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全诗

时间:2024-02-27 20:55:54 编辑:莆仙君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意思: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出自唐代元稹的《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这是一首赏菊之作。在旧时诗文中,常将菊花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此诗即为其中之一,约于贞元十八年(802)作于长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一、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二、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三、出处唐·元稹《菊花》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此诗于公元807年(贞元十二年)作于长安。二、赏析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不是花中偏爱菊的全诗是什么

1、出自唐代元稹的《菊花》 2、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5、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6、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7、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全诗

“此花开尽更无花”是出自菊花这首诗。菊花【作者】元稹 【朝代】唐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赏析:东晋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此花开尽更无花

文|鸣凤在竹


唐元稹诗云:“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诗写得多好啊!并非百花中我偏爱菊花,因为此花开过之后,就没有其它什么花可以观赏了。

是啊!菊花是百花中凋谢得最慢的,但它不是贪恋尘世的繁华,它只想让自己的美丽和芬芳更长久地留在人间。

生病的最初几年,住在农村的家里。“山中多寂寥,惟有读书高。”山里的生活静谧悠长,时间变得很慢很多,除了读书就是写字。读书写字累了,就会和邻居大娘一起坐在大门口聊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盛夏的季节,整个胡同很是安静,青壮年几乎都在忙于生计,只有我们这一老一小点缀着寂寞的风景。

大娘爱花,春天的时候,她给了我一些花种子。她说,多种一些姜丝辣花吧!这种花败得晚,只要不下霜,就会一直开着。

晚秋,花草树木渐渐枯黄,但是姜丝辣花还是顶着艳丽的颜色摇曳在风中,一种别样的风景。

后来我知道,姜丝辣花只是它的俗名,它的学名是江西腊,别名翠菊,蓝菊,江心菊。

而我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只知道它是菊花的一种就够了,只知道它是深秋里的妩媚就够了。

秋已君临,看着窗台上盛开的菊花,想着关于菊的前尘往事——清冷悠远,绵长如烟……这绵绵的感觉幽幽地自心而生,窗外的喧闹和嚣尘恍若隔世。


我把菊花关在房间里,是有私心的。当室外飘起雪花的时候,我和菊望着窗外的白茫茫一片,心不再是荒凉,而是柔柔的暖意。

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这些都是菊花的别名,读起来,就有一种天生的美感,像倾城的女子自带那种骨子里的丽质,由声入心,疏疏朗朗,明明丽丽。像涓涓细流,清凉入脾;又像明珠散落,晶莹剔透。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与牡丹、兰花、梅花、荷花等花齐名。凌霜绽放是它的美誉,品行高洁是它的情操。

在中国古代,人们极爱菊花。宋朝的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 

菊花盛会一般对应的是九月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可以赏菊,饮菊花酒,吟诵有关菊花的诗词……活动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俗的高洁之士。因此我仰望它,仰望它的傲骨;钦慕它,钦慕它的淡淡紫、冶冶黄。

在那些旧的时光里,这种仰望和钦慕,一声欢喜一声悲凉,此起彼伏,时而清脆高昂,时而婉转悠扬。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命,是菊花的命。有如菊花台惨白的月光,笑容泛黄,花落人断肠,唯有心事静静流淌……

所以,必须是菊。在这凉凉的秋日,随我迁入新居的亦是菊,必须是菊。

这是菊的命,也是我的命,我一生的梦想都暗含在这香里了。有了菊的氤氲,心不再峥嵘;有了菊的婉转,心亦不再浮躁。尽管由于时光的侵蚀,曾经的艳丽有些褪色,但仍是我的最爱。

很多时候我在想,菊倒底是什么样的花,怎么会有近在眼前却很陌生的感觉呢?

我见没见过!似曾见过!

见过也好!没见过也好!

永远美丽在想像中最好!

就像是少年时的朋友,现在想起来,还是十几岁的模样,永远都是十几岁!

如果贪恋美好,最好永远不相见。

那逝去的一切不会重回,却以菊的模样,留下了伏笔,永远洒落在光阴里……

我知道,不管你在还是不在,爱还是不爱,来还是不来,菊依然是菊,永远曼妙、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