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十分钟年华老去

时间:2024-03-12 20:18:22 编辑:莆仙君

求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hnlSQe2N7rOE2AXe9cDAw 提取码: bjpt 作品相关简介:《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是迈克尔.雷德福、沃尔克.舒伦多夫等导演的剧情片,瓦莱丽亚·布诺妮-泰特琪、毕碧安娜·贝格等主演。该片采用了印度教经典《毗湿奴书》中的选段作为题记,尽管“十分钟”的刻板限制,每个导演还是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沉思和表达。

求《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2002年免费百度云资源,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rrebmbCez0-phH8SUf6Mw提取码: z76q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克莱尔·德尼、迈克·菲吉斯、让-吕克·戈达尔、伊日·门泽尔、迈克尔·莱德福、沃尔克·施隆多夫、伊斯特凡·萨博编剧: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Augustinus、克莱尔·德尼、迈克·菲吉斯、E. Max Frye、伊日·门泽尔、安娜-玛丽·米埃维尔、迈克尔·莱德福、伊斯特凡·萨博主演: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Amit Arroz、Mark Long、Alexandra Staden、多米尼克·韦斯特、毕碧安娜·贝格、伊尔姆·赫尔曼、鲁道夫·霍辛斯基、Jean-Luc Nancy、Ana Samardzija、阿莱克斯·德斯卡、丹尼尔·克雷格类型: 剧情、爱情、科幻、歌舞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德国、法国语言: 英语、匈牙利语、法语、德语上映日期: 2002-09-03(威尼斯电影节)片长: 95 分钟(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146 分钟(意大利)又名: 十分大师-大提琴篇、十分钟后:提琴魅力、十分钟,年华老去(下)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大家好 能否说一下影视剧评论的方法 专业点的 2000字 比如10分钟年华老去中那部陈凯歌的深藏的百花

《深藏的百花》,陈凯歌作品,十分钟,是十五位导演各自以“时光”为主题而拍摄的十分钟短片的合集《十分钟年华老去》当中的一部。所有的这一组作品的其他的那十四位作者们,都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只有陈凯歌是跑到楼顶上去看风景,而且高处不胜寒。

百花深处——一个让我产生无限遐想的地名。有点像是大家都见过的那种玩具,一个木质的小人,可以从中间打开,里面还是个同样的小人,号码比外面的这个小一号,再打开,同样的更小一号的……以此类推,大概有七个或者八个。后来我才知道它的大名叫作俄罗斯套娃,如果一字摆开,有一定的造型。这种东西大家都见过,没有什么悬念。我家里就有,摆在柜子里。没有质疑,因此也没有谜底,有的只是形式,《深藏的百花》很有些这种意思,选择了类似的形式,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小设机关引你进来,不过它的核心不在于要揭晓谜底,它的核心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个系列的最高级是马三立的“挠挠”。《深藏的百花》是介于俄罗斯套娃和“挠挠”中间的东西。

陈凯歌把拍摄地与背景选在了北京。场景的元素是两个极端,前一个是随处可见的,是现实,包括,新修的塔楼住宅小区,平安大道,搬家公司的大货车,交通台的广播路况信息;后一个是虚幻的,是梦境,一片特别好的废墟,不知道他在哪里找到的,最后落在一棵大槐树下,在片中叫作“百花深处”,大槐树的周围不再是废墟而是一片开阔的空地。在这样的空地上的一棵大槐树也许并不符合风水意义上的理想景观模式,但这棵槐树无疑是庇佑的象征,是乌托邦背景的理想栖居地,是作者为疯子冯先生精心挑选的梦中家园,而选择这样一个话题在潜意识的层面上本身也无法逃开对于无处不在的风水意识的依赖。从原始人类开始,对于居住地的选择就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理想的风水原型也是从原始人们在实践中的寻求始成气候的,冯先生作为一个疯子,一定比正常人更接近原始人类,而且作为一个疯子,他还尽可以排除交通条件和邻里关系这样的功利因素,肆意地选择这棵大槐树作桃花源,虽然没有依山傍水,也亦没有溪谷曲径和阡陌纵横,但这棵大槐树作为一个理想景观的符号,已经在风水探源的轨迹上有了诸多启示,冯先生好小资啊,但与其说这是冯先生的浪漫情怀,不如说是玩家陈凯歌的雕虫小技。

陈凯歌·作者

《深藏的百花》中最好的,我认为是有趣。

就我对陈凯歌导演的有限认识而言,我想他骨子里是一个玩心很大的人,这一点从《孩子王》中的“从前有座山……”的著名片断中已经可以窥见一斑。不过陈凯歌似乎一直将内心的欲望隐藏着,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需要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能够寓教于乐,固然好,但若不可兼得,陈凯歌们为成大业宁愿把乐趣放弃掉,板起面孔正襟危坐是常有的,倒也是可以理解的。把乐趣留到退休以后再去成全,很多的野心家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这样的规划,希望退休以后,可以找一片空地,去尽情地种花种草。陈凯歌此时得以拍摄了《深藏的百花》,而提前享受到老干部退休后去种花种草的逸趣,谓可喜可贺。

也许陈凯歌隐藏的很好,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似乎不像是一个玩心如此之大的人。《深藏的百花》便是陈凯歌在工作之余对于未来退休生活的演习,是在自家的阳台上有限的空间里种出来的小花小草,生趣盎然。

不过与有趣相比,陈凯歌更偏爱那些深刻的人性主题。(陈导演自己说的,原话我记不清了,但就这意思)《深藏的百花》对陈凯歌来说毕竟只是阳台上的小花小草,陈凯歌们大概认为还是不可过渡沉迷于此,以免玩物丧志,养养精神,他还是要去拍《无极》的。

看到陈凯歌导演泰然自若地在媒体上说:《无极》是一部超级娱乐大片……我还是想说一句老生常谈:玩物也可养志!

