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飞豹坠毁

时间:2024-04-14 07:11:51 编辑:莆仙君

为什么飞豹会失事

“飞豹”坠毁或因飞控系统故障

针对14日“飞豹”战斗机坠毁事件,有军事专家指出,“飞豹”安装两台稳定、可靠性好的斯贝仿制型发动机,之前保证了9年1600架次定型试飞,因此发动机技术相对稳定,尤其是单台发动机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坠毁,而两台发动机同时故障的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推断是飞控系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民航西北局已介入调查此事。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执委会15日在西安确认,14日上午在陕西蒲城举行的飞行表演中坠毁飞机的另一名失踪飞行员已经遇难。坠毁飞机非现役军机,为中航工业试飞院所有,应邀在训练期间参与展示表演。据介绍,飞机失事时离地面很低,后舱飞行员弹射出舱,降落伞打开,没有大的问题,现正在医院检查;前舱飞行员确认遇难。


中国飞豹战机为什么失事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据中新社电 我军一架战斗轰炸机19日上午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演习期间坠毁。最新消息称,机上两名飞行员已经牺牲,而坠毁战机乃是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坠毁原因尚不明确。

以本人浅见,飞机失事原因应为发动机故障或者电子传感操纵系统出了问题。真正故障原因属国家机密应该不会透露 .


今天我国的飞豹战机是什么原因造成坠毁?

“飞豹”坠毁或因飞控系统故障

针对14日“飞豹”战斗机坠毁事件,有军事专家指出,“飞豹”安装两台稳定、可靠性好的斯贝仿制型发动机,之前保证了9年1600架次定型试飞,因此发动机技术相对稳定,尤其是单台发动机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坠毁,而两台发动机同时故障的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推断是飞控系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民航西北局已介入调查此事。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执委会15日在西安确认,14日上午在陕西蒲城举行的飞行表演中坠毁飞机的另一名失踪飞行员已经遇难。坠毁飞机非现役军机,为中航工业试飞院所有,应邀在训练期间参与展示表演。据介绍,飞机失事时离地面很低,后舱飞行员弹射出舱,降落伞打开,没有大的问题,现正在医院检查;前舱飞行员确认遇难。


飞豹飞机是否不知一次坠毁了?为什么会反复如此?这次遇难飞行员是谁?哪国人?

为什么要公布飞行员信息?你给我个理由。人家的家属同意了吗?歼轰7失事应该是第四次,前两次在试飞阶段,上一次是在中俄联合军演。在国产飞机中摔得是比较少的,在世界上也算是事故率比较少的。战斗机失事很正常,说明飞行难度高,强度大。如果四平八稳的飞,那就不会摔了。飞行员是试飞院的试飞员,水平没的说。飞机其实是一架原型机,是非常老了的。已经经过很多年的高强度试飞。就以歼轰-7的块头和基本设计来说,做特技飞行有点勉为其难了。就现场的视频来说,飞机是在做完超低空低速通场后,正准备进入下一个动作时突然失速,飞机失去控制,不到10秒钟就坠毁了。在坠毁前最后一刻的照片中,飞机的右发喷口可以看到火光,而左发没有火光,却有淡淡的黑烟冒出。所以,飞机坠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飞机太老,而且原型机本身设计上就不如现役飞机完善,可能存在故障隐患。2、飞机的左发动机可能出了什么问题。3、飞机当时的速度很低,高度也很低,迎角比较大,以歼轰-7的设计,在这种状态下进入特技动作本来就有困难。偏偏在这个飞机最脆弱的时候发动机突然出问题,飞机动能急速下降导致失控和失速。在大迎角条件下飞行,飞机的阻力是很大的,能量损失很快。当时飞机正在进入机动,应该已经开始拉迎角,或者迎角已经拉得比较大,这时飞行员需要较大幅度的推油门,确保发动机输出足够的推力来保证飞机有足够的动力和速度进入机动。此时如果一台发动机突然失效,飞机的速度会急剧下降。由于飞机当时的速度本来就已经很低,速度下降后升力也急剧下降,飞机立即开始掉高度。而且由于速度极低,舵面效率下降,飞机几乎无法控制,更重要的是这时的高度也非常低,飞行员来不及做出正确的反应,甚至还来不及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认为操纵问题的可能性基本不可能。除非是飞行员出现极严重的失误,否则在动力充沛的情况下飞机应该存在一个从稳定到不稳定的过程,而不是好端端的突然一头栽下来。

