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五师师长李欢原型是谁
中 *** 五十五师师长李欢的历史原型人物是李仲辛。 李仲辛,湖南长沙人,曾任军令部无线电信教导大队少校队副。 1935年任军令部上校科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侍从参谋,参加南京保卫战。 1939年6月任第94军185师参谋长。 1941年7月任第94军185师553团团长。 1942年3月任185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1943年10月任第66军185师少将师长,曾参加宜昌、鄂西、常德会战。 1946年任整编第75师副师长。 1947年9月任整编第66师师长兼开封城防司令。 1948年6月22日在豫东战役中阵亡。 M1941式约翰逊半自动步枪于1941年定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选作制式武器。 扩展资料 国民革命军第55军 一:东北军汤玉麟部。 1933年由第三十六师和骑兵、炮兵各1个团编成,军长汤玉麟。 第三十六师1931年由东北军驻热河部队改编而成.师长汤玉麟(兼),该师辖3个旅,第-O六旅,旅长张从云:第一O七旅,旅长董福亭;第一O八旅,旅长刘香九。 骑兵第一、第九、第十、第三十一旅 由热河义勇军编成。 骑兵第三十-旅.旅长富春,于5月率部参加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第九旅崔新五在3月5日一度升任骑兵第三军军长,热河失陷后率部叛变投敌.汤玉麟余部被宋哲元29军收编 二:西北军第3路军韩复榘一部。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 军队在进行整编中,将西北军第3路军部扩编为第3集团军,原所属4个师及独立旅扩编为第12、第55、第56三军。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国民革命军第55军
国民党五十五师师长李欢原型是谁
中国民党五十五师师长李欢的历史原型人物是李仲辛。李仲辛,湖南长沙人,曾任军令部无线电信教导大队少校队副。1935年任军令部上校科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侍从参谋,参加南京保卫战。1939年6月任第94军185师参谋长。1941年7月任第94军185师553团团长。1942年3月任185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10月任第66军185师少将师长,曾参加宜昌、鄂西、常德会战。1946年任整编第75师副师长。1947年9月任整编第66师师长兼开封城防司令。1948年6月22日在豫东战役中阵亡。M1941式约翰逊半自动步枪于1941年定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选作制式武器。扩展资料国民革命军第55军一:东北军汤玉麟部。1933年由第三十六师和骑兵、炮兵各1个团编成,军长汤玉麟。第三十六师1931年由东北军驻热河部队改编而成.师长汤玉麟(兼),该师辖3个旅,第-O六旅,旅长张从云:第一O七旅,旅长董福亭;第一O八旅,旅长刘香九。骑兵第一、第九、第十、第三十一旅 由热河义勇军编成。骑兵第三十-旅.旅长富春,于5月率部参加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九旅崔新五在3月5日一度升任骑兵第三军军长,热河失陷后率部叛变投敌.汤玉麟余部被宋哲元29军收编二:西北军第3路军韩复榘一部。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进行整编中,将西北军第3路军部扩编为第3集团军,原所属4个师及独立旅扩编为第12、第55、第56三军。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国民革命军第55军
抗战国军地方军和中央军有什么不同
地方军是各个地方首脑自己的武装,装备稍差。如晋绥军、桂系的部队,东北军。战斗力也是比较强的,只不过受到中央军和八路军的双重挤压,日子不好过。中央军指的是国民党中的黄埔系的部队,也就是嫡系部队,蒋中正的部队。战斗力最强,正面战场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功劳不可小视。 说明:1、在淮海战役后期,国民党军又以第7兵团残部和原山东保安第1旅残部等重组第64军,李荩萱任军长,项金烘任参谋长。但是该军基本是个空番号,该军尚未组建完毕,就被人民解放军全歼;2、国民党为加强广东地区的防御力量,以广东编练新兵第131旅为基础,重组第64军,隶属第4编练司令部。重建后,在海南岛西部地区担任防御任务。后容有略被薛岳提拔为海南防卫军第3路司令官,1950年4月,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其余登船撤逃台湾。
中国抗战时期,55师是哪位元帅领导的
师长:林彪,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参加南昌起义、湘南武装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取得平型关大捷。
副师长:聂荣臻,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终年93岁。
国军55师是被谁消灭的