如果说,透过《深藏的百花》最后一个镜头,疯子冯先生摇着铃铛高兴的欢呼着“搬新家喽……”朝着夕阳中的大槐树奔跑去,他的背影被黑屏的画面和幽远的音乐吞噬……就能让人领悟或遐想到什么,继而沉浸于什么情绪当中,那完全是扯淡。有趣是《深藏的百花》中唯一闪光的东西。如果你当《深藏的百花》是寓言或童话,那你就是从蒙古来的,让人家当羊肉给涮了。《深藏的百花》就是一个玩具。

冯先生·符号

冯先生不是人物,是符号。冯先生谈不上性格,有的是无厘头,他的出场和存在都只是个段落,暂时的。突然地出现,没有为什么,自称是老北京,在现实的北京城中,哪儿都不认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过冯先生倒绝不是想起一出是一出,而是典型的一辈子只守一件事情的执著理想主义。张艺谋在上个世纪的影片中常有这样的人物。

就这样一部作品来谈论故事、情节、角色和场景、时间、空间等元素,似乎滑稽得很。不过倒是贴近这部作品本身的风格。

有趣的东西总是零零散散的,因此你绝不能较真,你不能问冯先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冯先生住哪儿?冯先生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那个住宅小区?冯先生付给搬家公司的钱是哪儿来的?如果你问出这样的问题,不解风情地打听冯先生前史和后传,就不知你和冯先生到底哪一个是疯子。不过如果一定要较这个真为冯先生的来历探源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思路,此课题可以追溯到《霸王别姬》中的程蝶依,不过那是另外一篇文章的事情,在此暂且点到为止。

冯先生是一个疯子。听闻很多作者都有愿望要做关于疯子的作品,写书的想写疯子,拍片子的想拍疯子,演戏的想演疯子。大部分说过之后没有了下文,陈凯歌做了,并且超越了装疯和伪疯,与此同时,拍《深藏的百花》的时候的陈凯歌,也已经经历过了由愤青向愤青的反义词的成长。

在我没有见过疯子之前,我曾经在暗地里怀疑过,世间是否真有疯子,还是疯子只是人们的杜撰?就像鬼,大家都在讲,有的人说根本没有这种东西,有些人却说他真的见过……我常见别人装鬼,但我分得清那是装的,真鬼我没见过,却常听人说,心中充满着质疑,质疑就是质疑,质疑是非常中立的态度,既不倾向于肯定也不倾向于否定。对于疯子的态度和对于鬼的类似,区别在于,突然有一天,我自己亲眼见到了疯子,发现真疯和装疯到底是不一样。

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生,特别内向,从不主动跟人说话,上学放学全都一个人走。过了一个假期回来,这个女生变掉了,早自习的时候,她会突然站起来冲出教室,就不见了,让老师觉得很害怕,对着全班人说,你们出去几个人看看她吧,别让她出事,遂一时间教室里几乎空当,所有的人都出去寻她,当这些人都陆陆续续回来的时候,她早已坐在教室里,若无其事,还问,你们从哪儿来?物理考试的时候,她也是突然站了起来,说:我知道我错了,我知道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同学,我所有过的罪行天理难容……她目空一切地滔滔不绝地说着,几十双眼睛仰视着她,老师都傻了……下课了,她召集了一帮女生在走廊上,苦口婆心的劝导:你们一定要读书,要多读些爱情小说,读过你们就会明白,其实不像你们所想的那个样子……我不知道时候是否有人认真琢磨过她说的话。大概过了半年,老师们认为她在渐渐地恢复,很小心地找她谈话,表示关心,老师在找过她谈话之后,紧接着来找我谈话,谈话内容让我震惊,说她表示有要跟我成为好朋友的愿望,希望我能够长期地帮助她,在她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能够在我这里得到解答……震惊之后,当时我认为一定不能辜负了她。

这件事情之后,我开始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疯子,的确跟我以前所见过的那些号称自己是神经病和疯子的人有本质的区别,那些只不过是装疯而已。一个标志性的事实是,装疯的人常对此主动地有所表达:我这人怪,我这人可跟别人不一样,我是神经病,我有时候挺像个疯子的……真正的疯子从来不这样说。
冯先生是一个真疯子,跟我之前在其它的影视作品中见过的神经兮兮的装疯伪疯的角色到底不一样。

十分钟·篇幅

时间是影像篇幅最常见的度量衡,如果有人不选择时间来度量影像的篇幅,也有其它种类的度量衡可供选择,如镜头、场面等。

如果为一部影片做一个场数与时长的坐标图,便可以从图中的曲线清晰地看出影片的节奏。

几种度量衡之间有着一定的换算关系。相关的参考标准是,90分钟的片长,换算成场,大概是90到120场戏之间,如果你的九十分钟的电影,只有60场戏,那你这电影节奏肯定太慢。

