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固山贝子

时间:2024-03-10 17:39:46 编辑:莆仙君

清朝宫中大臣都是满族人吗

清朝统治初期,上到朝延下到地方,大部分官员都是满族的,很少有汉族仕途能一风顺。
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朝中汉人官员已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宣统帝的退位,就是袁世凯(汉)谈成的,这段时期政治格局的变换,有很多原因:如,满汉文化得到交流,汉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满族同化。满族八旗兵及其子弟的庸腐导致其战斗力下降,如朝延在抵抗太平军时,就借助地方军来平乱。


清朝皇宫里的殿阁都有什么?分别住着什么人?这些人都是做什么的?

三大殿:
太和殿 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中和殿 这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员信行礼的地方。
保和殿 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是举行册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时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以后,殿试也改在保和殿举行。清朝时,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常在此殿宴请各少数民簇王公和大臣。

乾清门 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内廷(后宫)的正门。清代御门听政即在乾清门进行。

后三宫:
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顺治、康熙年间也兼作听政、召见大臣之处。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冬至、万寿等节日,皇帝在这里举行朝礼和赐宴。
交泰殿 在清代,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后来又在这里存放皇帝行使权力的25方宝玺。此外,这里还有铜壶滴漏装置和清代造的自鸣钟。
坤宁宫 在明清,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皇后赫舍里,皇后钮祜禄氏(之后好像就改为祭祀场所,不住人了))

御花园 出坤宁宫北行就是御花园,它有门与东西六宫相通。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主要建筑钦安殿正处在中轴线上,明时这里供秋季大享及祭祀玄武大帝之用,清代改为寺庙。园之东北部叠石堆秀山,是帝后嫔妃“重阳登高”之处。御花园是一座以建筑为主体的宫廷花园,亭台楼阁结构精巧,山石树木安排有序,奇花异木怪石竞奇争艳,五色石子甬道四通八达。

东西六宫为后妃居住的地方
东六宫:
景仁宫 (康熙出生地,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咸丰婉贵妃、光绪珍妃)
承乾宫 (顺治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云嫔、婉贵人)
钟粹宫 (咸丰皇帝幼年与养母孝静皇后(即恭亲王奕忻生母)居住,咸丰孝贞显皇后,光绪隆裕皇后)
延禧宫 (康熙宜妃,道光恬嫔、成贵人,光绪后改为仓库)
永和宫:同和斋 (康熙孝恭仁皇后,道光静贵妃,咸丰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光绪瑾妃)
景阳宫:古鉴斋、静观斋、御书房 (藏书院,不住宫人)

西六宫:
永寿宫(顺治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康熙的敏妃,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如妃)
太极殿(启祥宫):体元殿
长春宫:承禧殿、绥寿殿、履绥殿、平安室 (乾隆的孝贤皇后,咸丰的慈禧)
翊坤宫:元和殿、延洪殿
储秀宫:体和殿、丽景轩 (慈禧(无语了,这人喜欢换着住?))
咸福宫:同道堂 (嘉庆,咸丰守孝时居所,慈禧,道光的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等)

紫禁城西北部—养老宫区,是太后、太妃们养老的地方,寡妇世界。
慈宁宫 (孝庄太皇太后)
寿康宫:长乐敷华殿 (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
寿安宫:春禧殿、福宜斋、萱寿堂 (魏忠贤的相好客氏,乾隆母亲孝圣宪皇太后)
英华殿

养心殿 乾清门内的养心殿,从雍正清末近200年间,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在同治、光绪两朝,养心殿东暧阁是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之地。

内廷东侧:
斋宫
毓庆宫(清朝皇帝十岁以后自立生活之寝宫。):继德堂、味余书室、知不足斋、宛委别藏室 (康熙特为太子允礽所建,乾隆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此后改为皇子读书所)
奉先殿

