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不断强大了,中蒙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蒙古人对中国有强烈的敌对心态,其心态依旧处在元末明初时代,自恃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狂热心智是积习难改,未来随着中国进一步强大,只有更加嫉恨和憎恶。有人说,蒙古人每每谈起成吉思汗,就嚎啕大哭,捶胸顿足。此话不假,内蒙古的蒙古人尚且谋求分裂和独立,更不论是外蒙古人。那些崇尚成吉思汗武功的汉人是真正的恬不知耻!诸位当深思才是!
蒙古国和中国的关系怎么样?
蒙古国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然而,却对中国十分不友好,甚至仇视。主要原因是蒙古国独立之后,长期受到苏联的奴化教育,其实际权力也长期操纵在苏联手里,蒙古国不过是苏联对付中国的一颗前沿棋子。现在,蒙古国已经严重俄化,甚至其文字也经过了俄化改造,文化上与国内的蒙古族差别越来越大,蒙古夹在中俄之间,现在俄国已经严重衰落,但蒙古国却企图谋求第三国支持,积极向美日靠拢。但历史告诉我们,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企图玩转大国,下场一般会很惨。
中国与蒙古国的关系
关系很复杂啊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蒙古是中俄之间的缓冲区,虽然曾经蒙古是中国的领土,至今仍然惦记着要并回来,但从现在看,短期内不可能。
而且,当年苏联在蒙古高过全盘“斯拉夫”化的运动,蒙古内部有不少人都对中国敌视或者强烈地怀疑中国。但是,蒙古的经济又依赖于中国(蒙古没有出海口,要和别的国家搞贸易,要么北上俄罗斯,要么南下中国。而北面是西伯利亚,想想也知道,南下的路好走。),而中国又是一个这么大的经济体,有这么近,他是想躲也躲不掉的。
听说,蒙古内很多人现在都把小孩送到内蒙古上学,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步。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重新收回蒙古的想法是必然的。如果,蒙古在我们手上,那么东北、内蒙、新疆将连成一线,可以大大减轻北方防守的压力,增加我们的战略纵深,首都的安全也更有保障。
蒙古国和中国的关系
最开始 蒙古只叫蒙古 没有内蒙和外蒙这一说 清政府后期昏庸懦弱 沙皇俄国趁机蛊惑蒙古的一些王公 策划独立 而且成功了 但是清政府一直不承认外蒙古的地位 一直到之后民国时代的某个傻X大总统 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地位 这时候 蒙古就有了现在的 内蒙和外蒙这一说 现在的蒙古国 就是当时策划独立的外蒙古高中的近现代历史有讲这一部分
蒙古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截止到2019年,两国关系友好且签订了合作协议。2019年9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蒙古国总统 巴特图嘎签署了俄罗斯和蒙古国关于友谊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条约。据塔斯社报道,3日,普京抵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进行正式访问,两国领导人在乌兰巴托政府宫举行会谈后,共同签署了俄罗斯和蒙古国关于友谊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条约。此前,普京接受蒙古国《乌德里因索宁报》采访时说,这份根据1993年《友好合作条约》起草的文件将是无限期的。普京称,新协议将把双边关系带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会谈结束后,俄罗斯和蒙古国签署了10项关于发展不同领域合作的协议。两国政府签署了反恐合作和跨地区、边境合作援助协议。此外,两国内阁还签署了关于恢复2004年俄罗斯和蒙古国政府就免费向蒙古国提供军事和技术援助进行合作的协议的议定书。扩展资料2017年,相对亲俄的巴特图勒嘎出任蒙古国总统之后,蒙俄关系迎来了新的蜜月期。巧合的是,和普京一样,巴特图勒嘎也是位柔道职业高手。他自2006年起担任蒙古柔道联合会主席,并曾率领蒙古柔道队夺得了北京奥运柔道项目的冠军。普京曾表示,柔道这一共同热爱,让他和巴特图勒嘎能够保持一致,并开展有效对话。此前,普京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透露,他已邀请巴特图勒嘎出席俄罗斯明年举行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庆典活动。普京表示,俄罗斯感谢蒙古国在卫国战争期间所给予的帮助。当时,蒙古人民向苏联军队支援了包括保暖衣物,食品和马匹在内的大量物资,并自筹经费组建了“革命蒙古”坦克方队“蒙古牧民”歼击机中队参战。参考资料来源:齐鲁壹点网-俄罗斯与蒙古国签署无限期友好条约,双边关系达到全新水平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研究发展中心-蒙古国:重温战斗友谊,缔结世代友好条约
中国跟蒙古国的关系怎样
中国和蒙古的关系:正常建交关系。
基本简介: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境内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部落。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此后历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直至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政体退出中国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 улс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至2013年,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多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7大的国家;人口非常少,约294万。
满族与蒙古族有什么关系吗?
