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劝学篇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2-23 11:06:52 编辑:莆仙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语句出处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殊句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状语(介宾短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的翻译是什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解释】: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古今意义】: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举例】:《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既可实指为三次的数,也可泛指多次。但“参省乎已”应该是实指,即;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  因此,“从三方面对自己反省”才是最准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