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任两广总督的有哪些人?
广东总督
兼辖广西,顺治元年至18年
▪ 佟养甲 ( 1647年6月15日 - 1651年) ▪ 李率泰 ( 1653年7月12日 - 1656年3月16日)
▪ 王国光 ( 1656年3月16日 - 1658年7月10日) ▪ 李栖凤 ( 1658年7月10日 - 1661年11月2日)
专辖广东,顺治18年至康熙4年
▪ 李栖凤 ( 1661年11月2日 - 1665年4月2日) ▪ 卢兴祖 ( 1665年4月2日 - 1665年7月4日)
雍正元年至2年
▪ 杨琳 ( 1723年9月9日 - 1724年4月26日)
雍正6年至12年
▪ 孔毓珣 ( 1728年11月11日 - 1729年3月29日) ▪ 郝玉麟 ( 1729年3月29日 - 1732年3月21日)
▪ 鄂弥达 ( 1732年3月21日 - 1735年1月5日)
广东广西总督
康熙4年至雍正元年
▪ 卢兴祖 ( 1665年7月4日 - 1667年12月30日) ▪ 周有德 ( 1668年1月30日 - 1670年2月6日)
▪ 金光祖 ( 1670年3月6日 - 1682年2月1日) ▪ 吴兴祚 ( 1682年2月1日 - 1689年8月8日)
▪ 石琳 ( 1689年8月19日 - 1702年12月17日) ▪ 郭世隆 ( 1702年12月17日 - 1707年1月23日)
▪ 赵弘灿 ( 1707年1月30日 - 1716年11月19日) ▪ 杨琳 ( 1716年11月25日 - 1723年9月9日)
雍正2年至6年
▪ 孔毓珣 ( 1724年4月26日- 1728年11月11日)
两广总督
雍正12年至光绪31年
▪ 马尔泰 ( 1738年8月30日 - 1744年8月10日) ▪ 那苏图 ( 1744年8月10日 - 1745年5月14日)
▪ 策楞 ( 1745年5月14日 - 1748年10月28日) ▪ 尹继善 ( 1748年10月28日 - 11月24日)
▪ 硕色 ( 1748年11月24日 - 1750年2月9日) ▪ 陈大受 ( 1750年2月9日 - 1751年11月14日)
▪ 阿里衮 ( 1751年11月14日 - 1753年2月24日) ▪ 班第 ( 代理,1753年2月24日 - 10月16日)
▪ 鄂弥达 ( 1735年1月5日 - 1738年8月30日) ▪ 策楞 ( 1753年10月16日 - 1754年5月3日)
▪ 杨应琚 ( 1754年5月3日 - 1757年8月31日) ▪ 鹤年 ( 1757年8月31日 - 1758年1月14日)
▪ 陈弘谋 ( 1758年1月14日 - 1758年5月27日) ▪ 李侍尧 ( 1758年5月27日 - 1761年5月27日)
▪ 苏昌 ( 1761年5月27日 - 1764年7月22日) ▪ 李侍尧 ( 1764年7月22日 - 1777年2月25日)
▪ 杨景素 ( 1777年2月25日 - 1778年3月19日) ▪ 桂林 ( 1778年3月19日 - 1780年1月11日)
▪ 巴延三 ( 1780年1月11日 - 1784年2月20日) ▪ 舒常 ( 1784年2月20日 - 1785年2月26日)
▪ 孙士毅 ( 1785年2月26日 - 1785年9月1日) ▪ 富勒浑 ( 1785年9月1日 - 1786年5月23日)
▪ 福康安 ( 1789年2月19日 - 1793年9月14日) ▪ 长麟 ( 1793年9月14日 - 1796年7月5日)
▪ 朱圭 ( 1796年7月5日 - 1796年9月29日) ▪ 吉庆 ( 1796年9月29日 - 1802年12月17日)
▪ 长麟 ( 1802年12月17日 - 1803年1月26日) ▪ 倭什布 ( 1803年1月26日 - 1805年1月30日)
▪ 那彦成 ( 1805年1月30日-1805年12月12日) ▪ 吴熊光 ( 1805年12月12日 - 1809年1月6日)
▪ 永保 ( 1809年1月6日 - 1809年2月20日) ▪ 百龄 ( 1809年2月20日 - 1811年2月16日)
▪ 松筠 ( 1811年2月16日 - 1811年11月5日) ▪ 蒋攸铦 ( 1811年11月5日 - 1817年10月22日)
▪ 阮元 ( 1817年10月22日 - 1826年6月22日) ▪ 李鸿宾 ( 1826年6月22日 - 1832年9月14日)
▪ 卢坤 ( 1832年9月14日 - 1835年10月15日) ▪ 邓廷桢 ( 1835年10月15日 - 1840年1月21日)
▪ 林则徐 ( 1840年1月21日 - 1840年10月3日) ▪ 怡良 ( 1840年9月28日 - 1840年12月4日)
