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高考人数是多少?
2012年江苏高考人数47.4万,江苏省文科133528人,理科255716人,而根据高校招生计划文科本一计划数为8476人,本二20505人,理科本一计划33789人,本二52060。 按录取层次分,本科录取22.30万人,专科录取17.92万人;按录取类型分,统招录取36.17万人,注册入学录取2.91万人,示范性高职单招、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1.14万人。另外,今年是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的第二年,全省参加注册入学试点院校扩大到37所,录取各类考生2.91万人,占到注册入学公布计划数的97.9%,顺利完成录取任务。从高考考生的选修科目来看,理科考生中,物化组合仍然是考生人数最多的,占理科考生的47.8%;其次是物生组合,占理科考生的44.0%。文科考生中,史政组合仍然是考生人数最多的,占文科考生的63.8%;其次是史地组合,占文科考生的32.8%。从今年小高考报名的考生结构看,报考地理的考生最多,达到了398134人,其余依次为政治361335人,生物346201人,化学336591人,历史327040人,物理212564人。标准化考场建设是2012年高考的新亮点,所有考生都将在安装有摄像头的标准化考场内参加考试。据介绍,苏州市共有8个监控管理中心、70个考点、3290个考场的建设任务,目前1112个高考考场和所有监控管理中心已经建成,高考时即可顺利启用,可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网上巡查、视频指挥、考试业务管理、作弊防控、考生身份验证等功能。另外,2012年教育部对原《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加大了对考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将“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调整为“在考试过程中,只要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设备的,无论是否使用,一律按作弊处理。”也就是说,如果将手机带入考场,不管用不用,都是作弊。还有对“雷同试卷”的认定,由“评卷过程中被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有两份以上(含两份)答卷答案雷同”调整为“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不再仅限于“同一科目同一考场”。高考考场规则:1、考生自备0.5毫米黑色字迹中性笔、2B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圆规、削笔刀等文具参加考试。 2、考生禁止携带手机、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矿泉水、金属首饰、书籍资料、电子设备以及其它禁止带入考场的物品参加考试。3、考生至少在开考前30分钟到达考点,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健康情况承诺书》等分时、分段错峰排队通过身体健康监测进入考点。考生排队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验证通过后,凭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将非考试物品(手机务必取消掉所有闹铃并关机)放在“非考试物品暂放处”,主动接受监考员进行身份认证和使用金属探测仪对随身物品进行的必要检查。排队时戴好口罩,保持1米间距。4、考生对号入座后,将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始终放在桌面左上角,以便核验。《准考证》正、反两面均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中途不得离场。如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考试工作人员和监考员。
2013年高考人数是多少?
高考在2013年的人数是912万人。较2012年减少3万人。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最高峰时的1040万之后,这已是连续第五年下降。2014、2015年分别增加到939万、942万,2016、2017年稳定为940万。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比2017年增加了35万,这是2010年以来的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高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考试,也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考试之一。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而高考就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他决定了考生的未来。 在中考分流以后,高考的人数也在急剧的上升,对于学生来说,高考就显得更珍贵了,另外,学认为高考不看背景,不看身份,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平台。高考考场需要注意事项:1.考生应诚信应考,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2.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应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核查、安全检查和考试违禁物品检查。《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持由当地派出所出具的身份证明。3.考生入场时,除2B铅笔、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必需的考试用品外,其他任何物品(如手机、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等)一律不得带入考场。4.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放在“准考证号签”旁的桌面上以便核验。入座后,须在《考生签到表》上签字。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应在指定位置和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涂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不得提前作答或动笔写任何字迹。凡因答题卡上漏填(涂)、错填(涂)或书写字迹不清等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5.遇试卷、答题卡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可举手询问,并在开考前报告监考员;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延长;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听力考试期间,不得向监考员询问并保持安静。6.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考生必须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外语科目除外)。7.开考前30分钟,考生可以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外语科目14:45以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交卷出考场时间不得早于当次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提前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须在警戒线外安静等待,接到考点广播通知后方可离开考点。8.考生须在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草稿纸上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新高考改革后和以前最大的改变就是取消文理分科,以前高考将普通高中生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两类,数学试题也是文科理科不同。现在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学科优势和高校分专业选科要求选择确定等级考科目,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变得更加多元。新高考改革后科目与分值与以前不同 以前高考的考试科目分为两类:语数外+理综(理化生)、语数外+文综(史地政)。其中,语数外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文综或理综满分均为300分。新高考实行“3+3”模式,前一个“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每科满分均为150分,其中外语进行2次考试;后一个“3”是指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考生可以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等级考试,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新高考还有“3+1+2”模式,所谓3+1+2,其中“3”代表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1”指的是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课,最后这个“2”是指从政治、生物、化学、地理中选2门课。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要以考生为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综合服务保障,在考场布置、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特殊困难考生提供更具人性化的特殊考试服务;三是要启动天气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保证考试顺利进行。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要认真了解并熟知《考生须知》,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以及需要携带的有关证件和必备考试用具,提前到达考点。要注意遵守考试规定,不要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鉴于近日多地降雨,提醒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交通预报,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
