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苟利社稷

时间:2024-03-13 02:58:02 编辑:莆仙君

根据《左传》的记载,"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出自于以下哪一位政治家之口

子产: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出自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之口。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他在执政期间,贯彻以宽为主、宽猛相济的治国方针,深得民心,他死时,郑国人民悲痛至极,都说:“子产离开了我们,叫我们去依靠谁呢?”孔子也流着眼泪说:“子产是古之遗爱也。”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他对郑国的子产、鲁国的宓子贱、魏国的西门豹给予了高度赞扬,说他们都是古代的贤大夫。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意思

假使有利于国家,即使因此而死也要用它,生当然更要用它。

这首诗全诗分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则徐(1785一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清福建侯官人。官湖广总督。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于虎门缴获英美商人的鸦片200余万斤,加以销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则徐屡败入侵之英舰,任两广总督。英商勾 结官僚琦善进谗,则徐被革职,充军伊犁。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一日,林则徐自西安告别家人赴伊犁时作了这首七律诗。首联:“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这是他自谦的话。他以钦差大臣的身分去广州禁烟,与英军作战,显得“力微任重”。但他多次打退英军的进攻,并非“不支”。但英军北上进攻,加上琦善的进谗言,这就“不支”了。次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用赋税,国人诽谤他,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社稷即国家。假使有利于国家,他即使因此而死也要用它,生当然更要用它。把死放在前面,强调忠于国家。作者把它改一下,改“社稷”为“国家”,更通俗。又改“死生”为“生死”,因这里当作平仄,倘作“死生”,成为仄平,不合律,故改。子产作“死生以之”,有“之”字,今省去,是从下省,因下句有“之”字,故可从下省。子产因有人诽谤他,所以这样说。则徐因琦善进谗言,被充军,所以也这样说;用典极切。他在利国的事上,不肯避祸趋福,表达出忘我的爱国热情。三联:“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谪(音哲)居”,官员被贬谪后闲居。“养拙”,守拙,官员退隐不仕。在封建社会里,臣子受到君主的处罚,也要感谢“君恩”的;不论什么处罚,也要说处罚“合宜”的。这在当时是不能不这样说的。其实,郑国人诽谤子产,子产反对诽谤,所以说了那样的话,作者引用子产的话,正是用来反对琦善的进谗言。所以清朝道光帝把他充军的错误,在引用于产的话里已经含有这个意思。他在伊犁兴办水利,垦辟屯田,进一步说明命他做戍卒是错误的。末联:“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作者有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林则徐写这个注,大概是对妻子与家人说的,说他这次充军,希望妻子和家人不要哭;他这次出戍,即使断送老头皮也无所谓,因为他早已生死置之度外了。这首诗的三联极为传诵,它具有激励读者为国牺牲的爱国精神。


根据《左传》的记载,"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出自于以下哪一位政治家之口

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姬侨(?-前522),字子产,又字子美,郑国贵族,郑国国都(今河南郑州新郑)人,与孔子同时期。他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之孙,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又因以父为氏,故又称国侨。他自郑简公时(前554)被立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子产没有著述传世,他的言行事迹,主要载于《左传》、《史记》等书籍。


有关写博爱这方面的 古诗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仁者爱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贾谊》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见其谋,出行其政,居思其道,动则有仪出自哪里