“飞豹”战机最大的遗憾

“飞豹”战机最大的遗憾自从第一架飞机成功的飞翔于蓝天并且投入实战后,人们就尝到了甜头,并且开始不断的研究更加专业的分领域和用途的其他机型。其中有一类叫做歼击轰炸机,也被称作战斗轰炸机,光听这个名字都大概能够猜出几分它的用途,没错!这种机型的主要用途是突击作战。相比其他战机其具有更大的火力和机动性,可以自如的面对对方来自地面、水面的威胁,并具有空战自卫能力。在二战时期,这种战机凭借这高机动性以及高效的实施低空高速突防等优势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轻型轰炸机。因此,歼击轰炸机对于一个国家的空军实力而言是很关键的,我国自然也是加紧步伐加入研制的大军。熟知军事的人都知道,一开始我国的军事武器大都是沿袭苏联的招式,成为苏式的各种翻版。但是随着新中国越来越强大,人们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特色道路,研制的武器不仅是自主设计,也更加适合国军的真实需要。绰号为飞豹歼轰-7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一种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它在我军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外观设计上,该机线条流畅优美,十分大气:长22.325米,翼展12.705米,机高6.575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34475千克,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每小时。既能有效对抗空中目标,也能应对地面目标,而且歼轰-7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650千米,这个数字是当时中国轰-5型飞机的两倍,的确是取得了一个可喜的进步。此外,值得人们格外注意的一点是,歼轰-7还是中国最早装备数据链的飞机之一。因为我国海军航空兵也装备了运-8警戒引导机和电子侦察机,而这两个机器实际上是歼轰-7的主要配套系统,因此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目标信息提供给歼轰-7。如此一来无疑是大大的增强了歼轰-7锁定目标的能力,更有利于隐蔽接敌,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然后迅速发动攻击,这个设计在当时来看是很超前的想法,给了后来的战斗机和机组执行任务时装备数据链的启迪。但是人们也得承认,虽然“飞豹”战机看起来像是一个老将,但是它的装备时间其实挺迟的,这也成为了它最大的问题,因为当它入列的时候,早已经出现了比它更强的飞机了,因此它的作用也变得不那么突出。不过好在广泛的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很喜爱“飞豹”,因此它也能够继续的在蓝天翱翔,也让世界见识中国战机的魅力。

飞豹的失事原因是什么?

