎立本绘画水平的宋人摹本。此图卷后有宋章友直(伯益)篆书题记,另有米芾等观款。书幅上钤有金章宗完颜璟,明郭衢阶、吴新宇,清梁清标、纳兰成德、清仁宗顒琰等人收藏印章。经《宣和画谱》、《清河书画舫》、 《珊瑚网》 、《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齐书画谱》等书著录。

唐代时期阎立本《历代帝王图》赏析
《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全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旁均有榜书,有的还记叙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刻画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环境命运,成功的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著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价。全卷用线为铁线描,衣纹、胡须等匀细而挺拔,用色浓重、晕染显著,为古画造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为初唐绘画的样本。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一,前汉昭文帝刘弗陵汉昭帝刘弗(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少子,武帝崩后继位。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在位13年,病死,终年21岁。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二,汉光武帝刘秀,后汉开国皇帝,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王夫之说他“允冠百王”。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皇家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或“东汉”。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三,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四,吴主孙权,字仲谋,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下邳(治今江苏睢宁西北)。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五,蜀主刘备,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六,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七,陈文帝情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八,陈宣帝顼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九,陈废帝伯宗,南朝陈朝的第三代皇帝,陈文帝嫡长子,字奉业,小字药王,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武帝永定三年立为皇太子。文帝死即位,年少,叔父陈顼专朝政,被以皇太后令废为临海郡王。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十,陈后主叔宝,字符秀,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祯明三年(589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十一,北周武帝字文邕,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墓孝陵。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十二,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十三,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
唐代时期阎立本《职供图》赏析

阎立本《职供图》
《职贡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画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画中共有二十七人,其中白衣虬髯骑白马的人是罗刹国使者,身后有仆从打着伞执着扇,抬着礼物。左边穿长袍手里托着珊瑚打着伞盖的人是婆利国使者,他的随从也带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整幅画设色淡雅,人物造型奇特,线条流畅自然。

此图表现的是唐朝时期西域使臣拜见大唐天子的情景,参见队伍排列成队,正行进在郊野丘陵间。中间穿白色长袍、骑高头大马者为使臣,身后有举伞持扇的卫侍。队伍中的人们持有各种不同的贡物,有的手捧珊瑚,有的肩打象牙,有的抱着假山钉,有的抬箱顶罐。一只似羊的牲畜也被作为礼品送来,它与中原羊有所差异,犄角细长,形体较为消瘦。使臣队伍中的人们形象各异,姿态不一,或长须连鬓,或肤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仅围短裙,显然属于不同民族,有些甚至来自热带。
唐朝时期阎立本《锁谏图》赏析

唐 阎立本 绢本设色 纵36.9厘米 横207.9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旧传为唐阎立本作,虽为元、明摹本,但仍不失其原有风格。表现的是十六国汉廷尉陈元达向皇帝刘聪冒死进谏的情景。生性荒淫奢侈而残暴的匈奴君主刘聪,耗巨资为宠妃建宫殿,陈元达冒死进谏,被暴躁的刘聪下令将他全家处斩,后被刘贵妃解救。画面表现的就是陈元达用铁链将自己锁在树上的情景,气氛紧张,人物表情十分传神生动。

唐代时期阎立本《十八学士图》赏析

唐代画家阎立本《十八学士图》立轴绢本设色画纵174.1厘米,横103.1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
唐太宗时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后薛收死,召刘孝孙补之。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
唐玄宗开元时,于上阳宫食象亭,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命董萼画像、御制赞,为千秋翰苑盛事。
清代瓷器上的十八学士图,即源于此。唐朝著名的学士还有司马贞、李延寿、司马才章、令狐德棻等。
唐朝时期阎立本《北齐校书图》赏析
《北齐校书图》该画为纵80厘米,横240厘米。据北宋黄庭坚题跋所记述的内容看,此图的后半已有所不同,图左的奚官、马匹已是后加,原来的半段早在南宋时已经丢失了。由此看来,现存的《北齐校书图》摹本已是后人拼凑的临摹之作。画面表现的是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人校勘五经诸史的故事。
唐朝时期阎立本《画孔子弟子像卷》赏析