忠经
 《忠经》

  作者马融

  序曰:《忠经》者,盖出於《孝经》也。仲尼说《孝经》而敦事君之义,则知孝者俟忠而成。是所以答君亲之恩,明臣子之行,忠不可废于国,孝不可弛于家。孝既有经,忠则犹阙,故述仲尼之意,撰《忠经》焉。今皇上含庖轩之道,茂勋华之德,弼贤俾能,无远不奉。忠之与孝,天下攸同。臣融岩野之臣,性则愚朴,沐浴德泽,其可默乎?作为此经,庶少裨补,诚则辞理薄陋,不足以称。为忠之所存,存于劝善;劝善之大,何以加于忠孝者哉?夫定卑高以章目,引诗书以明义,皆师于古,曷敢徒然?其或异同,从忠孝之宜也。或对之以象其意,或迁之以就其类,或损之以简其文,或益之以备其事。以忠应孝,亦分为十有八章。所以弘其至公,勉其诚信,本为政之大体,陈君事之要道,始于立德,终于成功,此《忠经》之义也。谨序。
  天地神明章第一
  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徵天休,忠之道也。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覆,莫大乎忠。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神明,而况于人乎?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国,忠之终也。身一,则百禄至;家一,则六亲各;国一,则万人理。《书》云:“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圣君章第二
  惟君以圣德,监于万邦。自下至上,各有尊也。故王者,上事于天,下事于地,中事于宗庙,以临于人。则人化之,天下尽忠,以奉上也。是以兢兢戒慎,日增其明,禄贤官能,式敷大化,惠泽长久,万民咸怀。故得皇猷丕丕,行于四方,扬于后代,以保社稷,以光祖考,尽圣君之忠也。《诗》云:“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冢臣章第三
  为臣事君,忠之本也,本立而化成。冢臣于君,可谓一体,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夫忠者,岂惟奉君忘身,徇国忘家,正色直辞,临难死节而已矣!在乎沉谋潜运,正己安人,任贤以为理,端委而自化。尊其君,有天地之大,日明之明,阴阳之和,四时之信,圣德洋溢,颂声作焉。《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百工章第四
  有国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谨常,非忠之道。故君子之事上也,人则献其谋,出则行其政,居则思其道,动则有仪。秉职不回,言事无惮,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上下用成,故昭君德,盖百工之忠也。《诗》云:“靖共尔位,好事正直。”
  守宰章第五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则无欲,平则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君子尽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闻也。夫人莫不欲安,君子顺而安之,莫不欲富,君子教以富之。笃之以仁义,以固其心,道之以礼乐,以和其气。宣君德,以弘其大化,明国法,以至于无刑。视君之人,如观乎子,则人爱之,如爱其亲,盖守宰之忠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兆人章第六
  天地泰宁,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则阴阳风雨以和,人赖之而生也。是故只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穑,以供王职,此兆人之忠也。《书》云:“一人无良,万邦以贞。”
  政理章第七
  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则人日迁善而不知;施之以政,理之中也,则人不得不为善;惩之以刑,理之下也,则人畏而不敢为非也。刑则在省于中,政则在简而能,德则在博而久。德者,为理之本也;任政,非德则薄;任刑,非德则残。故君子务于德,修于政,谨于刑。固其忠,以明其信,行之匪懈,何不理之人乎?《诗》云:“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武备章第八
  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万人也。淳德布洽,戎夷秉命。统军之帅,仁以怀之,义以厉之,礼以训之,信以行之,赏以劝之,刑以严之,行此六者,谓之有利。故得帅,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是以攻之则克,守之则固,武备之道也。《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观风章第九
  惟臣,以天子之命,出于四方,以观风。听不可以不聪,视不可以不明。聪则审于事,明则辨于理,理辨则忠,事审则分。君子去其私,正其色,不害理以伤物,不惮势以举任。惟善是与,惟恶是除。以之而陟则有成,以之而克则无怨,夫如是,则天下敬职,万邦以宁。《诗》云:“载驰载驱,周爰谘诹。”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 游仲鸿,字子正,果的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初调犍为簿。李昌图总蜀赋,避免买买官,奇其才,说:“我负责供应多年,只有找到一士。”昌图召入,首先推荐的,提升为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制置使赵汝愚一看见就知道尊敬他。?叙州蛮攻打犍为境界董,宇文宪将领合兵讨伐的,高仲鸿请求行为。问他的迹象,以州背着马直啊,于是派人告诉蛮说:“把俘虏就回到马直,否则大军到了。”蛮听从命令,高仲鸿接受他们的投降而归。 知道中江县,总领杨辅檄文到幕下。当时关内外营田共一万四千多顷,每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把兵应该淘汰的授予的土地,在赤登记,慢用几年,奢侈的人,耕田的人多,那么横征暴敛的赋税一切可以依次以减少。这样的辅助。?绍熙四年,赴召,赵汝愚在枢密,对高仲鸿直谅多闻,访问以蜀中利弊。光宗因久病不朝拜重华宫,高仲鸿送给你我书,说:“大臣事君之道,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以之。既然没有死,为什么不去?” 你我已经被任命为右丞相,以仲鸿长期交游,为了避嫌不使用。当初,你愚蠢的决策方法,知道阁韩青很辛劳,望您,你我不给。韩青方在朝中掌权,非常生气。监察御史胡的希韩青意愿,欺骗你我久存邪心,又对朝士中有推他的宗派,当初想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被他说写下他的名字就窜了凡攀附宰相本希望官爵,这人埋在六院且二年心迹可以察去世不写他的名字。 庆元元年,你我罢相,仲鸿任知洋州。提升利州路转运判官,多次触犯宣抚副使吴曦,王曦说仲鸿年老有病,朝廷命令换其他部。不久,王曦背叛,宣抚司幕僚薛丝带访仲鸿在果山,高仲鸿对着它哭,指向桌子上一本书给丝带说:“开禧三日正月到我死。”对家里人说:“曦逼迫我死,就填这一天。“当时宣抚使程松已经完全抛弃了他的军队逃跑,高仲鸿写信劝成都帅杨辅讨伐贼,辅不能用。到这时松到水果,高仲鸿说丝带说:“宣威肯留,那么我就把积蓄奉二万缗犒劳军队,护宣威的成都。”松不顾而去。不久,王曦杀。请求退休,嘉定八年去世,78岁。《游仲鸿》文言文原文: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 二年进士第,初调犍为簿。李昌图总蜀 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 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制置使赵汝愚 一见即知敬之。 ? 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 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 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 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 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 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 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 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辅然之。 ? 绍熙四年,赴召,赵汝愚在枢密, 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 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 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 知阁韩侂胄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侂胄方居中用事,恚甚。监察御史胡纮希侂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又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 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庆元元年,汝愚罢相,仲鸿除知洋州。擢利路转运判官,数忤宣抚副使吴曦,曦言仲鸿老病, 朝命易他部。未几,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 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 “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谓家人曰:“曦逼吾死,即填其日。” 时宣抚使程松已大弃其师遁,仲鸿以书劝成都帅杨辅讨贼,辅不能用。至是松至果,仲鸿谓绂曰:“宣威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嘉定八年卒,年七十八。