坠毁与飞行员操控失误有很大关系 现场浓烟滚滚飞控系统故障可以排除 有目击者说,这架“飞豹”战斗轰炸机在向下俯冲表演时发生坠落,因此网上有军事专家指出,“飞豹”战机安装两台稳定、可靠性好的斯贝仿制型发动机,之前保证了9年1600架次定型试飞,因此发动机技术相对稳定,尤其是单台发动机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坠毁,而两台发动机同时故障的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推断是飞控系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但目前调查表明,可以肯定的是,事故原因绝对不是因为飞控系统故障引起。视频也显示,该机坠毁前处于低速平飞状态,没有俯冲动作。这架“飞豹”战机并不是如网上所称在俯冲时拉不起来而坠毁,而是飞行中发生突然下坠。…【详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飞行中发生突然下坠呢?根据调查分析原因有三:第一种原因,飞机在高速运动中遇到了飞鸟,因为在这个高度,飞鸟还是很多的;第二种原因,是发动机或机械故障导致,这种故障是偶发性的,是任何一种飞机都有可能碰到的,并不是质量问题。第三种,也不排除人为原因。目前原因还在排查中。 此次事故与飞行员操控失误有很大关系 飞豹此次坠毁,无外乎两个原因,操作问题和机械问题。从视频上看,失速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失速,可能要从飞行员操控方面找原因。因此本事故与飞行员操控失误可能有很大关系,而造成飞行员操控失误的因素很多,比如低空失速迎角报警失灵等,同时,低空飞行是飞行科目里的难题之一,要求很高的观赏性和动作难度,因此飞行员出错的几率也更大。 2009年中俄军演过程中,曾有一架飞豹在对地俯冲攻击过程中拉起失败,导致坠毁,这样的事故和飞行员操控失误可能有很大的关系。 疑问一 :坠毁说明战机性能有问题? 答 :有分析指出,“飞豹”的意外坠毁让人沉痛,但这并不能说明飞豹战机的性能存在问题。战机与民航飞机不同,演习与训练往往需要做高难度、高风险动作,这对飞机机体和飞行员都是严酷考验。因此,各国空军越是注重从难从严实战训练,发生事故的情况也就越多。比如,2008年美国空军事故高发时期,F-15、F-22、B-2纷纷发生坠毁事故,F-15甚至一度全面停飞。 疑问二 :第二名飞行员为什么没有跳伞? 答 :这也是网上疑问较多的地方,因为根据资料,“飞豹”的座舱为串列式双人全密封座舱,装2台HTY-2C型“零零”双座指令程序弹射座椅,弹射速度范围0-1000公里/小时,弹射高度范围0-21000米。按照此设计技术规范,这次事故完全满足安全设计要求,不应该出现弹射座椅一个打开,一个没打开的事情。 有专家分析,这是因为飞机坠毁前是在俯冲,它适用的安全弹射高度范围就改变了,加之飞行高度实在太低了,大约200米左右,所以第二名飞行员根本没有机会操作弹射了。因为飞机有个弹射次序,先是第一个飞行员弹射,然后是第二个飞行员,因为有个时间差,加之高度太低,第二名飞行员就没有机会了。这名飞行员疑已牺牲。 疑问三 :“失速”究竟是什么意思? 答 :飞机是利用机翼与空气的相对速度产生升力飞行的,一旦这个相对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超出了允许的范围,升力就会迅速衰减到无法支撑飞机重量的地步,飞机也就迅速坠落。这就是“失速”。 疑问四 :飞机坠落范围很小,为什么另一个飞行员还“失踪”? 答 :没有找到遇难飞行员遗体就只能用失踪的称谓,这是个惯例。越南战争到今天40多年了,美军失踪人员还是一大堆。对于此次没有弹射成功的飞行员,生孩的几率很小,如果遗体被烧坏的话,也只能用“失踪”这个称谓。 疑问五 :另一个飞行员没弹射成功,是不是座椅质量有问题? 答 :所谓零零弹射也不是万能弹射,还是有一个弹射包线的限制,超出这个限制,飞行员的安全是难以保障的。而且在安全距离内,弹射才会成功。 而从央视现场视频来看,飞豹战机在失事前飞行高度较低,处于近似平飞状态、速度很慢,之后突然向右滚转、机头下垂,进入失速螺旋状态而坠机。虽然前面的飞行员在飞机坠地爆炸前弹射跳伞,但高度非常低、弹射角度接近水平,情况非常危险。 疑问六 :飞豹是重型轰炸机,为什么让去参加表演? 答 :低空表演对飞机本身并没有过多要求,倒是对飞行员的操作手法有严苛的要求。低空飞行是飞行科目里的难题之一,即使在美军这样的发达国家空军也是如此。低空表演要追求观赏性和动作难度,飞行员的操纵负担也就更大,出错的机会也就更大。 当然,关于此次战机坠毁的真实原因,一切以官方调查结论为准,此专题仅作技术分析。


为什么飞豹歼轰7一直出问题,甚至丢脸丢到国际上

这个要从飞豹的历史讲起。豹子在研发的时候空军退出,专供海军;海平面起伏小,障碍少,因此豹子长宽比大,整体气动布局适合低空高速飞行。至于后来,空军发现其可以使用国产所有对面空射武器(类似鹰击62那种大块头不算),航程远,载弹量大,也来捡锅。然而空军使用环境跟海军区别很大,地面起伏大,障碍多,特别钻山沟等科目需要一定的低速性能,这下豹子低速操控差、容易失速的缺点就暴露了,通航大会的案例就很典型。
总而言之,用“缺陷”来说豹子不是很恰当,只是用途不主要在此而已,就像博尔特跨栏不行,能说是缺陷?至现在歼16量产,豹子可以渐渐变为海空军的火力通道补充,难度过大的低速科目,可以适当转交给歼16了。


怎样评价“飞豹”战机?