满族和蒙古族没什么关系,是两个独立的民族,都有各自历史可溯源。可能是因为铁木真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多尔衮这些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经常会把他们混淆,以为是同一个民族,事实上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联合。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满族建立了清朝,蒙古族建立了元朝。元建立前灭掉了由满族前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清朝在崛起前称为后金。当时后金首领努尔哈赤征服了蒙古,联合蒙古入侵中原。清朝皇帝大多和蒙古贵族通婚。如顺治的皇后-孝庄皇后就是蒙古族。清朝后期,腐败无能,武装主要依靠蒙古骑兵巩固统治,如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后来才重用部分汉族首领,如曾国藩等。扩展资料: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1、满洲族发源于东北长白山下的松花江流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帖木儿的六世孙,具有超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最后统一了女真族。当大清入主中原后,女真族部分族人与北方其它民族融合在一起,统称为满族,一直延续至今。2、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并不是游牧民族,而是东胡柔然的后裔。后来他们逐渐融合漠北地区的游牧民族,迁徙到安北都护府,成为游牧民族,统一称为蒙古族。3、信仰不同 :满族是以渔猎兼顾农业的民族,主要信仰萨满教。蒙古族则是以游牧业为主的,大多数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信东正教。4、分布不同: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和吉林,内蒙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呼伦贝尔。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及我国的内蒙古、东北各省市、青海、新疆以及河北,也有部分生活在俄罗斯。
历史上蒙古国与中国是什么关系
在辽代,契丹人占领了草原,在中国的原来领土上,也据有今日内蒙古南部和山西、河北北部;整体言之,契丹人活动方向,主要在草原上继续扩张,据有的中国领土部分,只是契丹帝国的一部分。宋、辽之间,虽然敌对,却因为双方僵持,实际上是一个停滞的对峙。宋国只是同时几个国家中之一,然而在中国自己本土,宋人确实是一个以中国人治理中国的朝代。
女真从东北崛起,挑战契丹,并没有得到契丹全部的领土和势力范围。在中国部分,女真的金代,统治了秦岭、淮河线以北的部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还是在南宋的治理之下。此前已经说过,辽、金在中国领土上的发展,是半殖民状态,他们从中国取得资源,有助于建立草原帝国,但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领土;他们发展方向,依旧是在广阔的草原上,中国的部分领土,只不过是他们领土之中的一部分。老家是基地,征服的汉地是新获的领土:中国与草原帝国,重叠而不相同。
“元”是一个征服王朝
关于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与中国的关系,萧启庆认为,这是一个征服王朝,并不是中国的朝代。他的意见是对的。成吉思汗建立的庞大帝国,东到东北亚、西到中亚和部分的中东,南到印度半岛的大部分。蒙古大汗,是由若干封建的汗国,共同推举,作为共主。最初,成吉思汗的几个大儿子们,各自领有土地,称为四大汗国。中国部分,和蒙古草原东半边的老基地,所谓“腹里”,按照蒙古习惯,则由看家的小儿子拖雷管理。除了五个领地外,还有一些分封的小汗国,而且原来的四大汗国,经过两、三代,分分合合,也有许多变化。蒙古大汗国的各个部分,都逐渐和分封地的原有居民逐渐融合,接受了他们的文化,也容纳了地方的精英。在这一个多元、共存大集团中,中国虽然已经全部被蒙古征服,然而,只不过是蒙古大汗国中的五分之一,甚至只是较小的部分。
拖雷系统里有中国和“腹里”,其实并没有获得当家家长的地位。屡次选举大汗,常常是其他系统的汗,得到大汗的地位。忽必烈曾经和西方诸汗国争夺汗位,他并没有经过合法的推举,就自称为大汗;因此,西方诸汗国,共同抵制忽必烈,忽必烈的号令,不能行于自己领土之外。他与西部海都大王之间的争执,十分激烈;海都据有今日新疆一带的领土,恰好挡住了蒙古大帝国东方领土与西方领土的交通。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代,等于是自成格局,在他治下的汉地部分,可以称为“中国”,他的朝代,可以是中国列朝的一部分。朱元璋建立明代,在中国历史上,元代终结了。但是蒙古人在旧日“腹里”,并没有被中国人取代。后元或是北元,继续存在。明代的中国,与蒙古之间建立了从东到西的边墙,这就是万里长城。许多人以为,这一条长城,就是秦始皇时代建立的边塞,其实,明长城划下的边界线,比较秦汉的边界,更向南收缩。