▪ 琦善 ( 1840年12月4日 - 1841年2月26日) ▪ 祁土贡 ( 1841年2月26日 - 1844年3月19日)
▪ 耆英 ( 1844年3月19日 - 1848年7月4日) ▪ 徐广缙 ( 1848年7月4日 - 1852年9月7日)
▪ 叶名琛 ( 1852年9月7日 - 1858年1月26日) ▪ 黄宗汉 ( 1858年1月26日 -
求历任两广总督名单
两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沿革
两广总督的前身为顺治元年所置的广东总督,当时总督驻广州,兼辖广西。
顺治十二年,总督府迁往梧州。
康熙二年,别置广西总督,广东总督移驻廉州。
次年,撤销广西总督,广西政务复归广东总督管辖,广东总督迁驻肇庆。
雍正元年,重设广西总督,次年再次裁撤。
雍正七年,为统一西南军事指挥权,镇压苗族起事,广西政务暂归云贵总督兼辖。
雍正十二年,广西政务仍隶广东总督管辖,更号两广总督。
乾隆十一年,两广总督迁回驻广州。
光绪三十一年起,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
历任总督
日期为由农历换算后的格里历日期
广东总督(兼辖广西,顺治元年至18年)
总督空位(1644年 - 1647年6月15日)
佟养甲(1647年6月15日 - 1651年)
总督空位(1651年 - 1653年7月12日)
李率泰 (1653年7月12日 - 1656年3月16日)
王国光 (1656年3月16日 - 1658年7月10日)
李栖凤 (1658年7月10日 - 1661年11月2日)
广东总督(专辖广东,顺治18年至康熙4年)
李栖凤 (1661年11月2日 - 1665年4月2日)
卢兴祖 (1665年4月2日 - 1665年7月4日)
广东广西总督(康熙4年至雍正元年)
卢兴祖 (1665年7月4日 - 1667年12月30日)
周有德 (1668年1月30日 - 1670年2月6日)
金光祖 (1670年3月6日 - 1682年2月1日
吴兴祚(1682年2月1日 - 1689年8月8日)
石琳 (1689年8月19日 - 1702年12月17日)
郭世隆 (1702年12月17日 - 1707年1月23日)
赵弘灿 (1707年1月30日 - 1716年11月19日)
杨琳 (1716年11月25日 - 1723年9月9日)
广东总督(雍正元年至2年)
杨琳 (1723年9月9日 - 1724年4月26日
广东广西总督(雍正2年至6年)
孔毓珣 (1724年4月26日- 1728年11月11日)
广东总督(雍正6年至12年)
孔毓珣 (1728年11月11日 - 1729年3月29日)
郝玉麟 (1729年3月29日 - 1732年3月21日
张溥 (署任,1731年10月14日 - 1732年2月25日)
鄂弥达 (1732年3月21日 - 1735年1月5日
代理: 1732年3月21日 - 10月17日
两广总督(雍正12年至光绪31年)
鄂弥达 (1735年1月5日 - 1738年8月30日)
马尔泰 (1738年8月30日 - 1744年8月10日)
庆复 (署任,1741年5月28日 - 1743年1月28日)
策楞 (署任,1743年1月28日 - 7月17日)
那苏图 (1744年8月10日 - 1745年5月14日)
策楞 (二次,1745年5月14日 - 1748年10月28日)
尹继善(1748年10月28日 - 11月24日)
硕色 (1748年11月24日 - 1750年2月9日)
陈大受 (1750年2月9日 - 1751年11月14日)
阿里衮 (1751年11月14日 - 1753年2月24日)
班第(代理,1753年2月24日 - 10月16日)
策楞 (三次,1753年10月16日 - 1754年5月3日)
杨应琚 (1754年5月3日 - 1757年8月31日)
鹤年(1757年8月31日 - 1758年1月14日)
李侍尧署任
陈宏谋 (1758年1月14日 - 1758年5月27日)
李侍尧 (一次,1758年5月27日 - 1761年5月27日)
苏昌 (1761年5月27日 - 1764年7月22日)
李侍尧 (二次,1764年7月22日 - 1777年2月25日)
杨廷璋 (署任,1765年7月22日 - 1767年4月24日)
杨景素 (1777年2月25日 - 1778年3月19日)
桂林 (1778年3月19日 - 1780年1月11日)
巴延三 (1780年1月11日 - 1784年2月20日)
舒常 (1784年2月20日 - 1785年2月26日)
孙士毅 (代理,1785年2月26日 - 9月1日)
