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亚历山德拉公主

时间:2024-03-10 10:45:02 编辑:莆仙君

亚历山德拉公主的简介

英格丽德·亚历山德拉在奥斯陆Rikshospital医院出生。父亲是挪威王子Haakon。可爱的英格丽·亚历山德拉(IngridAlexandra)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洁白的皮肤好像瓷娃娃一样,微笑起来带着些小羞涩或许是因为挪威王室比较低调的关系,欧美媒体并不熟悉这位未来的挪威女王,但挪威王室每年在她生日时都会发布一组照片,在年幼剃光头时,她瞪着大大的眼睛,清澈地看着镜头。如今11岁的亚历山德拉公主已经很有范儿了。

英国王室成员关系图

英国王室成员关系图如下:扩展资料:英国王室的王位继承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上,与会英联邦各国首脑同意更改1701年《王位继承法》,王室成员无论男女都将能拥有同等继承权,不过这只会对查尔斯王子的后代产生影响,并不改变已有的王位继承顺序。同时,英国君主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的禁令也被废除,但君主本人还必须是新教徒。第一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女王长子)第二继承人:威廉王子(剑桥公爵)(查尔斯长子)第三继承人:乔治·亚历山大·路易斯(威廉长子)第四继承人:夏洛特·伊丽莎白·戴安娜(威廉长女)第五继承人:路易斯·亚瑟·查尔斯(威廉次子)第六继承人:哈里王子(萨塞克斯公爵)(查尔斯次子)第七继承人:阿尔奇·哈里森·蒙巴顿-温莎第八继承人:安德鲁王子(约克公爵)(女王次子)第九继承人:比阿特丽斯公主(安德鲁长女)第十继承人:尤金妮公主(安德鲁次女)第十一继承人:爱德华王子(威塞克斯伯爵)(女王幼子)第十二继承人:詹姆士子爵 (爱德华长子)第十三继承人:路易丝·温莎勋爵(爱德华长女)第十四继承人:安妮长公主(女王长女)第十五继承人:彼得·菲利浦斯(安妮长公主长子)第十六继承人:扎拉·菲利浦斯(安妮长公主长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王室

英国文学史简介

英国文学主要分五个阶段:上古及中世纪的英国文学,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以及现代时期。1、英国文学史中,上古时期大概是始于公园450年,止于1066年,即诺曼底征服的那一年,主要分为宗教诗和世俗诗,圣经和贝奥武夫是流传至今的典型。文艺复新时期,是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是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人文主义是其精神所在。2、新古典主义时期是从1660年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798年的浪漫主义时期为止,前期英国动荡不安,后期国力发展,英国的十八世纪,是启蒙主义时代,提倡秩序,理性,法制。3、浪漫主义时期是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开始到1832年司各特的死截止,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主要强调人权。4、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6到1901,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国家相对繁荣稳定,国权逐步向中产阶级转移,道德和常理成为时代主题。5、现代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垄断,矛盾激化,加上一战和二战的损失,日不落帝国国力下降,哲学思想涌现。流派繁多,代表人物有萧伯纳,叶芝,艾略特,劳伦斯,乔伊斯等。扩展资料:20世纪英国文学的特点:20世纪文学的第一个成就是戏剧创作上的突破。首先是爱尔兰人萧伯纳来到伦敦﹐用泼辣的剧评为易卜生所代表的欧洲现实主义新戏剧打开局面,接著又在自己的创作里巧妙地把它同阿里斯托芬以来的欧洲古典喜剧传统结合起来。写出了51个剧本,其中有《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人与超人》(1903)﹑《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巴巴拉少校》(1905)﹑《皮格马利翁》(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等名作。它们或是辩论社会问题﹐或是发表新颖思想﹐但都给观众以高尚的艺术享受。萧伯纳的出现使过去一百年英国戏剧不振的局面根本改观。新戏剧的另外一支强大力量也来自爱尔兰。随著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都柏林的阿贝戏院﹐在格雷戈里夫人和诗人叶芝的主持之下﹐演出了他们自己的和新起的爱尔兰作者包括辛格和奥凯西的剧本。辛格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和奥凯西的《朱诺和孔雀》(1924)都是杰作﹐他们不但成功地写了爱尔兰题材﹐而且在戏剧语言上有重大的创新。叶芝写了《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一剧﹐鼓舞了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後来他又在戏剧艺术方面多所试验﹐但在诗歌方面他的成就更为突出﹐早期诗作以优美著称﹐后来则写得精粹深刻﹐吸收而又超越现代主义﹐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诗人之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文学

有什么歌颂英国历史的英国文学

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传了下来。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纪的手抄本里的版本来看,诗的结构完整,写法生动,所用的头韵、重读字和代称体现了古英语诗歌的特色。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这是用英国当地语言写史的开始


世界各国的公主和王子

英国

展现王室一家人非同寻常的父子关系

  新快报讯9月15日,英国小王子哈里整整满20岁了。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哈里在老爸查尔斯王储的高树林(Highgrove)庄园中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庄园生日”,和20个关系亲密的朋友一起私下庆祝。与此同时,哈里还向外界公布了一些个人的精彩照片。

  其中一张最引人注目,是哈里与父亲和哥哥一道拍摄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内容显得气氛轻松,查尔斯王储双手搭着两个儿子的肩膀,哈里与父亲及哥哥谈笑风生。

  哈里在照片中笑得最欢,查尔斯王储和哈里的哥哥威廉王子也显得很开心。由于笑得前仰后合,连头都低了下去,哈里在这张黑白照片中几乎没有露出正脸,倒是22岁的威廉将一张英俊的脸庞显露无疑,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

照片发不过来


英国女王全称

玛丽一世  玛丽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 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 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于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颠倒。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莉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国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瓦选帝侯乔治继承。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信仰的保护者」. 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备注:港英时期的香港,因为其宗主国的关系,加上广府话的“王”与“皇”同音,在一般场合会称呼“英王”作“英皇”和“英女王”作“英女皇”,但正式的翻译应为国王(King)和女王(Queen),而非皇帝(Emperor)和女皇(Empress)。现在很多媒体(包括官方的)和个人也会把如今的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称作“英女皇”,实际是不严谨的,因为一来她本人并没有获此头衔,二来大英帝国已经解体,即使想要成为女皇都没有帝国了,而如今英国只是王国,女性君主只能是“女王”而不是“女皇”;不过鉴于使用习惯,仍然可以“英女皇”称之。 编辑本段伊丽莎白二世人物简介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原名伊丽    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和英联邦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国土和领地之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信仰的保护者”。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英国女王的名字是?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全名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1926年4月21日生于伦敦,是英国温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自幼在皇宫内接受教育,主修宪法史和法律。她在历史、语言和音乐方面有造诣,能流利地讲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参加英国本土辅助部队,接受驾驶和维修摩托车的训练。1947年7月9日,她与远房表兄、希腊和丹麦亲王菲利普·蒙巴顿中尉(现为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订婚,同年11月20日结婚。伊丽莎白二世于1951年开始代表英王乔治六世出席各种正式场合。1952年2月6日国王逝世,她继承王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是英国世袭国家元首,除英国外,女王同时也是澳大利亚、新西亚、加拿大等17个英联邦国家的


  • 上一篇:邓文明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