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
1. 梁与柱的连接
1.1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形式有三种。
(1)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全熔透焊接,即全焊接节点;
(2)梁翼缘与柱全熔透焊接,梁腹板与柱螺栓连接,即栓焊混合节点;
(3)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螺栓连接,即全栓接节点;
上图为三种梁柱刚性连接节点
1.2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
(1)工字形梁与工字形柱或箱形柱刚性连接的细部构造:
上图为梁与柱刚性连接细部构造
(2)工字形柱和箱形柱通过带悬臂梁段与框架梁连接时,构造措施有两种:a、悬臂梁与梁栓焊混合节点;b、悬臂梁与梁全栓接节点。
上图为柱带悬臂梁段与梁连接
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按抗震设防的结构,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的节点范围内,柱翼缘与柱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的组合焊缝,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1.3 改进梁与柱刚性连接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
对于有抗震性能要求的梁柱刚性连接,在遭遇罕见强烈地震时,应在构造上保证钢梁破坏先于节点破坏,保证梁柱节点的安全,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
(1)骨形连接
骨形连接是通过削弱钢梁来保护梁柱节点。这种骨形连接在日本比较流行。
上图为骨形连接
(2)楔形盖板连接
在不降低梁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通过梁端翼缘加焊楔形盖板,增强梁柱节点
上图为几种常见的梁端翼缘加焊楔形盖板做法
(3)外连式加劲板连接
对于箱型或圆形截面柱与梁刚性连接,除了采用骨形连接、楔形盖板之外,还可采用外连式加劲板连接,节点强度明显大于钢梁强度。
1.4 工字形截面柱在弱轴与主梁刚性连接
当工字形截面柱在弱轴方向与主梁刚性连接时,应在主梁翼缘对应位置设置柱水平加劲肋,在梁高范围内设置柱的竖向连接板,其厚度应分别与梁翼缘和腹板厚度相同。柱水平加劲肋与柱翼缘和腹板均为全熔透坡口焊缝,竖向连接板与柱腹板连接为角焊缝。主梁与柱的现场连接如图所示。
上图为工字形柱弱轴与主梁刚性连接
1.5 梁柱节点域的加强工字形
由上下水平加劲肋和柱翼缘所包围的柱腹板简称为节点域。在周边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下,当节点域的厚度不满足规范公式的计算要求时,应将节点域的柱腹板局部加厚或加焊贴板。
上图为节点域周边的内力
上图为节点域的加厚
1.6 梁与柱的铰接连接
梁与柱的铰接连接分为:仅梁腹板连接、仅梁翼缘连接:
1.7 不等高梁柱连接
当柱两侧的梁不等高时,应按两侧梁的高差分别考虑。当梁高差大于150mm时,应在两侧梁翼缘高度的分别设置加劲板;当梁高差小于150mm时,应将梁高较小的梁端做成变截面,变截面坡度小于1:3,或者设置倾斜的加劲板。
上图为不等高梁柱连接节点
2 各种截面柱的拼接连接
2.1 工字形截面柱的拼接接头
柱的拼接节点一般都是刚接节点,柱拼接接头应位于框架节点塑性区以外,一般宜在框架梁上方1.3m左右。考虑运输方便及吊装条件等因素,柱的安装单元一般采用两层或三层一根,长度12m以下。根据设计和施工的具体条件,柱的拼接可采取焊接或高强度螺栓连接。
非抗震设计时的焊缝连接,可采用部分熔透焊缝,坡口焊缝的有效深度不宜小于板厚度的1/2。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焊缝连接,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翼缘一般为全熔透坡口焊接,腹板可为高强度螺栓连接,当柱腹板采用焊接时,上柱腹板开K形坡口,要求焊。箱形截面柱的拼接接头应全部采用焊接,为便于全截面熔透。
栓焊
全焊
2.2 箱形柱的焊接接头
高层钢结构中的箱形柱与下部型钢混凝土中的十字形柱相连时,应考虑截面形式变化处力的传递平顺。箱形柱的一部分力应通过栓钉传递给混凝土,另一部分力传递给下面的十字形柱,如下图所示。两种截面的连接处,十字形柱的腹板应伸入箱形柱内,形成两种截面的过渡段。伸入长度应不小于柱宽加200mm,即L≥B+200mm,过渡段截面呈田字形。过渡段在主梁下并靠紧主梁。
两种截面的接头处上下均应设置焊接栓钉,栓钉的间距和列距在过渡段内宜采用150mm,不大于200mm,沿十字形柱全高不大于300mm。
型钢混凝土中十字形柱的拼接接头,因十字形截面中的腹板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比较困难,翼缘和腹板均宜采用焊接。
2.3 变截面柱的拼接
柱需要变截面时,一般采用柱截面高度不变,仅改变翼缘厚度的方法。若需要改变柱截面高度时,柱的变截面段应由工厂完成,并尽量避开梁柱连接节点。对边柱可采用有偏心的做法,不影响挂外墙板,但应考虑上下柱偏心产生的附加弯矩,对中柱可采用无偏心的做法。柱的变截面处均应设置水平加劲肋或横隔板。
上图是变截面工字形柱的拼接
对于小截面的轧制方管或圆管,还可采用贯通式水平加劲隔板拼接,如下图所示。
3. 各种截面梁的拼接连接
主梁的工地拼接主要用于梁与柱全焊接节点的柱外悬臂梁段与中间梁段的连接,其次为框筒结构密排柱间梁的连接,其拼接形式有:栓焊连接、全栓接、全焊接。
4.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通常设计为铰接,主梁作为次梁的支座,次梁可视作简支梁。其拼接形式如下图所示,次梁腹板与主梁的竖向加劲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图a、b),当次梁内力和截面较小时,也可直接与主梁腹板连接(
当次梁跨数较多,跨度、荷载较大时,次梁与主梁的连接宜设计为刚接,此时次梁可视作连续梁,这样可以减少次梁的挠度,节约钢材。次梁与主梁的刚接形式如下图所示。
5. 主梁的侧向隅撑
按抗震设计的框架梁,在梁可能出现塑性铰处(通常距柱轴线1/8~1/10梁跨处),梁上下翼缘均应设置侧向偶撑。侧向隅撑可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并应满足长细比要求。
6. 梁腹板开孔的补强
当因管道穿过需要在梁腹板上开孔时,应根据孔的位置和大小确定是否对梁进行补强。当圆孔直径小于或等于1/3梁高,且孔洞间距大于3倍孔径,并避免在梁端1/8跨度范围内开孔时,可不予补强。