富勒浑 (1785年9月1日 - 1786年5月23日)
孙士毅 (二次,1786年5月23日 - 1789年2月19日)
福康安 (1789年2月19日 - 1793年9月14日)
长麟 (一次,1793年9月14日 - 1796年7月5日)
朱圭 (1796年7月5日 - 9月29日)
吉庆 (1796年9月29日 - 1802年12月17日)
长麟 (二次,1802年12月17日 - 1803年1月26日)
由瑚图礼署任
倭什布 (1803年1月26日 - 1805年1月30日)
那彦 (1805年1月30日-12月12日)
吴熊光 (1805年12月12日 - 1809年1月6日)
永保 (1809年1月6日 - 2月20日)
百龄 (1809年2月20日 - 1811年2月16日)
松筠 (1811年2月16日 - 11月5日)
蒋攸铦 (1811年11月5日 - 1817年10月22日
阮元 (1817年10月22日 - 1826年6月22日)
李鸿宾 (1826年6月22日 - 1832年9月14日
卢坤 (1832年9月14日 - 1835年10月15日
邓廷桢 (1835年10月15日 - 1840年1月21日)
林则徐 (1840年1月21日 - 10月3日)
琦善 (署任,1840年9月28日 - 12月4日)
琦善 (1840年12月4日 - 1841年2月26日)
祁□ (1841年2月26日 - 1844年3月19日)
耆英 (1844年3月19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广缙 (署任,1848年2月3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广缙 (正式,1848年7月4日 - 1852年9月7日)
叶名琛 (1852年9月7日 - 1858年1月26日)
黄宗汉 (1858年1月26日 - 1859年5月4日)
王庆云 (1859年5月4日 - 10月7日)
柏贵 (署任,1859年5月4日 - 21日
劳崇光 (署任,1859年5月21日 - 10月7日)
劳崇光 (正式,1859年10月7日 - 1862年10月17日)
刘长佑 (从没到任,1862年10月17日 - 1863年2月14日)
晏端书 (署任,1863年2月14日 - 7月6日)
毛鸿宾 (1863年7月6日 - 1865年3月7日)
吴棠 (代理,1865年3月7日 - 13日)
瑞麟 (1865年3月13日 - 1874年10月17日)
代理: 1865年3月13日 - 1866年9月25日
英翰 (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9月2日)
张兆栋 (署任,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3月31日)
刘坤一 (1875年9月2日 - 1879年12月27日)
裕宽 (一次署任,1878年12月18日 - 1879年12月27日)
张树声 (一次,1879年12月27日 - 1882年4月19日)
裕宽 (二次署任,1879年12月27日 - 1880年5月20日)
裕宽 (三次代理,1882年4月19日 - 5月6日)
曾国荃 (1882年5月6日 - 1883年7月13日)
张树声 (二次,1883年7月13日 - 1884年5月22日)
张之洞 (1884年5月22日 - 1889年8月8日)
李瀚章 (1889年8月8日 - 1895年4月13日)
谭钟麟 (1895年4月16日 - 1899年12月19日)
1898年8月30日至11月1日正式官衔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
德寿 (代李鸿章,1899年12月19日 - 1900年5月24日)
李鸿章 (1900年5月24日 - 7月9日)
德寿 (二次代理,1900年7月9日 - 9月16日)
鹿传霖 (1900年9月16日 - 26日)
陶模 (1900年9月26日 - 1902年7月2日)
德寿 (三次代理,1902年7月3日 - 1903年4月18日)
岑春煊 (1903年4月18日 - 1905年7月23日)
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光绪31年至宣统3年)
岑春煊 (一次,1905年7月23日 - 1906年9月11日)
周馥 (1906年9月11日 - 1907年5月28日)
岑春煊 (二次,1907年5月28日 - 8月12日)
张人骏 (1907年8月12日 - 1909年6月28日)