《孔子弟子像》绢本,设色,纵32.3厘米,横870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此画是唐代杰出画家阎立本最大最长最佳的一幅巨作,是画家传世的六件作品之一,后在近代被日本军火商买走,并被列为国宝。最后在中贸圣佳拍卖公司购得,迎回国内,曾经引起过轰动。此画最终被首都博物馆以超低价提前收购。
《孔子弟子像》全图采取平列式构图,无背景,墨笔勾勒,着色,人物形象各异,须眉生动。绘孔子弟子立像五十九人,无名款。从体貌上对照,第三人即为孔子,以后诸人亦形态相仿,顺序一致,惟个别处有遗漏或增补,如子迟和子贡之间缺子夏,孔子前多出两人。但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宋·无款《七十二贤相》卷进行对比,本幅画所绘为孔子及弟子像内容是确凿无疑的。
唐代时期阎立本《竹林五君图》赏析

《竹林五君图》,唐代,全幅137.2x74.3公分,诗塘39.8x74.5公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阎立本(约公元七世纪),榆林盛乐(今绥远和林格尔)人。他和他的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擅长于绘画。曾奉令描绘各邦蛮夷、职责、卤簿、秦府十八学生、凌烟阁功臣等图像。 画中有清高宗题字,高宗认为这幅画是描绘“晋竹林七贤”稽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其中王戎与山涛没有画入图中。左下角的竹杆上有“阎立本画”的款字,当为后人假托之作。
唐朝初期阎立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赏析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图画功臣于凌烟阁并非始于唐代。庾信《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句子,可知北周政权也这么干过。崇重功臣、能臣的精神,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而唐朝的凌烟阁建在长安城内(太极宫)三清殿的旁边。阁中又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为君臣之礼。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凉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历代帝王图卷》的这一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代绘画史的发展上有着重要地位。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孝经图卷》赏析

唐代南宋,阎立本《孝经图卷》,手卷,绢本设色,纵18.6厘米,横529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幅所描绘的《女孝经》,是唐代郑氏所撰写的重要女性教育经典。书中仿照《孝经》的形制与用语,并模拟东汉曹大家(班昭)与诸女的问答,以告诫体讲述孝道的意涵,以及各种女性应该遵守的礼仪。

《女孝经》原本分成十八章,此本目前仅存前九章,历述不同阶层的妇女应该遵守的妇道,以及事奉公婆、丈夫等人的原则。其内容象是以夫为天、善事舅姑与亲族、勤于纺绩等,都是承续班昭的《女诫》而来。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太白醉酒图》赏析

阎立本《太白醉酒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山水画》赏析

阎立本《山水画》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龙舟图》赏析

阎立本《龙舟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精品人物图》赏析

阎立本《精品人物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出游图》赏析

阎立本《出游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佛图》赏析

阎立本《佛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赏析

唐 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
《观音大士圣像讃》:海震潮音说普门,九莲华里现童真;杨枝一滴新甘露,散作山河大地春。
传唐代阎立本观音大士像拓本。原石刻由湖北汉阳归元禅寺藏。取佛家《楞严经》中“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偈语得名。(“归元”二字源出《易经》“元者善之长也。干元资始,坤元资生,而易行乎其间,此万法归一”)。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因系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曹洞宗,故名归元禅寺。
大多数寺庙之铭牌,均横书悬嵌于寺庙门楣,而归元寺为直匾,全国罕见,堪称丛林一奇。清道光(1821-1850)之前,归元寺名横书,道光皇帝欣闻白光、主峰行善积德,功德无量,亲赐玉玺一方,其上阳文篆刻“敕赐曹洞宗三十一世白光主峰祖师之印”,以嘉其行。此后归元寺地位在佛教丛林中大大提高,寺名改为直书。
唐高宗时,民间流传有一句话,叫“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左相和右相都是唐朝高宗李治朝廷的宰相。左相姜恪是战场上屡立功劳的武将;右相阎立本,是才能出众、赫赫有名的大画家。


阎立本的作品有哪些?阎立本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有哪些?