当因开孔需要补强时,弯矩由梁翼缘承担,剪力由孔口截面的腹板和孔洞周围的补强板共同承担。圆形孔的补强可采用套管、环形补强板或在梁腹板上加焊V形加劲肋等措施予以补强,如图下所示。
梁腹板上开矩形孔时,对腹板的抗剪影响较大,应在洞口周边设置加劲板,其纵向加劲板伸过洞口的长度不小于矩形孔的高度,加劲肋的宽度为梁翼缘宽度的1/2,厚度与腹板相同,如下图所示。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如何进行框架梁、柱、节点设计
如何进行框架梁、柱、节点设计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开心]。亲进行框架梁、柱、节点设计回答如下;结构抗震设计有三个要点,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若构件’,其中的第三条指的是,节点设计要重于构件设计。关于梁柱节点是个受力复杂的区域,该核心区的配筋有非常严格的规定。1,梁柱纵筋在该节点交汇,显然钢筋布置非常密集。2,对于边节点或角节点,要考虑梁要在此的锚固,梁内钢筋弯入节点。3,现在柱子钢筋采用11G101-1的做法,避开了在该节点搭接。对节点的钢筋密集布置减轻了很大的‘负担’。4,去掉梁柱钢筋的影响,节点配筋还有:箍筋。对于一二三级抗震框架节点,该核心区有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要求;同时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开心]!请问您还有其它问题需要咨询吗?【摘要】
如何进行框架梁、柱、节点设计【提问】
如何进行框架梁、柱、节点设计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开心]。亲进行框架梁、柱、节点设计回答如下;结构抗震设计有三个要点,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若构件’,其中的第三条指的是,节点设计要重于构件设计。关于梁柱节点是个受力复杂的区域,该核心区的配筋有非常严格的规定。1,梁柱纵筋在该节点交汇,显然钢筋布置非常密集。2,对于边节点或角节点,要考虑梁要在此的锚固,梁内钢筋弯入节点。3,现在柱子钢筋采用11G101-1的做法,避开了在该节点搭接。对节点的钢筋密集布置减轻了很大的‘负担’。4,去掉梁柱钢筋的影响,节点配筋还有:箍筋。对于一二三级抗震框架节点,该核心区有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要求;同时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开心]!请问您还有其它问题需要咨询吗?【回答】
【浅谈框架建筑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技术】框架梁柱节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框架结构为主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梁柱节点是高层建筑框架中比较特殊的部位,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对技术要求较高。本文针对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字】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建筑施工技术
1 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1.1 节点区的钢筋绑扎
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箍筋的间距、纵筋的锚固。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所谓“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即在绑扎柱箍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等木工将节点模板、粱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就是放了也往往是无法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又难以调整。实践中,也有些项目提出采取改进的办法在箍筋四个角设导筋,将节点区箍筋按要求间距绑在导筋上固定成短钢筋笼,然后再随梁骨架沉入模板内;或者采用两个“U”形开口箍套叠,再焊成封闭箍。实际上,只要是先把模板都安装好了再沉梁,无论是使用导筋还足“U”形开口箍,都难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尤其是高层建筑当柱比较大采用的是比较复杂的复合箍筋时,就不能做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另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粱底下5~10cm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或者包括梁一边侧模),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这种做法节点箍筋影响了柱砼的浇灌作业,砼工往往不得不解开扎丝,从侧面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以打开一个大口子让砼比较顺利地流入柱内。这样一来,节点区的箍筋就被打乱了,要恢复原状很不容易,而且要多费工时。在浇灌柱砼时部分钢筋还会被水泥浆污染,影响与砼的粘结。另外,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将会很麻烦,尤其是穿带弯钩(如在边支座)的底筋十分困难。这时是钢筋工不得不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甚至会擅自烧断弯钩造成纵筋的锚固不够。
要消除以上质量隐患,在工程实践中只有细分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才可能保证节点区钢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首先将柱箍绑至粱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定位)箍筋。具体的施工流程:绑扎框架梁以下柱箍→安装柱模→浇灌柱砼(顶层边柱要注意留够梁筋的锚固位置)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箍筋→绑扎框架梁钢筋→梁面处加节点(定位)箍筋一道→安装节点区模板→安装框架梁侧模及楼板底模。这样的安排可能要增加绑扎框架梁钢筋使用的操作架,这时可以用工具式脚手架来解决。如果楼板底模是用钢管做项撑,也可以先搭项撑架,利用它来做绑扎粱钢筋的操作架。