紫禁城东北部—宁寿宫区(乾隆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时所居)
皇极殿
宁寿宫
金昭玉粹殿
养性殿
乐寿堂
颐和轩
景祺阁
畅音阁:阅是楼
寻沿书屋
古华轩
遂初堂:延趣楼、翠赏楼、养和精舍
符望阁:玉粹轩、竹香馆
倦勤斋
景福宫:佛日楼、梵华楼、庆寿堂、兆祥所。

花园
御花园 建福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 慈宁宫花园

重华宫(乾隆为皇子时婚后居住)

乾东五所:
古董房
四执库
敬事房
寿药局
如意馆

乾西五所:
乾西五所始建于明初,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相对称,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每所均为南北3进院,原为皇子所居。清代乾隆皇帝即位后,将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而后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规整格局。


古代的贝子是什么意思

贝子

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中国古代皇室里的官位分别叫什么?

是问皇室爵位吗?还是问后宫等级?以下是爵位,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需要欢迎追问,如满意望采纳清朝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
  宗室爵
  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贤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宗室爵俸禄: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功臣世爵
  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功臣世爵俸禄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
  二等公685两
  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一等侯610两
  二等侯585两
  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一等子410两
  二等子385两
  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一等男310两
  二等男285两
  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
  二等轻车都尉185两
  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
  骑都尉110两
  云骑尉85两
  恩骑尉45两
  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
  闲散侯230两
  伯品级世职205两
  子品级世职180两
  男品级世职155两
  轻车都尉品级世职130两
  骑都尉品级世职105两
  云骑尉品级世职80两
  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清朝的封爵,与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睿亲王、勇毅侯之类。


在清朝什么样的人才能封为贝勒贝子

贝勒,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
贝子

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亲王、郡王、贝勒等等王公的权利分类和排列

亲王称和硕亲王 郡王称多罗郡王 贝勒称和硕贝勒 贝子称
固山贝子


亲王
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中国封建制度中的亲王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šo i cin wang”。

郡王
爵位名。始置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爵号低于亲王一等,多为诸王长子的封号。此外,臣下亦可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多罗”即满语“理”之意),简称“郡王”。


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说皇太极是八阿哥四贝勒---因为他是八皇子,在贝勒里为第四位!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号后金,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 、侄阿敏为二贝勒 、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


王爷的权力有多大?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他们的权力分别有哪些?

清代的宗室男性爵位分十二等:和硕亲王(亲王)、多罗郡王(郡王)、多罗贝勒(贝勒)、固山贝子(贝子)、奉恩镇国公(镇国公)、奉恩辅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爵位不同,俸禄有所差别,宗室爵俸禄: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清朝的贝勒、贝子和皇帝是什么关系?

贝勒 贝勒,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 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 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 贝子 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阿哥,贝子,贝勒有什么区别

1、本质不同阿哥指清代皇帝的儿子,没有成年的皇子,不是爵位,只是一个称谓。而贝勒、贝子都是满清皇室爵位。清朝宗室爵位共分为十二级,它们依次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在满清时期,一位阿哥在成年后,可以被封为贝勒、贝子、郡王、亲王等。2、地位不同阿哥的地位高于贝勒,贝勒的地位高于贝子。因为阿哥没有爵位,所以理论上来说阿哥的地位并不高,但是阿哥是皇帝的儿子,身份还是非常尊贵的,尤其是在乾隆当了皇帝之后,阿哥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多罗贝勒(简称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宗室封爵第三级。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宗室封爵第四级,低于多罗贝勒,。3、待遇不同清代宗室中,血统纯正的阿哥享有得天独厚的富贵特权,乾隆时期,对于未成年的皇子,按其应得的俸禄米石,减半赏给,甚至全俸赏给。此外,皇子们还领有庄田及各种赏赐。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补服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补服为前后两团行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罗贝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山贝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哥

清朝时的贝勒和贝子有什么区别?

贝子,初为贝勒的复数,后两者成为清朝爵位的两个等级。贝勒,全称多罗贝勒,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