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山的一、紫云山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茫茫海边的刘庄,有一条恶龙行凶吃人,紫云仙子知道后,决心为民除害。她与恶龙斗法整整七天七夜,后来紫云仙子化成一座土山,终把恶龙镇住。为此,后人就把这座土山叫做紫云山。其实,这土山本是元末山东行省左丞顾原的陵墓,占地10.66亩。明万历二十五年 (公元1597年),在陵墓土山上建道观三官宝殿。清乾隆年间改为佛寺,称紫云禅林,俗称紫云山。紫云山传至第九代住持法师时,一分为二。东侧是紫云禅寺,和尚诵经,西侧是水月庵,尼姑修行。清光绪年间,住持云峰法师又在庵前建了听秋阁。刘庄居士高鹤年以重修山寺为己任,登山涉水,踏破芒鞋,多方劝募,大加修建。至清末宣统年间,先后建成紫云正殿、紫云偏殿、藏经阁、阅经室、千华台,共有殿宇150余间,新塑佛像百余尊。从此,刘庄紫云山声名远扬。清人葛瀛澜形容是:遥望崇宫,云霞灿烂;拾级登临,曲折逶迤;近窥殿宇,金碧辉煌;苍松翠竹,环绕四周;晨钟暮鼓,声扬数里;凭楼远眺,可以望海隅之日出。
安溪紫云山旅游风景区 介绍
福建紫云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是海南国运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海南国运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在福建的“指挥作战前沿阵地”,其总部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厦、漳、泉金三角中心地带,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芦田镇。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22日,注册资金为人民币3000万元,是一家以旅游投资开发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企业。公司目前的部门主要有总经理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工程部、文化传播中心等十几个部门,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扩展成30多个部门,是一家有着长效发展潜力的的多元化企业。公司当前致力于打造紫云山旅游风景区,该项目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1年省重点项目之一。公司于2010年3月17日与安溪县人民政府签订《安溪紫云山旅游开发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计划用3-5年的时间,首期投入30-50亿元以上,远期投入100亿元以上,着眼于创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结合申报世界遗产的标准,规划打造成以“紫云山”为中心 、“宗教文化区”和“铁观音茶文化”为核心品牌,集朝圣、休闲、度假、健身、养生、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使之成为海峡两岸养生康寿和旅游度假的天堂、海内外闻名的海西旅游胜地,最终成为国际高端的崭新旅游胜地,中国新农村城乡统筹小康建设的著名品牌。
紫云山旅游风景区位于中国茶都,福建安溪县内,由香港海外学者联合会对景区进行创意策划,由香港中厦建筑国际有限公司和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进行规划设计。该项目中心景区规划范围约200多平方公里,以紫云山、莲花山、银瓶山、朝天山、国公山、猴公山、笔架山七座名山及蓝田水库、内地原始森林、朝天山原始森林、林鹤年古民居建筑群等综合景点为主体,涵盖芦田、蓝田、西坪、龙涓、尚卿等五个乡镇;保护缓冲区约1000多平方公里;影响辐射区至安溪县范围3057.28平方公里;和平示范区含海峡西岸全境(含浙东南及粤东)及台湾全岛。从长远愿景来看,紫云山旅游风景区将以紫云山开发建设为龙头,统筹开发芦田、蓝田、龙涓、西坪、尚卿五个乡镇的旅游景点,着力构建一中心(以艺术展览、商务庄园文化为核心的国际交往中心)、二胜地(宗教文化心灵朝圣地、夏日避暑胜地)、三方舟(两岸政府“品茗和谈”的和平方舟、台胞回家的幸福方舟及安溪人民的富强方舟)、四基地(全国文联创作基地、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国家机关老干部艺术基地、康复养生理疗基地)、五区(宗教文化旅游区、国际茶文化生态旅游交流区、海峡西岸城乡统筹的全新示范区、生态观光旅游区、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大格局。
