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

时间:2024-03-02 21:14:51 编辑:莆仙君

人参健脾丸可以和参苓白术散一起吃吗,为什么?

人参健脾丸可以和参苓白术丸一起吃吗?为什么? 当然是可以的,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丸都是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但是这两种药又有其不同的功效。 首先 参苓白术丸主要是治疗脾虚引起的常年腹泻,胃肠很脆弱,有时候稍微吃一点东西就爱拉肚子的情况。并且还有一种人,是吃再多都不长肉的情况,或者是吃了食物不吸收,这类人吃了就排,中医里称为“完谷不化”,这种情况就可以用参苓白术丸。 而人参健脾丸是治疗什么样的脾虚? 脾无力,人也整天无力,有一个成年到头的典型特征就是这个人活不起,天天没有力气,吃完饭更加乏力。吃点油腻的就得去厕所,一顿酒吃那么一点饭,也不见得平时喊饿,但是一吃点硬的,油的就拉肚子。 人参健脾丸方剂中的药材除了人参,白术和当归,其他的基本都是 药食同源的食材,像山楂,扁豆,陈皮,莲子,芡实,山药等等,也可以用于日常食疗的食物,因此这个中成药是补脾比较温和的。容易气虚,总是消化慢,常年食欲不佳,倦怠的人都适合长期用它调理,借此慢慢改变脾虚的体质。 而使用参苓白术丸和人参健脾丸一起吃,那么健脾止泻,补益脾气的功效就比较强。一般中成药需要吃2-3个月,效果才比较明显,但是建议自己不要随便用药,并不是所有脾虚患者都是这样的情况,建议咨询当地中医大夫后再合理用药。 感谢您的关注,为您推送实用的 养生 小知识! 答案是可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1.功效互补,协同增效: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常用于脾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及脾虚型泄泻等,多表现为饮食减少,食物不化,脘腹胀满,肢倦乏力,恶心呕吐,腹痛便溏,脘闷嘈杂等症。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之功,常用于脾肺气虚证、脾气虚弱证及脾虚夹湿证等,多表现为肢倦乏力,少气懒言,气短咳嗽痰多,食少腹胀,大便溏泄,舌苔白腻有齿痕等症。两者搭配,增强了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作用,特别适用于脾虚夹湿所致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苔厚腻有齿痕等症。 2.组方成分配伍没有违反用药禁忌:人参健脾丸主要成分为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炒酸枣仁、远志组成;参苓白术散主要成分为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炒白扁豆、莲子、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两者组方中都含有补气基础方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的山药、白扁豆;理气祛湿止泻的陈皮、木香、砂仁、莲子、炒薏苡仁等,诸药搭配,标本同治,增强了补脾胃,益肺气,理气和胃,祛湿止泻作用,体现了药物协同增效的配伍意义。 总之,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是可以搭配服用的,参苓白术散侧重于治标,人参健脾丸侧重于治本,体现了标本同治的配伍意义。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关注! 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散都是常用的健脾补气的中成药,两者能一起吃吗?答案是可以的,虽然两者都是健脾补气的药,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两者使用可以达到药效互补,协同增效的功效,我们先分别看看两种中成药。 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成药,收录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砂仁组成, 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和胃止泻的功效。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者,久泻以及思虑过度,体倦食少,失眠等病。 临床研究表明,该药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心脏功能;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性腹泻等证属脾胃虚弱者,还可用于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症、胃肠功能紊乱、胃肠术后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慢性咳嗽等多种疾病。 人参健脾丸除了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外,还有安神功效,并侧重于补气养血。 人参健脾丸以补为主,不太适合阴虚体质的人,会上虚火,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有健睥胃、益气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这个方子用 人参补益脾胃之气,茯苓健脾胃而利水渗湿,白术补气健脾,还能燥湿利水,三味药同为君药。山药平补肺脾肾,莲子肉健脾胃,还能涩肠止泻,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渗湿,这四味药都有健脾止泻的作用,可协助君药发挥作用,同为臣药 。砂仁芳香醒脾,能行气和胃,化湿止泻。桔梗,能宣利肺气,既可以配砂仁调理气机运行,又可以宣利肺气,通调水道,还可以引药上行,使药力上达肺部,使得整个方子脾肺双补。所以砂仁和桔梗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作为佐使药。 多种药物配合,使得整个方子达到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效果。 参苓白术除了健脾益气外,还有利水消肿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参苓白术散劲小,以补脾气为主,药性平和,治疗脾虚湿盛证,对于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侧重于补气养血,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侧重于和胃养胃。