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1、《氾胜之书》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2、《齐民要术》堪称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3、《农书》是一部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特别是在介绍农业生产工具方面具有特色。4、《农政全书》在书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基本思想。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中国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四大农书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农耕社会的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
《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1、《氾胜之书》 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 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氾胜之书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2、《齐民要术》 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农书》 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 作者王祯。 37集本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明代初期被编入《永乐大典》。 明清以后,有很多刊本。 1981年出版了经过整理、校注的王毓瑚校本。 全书约13万余字。 4、《农政全书》 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由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 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扩展资料 农业是中华古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很多种类的农业书籍。 据《中国农学书录》记载,中国古代农书共有500多种,流传至今的有300多种。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中国农学著作。 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四大农书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农耕社会的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分别是《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中国古代是世界农耕文明的佼佼者,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发展了各种农耕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农业是中华古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至布衣,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种类众多的农业书籍,据《中国农学书录》记载,中国古代农书共有500多种,流传至今的有300多种,农书作为农耕技艺的载体,使得这些宝贵的经验得以保存下来,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农政全书》简介:《农政全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如同《诗经》之于古典诗歌,《本草纲目》之于古代医药一样,成为我国传统农学的代名词,可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同悬诸日月,并列为我国农学著述之两大丰碑。《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该书不但记述了全面系统的农业经验,著书人徐光启的“农政”思想也贯穿在全书中,有别于其他三部纯技术型农书。该书分为农业技术和农政措施两大部分,前者为纲,后者为技术措施,土地开垦、水利、荒政等农政措施占了一半篇幅,书中对历代备荒的措施、政策做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利弊进行了分析,并且附上草木野菜可备荒充饥植物414种。
四大农书指的是哪几本?什么时候写的?
四大农业书籍包括《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这四本农书的具体描述如下。《氾胜之书》《汉书艺文志》是西汉晚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中国最早的农学著作,《氾胜之》被记录为“《氾胜之书》 18篇”,《齐民要术》是后世的通称。作者氾胜之,汉族,曾是一名议员。他在今天的陕西关中平原上耕耘,收获颇丰。这本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期的选择、种子处理、单个作物的栽培、收获、种子保存和贮藏技术以及地区种植方法。根据现有的文献,单个作物的栽培技术被更详细地记录。《齐民要术》该书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各种作物的种植,各种经济树木的生产和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同时,该书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类、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预防。并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如酿造)、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因此,《农书》对中国农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农书》一本总结元代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农学著作,是一部从全国系统研究整个农业的巨著。元朝统治97年。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三部杰出的农学著作。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部编的《王祯农书》,接下来是《农桑衣食撮要》和《王祯农书》。在这三本书中,《农书》最有影响力。《永乐大典》 37集写于元仁宗清二年,明初编成《农政全书》。明清以后,有许多版本。1981年,校订和注释的《王毓瑚》校本版出版。这本书大约有13万字。《农政全书》《农政全书》基本涵盖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徐光启的“农业政府”治国安民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齐民要术》区别于其他大型农业书籍的地方。其他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农书》,还是元代王祯的《农政全书》,都是以农业概念为主,但都强调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根据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农业政策措施和农业技术。前者是书的大纲,而后者是实现大纲的技术措施。因此,人们可以在书中看到一些不寻常的内容,如开垦、水利、废物管理等,它们占据了将近一半的空间,这在其他大型农业书籍中很少见到。
四大农书的介绍
汉族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汉文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四大农书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汉族农耕社会的发展状况。《氾胜之书》一般认为中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堪称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农书》是一部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特别是在介绍农业生产工具方面具有特色。《农政全书》在书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基本思想。以上四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