阎立本 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最擅长人物肖像画,长于刻画人物神貌,阎立本的作品以笔法圆劲,气韵生动著称,看阎立本的话能感受画中人的性格特点,亦能感受画中人的喜怒哀乐,可谓是人物肖像画的巅峰之作。 阎立本的作品有哪些 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的画家,其在绘画上的成就很高,擅长画道释,人物肖像,山水,台阁,鞍马等,其中以道释人物画最为出彩。何为道释画呢?这是人物画的一种方式,以道教,佛教为内容进行绘画,这种绘画方式从魏晋开始就有了,在唐朝时期最为盛行,道释画的呈现方式以壁画最多。 阎立本的绘画作品与唐朝政治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阎立本曾画过《职贡图》、《西域图》、《外国图》、《异园斗宝图》等,这些类型的作品都是边远民族及国家使臣的描绘,这些民族不远千里来唐拜见唐太宗,希望能与唐朝建立友好邦交,从而展现唐王朝强大的政权。另外更有作品《魏徵进谏图》,这是一副描绘进谏的图片,魏徵敢于直谏,唐太宗勇于纳谏,从而赞扬唐太宗善于听取意见的美好品德。 不仅如此阎立本还为表彰功臣勋业创作了大量作品,如《秦府十八学士图》,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18个功臣,有房玄龄,杜如晦等18个文人谋士,形象逼真,可谓是真实写真。643年,创作了24位功臣凌烟阁画像,这次画像是继麒麟阁和云台画功臣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画创作活动。更有《王右军(羲之)像》、《窦建德图》、《李思摩像》、《凌烟阁功臣图》、《魏徵进谏图》、《步辇图》等是阎立本的作品。 阎立本作品中成就最高保存至今的要数《历代帝王图卷》,这市阎立本的经典之作,共有13个皇帝的肖像,从前汉昭帝到隋炀帝杨广,将每个帝王的人物性格都进行了不同的刻画与表现,堪称是一绝。 阎立本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 阎立本的绘画特点是笔法圆劲,气韵生动,看阎立本的画你能感受画中人的性格特点,这是阎立本在人物肖像画这块最大的贡献。阎立本对人物的细节刻画有很高的要求,特比是面部特征,阎立本在绘画时很注重眼睛和嘴部描写。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从眼中看出心里状态,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而嘴部呢是用力,还是放松,都展现不一样的方面。 不仅如此,阎立本通过胡髭,面部肌肉,骨骼,皮肤等来描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阎立本在人物肖像绘画中开创了一个新先河,提高了一个新水平,这就是阎立本对绘画的最大贡献。 关于阎立本的作品有哪些?阎立本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阎立本的作品中以《历代帝王图卷》为经典作品,这是阎立本绘画特长的最佳表现形式。

简述阎立本的绘画特征及其贡献

  特征:阎立本是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贡献: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并为当时称誉。他的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他的绘画创作毕生密切适应着初唐巩固政权的需要。歌颂帝国的强盛,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


阎立本和狄仁杰的关系是什么?

阎立本和狄仁杰的关系是师生也是好朋友。当时的狄仁杰初出茅庐,被人诬告,一身的报负和才干也难以施展阎立本作为调查此事的德高望重的前辈,一眼就看出了狄仁杰的与众不同,认为他是难得的治世之才,他夸赞狄仁杰为君可谓沧海遗珠。阎立本解析绘画水平太高,无论是当时人还是后人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阎立本的政治地位,阎立本出身关陇贵族,他的外公就是北周武帝,父亲阎毗曾任隋朝殿内少监,自己也是唐太宗的秦王府旧臣。唐高宗永徽年间,出任河南道黜陟使的阎立本在汴州收到了当地官吏控告汴州判佐的状子,而阎立本在调查时发现这位汴州判佐好像非同寻常,其风度才华都是自己生平罕见的。阎立本发现汴州判佐是位堪称沧海遗珠的优秀官员,那份状子纯粹是诬告,于是阎立本向朝廷大力推荐这位汴州判佐,朝廷将这位汴州判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数年后更进京当官。

《通天狄仁杰》阎立本和狄仁杰的关系是什么?