紫云山旅游风景区的创意规划理念主要包括:
一、打造“宗教文化区”
泉州佛文化源远流长,从风水龙脉,环境气场,历史人文和经济文化实力等方面来说,紫云山都最有条件打造一个“宗教文化区”。而紫云山“宗教文化区”的规划建造,将以建设龙藏岩、龙山寺、玉佛寺为主的佛教圣地,用来供奉如来佛祖、四大菩萨等;其次,在莲花山打造112.9米高的观音菩萨像,该尊佛像将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最后,还将配套建设270多座寺院、放生池等与佛文化相关的设施。
二、发展安溪茶乡旅游
安溪自古以来就是世界茶叶文明的发祥地,到处弥漫着圣地文化的气息,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茶文化逐渐成为一项旅游产品,安溪茶文化越来越凸显其无限价值。因此除了打造“宗教文化”外,紫云山旅游风景区还将以安溪悠久深远的茶文化渊源和底蕴以及“铁观音”国际品牌为依托,发展安溪茶乡旅游,建设成为国际茶文化生态旅游交流区。
三、塑造养生度假天都、艺术圣殿
紫云山旅游风景区海拔位于800m-1349.7m之间,常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景区内拥有朝天山8万亩、芦田内地村4500亩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的林木等丰富植被,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4000立方米,这种被誉为“空气维生素与生长素”的小精灵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可以说紫云山旅游风景区是一座“绿色宝库”、“天然氧吧”以及“天然凉库”。此外,景区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名胜古迹星罗密布,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借助于良好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紫云山旅游风景区还将发展成为康复养生理疗基地、夏日避暑胜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养生度假基地以及国家机关老干部艺术基地和全国文联创作基地。
四、缔造品茗和谈的方舟
借助于铁观音茶文化,站在海西和平发展的战略高地,与“博鳌论坛”看齐,创建“紫云论坛”或“铁观音论坛”,使紫云山旅游风景区成为海峡两岸领导人“品茗和谈”,签订《和平一家协议书》的最佳场所。
随着紫云山旅游风景区工程项目的全面推进,该项目已成为省重点项目,未来有望冲刺国家重点项目。因此,未来的紫云山旅游风景区将会是具有国际品牌的旅游胜地,成为安溪旅游的最佳代言。公司将始终秉承“诚信、求实、高效、创新”的理念,切实从人文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优化,把紫云山旅游风景区缔造成安溪文化“新名片”,安溪旅游“新引擎”,中国旅游“新亮点”,宗教文化旅游“新品牌”,让社会各界在举世瞩目中了解安溪、亲近安溪、感受安溪。我们真诚期待和欢迎国内外嘉宾和社会各界朋友来紫云山参观旅游,我们将以“服务第一,宾客至上”为服务宗旨,恭候您们的光临。
紫云山的人类的始祖母女娲在紫云山的传说
中国古神谱中,有一位名气最大的女神,她就是女娲娘娘。女祸是被民间广泛而长久崇拜的一位古神。在神话传说中,女娲是唯一的创世神和始祖神。传说中的女娲在中岳的紫云山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化育出70样东西来。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日造出鸡,初二日造出狗,初三造出羊,初四造出猪,初五造出牛,初六又造出马,到了初七这天,女娟用黄土和水,依照自己的模样造出了一个个小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感到速度太慢,于是扯下一根藤条,蘸上泥浆,挥舞起来,星星点点的泥浆洒落在地上,都变成了人。《太平御览》与《凤俗通》书中都对此有过描述。女娲想让人们掌握“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传种接代,繁衍下去,有“滚石成亲”之说。