袁树勋 (代理,1909年6月28日 - 1910年10月29日)
增祺 (广州将军代张鸣岐兼署,1910年10月29日 - 1911年4月14日)
张鸣岐 (1911年4月14日 - 11月8日)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有谁知道明末清初历任两广总督?
明朝两广总督(熊文灿之后的)
熊文灿 朱治涧 丁魁楚 朱英 杜永 沈犹龙 刘大夏 王泮
清朝
广东总督(兼辖广西,顺治元年至18年) 总督空位(1644年 - 1647年6月15日) 佟养甲(1647年6月15日 - 1651年) 总督空位(1651年 - 1653年7月12日) 李率泰 (1653年7月12日 - 1656年3月16日) 王国光 (1656年3月16日 - 1658年7月10日) 李栖凤 (1658年7月10日 - 1661年11月2日) 广东总督(专辖广东,顺治18年至康熙4年) 李栖凤 (1661年11月2日 - 1665年4月2日) 卢兴祖 (1665年4月2日 - 1665年7月4日) 广东广西总督(康熙4年至雍正元年) 卢兴祖 (1665年7月4日 - 1667年12月30日) 周有德 (1668年1月30日 - 1670年2月6日) 金光祖 (1670年3月6日 - 1682年2月1日 吴兴祚(1682年2月1日 - 1689年8月8日) 石琳 (1689年8月19日 - 1702年12月17日) 郭世隆 (1702年12月17日 - 1707年1月23日) 赵弘灿 (1707年1月30日 - 1716年11月19日) 杨琳 (1716年11月25日 - 1723年9月9日) 广东总督(雍正元年至2年) 杨琳 (1723年9月9日 - 1724年4月26日) 广东广西总督(雍正2年至6年) 孔毓珣(1724年4月26日- 1728年11月11日) 广东总督(雍正6年至12年) 孔毓珣 (1728年11月11日 - 1729年3月29日) 郝玉麟 (1729年3月29日 - 1732年3月21日 张溥 (署任,1731年10月14日 - 1732年2月25日) 鄂弥达 (1732年3月21日 - 1735年1月5日 代理: 1732年3月21日 - 10月17日 两广总督(雍正12年至光绪31年) 鄂弥达 (1735年1月5日 - 1738年8月30日) 马尔泰 (1738年8月30日 - 1744年8月10日) 庆服(署任,1741年5月28日 - 1743年1月28日) 策楞 (署任,1743年1月28日 - 7月17日) 那苏图 (1744年8月10日 - 1745年5月14日) 策楞 (二次,1745年5月14日 - 1748年10月28日) 尹继善(1748年10月28日 - 11月24日) 硕色 (1748年11月24日 - 1750年2月9日) 陈大受 (1750年2月9日 - 1751年11月14日) 阿里衮 (1751年11月14日 - 1753年2月24日) 班第(代理,1753年2月24日 - 10月16日) 策楞 (三次,1753年10月16日 - 1754年5月3日) 杨应琚 (1754年5月3日 - 1757年8月31日) 鹤年(1757年8月31日 - 1758年1月14日) 李侍尧署任 陈宏谋(1758年1月14日 - 1758年5月27日) 李侍尧 (一次,1758年5月27日 - 1761年5月27日) 苏昌(1761年5月27日 - 1764年7月22日) 李侍尧 (二次,1764年7月22日 - 1777年2月25日) 杨廷璋 (署任,1765年7月22日 - 1767年4月24日) 杨景素 (1777年2月25日 - 1778年3月19日) 桂林 (1778年3月19日 - 1780年1月11日) 巴延三 (1780年1月11日 - 1784年2月20日) 舒常(1784年2月20日 - 1785年2月26日) 孙士毅 (代理,1785年2月26日 - 9月1日) 富勒浑 (1785年9月1日 - 1786年5月23日) 孙士毅 (二次,1786年5月23日 - 1789年2月19日) 福康安 (1789年2月19日 - 1793年9月14日) 长麟 (一次,1793年9月14日 - 1796年7月5日) 朱珪 (1796年7月5日 - 9月29日) 吉庆 (1796年9月29日 - 1802年12月17日) 长麟 (二次,1802年12月17日 - 1803年1月26日) 瑚图礼署任 倭什布 (1803年1月26日 - 1805年1月30日) 那彦 (1805年1月30日-12月12日) 吴熊光 (1805年12月12日 - 1809年1月6日) 永保(1809年1月6日 - 2月20日) 百龄 (1809年2月20日 - 