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只要一说到我们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首先想到的大部分是粽子。没错,吃粽子是端午最传统的习俗,另外还有一个大家也比较清楚了解的便是划龙舟。那么大家是不是知道今年的端午节具体是几月几日呢?下面就由节假日栏目我来告诉大家,欢迎各位阅读。 2014端午节时间 2014年端午节是6月2日。 2014年6月2日(星期一)放假,与周末5月31日(星期六)、6月1日(星期天)连休。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特别推荐 我特别推荐
2012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在哪天什么时候?
-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2012年的端午节是:2012年6月23日。 关于端午节放假安排,国务院的安排如下: 6月22日至24日放假3天,无调休。 如果各位朋友在端午节期间有打算回家或去拜访朋友的话,要注意先安排一下时间哦。 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事先将国家的放假安排传递给大家,这样大家可以提前安排时间。毕竟三天的假期也不多。当然啦,在此还要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玩得开心。 - 我特别推荐 我特别推荐
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GJ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端午节是6月2号。 2014年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2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端午节相关: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GJ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五节、端阳节、夏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习俗。那么,2014年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吧。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2014年端午节是公历6月2日,星期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有“开端”、“初”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 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故“五”与“午”通用,所以端五也叫“端午”。但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 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
您可能也喜欢: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别名是什么?解惑:端午节为什么又叫女儿节?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五节、端阳节、夏节,是中国的 传统节日 之一,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习俗。那么,2014年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吧。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2014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2014年端午节是公历6月2日,星期一 。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有“开端”、“初”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 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故“五”与“午”通用,所以端五也叫“端午”。但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 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对于这个节日你都有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屈原的终日与端午巧合;在距今两千年的东汉初期,屈原与端午吃粽子、投粽子联系起来;在距今约1500年的南北朝时期,屈原与赛龙舟联系起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信仰图腾崇拜,端午节成为中国民间纪念屈原的一个专用节日,其热度和气氛仅次于春节。不管这种联系有没有内在根源,它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缅怀之情,标志着图腾崇拜、偶像崇拜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应该崇拜自己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先驱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都有哪些习俗?
又是一年端午,人们吃粽子、戴香包、赛龙舟、插艾叶……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把这个传统节日装扮得热闹华丽。为了纪念端午节,我国曾多次发行与端午有关的邮票。把流传千载的节日习俗,浓缩在邮票的方寸之间。1895年中国出品最早的“龙舟竞渡”题材邮票,是早期商埠邮政机构——福州书信馆于1895年8月1日发行的“商埠龙舟”邮票。该邮票全套9枚,同图异色异值,描绘的是端午节闽江赛龙舟的情景。图案正中是一只由20多人驾驶的正破浪前行的龙舟;背景为连绵起伏的山峦,山脚下是奔腾的江河,河岸上有众多助威的观众。有藏家考证,这套邮票比原来人们认为的世界上第一套体育邮票——“首届奥运会”纪念邮票(希腊发行)还要早发行近一年,是真正的世界上第一套体育邮票。19531953年12月30日我国发行《世界文化名人》纪念邮票。世界和平理事会从1952年起开始评定并颁布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包括中国诗人屈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作家佛朗索瓦-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独立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套四枚,屈原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首。台湾于1967年6月12日的端午节发行专45《中国诗人》邮票。邮票全套4枚,第1枚便是屈原,另3枚邮票的图案分别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首套以“端午节”为名的邮票,是香港于1985年6月19日发行的《端午节》邮票一套4枚及小全张,以端午节标志性的龙舟竞渡为图,4枚邮票首尾相连,可组成一幅完整的龙舟图。1975、1994年分别发行了《香港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邮票,其中均有1枚“端午节”,皆以赛龙舟为主图,后者票面上还出现了屈原像。1987年的端午节,澳门发行了《端午节》邮票一套2枚,仍是以龙舟为表现题材,分别为“龙舟龙头”与“龙舟竞渡”。这也是澳门首套出现中文铭记的邮票。1989年6月7日,端午节前一天,台湾发行了《中国古典诗词邮票——楚辞》邮票一套4枚以纪念屈原,选取了屈原《楚辞》中的四个著名作品的代表性名句用诗画表现。这四个作品分别是《离骚》、《九歌少命司》、《九章涉江》和《九辩》。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口的湖北秭归,是屈原的故乡,在这里建有规模较大的屈原祠。 1994年11月4日发行的1994-18《长江三峡》特种邮票 中,有1枚“屈原祠”,展现秭归屈原祠巍峨挺拔、绿树掩映的壮观景象。2001年6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端午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 。第1枚即为“赛龙舟”,以我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构图,两条龙舟你追我赶,舟上插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彩旗,一派吉祥气息。第2枚“包粽子”一枚邮票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吃食场面,而是别有新意地采用悬挂的“如意结”来喻指粽子这一主题物象。