滚石成亲:祖母女娲开始让一对男女成亲,男女羞涩不允,女娲命男女各站一山头,各把一个石磨盘从山顶滚下,结果两个石磨盘在山下合在了一起,正应了天合石合人合之意。于是男女结婚成亲,繁衍人类,生生不息。女娲也被称为最早的“媒神”。因此,这位中国第一个媒人,便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称“高媒”也就是婚姻之神、媒人之祖。人们祭扫这位婚姻之神,典礼十分隆重,修了女娲娘娘庙、安阳官、或高煤庙,奶奶庙、始祖庙,用猪、牛、羊三牲齐备的“太牢”和最高礼节来祭祀她。每年的孟春二月,善男信女们云集于此缅怀始祖,重礼焚香,青年男女也在女娲庙前欢游作乐,数千年过去了,紫云山仍保留着农历二月二的庙会。依然如《周礼》所载“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传说中,这时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可以自由幽会,任何人不得干涉!这就叫做“天作之合”,即是青年男女结了婚以后没生儿女,也纷纷到女娲庙中求子,来此祈子的人络绎不绝,于是这位媒神又兼作了送子娘娘了。紫云山的安阳行宫里,年轻夫妇在女娲神像面前“祈娃娃”的习俗,延至今日。人们把女娲娘娘说成始祖创婚姻制度和充当最初的谋人,这与她的人类老祖母的身份完全是一致的。这也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现实;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人们还说女娲发明了“竹笙”这种乐器,《世本》称“女娲作笙簧”。在南方许多民族中,小伙子常常吹着芦笙向心爱的姑娘求爱,笙簧不啻为建立峦情的一种媒介。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炼石补天:女娲除了“抟土造人”的伟业外还表现在她“炼石补天”。据说女娲创造了人类以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间突然发生了一次大事故,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间发生了一场恶战,共工战败,共工一怒撞向不周山,天有四极,靠四极支撑,撞蹋了西北一支擎天柱不周山,弄得天塌地陷,天河水倾泻人间,发生水患,人类几乎遭到了绝灭的灾难。紫云山上到处是五彩石,女娲在紫云山上拣选了许多五色石,堆聚在一一起,用火烧成石浆,把天上的窟窿补好;又用芦灰把洪水冲成的沟壑填平;把为害民间的黑龙杀掉,人类终于从这次灾难中解脱了出来,她面对灭顶之灾,毅然拯救人类出水火,是人类的保护神。由于女娲的神话深入人心,她所创造的伟业受到后人的无比尊敬。新中国成立后,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和《中国少年百科知识全书》(上海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87年9月25日发行的《中国古代神话》邮票,第一枚就是“女娲造人”。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创造人类,为民除害、锐意进取的始祖母高尚品格的崇敬。鞍坡山上的安阳宫
紫云山的相关传说
紫云山山脚下有一块数丈高的岩石,岩石下有石洞,石洞幽深、静谧。岩石后面,有一排古樟树,三人合围大小,枝繁叶茂,参天耸云,遮天蔽日。宋朝以来,昭应大师广施善行、济世利人已经在安溪广为流传。因此,明朝年间就有人依念这片圣土,在岩石洞设立佛龛,供奉昭应大师,以求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社稷安宁。 传说,一天有对汤公汤妈夫妇,出于好奇,攀爬上岩石,并在岩石上小解。突然岩石崩裂,汤氏夫妇下不得身来。料想是触犯了神灵,赶紧闭目合掌,忏悔许愿:要是岩石能再度合上,容夫妇下得身来,定在岩石前空地上建造庙宇,供奉神灵。片刻功夫,岩石神奇合拢,只留些许间隙,夫妇下来,惊魂稍定,便四方筹集善款,并说服相邻王、郑、余姓氏三社里共同建造寺庙,以还心愿。 很快寺庙落成,突然夜里大风骤起,一个香炉悄然飘落在岩石上,给龙藏岩又添一份神奇。龙藏岩飞来香炉(飞炉)之传说,与安溪其它名岩的浮杉、出米有相似之处。龙藏岩建后举人余邦彦、郑重曾分别为龙藏岩撰写对联:“龙藏紫云间牙爪隐现增神光之有赫,炉飞岩石上香烟叆叇畅佛国之长春”、“危石构洞天好向石巅寻胜迹,紫云呈福地应从此际认龙藏”,从对联内容可见“飞炉”传说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