通天狄仁杰阎立本和狄仁杰的关系是好朋友。唐高宗年间,狄仁杰新任汴州判佐大雨倾盆,淅淅沥沥,仿佛有大事发生的前兆一男子独立撑伞,在大雨之中行色匆匆。萧朝天听闻阎立本要调查这件事情之后,要求手下一个时辰之内杀掉狄仁杰并前往县衙而在衙门等待的阎立本正在感慨狄仁杰是个断案人才,萧朝天带人到达了衙门。通天狄仁杰剧情介绍萧朝天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就连汴州县令汪子峰也奈他无何,被逼无奈助纣为虐狄仁杰是新任汴州判佐,得知此事便劝说汪子峰去大理石参萧朝天一本。本来已经约定好今晚启程,谁知当狄仁杰准备去找汪子峰一同出发时,进入衙门后只见一堂鲜血,汪子峰一家惨遭毒手,尸横遍地,无一人幸存萧朝天杀害汪子峰一家之后,还到处写下狄字。意欲嫁祸于狄仁杰,当狄仁杰他们进入衙门查看之时萧朝天便已经领人围住狄仁杰,诬陷他杀害了汪子峰,并将他压入大牢内关押狄仁杰在被抓之前让书童墨雨前去官道上带领百姓拦路,找会路过此地的阎立本阎大人伸冤。

书画历史在唐朝是怎么样?

唐朝是中国美术史上进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初唐时期,魏晋以来盛行的漆画和画砖像不再流行,为自隋朝开始独立的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的盛行做过渡。书法上出现了多种字体并行不悖的局面,并由此产生了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为盛唐以后书法的章程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张旭的草书也盛极一时,到唐文宗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
盛唐时期,随着诗歌和音乐的繁荣,中国绘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昌盛期。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人物有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凌烟阁功臣图》《职贡图》《魏征进谏图》),同时他的作品带有风俗画的意味;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维摩诘像》),号称“吴带当风”;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同时壁画也进入极盛期,像懿德太子墓壁画、章怀太子墓壁画、永泰公主墓壁画和莫高窟的壁画。从壁画中我们也可以确定,在唐高宗时期,盆景已经进入当时的宫廷生活。盛唐时期书法以临摹为主。
中唐以后,人物画发展进入平稳期,花鸟画后来居上,但是成就远不如盛唐的人物画,像韩滉的《五牛图》、韩干的《牧马图》。书法则进入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首先怀素继承了张旭的草书,人称“颠张醉素”;颜真卿在楷书和行书上都颇有成就,其中《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到中唐后期,柳宗元和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为“颜筋柳骨”。青绿山水开始进入宫廷绘画,但在当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
晚唐时期,书法的发展基本停滞,准备向宋朝时的新书写体过渡;绘画则发生极大的变动,单纯的人物画已经不能满足统治者的审美需要,人物画迅速向风俗画演变。山水画则进入发展期,出现了水墨山水。


梦幻西游科举最新答案

道教创始与哪个时代? 东汉
“佛家三宝”是指 正确答案: 佛,法,僧
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顺序,次子应该称为 仲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正确答案: 阿赖耶识
以下不属于道教“四大天师”的是 萨镇冰 葛玄 许逊 张道陵
以下不属于佛教“四谛”教义的是? 空 苦 灭 集
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清”中的哪一位 上清 太清 玉清 晶清
济公在哪座寺庙出家? 灵隐寺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阿赖耶识 意识 身识 末那识

