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赵氏孤儿是谁

时间:2024-03-11 00:31:32 编辑:莆仙君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是谁?赵氏孤儿案是怎么回事?

《赵氏孤儿》这部电影想必是很多人都看过了的,而历史上的赵氏孤儿他是发生在晋景公三年的故事。当年赵氏的遗腹子赵武在门客的保护之下才幸免于难,后来又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复兴了赵氏。在《史记》的记载当中,当年晋国的屠岸贾想要作乱。而当时他又恰巧主管国家的政法工作,因此他就想要借着自己的权力,假意去探究先王被弑一事来诛杀赵氏一族。和赵氏家主有着很深交往的韩厥,当时要赵硕迅速逃走,但是赵硕却是不愿意逃离晋国,这就给了屠岸贾可乘之机,最终屠岸贾调动了一些人将赵硕满门满门抄斩。而赵硕他的妻子当时已经怀有了赵朔的遗腹子了,恰巧她又是晋景公的姐姐,于是她便是趁机逃到了晋景公的宫中去躲藏。当时赵氏有几个门客幸免于难,而其中有一个叫陈婴的人,他对说如果赵硕的妻子生下来的是儿子,我就以他为家主,再找机会中兴赵氏;但是如果是女孩,我便是以死报恩。后来是赵硕的妻子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而陈婴又是利用自己的儿子帮助赵家的遗腹子保住了一命。在15年之后,晋景公重病将死,韩厥将当年的赵氏孤儿案的实际情况告诉晋景公,更是告诉他赵朔的遗腹子其实并没有死,而晋景公也是趁机将赵氏孤儿招入宫中。后来韩厥与赵氏孤儿一同进宫,屠岸贾案发,兵变失败身亡,而赵武后来也是成功中兴了赵氏一族。但是在更早的史书《春秋左传》当中,对于赵氏孤儿的描写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赵氏之所以会被灭门,并非是由于赵氏被屠岸贾诬蔑,而是因为赵硕他的妻子和人有奸情。后来又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赵硕的妻子在晋景公面前进谗言,才导致了晋景公在一气之下诛灭了赵家满门。

《赵氏孤儿》的原著作者是谁?

《赵氏孤儿》的原著作者是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剧演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扩展资料:内容简介该剧主要讲述春秋晋灵公时期,赵盾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即赵氏孤儿。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晋国公主即赵氏孤儿的母亲托付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带走,并自缢身死。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欲带出宫门,可又偏遇到屠岸贾部下韩厥。韩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后,便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后自刎身亡。屠岸贾搜不到赵氏孤儿,遂下令将全城一月到半岁间的孩子都囚禁起来,并称如果窝藏赵氏孤儿者再不交出孩子,就将这些孩子全部杀死。程婴走投无路之下找到了晋国退隐老臣公孙杵臼,并与公孙杵臼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赵氏孤儿。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假意告发公孙杵臼,引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中搜到了假孤儿;屠岸贾杀死假孤儿后,公孙杵臼撞阶自杀。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杀死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创作背景该剧以春秋时晋国的一段历史为背景而进行加工创作。据《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景公在位之时。孤儿先是被藏在宫中,后隐居山林,长大后韩厥为他请封。现在的山西省孟县太行山深处,还有传说中程婴与孤儿隐居过的“藏山寺”。纪君祥从《左传》《史记》等史籍取材,并据历代流传的程婴保存赵孤的故事,进行加工创造,写成了该剧。 该剧基本上是按照历史事实编写的,但在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也作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动。作者简介纪君祥,一作纪天祥,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与杂剧作家郑廷玉等人生活时代相同,为元前期杂剧作家。剧作存目《驴皮记》、《韩湘子三度韩退之》等六种。除《赵氏孤儿大报仇》外,其余五种皆已亡佚。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有“纪君祥之词如雪里梅花”之言,可见其创作以格调雅致取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氏孤儿大报仇》

赵氏孤儿什么作者

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戏剧中悲剧的一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

纪君祥 [元] (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元代杂剧、戏曲作家。字、号、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名一作纪天祥。大都(今北京)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作有杂剧6种,现存《赵氏孤儿》一种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


赵氏孤儿是元代谁的作品?

纪君祥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戏剧中悲剧的一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