假如我们将大蒙古帝国,与忽必烈以后的元代分别处理,则蒙古征服的大部分地区,其历史不在中国进行。中国人不能将蒙古人征服的后果,揽为己有;也不必将忽必烈以后的元代,当作中国以外的历史。
元代的“二元”统治
元代统治中国,有相当部分,承袭了辽、金统治北方的方式。虽然,最初他们曾经打算将整个中国转变为广大的牧地;后来知道,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不适于放牧,他们才搁下这个政策。元代的政府,终于逐渐倾向于两元的统治,一方面有不同来源的“签军(探马策军)”驻防在中国,以维持征服者的控制;另一方面,延续中国人传统的州县体制,相当程度地接受汉法,统治中国。这种二元制度,在辽、金也都执行过,只是元代中国,在南宋灭亡后,整个的中国疆域,都处于这一“二元”体制之下。
先说元代的中国人口结构。金代的政策,曾经将大量的汉人人口,迁往东北地区,女真的老家,补足他们男丁在外征战的劳力不足。女真的战士,以猛安、谋克驻防制度,在中国各地戍守;那些万户府辖下的女真和草原来的人口,相对于前面所说,移往东北的汉人,等于是内、外人口的交换。元代的中国,也有大量的“签军”,有的来自草原,有的来自西域,甚至有的来自今日中东地区的当地人口。例如,最近乌克兰附近的克里米亚事件,当时那里的人口,就有一部分签发戍守在元代的首都附近,称为“阿速卫”。今日云南,还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他们也是从中东近东,进入中国的“签军”后代。
族群同化,也是改变人口结构的情况之一。辽、金时代,就有许多汉人的地方武力,不属于中国管辖,自成势力;辽、金收编这些武装力量,给予“公”“元帅”等封号。元代承继这一传统,单单以河北、山东,真定至东平之间,就有十余家汉军“元帅”,他们长期与征服者合作;只要征服者不进入他们的地区,他们也愿意跟随征服者参加南征的任务。这些胡化的汉人,处于胡、汉之间,乃是人口中归属模糊的另一类。
除了因为政治因素移动的人口,还有蒙古与中亚、中东之间,因为贸易,波斯人、阿拉伯人、犹太人,(中国通称为“胡商”)大量地移入中国。今日南方的通商口岸,扬州、泉州、广州,都有一些家族是这些胡商的后代。经过同样的通商路线,许多汉人也因为贸易,进入东南亚,甚至于越过马六甲,进入印度洋。明初郑和下西洋,所经各地,几乎都有中国人小区;他们不是在明代才开始迁移;那些早期的移民,可能是在元代就纷纷移入广大的海洋地区。
战争带来人口分布状况剧变
女真和蒙古的征服过程,不仅战争中有大量军人的死亡,一般平民也死伤不少。成吉思汗征服过程,比女真时代杀戮更多。他崛起之初,兼并草原上的其他族群,倒是杀的少、收编的多,这才使得他的部落军不断扩大。但多次西征,以及南向征服中国的过程,却是不断地杀戮。蒙古铁骑,以杀立威;如果一个城市久攻不下,在破城之后,接着就是屠城。花剌子模破城时,死者数十万。在蒙古征服的战争中,大小城市被屠杀尽净的,不下二三十个。战争带来的混乱,以及疾病和饥饿,又会造成大量的死亡。因此,单单以战争本身而说,女真和蒙古的扩张,死亡不会少于千万之数。
蒙古扩张的时代,恰巧是欧洲发生黑死病的时代。在欧洲,黑死病延续了三百年之久,造成欧洲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蒙古军的长征与戍守,各种大量军人移动,将黑死病带到中国北方的草原和中国本部。蒙古军队攻城,据说曾经将病死者尸首,用抛石器,投入围困的城市,造成城内的大量死亡。两军交锋时,伤者、死者的病菌,常使交战的双方军队,同时感疫。
这三百年的大瘟疫,在人口密度较高之处造成大量死亡。后来,因为蒙古大帝国,与东方的交通,不论陆路还是海运,都比较顺畅,疾病又经过海道和商路,扩散蔓延。东方本来没有黑死病,经过这一次大瘟疫,死者无数。总的数字,无法计算。只是从总人口数字上来看,将宋、明人口,以及同时代本来属于辽、金、蒙古地区的人口,前后比较,北宋总人口最多时,加上契丹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一亿。明代据有的中国,在开国时,大约只有六七千万,总数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经过辽、金、元三个时代,至少有三次,中国北方不断的战乱,逼迫许多中原和北方的人口,逐步移向南方。以变化最激烈的靖康年代,以及后来的南宋,一百多年来,南方人口增加数字,不只二三倍;淮河以北的人口,即使加上征服者迁移进来的族群,总人口和南方相比,大概只有南方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口中心的转移,在辽、金、元时代,造成了南方一面倒的情势,南方人口密度远高于北方。这些内部迁移的汉人,也使人口结构,呈现完全不同的形态。如前所述,北宋极盛时,人口大概已经超过一亿,在忽必烈征服南宋时,南宋人口可能只有七八千万,北方则不过二三千万而已,南北比差,从此不再逆转。中国南北人口成分经过这一次混合,再加上新人口的进入,造成了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人口结构。如果调查人类基因,重建中国人口南北差别,必须理解,凡此差异,乃是这次人口大规模移徙的基础上,造成基因分布状况的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