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中国水雷

时间:2024-04-27 04:28:41 编辑:莆仙君

地雷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是中国。约在13世纪初,中.国就使用了爆.炸性武.器――震天雷(又称铁火)。这种武.器可埋设在隘路地段,当敌人逼近时,用缓燃火绳引爆杀伤敌人。这是早期地雷的雏形。到明代初期,有了关于使用地.雷的文献记载。焦玉著于永乐十年(1412)的火器专著《火龙神器阵法》中,记有“地.雷炸营”“自犯炮”“炸.炮”“石炸..炮”“无敌地.雷.炮”等地.雷的制法。随着各种猛炸.药和雷.管的相继发明,地.雷向制式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水雷的水雷特点

水雷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破坏力大,雷体内装的炸药多,战斗威力大。一枚大型水雷即可炸沉一艘中型军舰或重创一艘大型战舰。二是隐蔽性好,特别是沉底雷布设在海底,难于发现和探测到。而且水雷可构成对敌较长时间的威胁,有的甚至达几十年。三是布设简便,海军的水面舰艇、潜艇和航空兵都可用来布放水雷;而且商船、渔轮在战时也可征用来布放水雷。;此外,水雷武器造价低廉,被称为“穷国的武器”。自然,水雷也有缺点:一是动作被动性,如非触发水雷,要敌舰航行至水雷引信的作用范围内;触发水雷,要敌舰直接碰撞水雷才能引爆。二是受海区水文条件影响大

最早的地雷是谁发明的?

明代兵器制造家首次发明创制了地雷,并大量用于战争。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10多种地雷的形制及特性,并绘有地雷的构造图。地雷多是用石、陶、铁制成的,将它埋入地下,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发火装置,杀伤敌人。早期的地雷多是用石头打制成圆形或方形,中间凿深孔,内装火药,然后杵实,留有小空隙插入细竹筒或苇管,里面牵出引信,然后用纸浆泥密封药口,埋在敌人必经之处,当敌人将近时,点燃引信,引爆地雷。这种石雷又叫“石炸炮”。其构造简单,取材方便,广泛使用于战斗。但也因贮药量小,爆炸力较小,而渐被更新。后来地雷的形制,特别是发火装置得到不断改进,扩大了地雷的有效杀伤范围。扩展资料俄国在1903年左右研制出反步兵地雷,这种地雷是最早生产的,其首次应用是在日本同俄国的战斗中,效果不错。德国人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坦克很大威胁,终于在1918年研制出防坦克地雷,随后又研制成功了两种制式化的防坦克地雷,成功的对付了英国及法国军队的坦克。反坦克地雷被广泛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当时,防坦克地雷毁伤了五分之一的坦克。德国人在1938年左右发明了反步兵跳雷,这种跳雷只要碰到线就触发,雷体在距离地面半米时爆炸,比起地表附近爆炸的地雷威力要大得多。联邦德国在1970年制成了火箭布雷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意大利使用飞机在非洲道进行大面积的防步兵地雷散布。一些国家在60年代时研究用火箭等方式散布反坦克地雷,德国将一种火翻腾炮运用在火箭的布雷系统中,每次可射出30几枚布雷弹,一个布雷弹中可能有大量或者是少量的AT-2型防坦克地雷,也可能装的是AT-1型防坦克地雷8个。8秒内每个火箭炮就能撒布几百个AT2型地雷或者是AT-1型地雷。一个6900平方米的雷场只需由单个门制火箭炮连单次整齐射击就可以构成了。在此之后,火箭布雷系统也在美国、中国等国家研制成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雷

中国水雷多少种

  介绍几种中国的水雷种类:沉-1型水雷、锚-4型触发水雷、锚-1型大型水雷、沉-5型水雷、沉-3型水雷

  “锚-l”型水雷是仿制的苏式大型触发式水雷。该型水雷专用于攻击大型水面舰只。“锚-2”型水雷是仿制前苏联的中型触发式水雷。该型水雷专门用于封锁航道和港口。“锚-3”型水雷是仿制前苏联的大型触发式水雷。该型水雷专门用于攻击潜艇。“锚-4”型水雷是海军第一种非触发性深水超声水雷,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水雷。该型水雷具有较强的抗自然干扰能力,专用于封锁水深流大的海区,以攻击中型舰船和潜艇为主要任务。

  沉雷是中国海军研制和大量装备的传统水雷,可用于攻击各型水面舰船和潜艇。“沉-l”型水雷是仿制的苏式非触发性沉底音异感应水雷。“沉-2”型水雷是非触发性沉底感应水雷。“沉-3”型水雷是音响与感应联合引信水雷。该型水雷是中国研制的首种采取抗扫雷措施的水雷,具有较强的抗扫雷和抗自然干扰能力。“沉-4”型水雷是小型非触发沉底模块化水雷。“沉-5”型水雷是小型水压式沉底水雷。“沉-5”型水雷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水压式水雷,具有抗扫性强的特点。此后中国又研制了后续型号的沉雷产品,这些沉雷技术相当先进,采用微处理器控制,可装任意组合的三种感测器。

  漂雷也是中国海军大量装备的传统水雷之一,主要用于攻击中小型水面舰只,不过,因漂雷不易控制以及易暴露,世界各国均较少再生产。“漂-1”型水雷是自动定深漂雷,有大、小两种型号,这种水雷隐蔽性好,造价低,具有抗扫雷能力,可在预定水深随流漂动,但不具敌我识别能力,一般不会轻易使用,以免伤害己方舰船。“漂-2”型水雷是小型自动定深漂雷,主要用于江河、湖泊或沿海海域用作攻势布雷障碍,开展水雷破袭战,或用于在规定时间和范围内执行封锁航道、港口以及进行水中爆破等任务。


什么是水雷?

