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4-02-24 23:40:05 编辑:莆仙君

如何看待德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德育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的体现。中小学德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影响德育的因素有哪些

一、涵义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部分构成。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品质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多的新人。
二、意义
(一)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二)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须要条件;
(三)德育是学校多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三、主要内容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因此,明确德育目的及目标要求是整体认识、落实德育内容的前提。
(一)我国当前的德育目标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多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这就是新时期我国确立的德育目标。
(二)我国目前的中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激发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包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和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此外,还须防止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产生,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增进世界和平、国际理解的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以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为目标,以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目标。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
(1)德育目标——直接决定德育内容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文化传统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