十分钟的篇幅,是一个标准的艺术院校相关专业招生考试时要求的篇幅,片长十分钟,剧本的篇幅大概是三千字,十多场戏。

十分钟做不成什么事情,但十分钟的篇幅,足可以表达任何你想表达的思想、讲清楚你想说的任何一件事情,并且还能适当地抒发情怀,再复杂的逻辑,用十分钟的时间,也尽可以说得清楚。就“年华”这个词来讲,十分钟能够发生的变化极其有限,要看年华老去,需越过漫长的十分钟的n次幂方,超现实和修辞的说法有转瞬即逝、光阴似箭、一如不见如隔三秋、十分钟年华老去、time goes fly……同样是就“年华”这个词来讲,要讲述年华的老去,表达对于年华老去的悲伤的、怅然的、恍惚的、绝望的情怀,十分钟的时间足矣——只要你别啰嗦、不重复,十分钟便是无所不能的。


急求专业影评

本片共有7个段落,讲述人在境遇里的悲欢离合。 《狗没有地狱》   讲述一个囚徒出狱后带着女友登上去莫斯科列车的故事,他是谁,影片没有交代,只有去往莫斯科这个意象有着必然的政治读解,而他给女友的戒指表达了他内心的坚定和意志的坚决。这不仅是爱的旅途,也是一次心灵对意识形态的皈依。 《生命线》   以1940年6月28日一个西班牙小村落宁静、安详的下午发生的意外(新生的孩子肚脐出血)为故事的开始,给我们讲述了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导演以钟摆的摆动、墙上的老照片、水滴的溅落、人的呼吸、树上掉落的果子预示时间的流逝。而以圣母像和报纸上的纳粹军人的照片为前后呼应。预示着安宁的脆弱和世界的动荡。也给寻常人安宁的生活里抹上了一丝阴影,但是,影片最后孩子单纯、甜美的笑容是寄予人类的希望,一种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 《几千年前》   白人探险队给巴西亚玛逊河流域最后的原住民部落“乌哈乌呼”带来“文明”的福音,同时也带来他们没有过的疾病和困惑,因此使得部落人群降低了天然的免疫力。多年后,我们发现他们的论理观和生活观已经开始转变,美式的棒球帽和T恤已经让他们远离了传统,而他们部落的明天也因为文明的善意“入侵”而成为种群的往昔,他们的家园随着他们孩子渴望融入现代社会的心而渐渐远去,同时,带走的是部落的文化和人类对于历史的记忆。人类,因为文明的产生、分工的不同而变得迟钝和懒惰。 《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是一部关于因为车祸让一个女演员滞留在救援车上短短十分钟的故事。从表面看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是导演还是通过救援组织许多为女演员服务不同肤色的面孔,解构了地球是个村落的思想,瞬间可以到达的通讯,中国快餐,音乐的世界性这些话题电影不露声色地表现了出来。 《距离托那12英里》   描写一个心脏病人自行驾车跨越荒野寻找求助的宝贵十分钟,大部分时间描写的是他行驶在荒漠里的艰难旅程。最后,他因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凯特而获救。最终是磨难之后的温馨,当他在医院睁开眼睛,看见了他的救命恩人凯特,凯特的微笑,就是天使的模样。 《我们将被掠夺》   本段以戈尔参选美国总统的过程为背景,以纪录片的访谈的手法,直击戈尔幕僚的心态,并以对戈尔竞选总统宣布败选的最后十分钟回顾,揭示政客的内心世界。 《百花深处》   乔迁到高楼大厦是百姓们的愿望,在现代化名义下传统正在推土机下呻吟,而游子的晚归,找寻的就是故土的一物一件,寻找祖宗的根,这种没落的感怀是文化的回忆,我们在日新月异的建设里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因此失去了什么? 小号篇包括:考里斯马基的《狗没有地狱》,讲一个男子刚出狱,决定与心爱的女人到西伯利亚追寻新生活。风格维持了他一贯的冷硬叙事模式。
艾里斯的《生命线》以一个西班牙农家为对象,围绕着婴儿肚子出血而家人一无所觉的状态,引发出平静生活中潜藏危机的连串意象,颇有印象派的味道和大地耕作的凝重。
赫佐格的仿纪录片《一万年老去》讲亚马逊森林中一个原始部落的“快进”,信息丰富。
贾木许的《休息·化妆车·夜晚》是一个实时小品,讲一个电影女演员在化妆车休息十分钟的情况,戏剧性不强,但颇有幕后偷窥的味道。
文德斯的《12英里到特洛斯》兼具故事性和公路片风格,乃本集锦的上乘之作。它讲述一个年轻男子因食物中毒,自己驾车前往医院途中实在难以支撑,遂拦截了一个刚学会开车的女孩载他到医院急诊。主角在公路上的感觉,用非常感性的视觉形象加以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李的《我们被抢了》是纪录片,讲小布什和戈尔竞选总统的争议,重点是双方阵营在关键十分钟对选票输赢确知,显然戈尔一方认为他们是被牺牲了。
陈凯歌的《百花深处》优雅而伤感,通过一个疯子让搬家公司为他寻找已不复存在的故居,反映出时光荏苒,北京四合院的生活方式正消失于推土机的隆隆声中,不胜唏嘘。片中以动画表现深巷旧宅的映像,颇有魔幻写实的迷人魅力。

