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是什么意思
乾隆十七年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为民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囊橐’音nang tuo 意口袋.
诗文表达的是诗人不惜扔掉热烘烘的乌纱,而宁可回到冷飕飕的秋江上去钓鱼,也不与官场上的贪官同流合污的心情。
乌纱掷去不为官的下一句乌纱掷去不为官的下一句是什么
乌纱掷去不为官的下一句:囊橐萧萧两袖寒。乌纱掷去不为官的下一句:囊橐萧萧两袖寒。诗词名称:《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本名:郑燮。别称:郑板桥,世称板桥先生。字号: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苏兴化。出生时间:1693年11月22日。去世时间:1766年1月22日。主要作品:《念奴娇方景两先生庙》《念奴娇高座寺》《山中雪后》《念奴娇台城》《念奴娇孝陵》等。主要成就:“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世称“三绝”。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乌纱掷去不为官”的详细介绍:一、《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的全文点此查看《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的详细内容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二、郑燮其他诗词《题竹石》、《赠袁枚》、《山中雪后》、《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咏雪》。相同朝代的诗歌《道中作·行路艰辛叹未曾》、《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作》、《赠顾行人抱桐先生》、《赤金峡道中作》、《出守临安·惜别翻愁聚》、《题马和之十八应真卷后》、《登钟山放歌》、《出守临安·丽藻争春发》、《出守临安·少住终何益》、《天庆宫观刘銮塑像》。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的详细信息
郑板桥写竹子的诗句
郑板桥写竹子的诗句如下:1、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2、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案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3、效李艾山前辈体(清)郑板桥: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4、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清)郑板桥: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5、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6、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郑板桥写竹子的诗
《竹石》
清代:郑燮(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话文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新竹》
清代:郑燮(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白话文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白话文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题画竹》
清代:郑燮(郑板桥)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白话文释义:两个枝干让竹子生长得更高了,长出来很多新的叶子倒挂在枝梢上。枝干和叶子本来就是同根同气生长出来的,有什么高低尊卑之分呢?
《墨竹图》
清代:郑燮(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 潇湘 ,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白话文释义:昨晚秋风吹过湖南这一带,狂风大作,吹动着石头穿过树林。只有那竹子浑然不怕风吹,哪怕被风吹上一千次还能坚强地依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