两者搭配使用,可协同增效。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 健康 常识 人参健脾丸可以与参苓白术散一起吃吗,为什么? 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在短期内可以一起吃,但不建议长期同服!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这两种药的处方成分 : 一、人参健脾丸,【处方】: 人参25g 白术(麸炒)150g 山药100g 茯苓50g 砂仁25g 陈皮50g 木香12.5g 炙黄芪100g 当归50g 酸枣仁(炒)50g 远志(制)25g 二、参苓白术散,【处方】: 人参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茯苓100g 砂仁(炒)5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分析: 从处方上看, 两药有共同的成分“ 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砂仁”。 其中,“ 人参、白术、山药” 这三种成分都是补虚药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砂仁是化湿药。中医上讲只要见到“湿”必与脾有关。由此看来两药都能治疗由脾湿引起的虚性病证。 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同服两种成分叠加且治疗方向一致的药物,是不好比把一种药物的服用剂量增加了呢?而从科学用药上讲,一般情况下,同种药物成分的两种药是不能叠加剂量服用的。因为药物上市之前,科研人员都要经过科学的反复的临床试验后,才能把确证了的数据写入药品说明书中,供服药者参考。一旦我们违背药品说明而私自增加服药剂量,那么,轻者会影响药品疗效,重者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这种情况针对西药来说更明显些。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它的服用剂量是成人每日不得超过2g,否则,将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由于很多感冒药中都有对乙酰氨基酚,所以我们不能同时服用含有这种成分的两种感冒药。 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这两药是中药,中药的特点就是“稳”,作用过程“含蓄”,即使有些不妥的用药之处也容易被忽视!还有一点,在大众心中,往往还留存着中药吃不坏人的错误意识。加上一些不太专业的人员误导。致使很多时候,它的很多细节问题也就被“瞒天过海”了!就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两药同服的问题,我们再细心分析,这两药中“人参,白术与山药”的补虚作用加起来等于双倍的“补虚”。而中医有 “虚不受补” 的说法,也就是说“虚”补过了,将会过犹不及!另外单从“人参”成分讲,人若同服久了这两种药,也可能产生头疼、头晕、体温升高等不适的反应。(当然,短期服用问题不大!) 综上所述,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在短期内可以一起吃,但是不建议长久同服!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 另外,本文系作者依据科学用心撰写,如有抄袭,必追究! 这个先别只看临床功效。先看一下两个药物里面的成分都有啥? 人参健脾丸,主要成分是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 参苓白术散,主要成分是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 看出来什么了吗? 这里面重复的药物有一点多哦!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砂仁。两个药物里都有。那么,补气健脾祛湿的作用都有。 只不过,相对来说,人参健脾丸,补气还有理气和胃这类作用强一些。参苓白术散祛湿利湿作用强还有顾护肺气作用。 单纯从功效来说,并不建议同时吃。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黄芪、酸枣仁、远志、当归组成。 同名方剂版本不一样,方也有不同。 其功能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胃中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参苓白术散,由莲子、薏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白术、甘草山药组成。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主治脾胃气虚挟湿,四肢无力,形体虚赢,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痞塞,面色萎黄,苔白腻,脉虚缓者。 人参健脾丸可以和参苓白术散一起吃吗? 从二药的药物组成上看,没有配伍禁忌,是可以一起吃的。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两药合用,可协同增效,对脾胃虚有湿的症候是有明显作用的。 都是调理脾胃非处方的中成药,是可以一起吃的,但是调理脾胃的中成药有很多,要对症下药或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它们的功效。 一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有健脾胃益气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除了健脾益气外,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参苓白术散劲小,以补脾气为主,药性平和,治疗脾虚湿盛证。但是大便不通畅兼有泄泻、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二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砂仁组成,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人参养脾丸除了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外,还有安神的功效,并侧重补气养血,健运脾气。人参健脾丸以补为主,以消为辅,消补并行,达到健脾渗湿、理气消食之功效。但是不适合阴虚体质的人,会上虚火 ,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再杀只鸡一起吃效果更好 养脾胃的兄弟。功效是一样的。

人参健脾丸可以和参苓白术散一起吃吗,为什么?