大提琴篇包括:贝托鲁奇的《水的故事》讲一个印度传奇,中间穿插着移民和异族通婚等剧情,颇有点“南柯一梦”的味道。
菲吉斯的《关于时间2 》更具实验性,四格画面同时表现不同年龄的人物,“岁月不饶人”及人类沟通的主题颇为鲜明,但具体细节挑战理解力。
曼泽尔的《瞬间》反映同一主题,但极为细腻而流畅,它通过捷克演员鲁辛斯基不同年龄的镜头组合,呈现了一个帅小伙如何变成一个小老头。
萨伯的《十分钟后》讲述一个妻子不慎刺伤醉酒回家的丈夫,是中规中矩的小故事。
丹妮斯的《面对南希》讲一个教授和他的女学生在火车上讨论外国移民对本国的影响,有典型的法国式唠叨,但主题原地踏步,如同乏味的学生作文。
施隆多夫的《启蒙》则妙趣横生,古代贤人的语言配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组合成关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彩反思。
雷德福的《沉溺于星》索性用科幻故事反映天上和人间的时间差,片中的老爸从太空旅行回来,儿子已经比他老多了。
戈达尔的《时间的黑暗中》依然是高瞻远瞩的梦呓,将世界大事和时光流逝融为一体。额··够了吧···累·····


十分钟年华老去的电影剧情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本片共有7个段落,讲述人在境遇里的悲欢离合。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求《十分钟年华老去》影评

十分钟,能做什么?能吃一餐饭,能听一首歌,能看一份报纸,能问候一个朋友,能下楼买一包烟,能……《十分钟年华老去》十五导演用他们各自的理解,多种语言,不同风格向我们讲述一个十分钟的故事,有的个故事是跨越了数十年,有的故事就只是在这十分钟内发生的。十五个故事并不是每一个都喜欢,总会有没感觉,没看懂,和不喜欢。不喜欢并不是导演的能力不行,而是自己对某一类电影不喜欢。

那就先从不喜欢的短片说起,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我们上当》和《献给南茜》这两个短片都不太喜欢。《我们上当》通过不同的政客人物来描述戈尔在美国大选中落败的一个原因,《献给南茜》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头在火车上不断探讨法国民族对外来文化拒绝认同、融合、接受的问题。这两这个故事都是通过人物大量的对白来向我们讲故事,没有太多的场景变化,还没有看完我就直接快进掉了,无法接受喋喋不休的台词。

《天堂来日》、《生命线》、《休息十分钟》、《12英里》、《10分钟后》的这些短片导演就用十分钟讲一个只有十分钟情节的故事。就像同一个十分钟世界的不同的角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会有一个出狱的男人带着他的恋人坐在奔向幸福的列车上,会是一个小婴儿经历生死一线的一刻,也会看到一个女演员中场并不轻松的十分钟休息,还可会是庆生宴上妻子对丈夫失手刺伤。最喜欢十分钟内发生的故事是《12英里》那个犯心脏病的男子驾车赶赴医院路上的故事,像典型的美国公路电影缩小版,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分钟却依然能让人感到紧张、紧迫,有血脉膨胀的感觉。

当然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也有,用十分钟讲一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故事,像《万年之老》、《水的故事》、《一刻之间》、《迷恋星辰》,这一系列的故事都很喜欢。《万年之老》都在讲途有关消失的内容,讲述了土著文化的逝去。能在《迷辰星辰》中看到新007格雷尔在太空中的表现,这是所短片只唯一的一个科幻故事,电影传达的内容就像我们俗语常说的天上一年人间百年这样一个概念。《水的故事》、《一刻之间》都在描述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贝托鲁奇《水的故事》像一生命轮回的则理,而《一刻之间》是所有短片中最喜欢的一个,画面的怀旧和情节的舒缓,当那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打在正看春光老头的头上时,总会露出慧心的微笑,我们老了也一定会这样。生命的河流只用十分钟做了一个回顾,可能漏掉很多很多,只是做了一个粗略片段的浏览。

在些短片中,导演也都在张显独自的个性,像《百花丛中》、《关于时间》、《启蒙》、《黑暗深处》。拍摄的手法都很特别,一时半会也不一定能让人看明白,但让人是过目不忘。《关于时间》把电影画面切成了四个,十分钟变成了四十分钟,还真有点看不过来。陈凯歌的《百花丛中》看后总有点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我们都已忘记了曾经的美好,只有那个疯子还记得百花丛胡同,最后的动画让我们回到了过去。特别是戈达尔的《黑暗深处》把十分钟切成了死亡的最后一分钟,爱情的最后一分钟,思考的最后一分钟,恐惧的最后一分钟,电影的最后一分钟……所有的声效被放大了,画面色彩被加重了,让人一下变得安静了就像掉入了一个深渊之中。


十分钟年华老去15部各表达的寓意是什么?

