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怎么读 萆薢的拼音是什么
1、拼音:萆(bì) 薢 (xiè)。
2、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t和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3、绵萆薢:为不规则的斜切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2~5mm。外皮黄棕色至黄褐色,有稀疏的须根残基,呈圆锥状突起。质疏松,略呈海绵状,切面灰白色至浅灰棕色,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散在。气微,味微苦。
4、粉萆薢: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易折断,新断面近外皮处显淡黄色。气微,味辛、微苦。
萆薢怎么读 萆薢的拼音是什么
1、拼音:萆(bì) 薢 (xiè)。
2、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t和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3、绵萆薢:为不规则的斜切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2~5mm。外皮黄棕色至黄褐色,有稀疏的须根残基,呈圆锥状突起。质疏松,略呈海绵状,切面灰白色至浅灰棕色,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散在。气微,味微苦。
4、粉萆薢: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易折断,新断面近外皮处显淡黄色。气微,味辛、微苦。
湏亍这两个字怎么读
湏 huì湏 mǐn 湏 xū 亍 chù释义:湏1.洗脸。2.古同“潣”,水流动的样子。 3.古同“须”。 亍〔彳亍〕见“ 彳”。 (指事。从反彳(chì)。见“彳”字)右步为亍〖stepwiththerightfoot〗 亍,步止也。——《说文》 泽马亍阜。——左思《魏都赋》 秀骐齐亍。——颜延之《赭白马赋》 亍,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则为行。——《字汇》 造句:1, 晨曦蓝蓝雾朦朦.他沿着一条山路彳亍而行.远处山下,一座小镇依稀可见.2, 想罢,与娘亲彳亍水榭亭楼而出,乘马车衢道而回。3, 坐在懒洋洋的白马上,怀中搂着温香软玉,彳亍缓行,如同置身仙境。http://zaojv.com/9391319.html4, 陈浩然沮丧地彳亍在昏暗寂静的廊道中,哭丧着脸,心中郁闷无比。5, 彳亍在荫间小道上,思绪久久不能平复。
亐牞怎么读?
亐牞,读作(yu jian )。生僻字又称冷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 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汉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 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35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不过此书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汉语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辻渃怎么读?
辻,拼音:shí。渃,拼音:rè、ruò、luò。辻,日本地名用字,意思是十字路口。也是一个姓,如辻政信,女声优辻亚由美,动漫《S.A特优生》中排名第七的辻龙,《鬼灭之刃》中的鬼舞辻无惨。相关组词1、濩渃形容水广大。2、渃水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小通江河。3、渃溪在中国湖北省,流入长江。4、渃城古地名,在中国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