1811年2月16日) 松筠 (1811年2月16日 - 11月5日) 蒋攸铦 (1811年11月5日 - 1817年10月22日 阮元 (1817年10月22日 - 1826年6月22日) 李鸿宾 (1826年6月22日 - 1832年9月14日 卢坤 (1832年9月14日 - 1835年10月15日 邓廷桢 (1835年10月15日 - 1840年1月21日) 林则徐 (1840年1月21日 - 10月3日) 琦善 (署任,1840年9月28日 - 12月4日) 琦善 (1840年12月4日 - 1841年2月26日) 祁 (1841年2月26日 - 1844年3月19日) 耆英 (1844年3月19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广缙 (署任,1848年2月3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广缙(正式,1848年7月4日 - 1852年9月7日) 叶名琛 (1852年9月7日 - 1858年1月26日) 黄宗汉 (1858年1月26日 - 1859年5月4日) 王庆云 (1859年5月4日 - 10月7日) 柏贵 (署任,1859年5月4日 - 21日 劳崇光 (署任,1859年5月21日 - 10月7日) 劳崇光 (正式,1859年10月7日 - 1862年10月17日) 刘长佑 (从没到任,1862年10月17日 - 1863年2月14日) 晏端书 (署任,1863年2月14日 - 7月6日) 毛鸿宾 (1863年7月6日 - 1865年3月7日) 吴棠 (代理,1865年3月7日 - 13日) 瑞麟 (代理,1865年3月13日 - 1874年10月17日) 英翰 (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9月2日) 张兆栋 (署任,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3月31日) 刘坤一 (1875年9月2日 - 1879年12月27日) 裕宽 (一次署任,1878年12月18日 - 1879年12月27日) 张树声 (一次,1879年12月27日 - 1882年4月19日) 裕宽 (二次署任,1879年12月27日 - 1880年5月20日) 裕宽 (三次代理,1882年4月19日 - 5月6日) 曾国荃 (1882年5月6日 - 1883年7月13日) 张树声 (二次,1883年7月13日 - 1884年5月22日) 张之洞 (1884年5月22日 - 1889年8月8日) 李瀚章 (1889年8月8日 - 1895年4月13日) 谭钟麟 (1895年4月16日 - 1899年12月19日) 1898年8月30日至11月1日正式官衔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 德寿 (代李鸿章,1899年12月19日 - 1900年5月24日) 李鸿章 (1900年5月24日 - 7月9日) 德寿 (二次代理,1900年7月9日 - 9月16日) 鹿传霖 (1900年9月16日 - 26日) 陶模 (1900年9月26日 - 1902年7月2日) 德寿 (三次代理,1902年7月3日 - 1903年4月18日) 岑春煊 (1903年4月18日 - 1905年7月23日) 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光绪31年至宣统3年) 岑春煊 (一次,1905年7月23日 - 1906年9月11日) 周馥 (1906年9月11日 - 1907年5月28日) 岑春煊 (二次,1907年5月28日 - 8月12日) 张人骏 (1907年8月12日 - 1909年6月28日) 袁树勋 (代理,1909年6月28日 - 1910年10月29日) 增祺 (广州将军代张鸣岐兼署,1910年10月29日 - 1911年4月14日) 张鸣岐 (1911年4月14日 - 11月8日)