水雷是海军的古老兵器,也是现代的常规武器。它诞生在中国。早在明代嘉靖年间,我国就用“水底雷”炸毁倭寇的舰船,给倭寇以沉重的打击。水雷的最大特点是长期隐蔽于水中。布置在自己的海域,可以构成防御水雷障碍,封锁海峡、水道,加强抗登陆防御。布设在敌人的海域,可以构成攻势水雷障碍,封锁敌方基地、港口和水道,打击和限制敌舰船活动。水雷构造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于舰船、飞机大量地布设。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兵器、兵力配合使用,协同作战,是海上攻防战斗中的有效武器。世界上的水雷种类繁多,但按爆炸原理来说,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触发水雷,当舰船触碰时引起爆炸:另一类是非触发水雷,它是利用舰船航行时所产生的磁场、声场、水压场等,在一定距离上就能引起爆炸。

水雷有什么分类?

水雷按在水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漂雷、锚雷、沉底水雷。按照水雷的发火方式,可分为触发水雷、非触发水雷和控制水雷。触发水雷大多属于锚雷和漂雷;非触发水雷又可分为音响沉底雷、磁性沉底雷、水压沉底雷、音响锚雷、磁性锚雷、光和雷达作引信的漂雷,以及各种联合引信的沉底雷等。若按布雷工具不同,可分为舰布水雷、空投水雷和潜布水雷。

水雷是海战中一种威力巨大、杀伤力强的武器,我国古代的水雷是什么样子的?

水雷是一种埋伏在水中的爆炸性武器,被船只碰撞或者在其他外力作用下就会引起强烈爆炸,在现代战争中被广泛使用。我国古代也有水雷,它是什么样子的呢?火药发明之后,出现了很多爆炸性火器,水雷就是其中一种。南宋时期,钟相、杨幺的起义军在洞庭湖和官兵作战,发明了一种叫“木老鸦”的水下武器。士兵潜入水中,将不怕浸水的火药包挂在敌人的船底,然后将其点燃,引发爆炸,给官军带来了不小损失。操作木老鸦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于是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漂雷,又叫“混江龙”,它能顺着水流漂到敌船附近爆炸,猝不及防地杀伤敌人。这两种雷可以说是水雷的雏形。明代时,出现了一种叫“水底龙王炮”的漂雷。它的结构相当完善,内部填充大量黑火药,外壳是牛尿泡,引信是香,用防水的雁翅管和羊肠给香火通气。牛尿泡坠在水面上的一块木板下面,下面吊坠上石块,即使风高浪急,也能保持重心平稳地飘向敌军。为了保证龙王炮的效果,人们还根据敌军的距离和水流的速度确定香的长短,预定爆炸的时间。香快燃烧完时,龙王炮正好贴近敌人的船只。黑火药发生爆炸,从水下直接轰击敌舰,带来很大杀伤。这可以说是一种相当完善的水雷了。总结:明朝万历年间,总兵王鸣鹤写了一本《火攻答》,记载了一种固定在水底的水雷。这种水雷在海底龙王炮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它的击发装置固定在一条或者几条绳索上,这些绳索随意地漂浮在水面,敌船行进时,只要不小心碰上这些绳索,就会触动击发引信,引起爆炸。人们把这种水雷称为“海底鸣雷”。这种水雷和现代水雷的触发原理已经极为相似了。清朝时,有人整理了古代水雷的各种形态和制作方法,共有“独雷”、“阴阳雷”、“梅花雷”、“悬雷”、“飞雷”等多种。从这些名目,也能看到我国古代的水雷技术的发达。

水雷最早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

水雷是最古老的水中兵器,它的故乡在中国。水雷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武编》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于打击当进的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机械击发的锚雷。它用木箱作雷壳,油灰粘缝、将黑火药装在里面,其击发装置用一根长绳索不结,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甩一塞瓦斯托波尔绳索坠有3个铁锚,控制雷体在水中的深度。1590年,中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水底龙王炮”。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水底鸣雷”,1621年又其改进为触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漂雷。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船只侵袭。为了对付海盗的入侵,人们将火药装在木箱内,并用油灰粘缝,制成一种靠拉索发火的锚雷,专门打击敌船。16世纪末,又相继发明了用牛脬做成的漂雷——“水底龙王炮”和沉底雷——“水底鸣雷”,1621年,“水底龙王炮”和“水底鸣雷”先后被改进为碰线引信的触发漂雷,并多次在海战中毁伤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