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辅佐刘备

时间:2024-06-17 23:11:42 编辑:莆仙君

诸葛亮辅佐刘备的事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同上

解析:

1,隆中对,南阳,刘备求贤,连续三次拜见.求得诸葛亮出山,并且制定了先去荆州后取川的战略方针

2,火烧博望坡,博望坡,曹操欲吞并六备,曹军被火烧退

3,火烧新野,新野,曹操再次发兵,曹军大败



4,奔夏口,新野到夏口,曹操追击刘备,刘备一路逃跑,最后关羽求得援兵,安全退到夏口

5,东连孙权,东吴,联盟孙权,共同抗曹,草船借箭等故事都是它的分支(另外,火烧赤壁不是诸葛亮的功劳)

6,进取西川,西川,经过太长了

7,取汉中,汉中,经过太长了

8,巧布八阵图,白帝城,把陆逊部队困在阵中.刘备得以安全逃跑

9,南平云南,云南,七擒孟获

10,六出祁山,祁山,故事N长,还是好好看看书吧

诸葛亮辅佐了刘备多少年?

辅佐刘备(公元207-223)辅佐刘禅(公元223-234)其中,
刘备:17年
刘禅:10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十三年(208年),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并获胜。

建安十四年(209年),29岁,诸葛亮任刘备军师兼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211年),31岁,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214年),34岁,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二十年(215年),35岁,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38岁,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221年),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223年)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二年(224年),44岁,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三年(225年),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四年(226年),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五年(227年),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六年(228年),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七年(229年),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八年(230年),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九年(231年),51岁,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十一年(233年),53岁,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十二年(234年),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后悔辅佐刘备吗

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不后悔,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出师表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在出师表中已经载明的很清楚了,亮本布衣,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帮忙,亮不胜感激,大致是这个意思,表明了诸葛亮是感激刘备的,因为在古代,每个英雄都希望遇到好的君主,但由于诸葛亮也是文化人,文化人都有些傲娇,就是我可以帮你但是你得主动请我出山啊,而刘备做到了三请并且给予诸葛亮非常大的权利,这是诸葛亮渴望的理想结果,所以,不后悔。
这是从语言中表现诸葛亮的不后悔。
二、白帝城托孤、七次北伐。
在白帝城,刘备要死了,所以希望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并兴复汉室,诸葛亮答应了,并且是鞠躬尽瘁,事必躬亲,无论是从对刘禅的态度还是北伐的任务,诸葛亮可以说一直在为刘备做事。
这是从行动中表现诸葛亮的不后悔。
综上,诸葛亮是不后悔的,因为一个人如果存在后悔或犹豫,必定会踌躇不前,而诸葛亮一直都在履行对刘备的知遇之恩!

诸葛亮为刘备做过哪些事?

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三分天下的策略
三分天下的策略,简单的将就是“联吴抗曹”及“取荆州夺益州”,这是在诸葛亮“隆中对”中阐述的!

“隆中对”不过短短数言,却是诸葛亮韬光养晦隐居十年之功。
“隆中对”的战略在三国历史中十分重要。可以说,三国鼎立的形成,就是根据“隆中对”战略的实施造成的。蜀国战略基本是依靠诸葛亮的把握,而诸葛亮是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来规划。所以说“隆中对”的战略得失决定了三国的历史。

首先来分析一下“隆中对”的战略。
诸葛亮以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chere.net 西西河 稍息]

认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便有望兴复汉室。

诸葛亮的战略是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联吴抗魏。等待或者创造机会,两路出兵,最终统一天下。
诸葛亮的战略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这十年当中,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英雄辈出,群雄混战,诸葛亮冷眼旁观,为什么竟十年之功才得出“隆中对”这个战略呢?

天下的形势很清晰。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在中原混战中,几乎是按兵不动,并未参与争夺天下;张鲁占据汉中,不思进取;公孙度占据辽东、马腾占据凉州,远离中原;公孙瓒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曹操占据兖州,袁术占据扬州,张绣占据南阳,吕布占据徐州;孙策占据江东。(中原混战之后,北方渐渐形成了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官渡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也稳定了江东。)

要想争夺天下,必须要有根据地。荆州、益州在战乱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经济比较发达。荆州是军事要地,益州地方富饶。更主要的是,荆州、益州的刘表、刘璋都不是能够守住自己地盘的人物。而且,北方、江东已定,荆州、益州已经是唯一可以选择的用武之地了。

然而“隆中对”毕竟只属于纸上谈兵。诸葛亮闪亮登场的时候,刘备的局面极其恶劣。一方面,曹操积极备战,准备南下。另一方面,刘表及其手下大将都不信任刘备。荆州要怎样得到,怎样应付曹操的大军,都是极其现实的问题。

