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的意思是?
叶公好龙:读音: shè或者yè gōng hào lóng叶(shè)公复姓叶(shè)阳,就是叶(shè)阳子。叶,古读she,今读ye。释义:1、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2、 讲述了叶公好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 是真龙,惊吓过度,以致魂飞魄散。现在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 爱好,大多含贬义。3、 这个成语实际是称赞叶公画的龙的,后经历史演变成为了贬义词,是被误解的历史 人物叶公实际上是战绩辉煌、乐善好施的一位历史人物。出处:汉代 刘向《新序·杂事五》近义词: 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口是心非、言不由衷、阳奉阴违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造句示范:1、我对绘画的喜爱不是叶公好龙, 而是真真切切。 2、有的年轻人赶时髦过西方国家的节日,自己说不清过的什么,还偏偏说喜欢,真 是叶公好龙。 3、他学习电脑就是叶公好龙,只在嘴上说说,并不真的喜欢。
叶公好龙出自什么
叶公好龙出自《史记》,为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中国历史专著。详细介绍如下:一、叶公好龙起源叶公好龙是指叶公(战国时代齐国人)喜爱神话中的龙,成为了后人形容喜欢虚无缥缈之物的一个成语。神话中,龙代表着权利和财富,因此古代帝王也喜欢使用龙这一图腾,以体现皇权和财富等。因为叶公自认为是一位忠臣,在见到龙的形象后更加敬畏崇拜,被后世形容为“叶公好龙”。二、“叶公好龙”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在古代是一种贬义词汇,主要用来形容官员们的虚荣心态或者庸庸碌碌的政绩;但到了现代,这个成语有时又用来赞美那些对美术、收藏艺术品等有独特爱好的人;“叶公好龙”不仅仅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成为了跨越时空的一个文化符号。三、“叶公好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存在,帝王与中国龙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成了一种日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起源和来源;在中国的文学、书画艺术等方面,“叶公好龙”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现,成为文化精神及其保护的代名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四、“叶公好龙”在当代文化解读中的意义在当代的文化环境中,“叶公好龙”的意义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特别是在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提高之后,那些“叶公好龙”的人也不再被纯粹地视为虚荣或浅薄之人。而是被广泛视为一种美的追求,对于艺术、文化、历史甚至是科技等领域充满激情和好奇心,希望通过了解各种资讯和收藏品来扩大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见识,也希望在这些领域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在叶公好龙里叶公是什么样的人?
叶公是一个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的人。“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五》。
原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寓意: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