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有哪几个?
1、秦朝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2、西汉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 ,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 同年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3、东汉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东汉并开创了光武中兴。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4、西晋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5、隋朝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 ,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6、唐朝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7、元朝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8、明朝明朝(1368年[1] ―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9] ,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9、清朝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总计296年。从改国号为大清开始,总计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盘点中国封建历史上,出现过的大一统王朝吗?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么中国封建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大一统王朝呢? 自秦始皇结束了历时549年的春秋战国,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封建历史上一共出现了9个大一统王朝,分别是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大一统王朝的定义? 一是占据汉文明的所有地区,即黄河和长江两个流域。 二是在整个东亚板块没有一个可与之匹敌的政权出现。 1.秦朝 秦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大统一王朝,开国皇帝为秦王嬴政,史称秦始皇。秦朝的统治版图北达长城,南临南海,西有陇西,东即辽东。皇帝称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从此开始建立。 2.西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在长安称皇帝,定国号为汉。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建立西域都护府。汉武帝时期,汉朝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强大的大一统王朝之一。 3.东汉 公元前88年,东汉大将军窦固及窦宪北击匈奴,这一战导致北匈奴大败,从此匈奴消失在我国史书中。但东汉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宦官和外戚干政最严重的王朝之一。 4.西晋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称帝后国号为西晋。公元280年,西晋消灭南方孙吴政权,完成了大一统。 5.隋朝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朝在消灭南陈后,成为大一统王朝。隋朝结束了历代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度。 6.唐朝 公元618年,唐国公李渊建立唐朝。整个唐朝时期,东突厥、西突厥、高昌、吐谷浑、高句丽等政权被陆续消灭。唐朝也是是继汉朝之后中国封建历史上有一个辉煌的时代。 7.元朝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创建了元朝,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行省制度开始出现。 8.明朝 公元1368年,出生于农民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南向北开始统一的王朝,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为主的大一统王朝。 9.清朝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建立清朝。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在整个清朝时期,专制主义集权达到历史顶峰。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什么?
秦朝。
前二二一年,[1]秦始皇二十六年,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结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开始了。这是古代历史上特出的伟大事件。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不管豪强公开割据或外族侵入建立政权,最后总是还原为汉族作主体的统一国家。
西元前221年,秦王赵政[4][5](前247—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起辽东,西至玉门关、陇西,北抵长城,南达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即始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三世皇帝。他认为帝王死后以其行为为谥的制度,是“子议父,臣议君”,有损于帝王的尊严,所以宣布取消。他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 周朝以来建藩建国的封建制度,与皇权专制和统一国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须加以改变。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这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 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司监察。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县以下有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乡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两亭之间,相距大约十里。 早在秦献公十年(前375年),秦国就建立了以“告奸”为目的的“户籍相伍”制度。后来商鞅规定,不论男女,出生后都要列名户籍,死后除名;还“令民为什伍”,有罪连坐。秦律载明迁徙者当谒吏转移户籍,叫做“更籍”。秦王政统治时期,户籍制度趋于完备。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令男子申报年龄,叫做“书年”。据云梦秦简推定,秦制男年十五(另一推算是十七)载明户籍,以给公家徭役,叫做“傅籍”。书年、傅籍,是国家征发力役的依据。始皇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实田”,即令百姓自己申报土地。土地载于户籍,使国家征发租税有了主要依据。户籍中有年纪、土地等项内容,户籍制度也就远远超过“告奸”的需要,成为国家统治人民的一项根本制度。秦置二十级爵,以赏军功。国家按人们的爵级赐给田宅,高爵者还可以得到食邑和其他特权(见爵制)。爵级载在户籍,所以户籍也是人们身份的凭证。 统治一个大国,需要全国一致而又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出土的云梦秦简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释,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还有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见云梦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维持一个大国的统一,还需要强大的军队。秦军以灭六国的余威,驻守全国,南北边塞,是屯兵的重点地区。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军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镇慑力量。近年发掘的秦始皇陵侧的兵马俑坑,估计其中两坑有武士俑七千件,战车百乘,战骑百匹。武士俑同真人一样高大,所持武器都是实物而非明器。这种车、步、骑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其规模之大,军容之盛,是秦军强大的表征。 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还采用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以辩护秦朝的法统。终始五德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等。秦始皇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复杂的祭典以及封禅大典,择时进行活动。秦始皇在咸阳附近仿照关东诸国宫殿式样营建了许多宫殿,并于渭水之南修造富丽宏伟的阿房宫。咸阳宫殿布局取法于天上的紫微宫,俨然是人间上帝的居处,天下一统的象征。秦始皇还在骊山预建陵寝,墓室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他采取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号一样,是要表示他在人间的权力与上帝在天上的权力相当,从而向臣民灌输皇权神秘的观念。皇权神秘观念,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 皇权的加强和神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建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的加强等等,这些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维持统一所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这种政治制度对百姓的束缚极大;而且它对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可以转变为阻滞作用,这在封建社会后期更为显著。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哪个朝代?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
公元前221年,历经两千余 年的奴隶制社会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诞生了.秦的诞生对于中国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2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奴 隶制社会的末期.当时存在着许多独立的小国,它们之间互相兼并,到后来只剩 下比较大的七个国家,称为“七雄”,即秦、齐、楚、魏、燕、韩、赵.七国之 中,地处西北的秦国因为较早实行军事及农业改革,国力迅速增强.公元前24 7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他22岁亲政之后,就开始实施吞并六国 ,统一天下的雄伟战略.他广泛搜罗人才,只要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到任用.比如 他曾经重用韩国间谍郑国兴修“郑国渠”,使秦国4万多顷的盐碱地变成旱涝保 收的肥沃良田,为秦统一中国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不到10年的时间内,嬴政相继消灭了韩 、赵、魏、燕、楚、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历史结束了割据局面,出现 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秦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 称“始皇帝”.
秦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具有极大的贡献和意义.首先,政治上,秦始皇废 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 由皇帝亲自选拔和任免,不世袭.秦开创的郡县制,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成为定制,如今中国许多县的名称都是两千多年前秦朝定的.
秦统一中国的另一重要贡献是统一了文字.秦之前,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尽管这些文字同源,并且在拼写方面大同小异,但仍然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带来 障碍.秦统一后,规定秦国的小篆体汉字为全国通用文字,从此之后,中国汉字的演变开始变得有章可循,这对中国历史的形成和文化的传承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
此外,秦还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与文字相似,统一之前,各国的长度、容 积、重量单位各不相同,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秦始皇还统一了货 币和法律,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极大地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地位.
为了加强思想上的专制统治,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了除史官所 藏《秦史》以外的别国史书、儒家经典,甚至于不惜杀死私自收藏和传播这些经 典的人.与此同时,为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犯,秦始皇下令将昔日秦、赵 、燕等国修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沙漠、东至海边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大兴土木,调用民工七十余万,耗巨资修建骊山陵墓,这就是当今的世界遗产 秦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一个强 大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