只知道陈凯歌的《百花深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电影的开头演的是一个搬家的过程,搬家住进了高楼也正式寓意着生活水平的高,以及社会发展之快,而“慢点,慢点”的台词出现在这样的画面里也是导演的刻意安排,随后的镜头出现了一个从下往上仰看的高楼,同时可以看到很多被打开的窗户,“高楼”和“窗户”也正是代表了“高速发展的社会”和“前进路上的陷阱”。人物的服装也颇有深意,搬家公司司机的服装是红色外套和白色衬衣,红色代表“外表热情”,而白色则代表“内心的苍白”,短剧中的主人公这时也出现了,黄色的帽子、红色的T桖和裤子、土黄色的外套,熟悉中国古建筑的人不难看出,这正是一个“黄色屋顶红色围墙”的中国古代建筑,而被一片“土黄色”包围着……
冯先生坐在车上,把头伸出窗外,天空还是以前的天空,只是景色以不再熟悉,“这有老北京人才在北京迷路呢”……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丢掉了很多传统的文化。汽车穿过一片废墟,细心地人可以看见,在废墟的断墙上出现过2个拆字,一个写在外墙,一个写在内墙,这也正式导演要告诉人们的,中国从里到外都在变化……
搬家公司得知被骗后,开车返回,也有一个寓意深刻的镜头,通过反光镜可以看到,老槐树在画面的左侧,而冯先生在右侧,老槐树的根正式那个车上挂着的“中国结”……古老的传统文化
百花深处胡同在一个坡上,当搬家公司很滑稽的搬东西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两种文化的过度,从坡上到坡下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而打碎的那个“花瓶”也正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冯先生在坡的中间哭泣,也形成一个“土下人”的镜头,寓意着一个“走”字,传统文化离开了我们……
最后出现的铃铛也证实了冯先生所描绘的并非虚幻的事情,当时真的存在过一个美好的四合院……
这个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是导演的巧妙安排,短片也告诉我们,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也丢掉了很多传统的东西、美好的东西……


十分钟年华老去电影

[ihaowa.com][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Ten.Minutes.Older.The.Trumpet.2002.DVDRip.X264.HALFCD-TLF.mkv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W2loYW93YS5jb21dW+WNgeWIhumSn+W5tOWNjuiAgeWOuy3lsI/lj7fnr4ddLlRlbi5NaW51dGVzLk9sZGVyLlRoZS5UcnVtcGV0LjIwMDIuRFZEUmlwLlgyNjQuSEFMRkNELVRMRi5ta3Y/ZmlkPTEtWWJkaG94SEk2bUZjeUJpa3BpbDJtLVhKb0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EmbWlkPTY2NiZ0aHJlc2hvbGQ9MTUwJnRpZD1FNTFERDdCQzAxQTkyODJCQTc3RUMxQzNCRUIzQ0JGNyZzcmNpZD0xMjAmdmVybm89MVpa麻烦采纳,谢谢!


《十分钟年华老去》好不好看的?

其中有不可不看的精品,也就是 故事性比较强的,如陈凯歌,斯帕克·李伯纳多·贝托鲁奇,沃尔克·施隆多夫 ,沃纳·赫尔佐格,
其他的,说 实话,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范围和接受能力,而且那些导演的 作品一向 曲高和寡,不看也罢。
你可以从中选择:
导演 国别 代表作品 十分钟作品
伯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意大利 末代皇帝 水的故事
迈克·菲吉斯 Mike Figgis 英国 远离拉斯维加斯 关于时间 2
伊利·曼佐 Jirí Menzel 捷克 严密监视的列车 一瞬间
伊斯特凡·萨伯István Szabó 匈牙利 摩菲斯特 十分钟后
克莱尔·丹尼斯Claire Denis 法国 日烦夜烦 面对南希
沃尔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ondorff 德国 铁皮鼓 启迪
迈克尔·雷德福 Michael Radford 英国 邮差 沉溺于星
让-吕克·戈达尔 Jean-Luc Goddard 法国 精疲力尽 在时间的……

第一部:水的故事(Histoire D'eaux)
Bernardo Bertolucci (segment "Histoire d'eaux") 水的故事
黑白的景致,带着哲思。一个西亚人(我猜想他来自伊朗)听从内心的声音,走到一个陌生的开阔地,草丛旁碰到了酒吧小店的女主人,陌生、寂寞而快速的爱情,当动人的民歌唱起来,他们跳舞、结婚、生子,羞涩温暖的相握,平淡的快乐,最后在一个看似哲人的总结: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不顺利的话语中了了这个异乡人的一点心结。
短短10分钟讲述了几年的时光中过去的故事,非常喜欢里面的女主人公那种安静、恬淡、静默的面容,有种知天命而安然的平凡和喜乐。

贝托鲁奇很关心东方玄学,有过“末代皇帝”和“小活佛”,这十分钟,他的人物是偷渡意大利的印度难民。刚过边境,一个老者来到牛圈前的大树前坐下吹笛,告诉小伙子“我叫××,你会记得我的”,小伙子去为老者打水,碰到了一个意大利姑娘,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和姑娘结婚、生子,有了自己安定的幸福生活。一天他买的新车跌入了河里,所幸全家平安。这时候,他听到了笛声飘来,寻音而至,在牛棚前的大树下遇到了老者。似乎觉悟到了什么,他激动地跪下,附近,偷渡时的来路已通了铁轨,火车隆隆驶过。
故事名曰“水的故事”,似乎也表现了像水般平静流淌的生命。然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水流偶尔也会受阻。总有些东西是不变不动的,是老者所象征的领悟?我不得而知,也远远尚未悟过。
故事中,有两处性器的暗示,而两次都以成长变化紧密相关。一次在刚到意大利姑娘家的印度男子洗澡时,肥皂刚碰到内裤,镜头一转,他和她结婚了;第二次在婚礼的喜庆中,新娘子羊水破了,镜头一转,他们的小孩长大了。这两点也都是生命的重要过程。
十分钟的影像里生命已经过了许多年,如水流不停歇,这个时候如果回头一看,或许能等等那被自己走得太快而拉下的灵魂。

