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彩图解析版的图书资料
《本草纲目(彩图解析版)(套装共4册)》特约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指导编写,对明代金陵版《本草纲目》重新诠释,删繁就简,精挑细选,用900余幅写实本草图片,以图解的方式对300余种常用中药、1000余种传世药方进行立体展示,全新解密,既有传统中医内涵,又融入了现代中医学的科学观,使广大普通群众更容易阅读、使用,同时也增加了本书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升华了本书的精神品质。《本草纲目》金书约有190万字,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彩图解析版的介绍
《本草纲目彩图解析版》特约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指导编写,对明代金陵版《本草纲目》重新诠释,删繁就简,精挑细选,用900余幅写实本草图片,以图解的方式对300余种常用中药、1000余种传世药方进行立体展示,全新解密,既有传统中医内涵,又融入了现代中医学的科学观,使广大普通群众更容易阅读、使用,同时也增加了本书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升华了本书的精神品质。
砗磲在《本草纲目》中怎么记载的? 作用是什么?简单说法就可以!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锁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m甚至更大。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的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较厚的贝壳做成圆珠,把它当作砗磲念珠。可见砗磲在古代深受人们的喜爱。
详细信息: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gILR_uqF4xJcFfIE4R_0aDjib-ZOpx5oPPaM4xVXkahe1QikzaNTbUg3fgK9K9T8THu9-jToxb-Qlrk9r5rU_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是怎样的?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至少花费了27年,参考了与本草学有关著作800多部,继承了1000多年本草学的传统。为了验证已收集到的资料,李时珍花费了4年多的时间,带着徒弟和儿子,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到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攀登过太和山、大别山、茅山、伏牛山等名山。所到之处,虚心向农夫、猎户、渔夫、药师等广泛请教,采集各种药物标本,写下数百万字的调查访问记,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认真地研读、参考了41种本草专著,吸取了诸家本草的精华。直到1578年才完成浩浩52卷、190多万字的科学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怎么编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
1590年,李时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野外考察,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这是古代本草学上的巨著,对生物学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人。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李时珍自小身体孱弱,10岁以后才能到室外活动。父亲因多次科举应试不中,饱受旧社会民间医生的苦楚。他一心指望儿子能勤读经书,科举成名以改变家庭境遇。虽然李时珍在14岁时就考中了秀才,但是从17岁到23岁,连续三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先天不足的体质,加上连年苦读的辛劳,李时珍积劳成疾,大病了一场,后又几至命丧黄泉。在父亲的悉心治理下,他才活转人世。从此,他对医术充满了兴趣,恳求父亲成全自己弃儒学医的愿望。深深理解儿子的父亲,也就不再反对。这以后,李时珍不断进行医学实践,大量阅读医药书籍。像许多医学前辈一样,他很善于向民间人士学习。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他终于编成这部载药1898种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