我的回答估计楼主会很不喜欢,我想告诉你,第一,五十五师的做法一点不过分,军人,服从命令视为天职,长官的决策战士无权判断对错,既然在军旗下宣誓过,就要无条件的服从!我不知楼主怎样理解当时的国内情况,日军强弩之末,一切抵抗都只不过是困兽之斗而已,国共双方的合作关系在战争结束后即将破裂也是谁都心知肚明的,我们不能怪李欢对上级的服从,也不能怪顾祝同的见死不救,我们甚至不能怪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我们历史教科书中的说法)乱世之中,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首要目标是天经地义的,曹操如此,织田信长如此,蒋介石也是如此,要怪,只能怪软弱的清政府,将我们中华河山陷入内忧外患的悲剧之中!至于顺溜的死,我想问一下,你是李欢,你会任由顺溜开枪吗?至于你的问题,我想说的是,陈大雷不是那种意气用事的人,他也会服从上级的安排,而且,你认为国民党的主力师就那么好灭,建议楼主不要被国产影视作品所迷惑,那是正规军,不是吴大疤拉
刘邓大军渡黄河的资料(全一点)
飞兵渡黄河 为实施鲁西南战役,我军第一纵队在豫北反攻胜利结束后,即以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整训。 部队普遍进行了大反攻的形势和任务的学习,开展了立功运动,召开了英模大会,展开热火朝天的军事训练,认真学习了野战司令部颁发的“敌前渡河战术指导”。 全纵队上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此时,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也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掀起了支援 *** 的热潮,组织了五万余民兵、民工参战。 冀鲁豫行署和军区,发动沿河群众,修造了一百二十余只木船,可供部队同时渡过八千人;又组织了渡河指挥部,训练了水手、船工、对预定渡河地区的地形、敌情作了周密调查。 这时,敌人主力正在继续向山东、陕北作重点进攻,在鲁西南及其附近地区之敌均处于防御态势,妄图以黄河天险代替“四十万大军”,阻我南进。 从开封至东阿之五百里黄河防线,仅有四绥区刘汝明之五十五师、六十八师共六个旅结合地方团队防守。 五十五师师部率二十九旅位于郓城、皇姑庵地区,其四十七旅位于郓城北之肖皮口、蔡家庄、师家集地区,一八一旅位于鄄城、临濮集地区。 六十八师位于菏泽,其八十一旅位于东明及其以西地区,一四三旅位于菏泽东北之杜集、白庄、刘庄地区,一一九旅位于菏泽西南之毕寨地区。 另有七十师(二个旅)位于嘉祥地区机动。 从东阿向东经平阴至长清之线,则有敌二十绥区的两个旅防守。 豫北地区有敌王仲廉集团九个半旅,豫皖苏地区有敌四个半旅。 以上情况表明,敌在鲁西南地区河防薄弱,战力不强,但邻近地区尚有一定机动兵力,估计战役起后,当面守敌不能迅速收缩,坚守郓城、鄄城、菏泽等城,迅速从豫北、豫皖苏等地区抽兵来援,而山东敌人一时则不可能抽兵来援。 据此,刘邓首长决心于六月三十日发起战役,首先在三百里宽正面上,突破敌黄河防线,迅速捕歼敌河防部队,尔后适时转用兵力及投入预备队,捕歼援敌,扩大战果。 广阔的原野上,到处飘荡着大反攻的嘹亮歌声。 刘邓大军的勇士们,一列列整齐的队伍,夜以继日地急速进军,炎热的太阳照在战士的脸上,脸都晒得红红的,汗珠往下淌着。 我们所经过的各个村庄,妇女们都端出茶水来迎接,儿童团和男女学生唱着亲切愉快的歌声来欢送。 热烈的口号声,不时从欢迎的人群里发出来,更给部队带来了无限的兴奋。 六月二十四日,我纵队奉命东进,在司令员杨勇同志的率领下,部队由安阳东南之杨庄、镇抚寨等地区出发,经内黄、清丰、山东省之范县、阳谷、寿张等县,行军五天半,进至张秋镇东南、东北之位山、张堂、邵庄集、陶城铺地区展开,准备渡河作战。 我们面临的敌人是 *** 部队五十五师,其二十九旅驻守皇姑庵、临黄集、卡寺,维护荷(泽) 郓(城)交通;第七十四旅驻守王道街、肖皮口、黑虎庙,担任河防;第一八一旅驻守鄄城;敌师部驻郓城。 敌五十五师沿河工事设置了不少战斗警戒分队。 敌五十五师原属西北军,虽不属蒋军嫡系,但防御时对工事构筑较好,善于阵地防守。 敌第五十五师在郓城内构筑了不少地堡群及暗堡射击孔等,编成据点式阵地,侧斜射击阵地,形成交叉火网,连结交通壕通向纵深。 在城门两侧和内外构有暗堡群,利用城垣外壕,加修成深二至三米、宽三至五米的阻绝外壕,在壕的外缘每隔三至五米设置了三至五道鹿寨,并以火力控制街道,借以纵深战斗中进行小型反冲锋。 敌炮兵常以集中射击破坏与杀伤进攻者各种工事和集结的部队。 当阵地被破时则封锁突破口,并支援其步兵预备从两侧实施坚决地、连续地反冲锋,企图阻止对方的扩张。 敌军官指挥较机械,士气不高,惧怕近战和白刃格斗。 依上述,敌之防御正面宽大而兵力薄弱,我纵能一举突破,尔后可采取分割手段迅速歼敌于郓城地区。 若敌退守郓城,该城工事较菏泽城薄弱,利于我之攻击;且有郓张(郓城至寿张)公路直通我后方根据地,便于作战物资器材的运送。 依照晋冀鲁豫野战军鲁西南战役作战命令,我纵队务于六月三十日夜,在黄河南岸之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的配合下,分经位山、张堂、林楼诸渡口实行宽正面渡河,尔后迅速分割包围郓城地区之敌。 纵队首长决心在突破黄河后,以一部兵力控制滩头阵地,主力迅速分割敌第二十九、七十四旅于郓城外各个歼灭之。 我乃以第一、二十旅由位山渡河后,进至师家集、戴庙围歼该地之敌。 当我们率领部队来到黄河北岸时,驻守的敌军竟丝毫没有发现。 午夜十二时整,我军大炮开火了。 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河对岸立刻变成了一片火海。 渡河的帆船载着我纵指战员杀向南岸。 我军以第一梯队三个纵队,选定了敌人防御的侧翼和接合部,从八个地段上发起了强渡黄河作战。 