第二部:关于时间 2
Mike Figgis (segment "About Time 2") 关于时间 2
用了试验电影的常用手法,麦克.菲吉斯(“离开拉斯维加斯”)在这十分钟里将屏幕分成了4块,是要将10分钟的信息量扩大到4倍?
开始的画面让我感到菲吉斯或许是把一个罪案过程从时间上打乱,当然4个空间注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电脑荧幕语无伦次的打出“一把楼梯,她停下,转向我,她,身着长群,举起了,躺下去”。影像上是诡异且绚丽的,似乎作者在等待观众梳理处这种显得无序的画幅关系。渐渐地,可以感到上面的2个画面和下面的2个画面是一把楼梯的上下关系。楼上一间房电视开着,女子在另一间房弹奏着舒伯特的钢琴曲;楼下的男子听见钢琴,慢慢地上着台阶。而故事也从上台阶的时刻开始明晰,人物关系渐渐呈现,基于观影经验而得出的故事前因可以想到。(以下文字可能影响观赏快感,建议观影前别看)
这其实是一个类似“鬼眼”和“人鬼情未了”般的故事,新的死者魂灵回归人间,驻足10分钟,得知自己的已死去的事实,接受现状,重新走下楼梯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安息。
这10分钟,是让魂灵回望的10分钟,这个时间通过楼梯连接了生死两界.

第三部:一瞬间
Jirí Menzel (segment "One Moment") 一瞬间
伊利.曼佐(“严密监视的列车”)这10分钟印象般地传达了一种关于回忆的情绪,并缅怀了流逝的美好时光。
午后、果园里,一切都是那么慵懒,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序曲”。果园里的老人躺在树下,昏昏欲睡,镜头里满是丰收的颜色。而他的幻觉里些泛黄但精致的黑白电影片断。“十分钟,仅仅是短暂的片刻”,这片刻应该是美好的,你可以用它回顾爱情,越来越多的泛黄记忆的影像里,我们发现了他是一个老去了的电影明星。拿着球拍,蹬着单车的青春女孩从果园外掠过,老人羡慕地注视着,惊鸿一瞥间,他被栏杆铁丝挂了一下。熟透了地苹果从树上坠下,打到了他的头。“十分钟,我们的生命并不更为漫长”...
凝固在胶片上的形象忠实地纪录了我们的生命瞬间,在这些胶片的纪录中,我们老去。当用短暂的十分钟来回忆,除了叹息,更多的应该是美好。
“时间摧毁一切,回忆挽救一切”。

第四部:十分钟后
István Szabó (segment "Ten Minutes After") 十分钟后
上个故事提到“十分钟,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这个瞬间,在一生中或许平淡无奇,经常如此。但也可能成为成就一生的瞬间,或者另一个极至--毁灭一生的瞬间。
伊斯特凡.萨波(“靡菲斯特”)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毁灭性的瞬间,毁灭的地点和对象都是家庭。
妻子在为丈夫准备结婚周年的烛光晚餐,电视里反复教着英文人称代词的变化。酒鬼丈夫醉醺醺地回家了,他还要喝。丈夫发起了酒疯,妻子随手拿起餐刀,悲剧酿下了。她招来救护车,丈夫走了,接着,警车也来将妻子带走了。她挣扎着,说要跟丈夫去医院,电视里,英文教学节目继续着......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表意和象征成分的故事。它仅仅残酷地证明着十分钟里足够发生毁灭一生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在世界上太多太多,无所不在。我们既然逃脱不出时间,我们该如何避免悲剧呢?克制还是其他更多的品质...

第五部:面对南茜
Claire Denis (segment "Vers Nancy")面对南茜
系列片唯一一位女导演克莱尔.丹尼斯(“军中禁恋”、“不知不觉爱上你”)作品,比较随意地拍摄了火车到站前十分钟一男一女关于异乡人身份的对话。
法语已经很熟练的男子对对面的女子谈及作为异乡人的他对法国的不可言表的浓厚情感,关于这种在异地的兴奋感受,言语难以表达,但两人都愿意用有限的词藻去挖掘这种感受。10分钟,在火车上穿越了不少空间,这种穿越于异乡男子看来更是一种带有满足感的超越。即使在异乡,他也相信着时间能将陌生消融,于是,他爱旅行,爱空间变化的兴奋感。包厢外吸烟的黑人进来了,说:“快到站了!”两人关于时空的讨论也就此结束,男子说:“时间结束了一切。”
个人感觉克莱尔.丹尼斯处理这十分钟命题作业过于随便,用这种“直接电影”的方式表达对话者的关心焦点,而对命题显得关注不够。大家火车到站前的10分钟又是怎么样的呢?

