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秦半两钱

时间:2024-03-12 18:46:11 编辑:莆仙君

一个秦半两钱能值多少人民币到底?

值不值钱的话一般来说要看古钱币的品相、存世量以及发行的年代!品相好、现存少的钱币应该能值个几万丶几十万吧。具体什么品相的秦半两,还请上图来看,没图没真相的。秦半两为秦代货币。铜铸,圆形方孔,钱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2.5-3.35克,个别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两”二字。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秦半两钱值多少钱

  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人都知道,秦国为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做了不少的改变,直到秦始皇时期才真正意义上实现法律、货币、度量衡、文字等完全的统一,将秦国的货币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在全国范围里流通。从这点来看半两钱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而且秦国到现在也有几千年了,时代悠久价格自然也高一些。那么秦半两钱值多少钱?一些投资者就非常好奇,下面土巴兔装修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相关知识。  古代的钱币大多为圆型方孔,现代的硬币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圆型方孔的影响。但是你知道吗,是秦半两钱将古代钱币确立为“圆型方孔”,在秦半两钱之前各国的货币心态各异,样貌繁多,秦半两钱确立的“圆型方孔”形态,在之后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被沿用,它也是奠定古代钱币发展的基础,也是钱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后来影响到临近国家钱币的发展。  秦半两钱是借助当时战国的方孔圆钱,由它们的圆钱进一步的改良而成。秦半两钱重量为3-10克,根据每个时代不同秦半两钱也有稍微不一样。先秦时期的秦半两钱微微隆起,而秦半两钱重量则比较固定,为8克。这是秦始皇特别要求的重量。  秦半两钱值多少钱?近些年来秦半两钱在各大拍卖公司的价格为:  战国秦半两钱一枚,2014年春季拍卖,最终成交价格为207.00万。  战国·秦半两钱一枚,2014年春季拍卖,最终成交价格为210.万元。  战国-秦半两钱一组两枚,2010年秋季拍卖,最终成交价为170万元。  战国·秦半两钱一组两枚,2014年春季拍卖,最终成交价为195.50万元。  战国·秦半两钱一枚,2014年春季拍卖,最终成交价为190.50万元。    半两钱的鉴定  方孔圆钱最早出现于战国,但制造简单,有孔便于穿挂。在战国的方孔圆钱中,属于燕的有明四、明化、一化三种,制作粗率,有的面文不齐;属于齐的仅存一字或化字;属、于东周、三晋地区的有共、垣、济阴、离石、车周等字,属于秦的是半两钱,一般每枚重3~5克。秦统一后,以黄金为上币,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为下币,从此方孔圆钱在中国保留了两千多年。这种形制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同时便于携带穿挂。半两钱沿用于秦汉,其特征是:先秦半两,文字微带隐起,笔划有方折、圆折,重4克左右;秦半两,重8克(秦制半两=8克),这种重8克的半两钱极大多数铸于秦始皇时代;汉半两,汉初由于私铸之风甚盛,半两钱越铸越小,有的小到直径不到”一厘米,重不到一克,一捱即碎。  汉文帝时半两钱重4铢(汉制1斤=16两,1两=24铣,半两=12铢),又称4铢钱,有的带有地名,如临苗四朱,宜阳四朱、东阿四朱、容邑四朱、下蔡四半等。其特点是字面平整,不带隐起,笔划方折,是西汉第一种货币。其版别有五种:常见类,钱身上无特殊标记,两字的中竖和上横不连,称有颈半两;有郭类,较多的有外郭,内外郭都有的较少,传形类,半两字形左右倒置;标识类,钱面背有各种划痕、星或凸起,佩钱类,穿孔呈菱形,为随佩挂之钱。存世半两钱一般伪钱极少。因错范戏制出现少数“半半”、“两两”钱。后人或有伪铸,应注意鉴别。秦半两钱值多少钱?由近些年来秦半两钱拍卖价格不断走高来看,秦半两钱投资收藏是非常的火爆,但投资者也需要留心,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山寨秦半两钱,不要看到秦半两钱就盲目的购买,不然可能会让你损失惨重。投资秦半两钱等古钱币虽然是很好,但体现投资者一定要能谨慎投资,按照个人的能力来进行。  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上的这些关于半两钱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祝大家生活愉快。

秦朝统一时用的是什么样的货币?

秦朝统一时用的货币是“秦半两”。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扩展资料: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圆形方孔是生产、加工的需要,是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制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半两

半两钱和五铢钱分别是什么朝代的那位君主统治时期开始铸造的货币

半两钱是
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五铢钱是汉代


汉武帝时停铸半两,改铸三铢钱。三铢钱重8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三铢钱刚铸一年,武帝又令停铸三铢,改铸五铢,钱背增加了轮廓,重5蛛,“因郡国共铢株,又称郡国钱。又过三年,制赤厌钱(厌指边缘),轮廓上带赤色,以一当五,但币值不足。到了公元前113年,武帝将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铸工精美,以一当一,由于私人仿制费铜费工,无利可图,民间盗铸绝迹,五铢钱使用至东汉,铸数极大,使用极广,流行时间很长。因前代的铜范常为后代使用,所以要断代事实上不可能,到东汉和帝(89一105年),五铣”质量逐渐下降,重则只有2~3克、东汉未灵帝时有了四出五铢,即方、孔的四角突出,碰到了钱的外轮。(四出五株钱形常见于西南地区的铜鼓纹节,亦成为反映铜鼓时代的标志之一。历代收藏家喜收当时误铸、戏制的传形五铢(五铢两字倒排)叠字五铢(五五、铢铢),舍背五株(两面有字,或两面无字)。另有作为压胜钱的吉语、图案、人名五铣。五株钱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一种货币,存世较多。与后代方孔圆钱比较,五铢钱方孔较大,字体较大,外轮较狭,文字较峻深。存世的五铢钱一般均为真品,有些作伪者往往用真钱改刻或用废品翻砂,铸造“五五”、“铢铢”钱,以为奇货可居,谋取暴利,应注意察别其真伪。


  • 上一篇:夜 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