清朝最后一个两广总督是谁47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山东无棣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1898年师从名举岑春煊,颇得赏识。1900年后,随岑春煊赴陕西、四川、两广等地,历任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1910年因贿赂庆亲王奕劻而升任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顽固拥护帝制,反对民主共和,大肆捕杀革命党人。1911年4月指挥镇压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携款潜逃日本。袁世凯执政后回国,1915年因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被封为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张鸣岐逃往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与白坚武狼狈为奸,勾结日本特务。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公开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历任汉奸要职。1945年3月,日军濒于战败之际,张鸣岐又与王揖唐、殷汝耕等人发起乙酉法会,祈祷“大东亚战争必胜”。1945年9月15日在民众的一片声讨中死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清朝最后一个两广总督是谁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山东无棣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1898年师从名举岑春煊,颇得赏识。1900年后,随岑春煊赴陕西、四川、两广等地,历任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1910年因贿赂庆亲王奕劻而升任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顽固拥护帝制,反对民主共和,大肆捕杀革命党人。1911年4月指挥镇压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携款潜逃日本。袁世凯执政后回国,1915年因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被封为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张鸣岐逃往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与白坚武狼狈为奸,勾结日本特务。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公开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历任汉奸要职。1945年3月,日军濒于战败之际,张鸣岐又与王揖唐、殷汝耕等人发起乙酉法会,祈祷“大东亚战争必胜”。1945年9月15日在民众的一片声讨中死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直隶总督的历任总督
一、雍正朝1、李维钧:雍正二年十月由直隶巡抚迁,三年八月革职。任职十个月。2、蔡 珽:雍正三年八月由兵部尚书暂时署理直隶总督,九月调补吏部尚书。署理一个月。3、李 绂:雍正三年八月由广西巡抚迁,九月到任,四年十二月改任工部右侍郎。任期一年零三个月。4、宜兆熊:雍正四年十二月任,六年五月召回京。任期一年零五个月。5、何世璂:雍正六年五月由吏部右侍郎署理,七年二月卒。署理九个月。6、杨 鲲:雍正七年正月由直隶古北口提督署理,六月解职。署理近六个月。7、唐执玉:雍正七年六月以左都御史署理,九年九月病免。署理二年零三年月。8、刘于义:雍正九年九月以刑部尚书署理。十年七月,改署陕甘总督。署理十个月。9、王 暮:雍正十年七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10、李 卫:雍正十年七月以闽浙总督迁直隶总督,十一年十月调浙江筹划海塘工程。任期六个月。11、唐执玉:雍正十一年正月以刑部尚书带病署理,三月病逝在直隶总督任上。署理两个月。12、李 卫:雍正十一年四月回任,七月离任查阅古北口、宣化等处官兵。任期三个月。13、顾 琮:雍正十一年七月乙太常寺卿署理。八月离任。署理一个月。二、乾隆朝1、李 卫:雍正十一年八月回任,乾隆三年十月病休,寻卒。任期五年两个月。2、孙嘉淦:乾隆三年十月由吏部尚书署理,寻授直隶总督,六年八月改任湖广总督。任期二年零十个月。3、高 斌:乾隆六年八月由江南河道总督改任,七年七月离任。任期一年。4、史贻直:乾隆七年七月由吏部尚书署理,八年闰四月离任。署理九个月。