这个时候诸葛亮采取的主要策略是利用刘琦。将刘琦拉拢过来,一方面可以吸收刘琦的兵力,包括训练精良的水军,壮大自己。另一方面,可以以刘琦为旗帜,平定荆州的领土。

曹操大兵压境的时候,诸葛亮亲自上阵,到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了孙权联吴抗魏。
这个策略很成功。联吴抗魏,在赤壁一战取得了极大的胜利。更主要的是,赤壁之战前,刘备可算是没有地盘、没有部队。赤壁之战后,刘备竟有足够的实力迅速的占领了武陵,零陵,长沙和桂阳四郡,算计孙权,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不久后更是分兵入蜀,到夺取益州、汉中,建立自己强大的政权。其实力增长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不能不说与诸葛亮的战略有莫大的关系。而诸葛亮的非凡手段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而不是刘表的原因是什么?

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合著,招引有方,令万里肃穆、群民悦服。 此外,经过立学,热爱养民士,冷静自保。 远赴袁绍,亲近张绣,内纳刘备,因地制宜数千里,带甲十余万,鼓舞荆江。诸葛亮,有名的三国红人。 在《三国演义》的渲染下,他充满神秘色彩,能力超越凡人,却是忠于蜀的顾问、首相。看过《三国演义》改编电视剧的人,不知道有没有觉得——诸葛亮出场有点晚。 实际上,在《三国演义》的原作中,诸葛亮出场得很晚,经过刘备的“三顾茅庐”,他终于出山了。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智者形象代表。 早年诸葛亮隐居隆中,请刘备三顾茅庐出山。 在他的辅佐下,刘备阵营迅速崛起。短短几年间,从贫穷到与曹操阵营、孙权阵营告别鞠躬尽瘁,三足鼎立。 因此,诸葛亮无疑是刘备蜀汉政权中最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子孙。 当初刘备没有实力,没有地盘。 放眼天下群雄,似乎每个人都比刘备强,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辅佐难度最高的刘备? 其实这也体现了诸葛亮的巨大智慧。先杀孙坚,然后经常对抗曹操。 作为荆州牧,刘表可以说是东汉末年实力不容小觑的诸侯。 特别是刘备流放之时,刘表已经有实力与曹操、袁绍、袁术、刘璋、孙权等诸侯平起平坐。但是,对于住在荆州的诸葛亮,他选择了辅佐无立足之地的刘备。 汉末三国时期,很多文臣武想工作,但需要主公毛遂自荐。但是,对于诸葛亮这样的顶级天才,显然是希望主公邀请的。 换句话说,天才通常都很有气度,比如蜀汉武将中的关羽、魏延等,就是这种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辅佐刘备?

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1.刘备诚意邀请感动了诸葛亮。2.刘备身边没有谋士,选择刘备可以得到重用。3.诸葛亮和刘备有共同目标,选择刘备可以实现抱负。三国时期有众多势力,这些势力对人才求贤若渴,诸葛亮完全可以凭借才华选择其中一方投靠,但是最终诸葛亮没有选择势力庞大的曹操,也没有选择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刘表,而是选择了当时非常弱小的刘备集团。其实诸葛亮选择刘备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希望能实现平生的抱负,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一、刘备诚意邀请感动了诸葛亮。刘备自从起兵一直颠沛流离,没有自己的地盘,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人才,因此在他从得知卧龙的住处之后,带着自己的结拜弟兄就去拜访了诸葛亮,但是连续两次登门都没有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登门见到之后,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他的举动感动了诸葛亮,让诸葛亮见识到了他的胸襟和抱负,因此选择出山辅佐刘备。二、刘备身边没有谋士,选择刘备可以得到重用。刘备虽然是大汉皇叔,但是他身边只有武将没有重要的谋士,当时北方的曹操身边人才众多,江东的孙权身边也有很多谋臣,诸葛亮如果选择他们很难得到重用,而刘表虽然是诸葛亮的亲戚,但是为人没有远大的理想,很难让诸葛亮施展平生所学。因此他选择了刘备,在帮助他建立蜀汉的同时让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施展。三、诸葛亮和刘备有共同目标,选择刘备可以实现抱负。诸葛亮一直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可见他想当的一直是救天下于危难的名臣,刘备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两个人的目标一致,他们都想让天下回到汉朝平静的生活,让天下百姓安享太平。因此诸葛亮在了解了刘备的志向之后,坚定的选择了刘备作为自己的主公。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是为了实现抱负,结束当时社会的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