第六部:启迪
Volker Schl?ndorff (segment "The Enlightenment") 启迪
启迪,典型的德国人爱关心的哲学问题。沃克.施隆多夫的这个故事基于一位德国中世纪哲人的诗句,画面拍的很精致漂亮,更以哲人关于时间定性的诗句作为画外音贯穿全片。至此,“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片里除了早已过世的鬼才法斯宾德外,德国新电影运动四杰的其他三人悉数到齐。Paul Engishby单独为这个片断配了乐。
开门见山提问“时间是什么”,这个古代哲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他的理解。泛着绿光的湖面上,各种“此刻”存在的人物生活、玩乐着。“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如果有一个时间,就只有现在的时间,分为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未来的现在”。表述这些观点时,镜头也巧妙地符合着画外音,让观众能感受到哲人观念里这种时间的确切存在。Paul Englishby大提琴的长音引出了苍蝇的动机,苍蝇此时似乎成为了时间观念的见证者。渐渐地,人物间越来越有联系,故事漂亮地展开了。刚才哲人表述的三个现在时间,被引申:过去的现在就是回忆、现在的现在就是沉思、未来的现在就是展望。故事里,是一个家庭正在展开的野外烧烤派对,一群时尚的年轻人也来了,苍蝇与大提琴的声响里混入了重型电子舞曲。画外音依旧阐述着哲人对时间的观念。故事的结尾是一个触电事故悲剧,同样触电的还有苍蝇。死亡如此突然,“这一切发生在一天里,却像在我们一生里的事情一样,向上帝坦白,我还不知道时间为何物。渴求上帝给我指引,给我启迪”。
导演的观念通过画外音配合恰当地画面巧妙地传达出去了。如果单有影像或单有画外音,这个“启迪”的传达必然是枯燥的,幸得大师之手,发现理解古代哲人圣贤的思想也可以是轻松的。
10分钟,发生了一生的事,而至死,谁又能真的明白时间。

第七部:沉溺于星
Michael Radford (segment "Addicted to the Stars") 沉溺于星
迈克尔.雷德福(“1984”)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科学暂时未能企及的那里属于幻想,那也是人类思考的最远处,所以科幻故事常常蕴含了太多太多。
女声用仙音在唱咏着数字化的世界,精细的仪表显示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流逝在高科技下是以微妙计算的。宇航员拾起地上物品的一瞬,仪表显示飞行器已经过许多光年,到达了2146AD。以不断的时空飞行为使命的托马斯上校或许对任何一个时空都无法熟悉,因为他的现实时间消磨在时间的超越里。在陌生的2146年世界,他满屋目的地走着,享受着片刻的“真实时间”。上校来到一所住宅,见到一个老者,老者万分激动,而上校却保持着平静、压抑着时间错位带来的失落,原来老者竟是年轻上校的儿子。上校继续着他的时空旅行,在一片土地上放下儿子年轻时的照片。
看似荒诞的故事,在强大的科学技术面前却不荒唐。这样的科幻小品不带任何批判色彩,只是隐约地表达着些许苦衷。
时空的穿越让你不会老去,你却无法融入和熟悉任何一个时空,必须背弃自己原有的生活、家庭,最终悲剧式地在时间穿越里被时间所抛弃。

天上方一日,地上已百年。你去哪里了,我在这里等你,很久很久了。
宇航员从太空回到地面,他回家看望他的孩子,当躺在椅子上垂暮的老人对着年轻的他吃力地说出:爸爸,我爱你。方让我明白他们之间的牵连。看着年迈的孩子,他放下那块从外星球上拿回来送给儿子的礼物——一块石头,静静地离开。
大桥上,他孤独地走着,他又终将是一个人。
我是那么清晰地记得,那只温柔的手,把他最亲爱的孩子的照片,永远地留在了在那个灰色的星球。

第八部: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Jean-Luc Godard (segment "Dans le noir du temps") 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所有15个导演里资格最老的戈达尔出场了,热衷于出杂锦集的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表现他强大创作功力的机会,于是拍出来的东西让人吓呆了。“红旗还在飘扬,老头更有力量”,74岁高龄的他依旧是电影的急先锋。
这10分钟,他把自己放在一个时间漆黑的处境里,分别用10个“××的最后几分钟”来阐述短暂的十分钟。这十分钟用了极简主义的配乐原则,钢琴反复演奏着简单的几个音阶,大提琴隐约地拉着钢琴的进行。这段配乐由安娜.玛丽.梅维尔创作,亚历山大.马尔特演奏,已经收录入ECM公司的唱片中,编号1591.
郊外荒野,点着的火把堆。孩子问:“为什么在黑夜里要点燃火把?”老者回答:“可能因为这个世界缺少光明,需要用火把来照亮,用来驱走什么,带来什么,特别是面对人群,我总觉得有如此的需要。”
1.青春的最后几分钟:一个女士抢了一把枪对一个年轻小伙子说:你是要现在结束生命还是漫漫死去?小伙子选择了马上!结果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倒下!嘴里喊着“妈妈!” 他就这样的走了,带走了一切...
2.勇气的最后几分钟:炸弹落下,满身血圬的女人。画外音“保拉,我不知道你是否害怕?”。
3.思想的最后几分钟:女孩在清理书,并把一些书丢入垃圾堆,书名“有思想的幸福”,丢了书,就是背弃思想?放弃幸福?最终书籍还是进了垃圾车。
4.记忆的最后几分钟:二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戈达尔式的字幕跳出“不失效的”。
5.爱情的最后几分钟:香颂唱着“告诉我你不会离开”,然而镜头却是离婚场面,关于告别以及一无所有的最终。
6.沉默的最后几分钟:戈达尔作品“小兵”中主角布鲁诺被阿拉伯激进组织行刑逼供的镜头再现,他沉默不语。布鲁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嘴硬,并不是为了理想,是为了面子吗?
7.故事的最后几分钟:女人在树下朗诵着关于死亡和神往天国的诗,然后躺在海边死去,男子和女子的声音:“她永远地走了”。
8.恐惧的最后几分钟:巴尔干战场,炮火连天。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巴尔干,恐怖就在于此,在于“习惯”。
9.永恒的最后几分钟:耶稣受难,字幕又一次跳出“永垂不朽”。
10.影片的最后几分钟:洁白投影屏幕垂直方向上翻滚。
最后的意象:木偶在版画前舞动,多个声音说着:“他说,黑夜;她说,黑夜;他们说,黑夜。”
在时间的黑夜里,于戈达尔是影像狂乱表现的十分钟。任何事物都受时间制约,时间都让他们有着最后的几分钟。而时间本身,会消亡进黑夜吗?或许不会,因为黑夜也有着最后的几分钟。戈达尔不敢想,我们也不敢想:时间的最后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的。