5、高 斌:乾隆八年闰四月回任,十年正月因事奉召进京。任期一年零八个月。6、刘于义:乾隆十年正月以协办大学士暂署直督,二月离职。署理一个月。7、高 斌:乾隆十年二月回任,同年五月迁吏部尚书。任期三个月。8、那苏图:乾隆十年五月以两广总督调任,十四年七月卒。任期四年零两个月。9、陈大受:乾隆十四年七月初六以吏部尚书署理,九月十三日将督篆移交方观承,十月初一日起程还京。署理二个月零七天。10、方观承:乾隆十四年七月以浙江巡抚迁,九月十三日到任,二十年九月离任。任期六年。11、鄂弥达:乾隆二十年九月以刑部尚书署理,同年十二月离任。署理三个月。1:2、方观承: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回任,三十三年八月病免,旋死。任期十二年零七个月。13、杨廷璋:乾隆三十三年八月以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三十六年十月调任刑部尚书。任期三年零二个月。1:4、周元理: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以山东巡抚迁,四十四年三月被罢官。任期七年零五个月。1:5、英 廉:乾隆四十四年三月以协办大学士署理。署理二个月。16、杨景素:乾隆四十四年三月由两广总督调任,五月到任,十二月死。任期七个月。17、周元理: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以左都御史署理,四十五年迁工部尚书。18、袁守侗:乾隆四十五年任,四十六年十一月丁母忧去职。任期二年零十一个月。19、英 廉: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以东阁大学士署理,同月回任。署理十五天。20、郑大进: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以湖北巡抚任,四十七年十月卒。任期一年。21、英 廉: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以大学士署理。署理十天。22、袁守侗: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复授直隶总督,四十八年五月病死。任期七个月。23、刘 墉: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以工部尚书署理。署理二十天。24、刘 峨:乾隆四十八年五月由广西巡抚迁,五十五年二月离任。任期六年零六个月。三、嘉庆朝1、梁肯堂:乾隆五十五年二月由河南巡抚迁,嘉庆三年正月改刑部尚书。任期八年。2、胡季堂:嘉庆三年正月以刑部尚书授,五年十月病免。任期二年零九个月。3、颜 检:嘉庆五年十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护理十天。4、姜 晟:嘉庆五年十月由湖广总督调任,六年六月革职。任期八个月。5、熊 枚:嘉庆六年以刑部左侍郎署理。约署理十天。6、陈大文:嘉庆六年六月同山东巡抚迁,七年四月以病免。任期十个月。7、熊 枚:嘉庆七年四月以刑部左侍郎署理,五月迁刑部尚书。署理一个月。8、颜 检:嘉庆七年六月以河南巡抚署理,九月实授,十年六月降调。任期三年。9、熊 枚:嘉庆十年六月以工部尚书署理。约署理十天。10、吴熊光:嘉庆十年六月由湖广总督改任,九月调任两广总督。任期三个月。11、裘行简:嘉庆十年九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十月迁兵部侍郎,署理直隶总督,十一年九月卒。署理一个月。12、秦承恩:嘉庆十一年九月以刑部尚书署理。署理半月。13、温成惠:嘉庆十一年十月以福建巡抚署理,十二年九月实授,十八年九月降职调京。任期八年。14、章 煦:嘉庆十八年九月以工部尚书署理,十九年二月回京。署理五个月。15、那彦成:嘉庆十九年二月以陕甘总督改任,二十一年六月革职。任期二年零四个月。16、托 津:嘉庆二十一年六月以东阁大学士署理。署理约十五天。17、方受畴:嘉庆二十一年六月由河南巡抚迁,道光二年正月病免。任期六年。四、道光朝1、长 龄:道光二年正月以陕甘总督署理,不久回任陕甘总督。署理二十天。2、屠之申:道光二年以直隶布政使护理。3、松 筠:道光二年正月以吏部尚书署理。约署理十天。4、颜 检:道光二年正月以福建巡抚迁,三年四月召回京城。任期一年零四个月。5、蒋攸铦:道光三年四月以刑部尚书授,五年十月回京。任期二年零六个月。6、那彦成:道光五年十月以陕甘总督两次调任直隶总督,七年十一月离任。任期二年零一个月。