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宝塔诗茶的作者是谁

时间:2024-04-30 16:48:44 编辑:莆仙君

急!寻 元稹 宝塔诗《茶》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限用一个字。白居易本人也当场写了一首《竹》诗作答。 《茶诗》作者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从茶自身视角以拟人化手法写它与外界关系: “香叶嫩芽”又专爱与“诗客僧家”为伴,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与“罗织”则写茶叶的炒制与筛选步骤,“铫煎”与“碗转”两句,写出“铫子”煮茶、用“碗”转动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尘花之类。 末四句是全诗题旨所在,“夜后”与“晨前”说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相处,夸张手法运用恰到好处。最后两句,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够“洗尽古今”,又能展望“醉后”的未来;既能拂去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会在忘却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觉日后行为的指向,鞭策前进。 《茶诗》贯穿着我国儒家积极入世的传统文化意识,怀抱着“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隐含着对白居易此去东郡的希望


急!寻 元稹 宝塔诗《茶》赏析、

(1)融情于景。在春风的到来下,桃花顿时开满了商山。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旖旎美好的花景。景色如此好,衬托出作者的好心情,即要升迁的得意,和志向将得到实现的喜悦之情。(2)“临水读”:作者面临江水,春江水暖,正是水奔腾之时,这好比作者未来的仕途,将一帆风顺。二来,作者读到京书,“临江读”可显示作者迫不及待地想一施作为的心情。三来,作者面临大江,江河壮丽,显示了作者得到重用的博大胸怀。至于“舱内读”或“灯畔读”,地点截然不同,所见之景也不同,舱内、灯畔,地点狭小,环境清冷,完全不适合作者此时春风得意的心情。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SUXAf30y9h2OPZT00GwWA?pwd=pzsx 提取码: pzsx

《宝塔诗茶》作者是谁?

《宝塔诗茶》作者是元稹。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主要成就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很大分量,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喻,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著名宝塔诗茶的作者是?

著名宝塔诗茶的作者是元稹。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父元宽,母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遭到贬谪。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年(八二二),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主要成就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元稹在朝廷任监察御史时,在整顿法度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随着调查的深入,元稹发现严砺犯有收受贿赂、诬陷良民、擅自没收百姓财产、擅自征收赋税留为己用等不法行为。元稹把这些写成长篇弹状上奏朝廷,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元稹在武昌时,关心修水利以发展农业,均贫富以定税籍等改善百姓生活的事情。在岳州大水灾期间,元稹察知辖地实情,上奏朝廷,开仓出官米赈灾,救护百姓。后又向朝廷请求捐免当地秋租,解决百姓生活困难。

唐宋著名茶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哪些突出特征

1、大唐的文化历史背景在国内表现为道、儒、佛三教鼎盛,相互竞争、相互融洽、共同发展。在僧道生活中及茶事上都有所表现如:以茶供祖、以茶释经、以茶养生、办茶会、写茶诗,并精心研究制茶枝术,大大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2、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极大的提高了茶道的地位。宋代的历代当权者对茶都情有独钟,宫廷嗜茶的风俗就有力地推动了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3、斗茶源于唐代的宫廷,到了宋代民间广为流行,并发展成为王公贵族和士大夫人人乐此不疲的时尚。斗茶、竞艺、鉴水、赏器从实践中发展了中国茶道。扩展资料: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元代,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

宝塔诗和律诗的相同点

宝塔诗和律诗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它们有以下几个相同点:韵律规范:宝塔诗和律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规范,要求每句诗都按照固定的韵律进行押韵。篇幅短小:宝塔诗和律诗都一般篇幅较短,通常只有四句或八句,因此要求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语言精炼:宝塔诗和律诗都要求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表达含义清晰,不偏离主题。主题多样:宝塔诗和律诗的主题多种多样,可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叙述历史,赞美人物等等。文学价值高:宝塔诗和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代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和思想情感的表达。


宝塔诗有平仄格律吗?