DISK2:The Trumpet
影片时间:1小时28分10秒


导演 国别 代表作品 十分钟作品
阿基·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aki 芬兰 没有过去的男人 狗没有地狱
维多·艾里斯Victor Erice 西班牙 南方 生命线
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 德国 天谴 几千年前
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 美国 神秘火车 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维姆·温德斯Wim Wenders 德国 巴黎德州 距离托那12英里
斯帕克·李Spike Lee 美国 丛林热 我们将被掠夺
陈猸歌Kaige Chen 中国 霸王别姬 百花深处

第一部:《狗没有地狱》Dogs Has No Hell(芬兰)
导演:阿基.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aki
郭利斯马基老班底的另一部短片。从一开始宣称躺在铁轨上只是因为「火车误点了」,到中间「为了爱情」带着女人远赴西伯利亚,完全都是郭利斯马基一贯的风格与调性。就是那种冷冷的幽默,与静静的热情澎湃。
我最爱后面那一句「看祖国是否还在」。

第二部
《生命线》Lifeline (西班牙)
导演:维克多艾利斯Victor Erice
画在手上的表,呼吸、除草、打铁,所有的声响如此的有规律所有的声响都是生命流动的足迹。这部短片拍的是一个新生儿脐带出血,稍晚才被发现。而拍得格外宁静祥和。

第三部
《几千年前》Ten Thousend Years Old (德国)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
荷索的纪录片,记录巴西亚玛逊河流域最后的原住民部落「乌哈乌呼」。片子的前半段是英法探险队第一次的接触,后半段则是二十年之后,他们再度回去寻找这个部落的残留。
乌哈乌呼族接触到所谓的现代文明,脱离石器时代的生活时,他们也一并感染上水痘与感冒,许多人甚至因此致命。失落的数千年里,他们保持着纯净,但也少了免疫力。
二十年之后,乌哈乌呼正逐渐被时间再次抛弃,新的一代甚至以自己的存在为耻。日月的变动对他们来说是实际的,而手中的闹钟滴答滴答,却只是抽象而游离的存在,象征着自身一点一点的流逝,而无以挽回。

第四部
《国际组织·拖车·夜晚》Int.Trailer.Night.(美国)
导演 吉姆贾木许Jim Jamusch
这部短片在说的故事是辛苦的女演员。她在休息的十分钟里不断地被打搅,整理头发、检查收音线,除了讲电话之外甚么事也做不了。十分钟里,其实并没有任何休息可言。对了,这部片子用了郭德堡变奏曲呦。

第五部
《距离托那12英里》12 Miles to Trona (德国)
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
不小心吃了过多迷幻药的中年人,正在跟时间赛跑,要在自己还清醒的时间内,想办法开车到最近的医院。沙漠加上迷幻药,变幻的光影疏落,实在是相当漂亮的景致。

第六部
《我们将被掠夺》We Wuz Rubbed (美国)
导演:斯派克李 Spike Lee
这是访谈高尔幕僚的纪录片,纪录着高尔与布什的选战开票日,从电视拨报高尔落后数十万票,到高尔的幕僚阻止他上台宣布败选的十分钟。可能是我不关心美国政治的关系,所以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触;但是那十分钟内的紧张与情绪牵引,确实是在这部短片里表露无遗。

第七部
《百花深处》100 Flowers Hidden Deep (中国)
导演:陈猸歌
好酒陈瓮底!这是一部特有感情的好片子。冯先生是个老北京,住了大半岁月,看过花开花落。房子早已拆了,但他的心还留在过去,埋藏在那棵家族的大树下。搬家工人装模作样的搬着只存在于老先生视野里的家具,再加上那一口北平土话/京片子,突然又有了那种传统相声的喜感。而藏在传统段子里的那种深沉哀痛,却也一点一滴地表露无遗。那种昨日琼楼玉宇今日黄花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