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2-17 08:36:13 编辑:莆仙君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有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等。1、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摆脱要素驱动,改变过去依靠资源和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向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更健康、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促进要素有序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一方面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化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创造良好环境。3、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经济增长的成果为全体人民享有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的背景下,通过供给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满足社会最终需求的能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措施: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这里需要注重的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一制造业大国,要稳住这个地位就要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风险问题。而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是能够具体产出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现实社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没有办法分开的,但如果大力发展虚拟经济,那么就很可能引发泡沫经济导致金融危机。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当中。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这里需要注意的关键是从价格转换到质量。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化配置并不是很规范合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就是单纯的以市场为导向,不考虑自身的质量品质,没有对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进行满足。然而随着生活条件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单单看商品价格,更加看重的是商品的质量。

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药方,对突破我国发展的“历史关口”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显著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是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长效手段。一方面,将结构性改革引入宏观调控,形成“宏观调控+改革”的政策组合拳,是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重要举措。这是强调稳增长中的结构变量和制度变量,二者是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宏观政策偏重于总量问题而忽视结构、制度问题。结构失调、体制僵化不仅增加稳增长的困难,甚至可能使发展不可持续。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长期稳增长的最有力措施。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领域改革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下,宏观调控可以更多采取市场和经济手段,尽可能减少行政手段,这既能增强市场信心,又能显著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举措。如果说确立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三五”规划的最重要主线,那么深化改革,特别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另一条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并不是单独讲改革,而是把改革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中,改革是为发展服务的。发展难题的形成和解决,最大制约因素是体制机制障碍。就经济体制问题而言,最大的结构性改革还是市场化改革,即简政放权、深化价格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方面都面临重大的供给侧体制问题。以创新发展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创新动力不足,一些人把大量精力、财力、智力花在投机取巧上,热衷于泡沫投机活动,这是导致实体经济不振、创新动力被抑制的重要原因。这其中有文化因素,也有发展观短视、政绩考核制度等的问题,更有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的供给体制问题。推进市场化改革,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公平的宏观环境,让市场在竞争性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还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激励,增强微观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第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升级失败,即经济结构长期处于中低端而无法向中高端转换,从而导致长期需求不足、产业竞争力低下、社会严重不公平、人均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最终使得经济长期失速,各类风险交织且集中爆发。结构转型升级顺利推进和完成,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原动力。
  第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中国向法治国家转变的关键一招。改革并不仅是对旧体制的“破”,更关键的是在于“立”,即“立什么样的新规”。成功的改革要靠法治来巩固,法治的形成过程就是制度的完善过程。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不是仅提供一时的激励,而是在打破一些关键领域体制障碍的同时,建立基于法律规范的长效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要靠法治,改革的每一步都要有法可依,依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