飞豹航程远,载弹量大,价格又便宜。这是优点。但是飞豹也是一种缺点极为明显的战机,那就是一旦失事,飞行员死亡率太高。飞豹战机的坠机比例倒也不算特别高,可一旦出事,飞行员的死亡率却高得出奇。无论JH-7(飞豹)有过多少事故,不可否认的是飞豹在中国空军最艰难的时期之一成为了当时国内唯一可靠的空基反舰平台,并在su30mkk接班之前扛起了巡逻南海的任务。其实一个团队总得有一个角色做的是蓝领该做的事情,如果你经常看球应该能感觉得到有时候一个球队影响最大的不是前锋,恰恰是中场和后腰。豹姐就是那个后腰,要干一些最脏最累最不受人待见的活计。客观地说,飞豹是一款立过功劳的飞机,在东南沿海压力最大的2000年前后,作为唯一的超音速对海攻击飞机,飞豹曾经被认为是全村的希望。飞豹不仅飞得远,作战半径大,而且该机型是当时全空军唯一具备使用精确制导弹药的战斗机,一举解决了中国空军一直无法精确打击的技术空白,极大了提升了中国空军对于地面或海上打击目标或反舰的能力。但是,由于研制时资金和技术水平的局限,以及研制过程的一波三折,飞豹留下来了诸多堪称致命的设计缺陷。不同子系统的飞行包线区间不够一致,这意味着飞豹的飞行几乎在每种场景下,都有那么几个部件处在性能极限的边缘,这进一步恶化了飞行性能的发挥,也使得其突防作战能力往往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飞行性能的不足,加上弹射座椅系统的缺陷,最终导致了飞豹的高事故率,低逃生率。如今,中国的海空军已经不再如当日之窘迫。飞豹的使命,在现在看来,到了交棒的时候了。飞豹战斗轰炸机是我国第一种自主研发的战斗轰炸机,挂载3个副油箱和2发反舰导弹可以对1000公里外的敌人军舰发动攻击,也可以挂一个副油箱,4发反舰导弹对近一些的目标发动攻击,设计师从开始也考虑到空战问题,可以挂载霹雳5近距红外导弹自卫,空战时候可以做7g的机动,最近几年大力改进,改成电子干扰机和反雷达导弹飞机,但是在俄罗斯苏30战斗轰炸机和国产歼16飞机的冲击下,渐渐淡出。歼8飞机采用了涡喷7发动机,高空高速性能好,但是对于客户要求的中低空飞行远程巡航来讲,油耗太大,不合算,飞豹采用了英国罗罗公司的spey发动机,油耗很低,可靠性好,非常适合远程攻击任务,缺点就是高空高速发动机推力锐减,推力和涡喷7差不多。

在中俄军演之前失事的中方战斗轰炸机飞行员为什么不使用弹射座椅弹射逃生,为什么不学习科索沃战争之美军

高度不是问题。
目前的弹射座椅都支持0-0弹射,反应速度也是来得及的,我在上飞行模拟器的时候,自己的Su-27被击中了,高度只有166米,也是来得及反应弹射的。
关键还在思想。
国内长期以来将不顾生命危险保住飞机的飞行员当作正面事迹广为宣传,其实这是很不好的——飞机没了,可以再生产,虽然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但是只要不是明显的过时,战场上刀剑无眼,民航机都有掉下来的,军机下来更加不奇怪。但是飞行员,不是说有就有的,尤其是试飞员,优秀的试飞员可以说是无价之宝,退一万步说,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根本就不是多少万元可以衡量的。
就像某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里面有个飞行员,用自己的生命——还是没保住一架歼-7。当时他已经飞出了人员稠密区,最好的选择就是弹射而不是还是呆在失控的飞机上试图迫降——国家培养一个飞行员绝对比造一架歼-7要困难上万倍。所以他入选感动中国,我不仅仅是不理解,甚至可以说是愤怒——这种宣传误导,就是拿国家几十万空军飞行员的命不当回事!深层次上说,就是拿国家的制空权不当回事!——飞行员都在这种毫无意义的非战损中消耗掉,谁去对抗外国的空军?真正的战场上不是看你丢了多少飞机,战争是人打的,只要有飞行员和军工业,就不愁没有制空权!
所以这种错误的思想以及从中而来的错误的指导性宣传导致了这一后果。飞行员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生命对于国家有多重要。
二战后期最困扰德国空军的不是缺飞机,而是缺优秀的飞行员,再引用一句名言——不怕死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美国的飞行员显然“胆小”很多,F-22试飞期间有两次坠毁记录,但是飞行员都是在发现无法控制飞机之后立即弹射逃生。F-22的价格3亿美元,研发资金近乎于天价,这些,试飞员都知道,但是美国空军的宣传就是任何士兵在战场上重要性仅次于击败对手的就是在战场上生存下来。可以说美国空军是一支怕死的军队,但是正是因为怕死,他们就提出了“从不与对手公平较量”的口号,用技术保证自己的绝对优势,因为占据优势的一方,人员损失总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