7、屠之申:道光七年十一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护理期一年零五个月。8、松 筠:道光九年四月以礼部尚书署理,六月调京。署理二个月。9、那彦成:道光九年六月回任直隶总督,十一年二月革职。任期一年零八个月。10、王 鼎:道光十一年二月以户部尚书署理。约署理半个月。11、琦善:道光十一年二月以四川总督调任,十七年三月丁母忧加籍。任期六年零一个月。12、穆彰阿:道光十七年三月署理。13、琦善:道光十七年六月回任,二十年八月赴粤。任期三年零二个月。五、咸丰朝1、讷尔经额:道光二十年八月以陕甘总督署理,二十一年实授,咸丰三年九月革职。任期十三年零一个月。2、桂 良:咸丰三年九月以兵部尚书授,六年十二月迁东阁大学士。任期三年零三个月。3、谭廷襄:咸丰六年十二月以陕西巡抚署理,八年三月实授,六月革职。任期一年零三个月。4、瑞 麟:咸丰八年六月以工部尚书署理,不久回京任户部尚书。署理约十天。5、庆 祺:咸丰八年六月以盛京将军授,九年二月卒。任期八个月。6、文 煜:咸丰九年二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约护理十天。7、恒 福:咸丰九年二月以河南巡抚迁,十一年正月病免。任期一年十一个月。六、同治年间1、文 煜:咸丰十一年正月以山东巡抚署理,不久实授,同治元年十二月革职。任期一年十一个月。2、崇 厚:不详。3、曾国藩:同治二年三月调任盛京将军。署理三个月。4、刘长佑:同治二年三月以两广总督改任,六年十月革职。任期四年零八个月。5、官 文:同治六年十一月以文华殿大学士署理,七年七月卸任。署理八个月。5、曾国藩:同治七年七月由两江总督改任,九年九月调回两江总督。任期二年零二个月。七、光绪年间1、李鸿章:同治九年九月以湖广总督调任,光绪八年三月丁母忧离任。任期十一年零六个月。2、张树声:光绪八年三月以两广总督署理,九年六月回任两广总督。署理一年零三个月。3、李鸿章:光绪九年六月回任署理,十年八月授,二十一年正月召回京。任期十一年零七个月。4、王文韶:光绪二十一年正月由云贵总督调任,二十四年四月召回京。任期三年零三个月。5、荣禄:不详。6、袁世凯: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以大学士署理,五月授,八月召回京。任期四个月。7、袁世凯:光绪二十四年八月, 由直隶按察使护理。仅护理三天。8、裕 禄: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以礼部尚书授,二十六年七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自杀身亡。任期一年十一个月。9、廷 雍::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十月,因袒护义和团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10、李鸿章: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以两广总督调补,二十七年九月卒。任期一年零二个月。11、周 馥: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护理约一个月。12、袁世凯:光绪二十七年九月由山东巡抚署理,二十八年五月授,九月调离。任期一年。13、吴重熹::光绪二十八年九月由直隶布政使护理。护理四十天。14、袁世凯:光绪二十八年底回任,三十三年召京。任期四年。八、宣统年间1、杨士骧:光绪三十三年七月由山东巡抚署理,三十四年六月授,宣统元年五月病死。任期一年十一个月。2、那 桐:宣统元年五月以大学士、外务部会办大臣署理。署理半个月。3、端 方:宣统元年由两江总督改任,十一月革职。任期六个月。4、崔永安:宣统元年十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护理约二十天。5、陈夔龙:宣统元年十月由湖广总督改任,三年十二月病休。任期二年零二个月。6、张镇芳:宣统三年十二月,以湖南提法使署理。署理仅十天,清帝逊位。扩展资料:清朝知名的直隶总督介绍:1、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称“李中堂”。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2、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隶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