答案是可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1.功效互补,协同增效: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常用于脾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及脾虚型泄泻等,多表现为饮食减少,食物不化,脘腹胀满,肢倦乏力,恶心呕吐,腹痛便溏,脘闷嘈杂等症。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之功,常用于脾肺气虚证、脾气虚弱证及脾虚夹湿证等,多表现为肢倦乏力,少气懒言,气短咳嗽痰多,食少腹胀,大便溏泄,舌苔白腻有齿痕等症。两者搭配,增强了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作用,特别适用于脾虚夹湿所致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苔厚腻有齿痕等症。 2.组方成分配伍没有违反用药禁忌:人参健脾丸主要成分为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炒酸枣仁、远志组成;参苓白术散主要成分为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炒白扁豆、莲子、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两者组方中都含有补气基础方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的山药、白扁豆;理气祛湿止泻的陈皮、木香、砂仁、莲子、炒薏苡仁等,诸药搭配,标本同治,增强了补脾胃,益肺气,理气和胃,祛湿止泻作用,体现了药物协同增效的配伍意义。 总之,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是可以搭配服用的,参苓白术散侧重于治标,人参健脾丸侧重于治本,体现了标本同治的配伍意义。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关注! 如果是脾胃虚弱食少腹胀,二药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不必同时使用。如果以脾虚腹泻为,参考参苓白术。如果以脾虚气血不足心悸失眠为主,推荐人参健脾,如果脾虚症状复杂,可咨询专业中医师给予指导,必要时同时使用也未尝不可,注意使用期间饮食清淡,不可以急躁恼怒忧郁伤身。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 健康 常识 人参健脾丸可以与参苓白术散一起吃吗,为什么? 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在短期内可以一起吃,但不建议长期同服!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这两种药的处方成分 : 一、人参健脾丸,【处方】: 人参25g 白术(麸炒)150g 山药100g 茯苓50g 砂仁25g 陈皮50g 木香12.5g 炙黄芪100g 当归50g 酸枣仁(炒)50g 远志(制)25g 二、参苓白术散,【处方】: 人参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茯苓100g 砂仁(炒)5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分析: 从处方上看, 两药有共同的成分“ 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砂仁”。 其中,“ 人参、白术、山药” 这三种成分都是补虚药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砂仁是化湿药。中医上讲只要见到“湿”必与脾有关。由此看来两药都能治疗由脾湿引起的虚性病证。 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同服两种成分叠加且治疗方向一致的药物,是不好比把一种药物的服用剂量增加了呢?而从科学用药上讲,一般情况下,同种药物成分的两种药是不能叠加剂量服用的。因为药物上市之前,科研人员都要经过科学的反复的临床试验后,才能把确证了的数据写入药品说明书中,供服药者参考。一旦我们违背药品说明而私自增加服药剂量,那么,轻者会影响药品疗效,重者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这种情况针对西药来说更明显些。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它的服用剂量是成人每日不得超过2g,否则,将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由于很多感冒药中都有对乙酰氨基酚,所以我们不能同时服用含有这种成分的两种感冒药。 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这两药是中药,中药的特点就是“稳”,作用过程“含蓄”,即使有些不妥的用药之处也容易被忽视!还有一点,在大众心中,往往还留存着中药吃不坏人的错误意识。加上一些不太专业的人员误导。致使很多时候,它的很多细节问题也就被“瞒天过海”了!就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两药同服的问题,我们再细心分析,这两药中“人参,白术与山药”的补虚作用加起来等于双倍的“补虚”。而中医有 “虚不受补” 的说法,也就是说“虚”补过了,将会过犹不及!另外单从“人参”成分讲,人若同服久了这两种药,也可能产生头疼、头晕、体温升高等不适的反应。(当然,短期服用问题不大!) 综上所述,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在短期内可以一起吃,但是不建议长久同服!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 另外,本文系作者依据科学用心撰写,如有抄袭,必追究! 应该有不少人存在着脾胃虚弱,要么导致气血不足,精神疲乏;要么脾胃虚弱导致湿气重,舌苔厚腻,大便黏腻。