以下不属于佛教“横三世佛”的是? 弥勒佛 药师佛 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
“有教无类”是以下哪位提出的观点? 孔子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这段话出自佛教哪本著作? 波若波罗蜜心经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中浮屠的意思指的是 宝塔
《金刚经》是哪个教派的著作?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古人所称的“顿首”之礼是指 跪而头叩地 点头问候 拱手弯腰示礼 请客人吃顿饭
古人讲究谦辞礼让,谈到自己儿子时一般称为 犬子 家犬 令郎 令犬
古人讲究尊称礼节,谈到对方父亲时一般称为 令尊 令堂 泰山 令郎
唐朝时六渡日本宣扬佛教为当时两国邦交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鉴真 玄奘 郑和 王昭君
古人所称的“拙荆”是指 自己的妻子 自己的丈夫 对方的妻子 对方的丈夫
在古代,下列哪个词语中用来称呼对方妻子 令阃 令爱 内人 泰水
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 佛教 道教 儒教 伊斯兰教
道教创始于哪个时代 东汉 西周 隋 春秋
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常用牲畜的是 兔 牛 羊 猪
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准备活动的是 赏灯 沐浴 斋戒 更衣
佛教所称“圆寂”是指 佛门中人去世 斋戒沐浴 面壁思过 作法事
古代所称“先考”是一种尊敬的称法,指的是 已逝世的父亲 已逝世的母亲 已逝世恩师 已逝世的兄长
甲的儿媳与乙的母亲是妯娌,乙应该称呼甲为 祖父/祖母 外公/外婆 舅父/舅母 太祖父/太祖母
甲与乙是连襟,则甲的女儿称乙的岳丈为 外公 舅老爷 太叔公 太祖父
以下与自己“辈分相同”的亲属是 姨夫的弟媳的外甥 表妹的舅母的堂弟 姑妈的大伯的侄女 舅舅的嫂子的表哥
以下亲属中,辈分比自己高的是 表弟的侄女的外婆 舅母的外甥的嫂子 姑父的姐夫的外孙 祖父的侄女的外甥
古时人称“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为 金兰之交 刎颈之交 患难之交 莫逆之交
佛门中主持“水陆法会”需要几天时间” 7天 3天 5天 10天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其中三宝是指 佛、法、僧 金银、珍珠、玛瑙 同修、同解、同悦 尊敬、福德、善人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菩萨戒 佛陀戒 僧伽戒 达摩戒
甲的嫂子是乙的姑姑,则以下两人属于“亲家”关系的是 甲的父亲与乙的祖母 甲与乙的父亲 甲的母亲与乙的姑父 甲与乙的叔父
拜佛时香客送上的“香火钱、香油钱”是用来 捐赠给寺庙 购买灯油 作为拜师费用 请和尚颂经
在寺庙里总管各项事务的一位僧人称为 主持方丈 方丈总管 护法禅师 护法长老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位于哪个省 山西 浙江 四川 安徽
佛教中人所用的“钵”是一种 餐具


步辇图作品赏析是什么?

步辇图作品赏析:内容: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艺术手法:构图上,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色彩上,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作者采用的是绢本设色,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意义价值:这幅作品不但艺术价值极高,更是汉藏民族友谊 的历史见证。注意:《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步辇图》有什么历史意义?

《步辇图》是唐朝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绘的一幅历史名画,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东赞的场景。

辇原是指帝王乘坐的由马拉的车辆,后来,也把帝王乘坐的无篷盖的、由人抬的轿子称做步辇。从整个画面来看,唐太宗李世民接见禄东赞并没有在朝堂之上,也没有着上朝的“正装”,可见李世民没有把这次的接见视作国与国之间的重大事项,而是身为“天可汗”的他,在处理大唐的内部“家事”。体现了大唐王朝的自信和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主从关系。

坐在步辇上的人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身形明显要比画中其他人物要大一些,可见这幅画作并不是写实的,在唐朝的人物画都有“主大从小”的画法,以表现和突出主要人物。

从李世民的面部表情来看,嘴角上扬、面带微笑,表现了大唐皇帝的从容与自信。因为,在这次接见之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曾向大唐有过和亲请求,被李世民拒绝,松赞干布怒而向唐朝边境地区发动军事进攻,被唐军击败。

禄东赞此次的任务,先是向大唐皇帝请罪,然后才是请求赐嫁公主和亲。所以,这次的和亲与汉初的和亲从性质上完全不同。体现的是大唐对少数民族吐蕃的一种关心和爱护。

站在李世民面前的三个人,依次是礼官、?东赞和译者。礼官穿着红衣,显得很是喜庆,毕竟这也是“求婚”吗!礼官后面的就是松赞干布的使者吐蕃的宰相?东赞了。禄东赞的身形比大唐礼官还是略小一些,这也再次确认吐蕃对于大唐的从属关系。

看?东赞的面部表情似乎略带苦涩,可能是经过数月的鞍马劳顿才到长安有些疲惫,也可能是对此行任务的完成心有忐忑,更可能是朝见大唐皇帝有些拘谨和紧张。

最终,李世民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将宗室之女收为义女封为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农作物的种子和工匠等,极大的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汉藏的友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