1.2 节点区的模板安装
1.2.1 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的改进技术
梁柱节点支模一般都比较麻烦,工教低。建议应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可采取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框架梁端头梁底以下的节点模板作为梁底模的支承在装梁底模时已一起安装)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棋板的改进做法。其具体要点如下:(1)在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后,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2)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确定节点模板的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模板下部与柱的搭接长度取40cm便于固定。结合节点模板的组合方式确定每片模板的具体尺寸并编号后,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3)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8mm厚夹板制作,用40mm×50mm(柱截面大于lO00mm时可用50mm×1OOmm)木枋做背楞,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圆形柱采用扁铁圆箍夹具,紧固对拉螺栓采用 12圆钢。(4)随施工进度,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检查安装标高及垂直度,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再复查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
1.2.2 节点模板的排水措施
通常框架柱项混凝土的施工缝设在梁的底面,此处柱项模板应留Φ20排水孔,同时,为了便于排水,柱顶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浇成斜向排水孔的模倾斜面。在节点混凝土浇筑之前将排水孔堵塞这样可避免由于柱顶积水造成节点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的削弱。
2 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钢筋制作方面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的箍筋及受力主筋在节点内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内的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箍筋间距越小,节点抗剪强度即受剪承载力也越高。节点区内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在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但是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有些施工人员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套人柱的纵向钢筋,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钢筋,以保证构件钢筋的安装质量,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在边柱节点上,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设计人员往往只较重视其最小锚固长度在图纸上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忽视了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设计人员应该审视节点细部构造的详图设汁,明确节点处的钢筋布置,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2.2 节点箍筋加密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规范明确规定: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量,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这可以提高柱子的承载力。避免主筋受剪切弯曲破坏。可是有些设计、施工人员对节点箍筋加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设计人员未考虑节点内力分析。在节点核心区也无明确标注;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节点区纵横交叉的钢筋本来就很密集,按正常绑扎钢筋已感困难,要求加密难度更大,在施工图无明确标注的情况下,也就很难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箍筋安装绑扎。
3 结束语
梁柱节点处的施工是高层建筑框架施工中的一个重点,采用此施工技术,对梁柱节点区的处理,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浇筑的不便,既做到抗震结构“三强”,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准则,又使施工简便,不但保证工程质量,而且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参考文献
[1]殷超,张艳霞,吴徽.超高层框架柱方案选型及钢管混凝土柱设计要点[J].世界地震工程.2009(09).
[2]张智锋,商伟鹏.某高层框架柱的加固方案[J].建筑设计管理.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