而在选择一些健脾胃中成药的时候,大家就会比较模糊,不知道如何选择,感觉都一样。经常听人家说参苓白术颗粒好,或者被告知用人参健脾丸合适。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 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颗粒的区别,以及能不能一起吃! 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颗粒的药物组成看起来还挺像的,对于不了解中药的人来说,好像都一样。 的确,它们两者 共同的药物有五味:人参、白术、茯苓、砂仁和山药。 这五味药具有什么作用呢?能够 补气、健脾 。也就是说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颗粒都是能够补气、健脾的。 但是,它们还有不同的地方。 人参健脾丸 除了以上五味药外,还有 木香、陈皮、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蜂蜜 。木香、陈皮是行气健脾的药物,黄芪、当归是补气血的药物,酸枣仁、远志是宁心安神的药物,蜂蜜是辅料,具有补虚润燥的作用。 所以 人参健脾丸的补气健脾作用比较强,同时还具有补气血安心神 的作用,比较适合脾胃虚弱,或胃里嘈杂出现 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脘痞闷、大便不成形或未消化的食物,舌质淡,苔薄白 等。 参苓白术颗粒 除了以上五味药外,还有 桔梗、扁豆、莲子、薏苡仁、甘草 。桔梗是宣肺止咳药,扁豆、莲子和薏苡仁是健脾利湿药,甘草主要是调和诸药。 所以 参苓白术颗粒的健脾利湿作用比较强,补气相对弱一些,同时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 它是属于一个比较典型的“培土生金”的方剂,意思就是对于那些久咳肺虚的人,可能会或已经累及到脾胃,通过健脾胃来补肺止咳。因此,参苓白术颗粒比较适合脾胃虚弱,湿气较为明显出现的 疲倦、乏力、四肢沉重、大便黏腻、舌苔白厚等;或有咳嗽,但不流鼻涕,没有明显咳痰等也是适合的 。 所以他们虽相似(能补气健脾),但却不同(一个能安神,一个能祛湿)。 那么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颗粒能不能一起用呢?当然是可以的 ,比如有的人不仅脾胃虚弱,湿气明显,的确也是容易失眠,或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也可能是胃里嘈杂不安引起的失眠,都是可以同时使用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颗粒的。 两者搭配使用能够起到协同作用,共同发挥补气、健脾、利湿、安神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湿气重的话,最好不用人参健脾丸 ,甚至参苓白术颗粒也是没有效果的,可以用平胃丸,因为参苓白术颗粒的利湿作用不强。当然如果因为 脾胃虚弱引起的气血亏虚比较明显的话,也不建议选择参苓白术颗粒 ,可以用人参健脾丸搭配当归补血颗粒等。 总之, 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颗粒的主要作用是补气健脾,补气血安神是人参健脾丸的附带作用,但不强;利湿、止咳是参苓白术颗粒的附带作用,也不强;但人参健脾丸的补气健脾作用比参苓白术颗粒强。因此对于存在脾胃虚弱引起失眠或体内有湿,是比较适合这两个中成药的。 这个先别只看临床功效。先看一下两个药物里面的成分都有啥? 人参健脾丸,主要成分是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 参苓白术散,主要成分是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 看出来什么了吗? 这里面重复的药物有一点多哦!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砂仁。两个药物里都有。那么,补气健脾祛湿的作用都有。 只不过,相对来说,人参健脾丸,补气还有理气和胃这类作用强一些。参苓白术散祛湿利湿作用强还有顾护肺气作用。 单纯从功效来说,并不建议同时吃。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黄芪、酸枣仁、远志、当归组成。 同名方剂版本不一样,方也有不同。 其功能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胃中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参苓白术散,由莲子、薏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白术、甘草山药组成。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主治脾胃气虚挟湿,四肢无力,形体虚赢,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痞塞,面色萎黄,苔白腻,脉虚缓者。 人参健脾丸可以和参苓白术散一起吃吗? 从二药的药物组成上看,没有配伍禁忌,是可以一起吃的。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两药合用,可协同增效,对脾胃虚有湿的症候是有明显作用的。 都是调理脾胃非处方的中成药,是可以一起吃的,但是调理脾胃的中成药有很多,要对症下药或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它们的功效。 一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有健脾胃益气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除了健脾益气外,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参苓白术散劲小,以补脾气为主,药性平和,治疗脾虚湿盛证。