倒挂的蝙蝠、撑开的翅膀以及蝙蝠口中衔着的长命锁等构图,清来雅去,若细雨微风。第3枚“避五毒”一枚以虎形葫芦符作为主图物象,脚踩流云,背负宝剑,可谓威风八面。赛龙舟包粽子2001年6月25日(端午节),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邮政与澳大利亚邮政联合发行了《龙舟竞渡》邮票一套2枚,以及邮票小全张1枚,以庆祝新世纪第一个端午节。这两枚邮票采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手法,描绘了齐头并进的两只竞渡的龙舟,分别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及悉尼歌剧院两座宏伟建筑为邮票的背景,展示了我国香港和澳大利亚海湾迷人的景色,邮票的主图则均为挥桨奋进的龙舟健儿。邮票画面再现了赛龙舟夺锦的盛况,洋溢着一片喧腾喜庆的节日气氛。澳门特别行政区邮政于2004年5月28日发行《文学与人物——离骚》,图中主要人物就是屈原,邮票一套6枚,同时推出小型张1枚。2007年5月20日发行2007-13《同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枚,画面是由数字“100”幻化成的水波浪花浮托的同济大学校徽,即昭示同济精神的“三人成众,同舟共济,向着一流目标奋力拼搏”的三人划龙舟图案。龙舟下面的波浪变形为“100”字样,突出了建校百年的含义。
2o13年端午节
2013年端午节是在6月13号星期三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2012年端午节须知
下面介绍2012年端午节放假安排:
2012年端午节放假从6月22号到6月24号放假3天。
2012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表: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其中6月23日(星期六,农历端午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6月24日(星期日)为公休,6月23日(星期六)公休调至6月22日,即6月22日(星期五)、23日(星期六)、24日(星期日),25日(星期一)照常上班。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是哪一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节日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喝雄黄酒、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等。
端午节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人们通过祭龙,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4、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5、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6、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7、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古人把端午当天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
8、浸龙舟水
端午前后的强降水,人们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9、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10、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等字样,然后挂在门上涂上朱砂用来避邪。
端午节哪一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节日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喝雄黄酒、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等。
端午节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人们通过祭龙,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4、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5、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6、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7、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古人把端午当天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
8、浸龙舟水
端午前后的强降水,人们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9、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10、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等字样,然后挂在门上涂上朱砂用来避邪。
2011年端午节放假安排?
2011年端午节放假安排:
6月4日至6日放假公休,共3天。
--------------------------------------------------------------------------------------------------------------------
2011年全年放假安排:
一、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二、春节:2月2日(农历除夕)至8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30日(星期日)、2月12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四、劳动节:4月30日至5月2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五、端午节:6月4日至6日放假公休,共3天。
六、中秋节: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公休,共3天。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参考来源:http://www.gov.cn/zwgk/2010-12/10/content_1762643.htm
2011端午节放假吗?
2011年端午节放假安排:
6月4日至6日放假公休,共3天。
--------------------------------------------------------------------------------------------------------------------
2011年全年放假安排:
一、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二、春节:2月2日(农历除夕)至8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30日(星期日)、2月12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四、劳动节:4月30日至5月2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五、端午节:6月4日至6日放假公休,共3天。
六、中秋节: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公休,共3天。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09年端午节怎么放假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 今年端午节放假时间为2009年5月28、29、30日放假三天。31日正常上班。其中,5月28日(星期 四、农历端午当日)为法定节假日,5月30日(星期六)照常公休;5月31日(星 期日)公休日调至5月29日(星期五)。 端午节都要吃粽子 ;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现如今可以逛逛街、上上网 ; 随着端午小长假的临近,三亚、杭州、桂林等城市都是旅游的好去处;或者出去郊游、野餐。
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是什么?
烤龙舟,挂艾蒿和菖蒲,端午节吃粽子,放纸鸢,洗草药水,扎五色丝线,中午自来水,投阳岁,泡龙舟水,穿豆娘,贴午签,拜神祭祖,画额头,抽苍术,躲端午节,避五毒,采药,做凉茶,喝蒲酒,雄黄酒等。端午节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核批准中国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