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的好处有哪些
拜佛的好处有哪些呢?大家对于拜佛又有哪些比较全面的了解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拜佛的好处都有哪些,希望大家在看过之后能够对拜佛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拜佛的好处有哪些 1、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2、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和尊敬。 3、处众无畏:拜佛精进,身体不倦,心不散乱,何处何地,无有畏惧,仪态安详。 4、众人亲近:拜佛用功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总有许多人亲近、恭敬、供养。 5、天人护持:拜佛之人,天龙八部常在左右拥护,不让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人与事物接近他,事事如意。 6、诸佛护念:拜佛诚心,诸佛菩萨都会护念,加持其人,智慧如海。 7、具足威势:拜佛具大威德庄严。(势是有威望、地位的意思,具有势的人自然令众人心生信服、恭敬。)人格尊贵, 必受人仰敬。 8、有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因缘自然而来,不求而得,诸事如意吉祥。 9、临终往生:拜佛之人,不单今生安乐受用,临命终时,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10、速证涅盘:往生极乐国土,花开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拜佛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 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著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 只手合掌立直。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 拜佛的好处 一、得妙色音-----多拜佛、罪障消灭、相貌会转变为好, 声音和身体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德威,说话会得到别人自然信服和尊敬。 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身体不倦、心不散乱、何处何地无有畏惧、仪态安详。 四、众人亲近-----拜佛用功、无论到何处都有许多人过来亲近恭敬。 五、天人护持-----拜佛之人、天龙八部常在左右拥护,不让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事接近,事事如意。 六、诸佛护念-----拜佛诚心、诸佛菩萨护念,加持其人智慧如海。 七、具足威势-----礼佛之诚、具大威德庄严。 八、具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因缘自然而来、不求而得、诸事如意吉祥。 九、临终往生-----拜佛的人不单今生安乐受用、临终时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速证涅盘-----拜佛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速证无上法忍。
拜佛有什么好处?
问题一:烧香有什么好处 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烧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烧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烧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六、烧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
问题二:拜佛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听别人说好处,自己是得不到好处的,一天一百拜,一年下来,你才能体会到你今天所问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记住,不可以间断。
阿弥陀佛
问题三:拜佛有什么好处如题 谢谢了 拜佛的好处 一、得妙色音-----多拜佛、罪障消灭、相貌会转变为好,声音和身体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德威,说话会得到别人自然信服和尊敬。 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身体不倦、心不散乱、何处何地无有畏惧、仪态安详。 四、众人亲近-----拜佛用功、无论到何处都有许多人过来亲近恭敬。 五、天人护持-----拜佛之人、天龙八部常在左右拥护,不让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事接近,事事如意。 六、诸佛护念-----拜佛诚心、诸佛菩萨护念,加持其人智慧如海。 七、具足威势-----礼佛之诚、具大威德庄严。 八、具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因缘自然而来、不求而得、诸事如意吉祥。 九、临终往生-----拜佛的人不单今生安乐受用、临终时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速证涅-----拜佛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速证无上法忍。
问题四:拜佛的好处 拜佛的好处多多,看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拜了。当然前提是需要你带着虔诚的心来跪拜。拜佛可以是来祈福许愿,求子,请佛开示明心。心诚则灵。
我算是一名忠实的信徒了,每当佛的诞辰,我都会在无相铜炉官网请几炷纯天然的香来我们当地的寺庙来祈福还愿。拜佛不是迷信,是要学佛普度众生,教人从善的思想,害人之心不可有,与人为善。拜佛还可以缓解压力,每当心情烦闷,不能开解的时候,也可以去庙里烧香拜佛,在无争的寺庙环境中,缓解身心的压力,与佛为伴,你会心旷神怡的,如果你干了坏事,不方便讲出的,也可以在佛前开解,求佛指明前程。注意现在的化学香泛滥,如果有心还是建议用无相铜炉的天然手工制香,要好上不少。