但是大便不通畅兼有泄泻、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二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砂仁组成,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人参养脾丸除了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外,还有安神的功效,并侧重补气养血,健运脾气。人参健脾丸以补为主,以消为辅,消补并行,达到健脾渗湿、理气消食之功效。但是不适合阴虚体质的人,会上虚火 ,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生活道公益 健康 认为,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散是可以一起服用的,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虚湿滞中焦脾胃的,就像出现了面色白,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长期气虚没有治疗,又出现了肠鸣腹泻等症状时候,就可以用参苓白术散了,参苓白术散出自和剂局方,是宋代的国家药典,作用非常好。人参健脾丸是属于消食剂的范围的方子,长期食积了,出现了脾胃弱了,如脘腹胀满、乏力,便溏等时候可以使用的。出现了这两种症状时候,可以两个成方合用一起治疗疾病的。 就说有脾虚湿盛,还有食积时候了,就可以这两个方子一起使用了。不过中医用方还是辨证施治的,还是找中医大夫看看比较好。 再杀只鸡一起吃效果更好

同为健脾祛湿,健脾丸、参苓白术丸、归脾丸,有何区别?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当出现脾虚湿困时,应健脾祛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或者减少、清楚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资,而中成药就成了人们的首要选择,那么有哪些中成药可一健脾祛湿呢?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 下面我们一起具体来看看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归脾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状的具体用药,且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处,请在私信及评论区留言,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脾胃虚弱,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和参苓白术丸,哪个是首选?

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脾胃虚弱这个病症,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和参苓白术丸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那么,究竟这几剂中成药,所具有的疗效有什么区别呢? 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丸都是由十味中药组成,都含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4种中药。但是人参健脾丸还含有黄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成分,而参苓白术丸还含有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成分。而附子理中丸的成分有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属于毒性的药材,所以,在购买服用之前,应当要严格该药物的用量和用法才可以。 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其用于治疗临床上的气血不足、心悸、失眠症状外,还可以发挥安神功效,并侧重于补气养血。 参苓白术丸则能够起到健睥和益气的功效,其在临床上常用于体倦乏力和食少便溏患者外,还可以发挥利水消肿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 附子理中丸的主要作用是温中健脾,其较为常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和手足不温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附子理中丸具有温热的性质,如果长期服用此药的话,人体可能会出现有气阴两伤症状。因而,每一个患者切忌不要随意服用附子理中丸,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服用。 针对存在有胃胀和胃痛情况的患者来说,其在日常的治疗和调理当中,还应当要注意顺应胃的本性。当胃处于一个比较弱和差的状态时,最好还是进食一些软、烂、温的食物如粥等,而不是硬、冷、辣等食物。但是,需要注意把握好进食的量,暴饮暴食也是不提倡的。 对于胃气呆滞的患者,如果在进食后,若是经常感觉到有饮食不下,甚至是频频打嗝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尝试用麦芽茶、鸡内金等来帮助消化的进行,或使用木香顺气丸和陈皮来辅助胃气进行顺降。如果饮食积滞的情况非常严重的话,还可用消导之品来达到消食的目的。 五脏不安就会导致:心肾不交,肝火郁结,脾胃虚弱,血不足,痰热上扰等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耳鸣,心慌气短,胃胀,便溏,盗汗,湿热郁结,痰湿不化,肝气郁结,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等五脏相关症状, 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