宝塔诗有平仄格律
秋。
气爽,云悠。
山沉寂,水驰流。
黄花篱下,硕果枝头。
离人抬望眼,断雁过高楼。
早岁不知勤奋,晚年何获丰收。
潇潇落叶随风去,倦客凄凄将赋留。


一七令格律

仄起
●。(韵)
⊙○,⊙●。(韵)
●⊙⊙,○⊙●。(韵)
●●○●,○○●●。(韵)
⊙⊙●⊙○,○⊙○⊙●。(韵)
○⊙●○○●,⊙●○○●●。(韵)
⊙○⊙●●○○,○●●○⊙●●。(韵)

平起
⊙。(韵)
⊙●,○○。(韵)
○⊙●,●○○。(韵)
○⊙⊙●,○⊙⊙○。(韵)
⊙⊙○●●,⊙●●○○。(韵)
⊙●●○○●,⊙○⊙●○○。(韵)
⊙⊙⊙⊙⊙⊙●,⊙⊙⊙⊙●⊙○。(韵)

一七令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宝塔诗原称“一七体诗”。因为它从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宝塔诗因句式参差,讲究格律,后人谱以为词,并以“一七令”之名定为词牌。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宴席间,为白居易分司东都送行而作。主客有李绅、元稹、张籍等共九人,各以一字至七字为题,题韵合一写诗。白居易自己以“诗”字为题。其诗除一排“塔尖”仍为单个字外,第二排陡然增为四个字,此后每排递增两字,至第七排为十四字。也有人将“塔顶”的一字句重复而成双字句,且在各排中间形成一个无形的对称轴,以其为界左右作间歇停顿。此类宝塔诗,其制之初,题材较广,亦庄亦谐。如白居易的《诗》,可说是简约的诗论。其称诗歌“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传为经典。但这种诗体形式除受对仗、声律、字数的限制外,还要受外形造型的束缚。因之,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见仁见仁,智者见智.


描写恬淡宁静意境的诗有哪些?

1、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5、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8、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恬淡宁静的近义词淡泊宁静“淡泊宁静”的意思是:指轻淡泊欲,不追求名利,不装腔作势。【出处】:《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淡泊宁静的诗句

古人淡泊得诗句

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2、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3、挡不住今天得诱惑,将失去明天得幸福。

4、为入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5、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

6、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8、与入方便,随遇而安。

9、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

10、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11、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12、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

13、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14、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15、入入廉政,腐败灭亡;入入自律,党风自强。

16、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入。——唐·白居易

19、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20、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1、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

22、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23、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24、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2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27、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9、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宝塔诗茶带拼音

  chá。   茶。   xiāng yè,nèn yá。   香叶,嫩芽。   mù shī kè,ài sēng jiā。   慕诗客,爱僧家。   niǎn diāo bái yù,luó zhī hóng shā。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diào jiān huáng ruǐ sè,wǎn zhuǎn qū chén huā。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yè hòu yāo péi míng yuè,chén qián dú duì zhāo xiá。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xǐ jǐn gǔ jīn rén bù juàn,jiāng zhī zuì hòu qǐ kān kuā。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作品语文   《宝塔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文   茶,分为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诗人喜欢茶的高雅,僧家爱茶的脱俗;烹茶的时候用精致的茶碾和细密的红纱茶筛;煎出柔和美丽的黄色,再小心的撇去茶末;深夜泡上一杯可与明月对饮,早上泡上一杯可以笑看朝霞;从很久之前人们就在饮茶,茶不仅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倦,还能缓解酒醉,实乃佳品。    赏析   这首诗和其他的咏茶诗不一样,它具有形式美、韵律美,精巧玲珑,堪称一绝。这首诗在结构上搭造出了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让人耳目一新。在韵律上,全部押的是险韵,一气呵成,证明作者的文字功力是十分深厚的。   宝塔诗简介   宝塔诗是杂体诗的一种,呈宝塔形状,底大顶细,第一句为一个字,然后逐字递增。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宝塔诗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和其他的古诗有所不同,无论是视觉还是声韵都给人不一样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