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时间:2024-02-28 19:14:42 编辑:莆仙君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还在用吗

激光照排技术,就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通俗一点来讲,实际上就是电子排版系统的简称。 电子排版系统的诞生,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使用激光照排系统不但可以避免铅字排版的低效益和对工人的健康伤害,其好处还在于它的易改动、成本低和效率极高等特点。我国绝大多数的报纸、杂志和书籍都在使用着这套系统,它比古老的铅字排版工效至少提高5倍。汉字字形是由以数字信息构成的点阵形式表示的,汉字字体、字数比西方字母多,如一个一号字要由八万多个点组成。因此全部汉字字模的数字化存贮量高得惊人。研制人员发明了一种字形信息压缩和快速复原技术,使存贮量减少到五百万分之一,速度大大加快。这一构思新颖的高分辨率字形、图形发生器和高速字形复原方法,解决了汉字激光照排的关键难题。"华光"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1974年8月。1975年5月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由王选教授等主持工作,综合运用精深的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历经15个寒暑,研制开发成功"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应用激光照排系统后,报社的出版效益和报纸印刷质量大大提高,但仍然不能异地同步出版。1989年全国只有三、四家中央级大报在外地设有代印点印刷,传版手段主要是靠航空和传真。可航空传版效率低下,传真传版信息失真严重。怎样使外地读者看上当天的报纸呢。王选想到了北大自行研究制定的页面描述语言,他决策跨过报纸传真机,开发用页面描述语言传送报纸版面的创新技术。经过几番努力,在1991年8月29日,北京大学与人民日报社合作,在北京和湖北日报社之间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报纸卫星实地远传试验。到1992年底,人民日报社已通过卫星向全国22个城市传送版面。从此,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在同一天看上了《人民日报》。当时,规模如此大的、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在中国报业中属第一家,在西文报业中也很少见。这一新技术物美价廉,很快在国内推广开来。到1994年,有大约100家报纸实现了远程传版。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报纸都采用这种方式将报纸版面远传到外地,极大地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原理?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排版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输入文字:首先,使用电脑或其他设备输入要排版的文字,形成数字格式的文件。
2. 转换成激光数码信号:将数字格式的文件转换成激光数码信号,通过数码信号控制激光输出。
3. 激光照排:将激光数码信号通过激光器转换成激光束,然后通过透镜和反射镜进行聚焦和反射,将激光束照射到感光材料上。
4. 显影处理:经过激光照射的感光材料在显影处理后,形成文字和图形等影像,然后将影像转移到印刷版上,进行印刷加工。
激光照排系统的优点是输出精度高,图形和文字清晰度好,同时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排版和高速输出,适用于印刷、出版、制版等领域。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是什么研制的

答案如下:激光照排技术,就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通俗一点来讲,实际上就是电子排版系统的简称。 电子排版系统的诞生,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使用激光照排系统不但可以避免铅字排版的低效益和对工人的健康伤害,其好处还在于它的易改动、成本低和效率极高等特点。我国绝大多数的报纸、杂志和书籍都在使用着这套系统,它比古老的铅字排版工效至少提高5倍。1981年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1981年7月,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版系统原理性样机(印华光工型机)在教育部和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的主持下,通过了部级鉴定。鉴定会肯定华光工型机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光照排机的输出精度和排版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确,华光工型系统在不少方面都优于当代最先进的英国蒙纳公司的系统。凡看过底片和样书或参观过华光机的美、英、日等国的技术专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在王选看来,一项科研成果,不管它获得多少的荣誉,再高的评价,只要它没有走出实验室,没有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过是迷人的海市蜃楼罢了。“华光系统在成为实用商品之前,我们的成果只能算作零!”这是王选对自己提出的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作出了从零起步的战略决策。1980年夏天,北大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全部调通,其性能更加完善,已基本具备出版条件。很快,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成功地排出了样书——《伍豪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