拜佛的好处还有很多,每个忠实的善男信女对佛的理解都不同,我是这样认为的,心中有佛,虔诚拜之,自然好处多多。
问题五:为什么要去寺庙烧香拜佛?有什么好处么? 清净内心,帮助逢凶化吉、改善生活、事业、财运、爱情、精神等,其实这是一种信仰。末学们都去东台观音禅寺烧香请佛的,这里的观音菩萨很灵验。
问题六:寺庙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去烧香,经常烧香有什么好处? 去烧香的人是想求丹神佛的保佑。经常烧香只会造成环境污染。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
请看佛陀怎么描述功德大小:
有一次,佛陀的养母要供养佛陀袈裟作为个人施,但佛陀拒绝了,说道:乔达弥,将它供养给僧团。当你供养僧团时,即是供养了我及僧团。当阿难尊者问佛陀为何拒绝接受个人施时,佛陀根据业报法则给与分析。佛陀先解释布施给各种不同的受施者:布施给动物可预期获得一百倍的果报;布施给一位无道德的凡夫则获得一千倍;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则获得十万倍;在佛法教化期之外布施给一位已经证得禅那的人则获得一百亿倍。然而,布施给一位即将证悟须陀洹果的人,或一位须陀洹圣者,或一位即将证悟斯陀含果的人,乃至阿罗汉或圆满觉悟的佛陀,则可预期获得无数倍增的果报。
佛陀接著解释:我宣布,布施给个人的功德,绝不可能大过布施给僧团的功德。
佛陀在提到一个人做许多大布施时,曾经解释智慧的殊胜。佛陀在《增支部.威拉麻经》(Velama Sutta)里说:
“跟供养以佛陀为首的僧团相比,充满信心地归依佛、法、僧的果报更大。
跟充满信心地归依佛、法、僧相比,充满信心地受持(五)戒的果报更大。
跟充满信心地受持(五)戒相比,仅只以挤一下牛奶的时间来修行慈心观的果报更大。
跟以挤一下牛奶的时间来修行慈心相比,维持无常想一弹指的时间的果报更大。”
所以功德从小到大排序就是:布施动物《布施凡夫《布施给证得禅那的人《布施给圣者《布施给僧团《皈依三宝《持五戒《慈心禅那《观慧
在佛陀的教法里面,并没有说烧香有多大的功德。
问题七:拜神有好处吗 你要寻找那真正的神,他创造宇宙万物,不要寻找人手所造的神,人能把神造出来,说明一个问题,人比神还神。
问题八:运气不好,拜佛有用吗 佛是梵语佛陀耶的音译简称 意为圆满觉户 拜佛的目的是让你通过拜佛反省自己的得失 以佛为榜样去做事做人 修身行善 人行善福虽未至祸远行 人作恶祸虽未至福以远离 你如果真的用心去拜佛而非带有功利之心形式上的拜佛 在日常的生活中依教奉行 运气会慢慢好起来的
问题九:拜佛的要求是什么? 心诚则灵,如果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向神佛讲明,希望神佛不要怪罪,原则还是要遵守的,但是胆般不是佛家弟子,只要衣着齐整,戒斋然后拜佛,其他的可以到寺庙看见其他的人怎么做,有样学样,自己不会的,一定要向神佛讲明,希望神佛不要怪罪呀,我是听人家跟我讲的!
佛教徒烧香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上香类似于我们在准备浏览网页之前的“拨号上网”,香即信香,是一种信号,是用来跟诸佛菩萨、神仙鬼怪及先祖传递消息、感应交用的。在我国古代,资讯不发达,就用烽火来传递消息(那可是好大的一枝香啊!),信香取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在佛教中真正的含义,称为“戒定真香”(代表学佛“戒定慧“三个层次,也有称为“五分法身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当佛弟子看到这个烟、闻到这个香味,就应想到自己要修戒、要修定、要修慧,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佛弟子真正的修行!
所以你无论给谁上香,都不需要讲究时间的,也不讲究上几支香(不过佛弟子会以早晚三枝香为基本标准),把握两点即可:一是恭恭敬敬,诚心诚意,“心诚则灵”就是这个意思;二是口称你拜祭的佛菩萨神灵的名号(心里想着也行),拜观音菩萨就口称“南无(发音“拿摩”)观世音菩萨”或“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拜佛祖就口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拜玉皇大帝就口称“南无玉皇大帝”等等就可以了。
另外,顺便普及一下为何要在初一十五上香的原因,是因为上香既可以供养佛菩萨,也可以同时供养六道众生,其中鬼道众生有一类是专门以香为食物的,但是它们那边的时空流速比我们慢,鬼道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一个月,所以我们在初一、十五上香,就是供养它们吃午饭和晚饭,那么这两天上香的功德就特别大,这就形成了初一十五上香的习俗。实际上只有心中有佛,随时随地都可以上香的。
佛教为什么需要烧香,烧香对居士能带来什么功德利益?
1, 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
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 熄灭贪 嗔,痴 等意。
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佛教的香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佛家香品的种类十分丰富
由于香的尊贵、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传统,还有他为诸佛乐道的神圣,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几乎是无处不“香”了。
僧人打坐以烧一炷香的时间为准,谓之“坐香”; 围着佛像“绕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礼佛也是以“经行”作修持,谓之“行香”,若是跑步绕佛,则谓之“跑香”;
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宝剑的木板,谓之“警策香板”,用于惩戒的谓之“清规香板”;用于警醒昏沉者的谓之“巡香香板”; 若修持者犯了错,还有罚去“跪香”;
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称为“檀林”。
至于功德与利益,建议持诵《金刚经》 便能知晓,恭敬心诵,恭敬心领悟佛陀的教导。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啊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