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的原则
法律分析:1.复式预算原则。即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都应按照复式预算的要求进行编制。2.不列赤字原则。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地方各级预算坚持量人为出,收人平衡的原则,不列赤字。中央预算中必需的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债务的规模和结构应合理。3.真实性原则。几个级预算的编制都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按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本年编列预算收入的依据。4.节约统筹原则。各级预算收支的编制,必须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在预算安排的顺序上,应首先保证政府公共支出需要,然后合理安排其他各类预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三条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政府预算的原则有哪些
法律分析:政府预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完整性原则。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在分级财政体制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必须按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的口径、程序来计算、填列和编制统一的预算,以保证整个财政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3.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必须建立在积极、稳健、可靠的基础上,有充分而确实的依据,预算数应尽量准确地反映可能出现的结果,保证预算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执行。4.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政府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政府预算的成立、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5.公开性原则。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政府预算的内容及其执行情况,除少数涉及同家秘密的信息外,必须明确并采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便于人民代表理解和审查,并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执行中的调整和决算与评估的过程,应向社会公众公开。6.年度性原则。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收支预算的起讫时间。政府预算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称为预算年度。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年度编制预算。政府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预算中。预算年度有历年制和跨年制两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十三条 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以下体现政府预算完整性原则的有( )。
【答案】:A、C、D
本题考查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原则要求,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所有法律准许的政府财政活动,都要在预算中清楚地列出,不应另设其他财政收支账目;政府所有的财政活动都不能脱离预算管理,非政府交易活动必须排除在外。选项B体现公开性原则,选项E体现可靠性原则。
政府预算六大原则
法律分析:1.完整性原则:包括所有收支内容、全面反映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分级财政体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统一预算科目、统一口径、统一程序计算和填列、编制统一的预算。3.可靠性原则: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必须建立在积极、稳健、可靠的基础上,有充分而确实的依据,预算数应尽量准确地反映可能出现的结果,保证预算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执行。4.合法性原则:政府预算的每个环节,预算成立、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5.公开性原则:政府预算的内容及执行情况,必须明确并采用一定形式向公众公开。6.年度性原则:历年制和跨年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二条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