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大劫难

时间:2024-03-06 13:22:55 编辑:莆仙君

大劫难的图书《大劫难》

书史:大劫难--300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 (平装) 作 者: 宋俭,王红书 号: 9787307038875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4-8-1定 价: 21.0 元 第一篇 大 地 震一、认识地震二、1739年中国宁夏平罗大地震三、1881年土耳其塞欧岛大地震四、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五、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六、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大地震七、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八、1939年智利大地震九、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十、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十一、1988年亚美尼亚大地震十二、1995年日本关西(阪神)大地震十三、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十四、1999年中国台湾大地震十五、2001年印度大地震十六、防震·减灾·求灾第二篇 大 洪 水一、水浩洋而不息二、1788年中国长江大洪水三、1841-1843年中国黄河连续三年大洪水四、1889年美国南福克大坝洪水五、1927年美国密西西比河大洪水六、1931年中国江准大洪水七、1938年中国黄河大洪水八、1953年荷兰大洪水九、1954年中国长江大洪水十、1966年意大利波河大洪水十一、1969年突尼斯大洪水十二、1988年孟加拉国大洪水十三、1998年中国大洪水十四、2002年欧洲大洪水十五、面对洪水第三篇 大 饥 荒一、人与饥荒二、18世纪印度-孟加拉大饥荒三、1845-1849年欧洲“马铃薯饥荒”四、1876-1879年中国“丁戌奇荒”五、1920-1943年中国北方三次大饥荒六、饥荒的非洲七、1983-1985年非洲大饥荒八、1958-1989年埃塞俄比亚8次大饥荒九、消除饥荒第四章 大 风 暴一、300年来风暴概说二、1703年英国大风暴三、1715年加勒比海飓风四、1780年西印度群岛超级飓风五、1782年大西洋飓风六、1890年美国路易斯维尔市龙卷风灾害七、1900年美国加尔维斯顿飓风八、1906年香港黑风暴九、1934年北美黑风暴十、1935年中美洲特大飓风十一、1936年美国南部龙卷风巨灾十二、1957年美国“奥都两广”飓风十三、1959年名古屋“薇拉”台风十四、1970年孟加拉特大热带风暴十五、1985年美国第211号龙卷风十六、1999年印度奥里萨特大风暴十七、防风减灾,趋利避害第五章 火山大喷发一、火山喷发概说二、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腊火山大喷发三、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大喷发四、1902年培雷火山大喷发五、1911年塔尔火山大喷发六、1914年樱岛火山大喷发七、1980年圣·海坐伦斯火山大喷发八、1982年钦乔纳尔火山大喷发九、1985年鲁伊斯火山大喷发十、1986年尼奥斯火山湖毒气喷发十一、2001年尼拉贡戈火山大喷发十二、火山的防灾、减灾第六章 大 海 啸一、漫话海啸二、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地震海啸三、1835年康塞普西翁大海啸四、1896年日本本州大海啸五、1908年墨西拿地震海啸六、1946年美国夏威夷大海啸七、1858年理查湾大海啸八、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海啸九、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海啸十、199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地震海啸十一、海啸的防御第七章 大滑坡·大崩塌·泥石流一、山地灾害概说二、1881年瑞士普拉腾堡科普夫山大山崩三、1963年意大利瓦依昂特水库坍塌四、1965年加拿大格兰达克山大雪崩五、1970年秘鲁瓦斯卡兰山大雪崩六、1980年中国远安盐池河谷大山崩七、1985年中国湖北新滩大滑坡八、1999年委内瑞拉泥石流灾害九、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高分悬赏“2000年高校大劫难”什么意思

2000年高校就业形势严峻,机关和事业单位因机构改革,对于接收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国有企事业单位目前依然处于转轨改制、减员增效的改革过渡过程中,使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不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明显,短线专业的供需比可达1∶20,而有些长线专业的需求则几乎为零。

2000年,全国刮起了并校风。“三四个学校捏到一起,为了融合,开始建更大的新校区。” 而各地也争相开发“亚洲第一”、“中国第一”等各种排名的“大学城”。


神话中上古的战争?

神话中上古的战争是指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的故事。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二帝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一则神话中所言“诸侯”、“修德”等,很明显是出于后世儒者的附会。但黄帝和炎帝在阪泉之野确实发生过一次残酷的战争,《新书·益壤》称当时的战场是“流血漂杵”。而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添了神奇的色彩。这些猛兽可能是某些部落的图腾,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部落跟随着黄帝参加战斗。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这则神话实际是对一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扩展资料:产生背景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灵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上古神话

中国神话中,上古时期诸神大战过吗??

大战没有吧?像楼上说的都是小打小闹,没什么大战,一般大战都要牵家拉伙的伙拼,就拿共工那点屁事说吧,那能叫大战?那只是单挑而已…逐鹿中原那是部落跟部落的伙拼,所牵扯的神话人物不多,理论上来说,是大战,事实上而言,是民间的斗争…毕竟都没什么大人物出场…黄帝那时候只是首领,还没成神呢,蚩尤也是死后被黄帝比作战神的,所以算不上大战。封神勉强算是吧,虽然它只是周伐商被神化后的产物…


明朝的北京大劫难是真的吗?

你说的应该是也先大军包围北京城,劫掠百姓,烧杀抢夺的事件吧?是真的!
土木堡之后,明军精锐十余万人死伤殆尽,朝廷文武精英死伤数十人,瓦剌的也先兵围北京,明朝危如累卵,惶惶不安,甚至有大臣提出南迁都城之举,有亡国之难,于谦领残军及各地的进京防卫部队22万人,死守北京,力挽狂澜,解京师之围,也使明朝免于危难!


明朝有几个首都,分别是哪里?

明朝有两个首都:应天(南京)和北京明初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将集庆路(今南京)改为应天府,定为首都,1378年改称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二月,明成祖北迁定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南京,作为留都。明朝两京制格局形成明代两京制度与以往朝代最大的不同是在北京和南京都有一套中央行政机构,只是南京的中央机构的前面都加有“南京”二字。南京各机构的权力只限于南京和南直隶的有关事务,有的部门甚至没有任何实际职权。南京的机构虽然同样对皇帝负责,但是其行文大多数必须经北京相应机构转呈,受到北京机构的制约。扩展资料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但是力不从心,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 、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明仁宗增置谨身殿 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参考资料明朝(中国历史朝代)_百度百科

  • 上一篇:佑香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