2008年高考人数全国
2008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总共有1050万名。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高考考生人数创历年最高。 扩展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012年高考报名总人数
2012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915万名。根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消息,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名,比去年减少2%;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教育部2012工作要点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指出,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省(区、市)组织的试点,完善“知识加技能”的考核办法,扩大示范高职单招、对口招生规模。指导高中新课程省份探索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1、教育部今年发布高考改革方案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教育部提出,今年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目前自主招生、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落实、异地高考、分省命题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教育部: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各地必须出台政策列席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不论外来务工者是多是少,所有地区都必须要出台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地方政策。3、教育部要求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改革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分类考试,逐步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范围。4、中国为寒门学子“量身”打造高考通道这是中国建立起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资助体系后,又一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根据计划,中国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都将成为定向招生政策的生源遴选地。5、单报志愿单独划线录取贫困县万名学生高考有优待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五部门联合发文,自2012年起,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增加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
2000年至2015年高考报名人数
1、2000年报考人数375万,录取人数221万,录取率59%。2、2001年报考人数 454万,录取人数268万,59%。3、2002年报考人数510万,录取人数320万,录取率63%。 4、2003年 报考人数613万,录取人数382万,录取率62%。5、2004年 报考人数729万,录取人数447万,录取率61%。 6、2005年 报考人数877万,录取人数504万,录取率57%。 7、2006年 报考人数950万,录取人数546万,录取率57% 。 8、2007年 报考人数1010万,录取人数566万。录取率56%。 9、2008年 报考人数1050万,录取人数599万,录取率57%。 10、2009年 报考人数1020万,录取人数629万,录取率62% 。 11、2010年 报考人数946万,录取人数657万,录取率69% 。 12、2011年 报考人数933万,录取人数675万,录取率72%。 13、2012年 报考人数915万,录取人数685万,录取率75%。 14、2013年 报考人数912万,录取人数694万,录取率76%。 15、2014年 报考人数939万,录取人数698万,录取率74.3%。 16、2015年 报考人数942万,录取人数700万,录取率74.3%。参考资料:中国教育在线-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2014年河北高考人数
河北省2014年普通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和数据统计工作已基本结束。2014年我省有41.82万人参加了高考报名,比2013年减少3.17万人,其中全国统考39.27万人,对口招生2.28万人,只参加单独招生(含体育单招)2600多人。应届考生34.81万人,社会考生7.01万人。河北高考报名人数连续6年下降河北省2014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日前结束。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河北省共有41.82万人报名参加2014年高考,相较于2013年44.98万的报考人数,减少3.17万人,减幅为7%。其中,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有39.27万人,对口招生2.28万人,只参加单独招生(含体育单招)的有2600多人。应届考生34.81万人,社会考生7.01万人。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为57.48万,2009年为55.8万,2010年为50.3万,2011年为48.5万,2012年为45.9万,2013年为44.98万,2014年为41.82万,报考人数已是连续六年下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实际上不仅仅是河北省的高考人数逐年减少,放眼全国亦是如此。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2008年至2013年,全国高考人数已连续5年下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考生人数减少?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吴迟迟分析,一方面是适龄人口减少,中等教育阶段当年入学人数减少,生源少了,高考人数自然减少;一方面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高校报到率普遍提高,导致社会考生人数减少;再就是高考考生升学渠道多元化,对外开放使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出国深造,也会对河北考生数量起到减少的作用。
2008年河北高考人数
2008年河北高考人数57.48万人。2008年河北高考报名人数有57.48万人,创历史新高,之后几年开始急剧下降。2009年有55.9万人,2010年有50.3万人,2011年有48.5万人,2012年有45.9万人。高考人数下降的原因: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之后几年高考报名人数急剧下降。根据教育部数据,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录取率为75%。综合各方数据,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预计为900万。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幅3%。这是全国高考人数连续五年下降后首次回升。高招调查报告显示,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持续下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导致适龄高中生减少。自1990年起,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前后,在2018年到2020年前后,18岁适龄人口将达到一个最低谷,然后稳步回升,但无法再回到上一个高峰了。根据近些年小学入学新生变化趋势来看,也基本可以看出这一趋势。从2011年前后开始,小学入学新生数量明显回升,基本稳定在1700万左右。通过12年多的延续,将为高校提供相对稳定的高考生源,但最后参加高考人数,将取决于中等职业教育最后的分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