敌人虽然利用黄河水流湍急,河床宽阔等自然条件,依靠空军昼夜轰炸进行防御,但在我炮火掩护和南岸部队有力的接应下,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十二万余人,在刘伯承司令、 *** 政委的率领下,以突然勇猛的动作在三百余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敌人黄河防线。 蒋介石所谓可以代替四十万大军防守的“黄河战略”的神话,只一夜功夫就烟消云散了,也使鲁西南地区之敌,直接暴露在我军强大的突击之下。 中国人民 *** 战略进攻的序幕,也就在这个晚上揭开了。 扩展资料 红色典故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以孙口为中心强渡黄河,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7月4日夜,刘邓首长携野战军机关人员从孙口黄河码头渡河南征。 1947年9月初,华东人民野战军西线兵团计30万人在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的率领下,从台前境孙口、林楼、十里井等渡口南渡黄河,挺进豫皖苏。 1948年6月初,粟裕率领华东人民野战军司令部机关又一次在孙口渡口南渡黄河作战。 1949年4月26日起,东北人民 *** 50万大军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率领下,历经半月,踏过孙口黄河浮桥,挥师南下进军江南。 孙口渡口“将军渡”的美名由此而来。 红色精神 渡河精神: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渡河精神一是刘邓大军渡河中表现出的那种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二是刘邓大军渡河中表现出的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大局意识和高尚情操;三是刘邓大军渡河中表现出的那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
刘邓大军渡黄河是什么战役(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什么战役)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刘邓大军渡黄河是什么战役,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什么战役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刘邓大军渡黄河是什么战役,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什么战役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鲁西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战略反攻的作战计划,于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在鲁西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 2、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出击外线,在山东省西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3、创造了以15个旅的兵力歼敌4个整编师共9个半旅约6万人的战绩。 4、从而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南部战线的战略部署,开辟了进军大别山的道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如果国民党有中将旅长,那师长军衔是什么呢?
国军序列中师长是中将军衔,旅长授少将军衔。
至于少将旅长是解放战争的时候才有的。
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整理部队,将一部分部队整编,如军整编为师,师整编为旅,这种部队番号前面加整编二字,与未整编部队区别开来。但这种整编师和普通的军同级,整编旅与普通师平级。
比如:黄正诚的天下第一旅就是原来是胡宗南的起家部队第一师。所以中将旅长和少将师长在职务上应该是平级的,但少将师长军衔低,所以见了中将旅长也得规矩一点。毕竟人家整编师师长、普通军军长才是个中将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中将师长和少将师长有什么区别?
都是师长级别,其中蒋的嫡系师长是中将,其他的就是少将。1.什么是军衔?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2.军衔等级有哪些?军衔分为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类。永久军衔又分军官军衔与士兵军衔两大类。兵可以分为列兵(二等兵)、上等兵(一等兵)等几级。士官一般由拥有专业技术者担任或从资深士兵中选出,各国把士官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军士长(或称士官长)等。尉官是初级军官军衔的统称,多数国家分为上尉、中尉、少尉,有的国家还有准尉和大尉。校官是中级军官军衔的统称,多数国家分上校,中校,少校,有的国家还有大校。将官又称为将军,是高级军官军衔的统称,一般分为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元帅是许多国家的最高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