语文文言文翻译题,求各位语文高手帮忙。。。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
游仲鸿,字子正,果的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初调犍为簿。李昌图总蜀赋,避免买买官,奇其才,说:“我负责供应多年,只有找到一士。”昌图召入,首先推荐的,提升为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制置使赵汝愚一看见就知道尊敬他。?叙州蛮攻打犍为境界董,宇文宪将领合兵讨伐的,高仲鸿请求行为。问他的迹象,以州背着马直啊,于是派人告诉蛮说:“把俘虏就回到马直,否则大军到了。”蛮听从命令,高仲鸿接受他们的投降而归。
知道中江县,总领杨辅檄文到幕下。当时关内外营田共一万四千多顷,每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把兵应该淘汰的授予的土地,在赤登记,慢用几年,奢侈的人,耕田的人多,那么横征暴敛的赋税一切可以依次以减少。这样的辅助。?绍熙四年,赴召,赵汝愚在枢密,对高仲鸿直谅多闻,访问以蜀中利弊。光宗因久病不朝拜重华宫,高仲鸿送给你我书,说:“大臣事君之道,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以之。既然没有死,为什么不去?”
你我已经被任命为右丞相,以仲鸿长期交游,为了避嫌不使用。当初,你愚蠢的决策方法,知道阁韩青很辛劳,望您,你我不给。韩青方在朝中掌权,非常生气。监察御史胡的希韩青意愿,欺骗你我久存邪心,又对朝士中有推他的宗派,当初想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被他说写下他的名字就窜了凡攀附宰相本希望官爵,这人埋在六院且二年心迹可以察去世不写他的名字。
庆元元年,你我罢相,仲鸿任知洋州。提升利州路转运判官,多次触犯宣抚副使吴曦,王曦说仲鸿年老有病,朝廷命令换其他部。不久,王曦背叛,宣抚司幕僚薛丝带访仲鸿在果山,高仲鸿对着它哭,指向桌子上一本书给丝带说:“开禧三日正月到我死。”对家里人说:“曦逼迫我死,就填这一天。“当时宣抚使程松已经完全抛弃了他的军队逃跑,高仲鸿写信劝成都帅杨辅讨伐贼,辅不能用。到这时松到水果,高仲鸿说丝带说:“宣威肯留,那么我就把积蓄奉二万缗犒劳军队,护宣威的成都。”松不顾而去。不久,王曦杀。请求退休,嘉定八年去世,78岁。
《游仲鸿》文言文原文: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 二年进士第,初调犍为簿。李昌图总蜀 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 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制置使赵汝愚 一见即知敬之。 ? 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 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 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
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 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 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 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
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辅然之。 ? 绍熙四年,赴召,赵汝愚在枢密, 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 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
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 知阁韩侂胄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侂胄方居中用事,恚甚。监察御史胡纮希侂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又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 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庆元元年,汝愚罢相,仲鸿除知洋州。擢利路转运判官,数忤宣抚副使吴曦,曦言仲鸿老病, 朝命易他部。未几,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 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 “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谓家人曰:“曦逼吾死,即填其日。” 时宣抚使程松已大弃其师遁,仲鸿以书劝成都帅杨辅讨贼,辅不能用。至是松至果,仲鸿谓绂曰:“宣威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嘉定八年卒,年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