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浮躁的社会

时间:2024-03-12 23:14:08 编辑:莆仙君

做人太浮躁,怎样静心?

每个人都有浮躁的时候,所以我觉得,当自己浮躁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心静下来。当然啦我也知道要把自己心静下来是不容易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努力的去试着把自己的心静下来,不能让自己一直太浮躁,这样子反而会对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我觉得我到时候几个方法可以说出来,大家试一试。首先呢我觉得旅行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我相信,大家可能都会用到。因为我见很多人如果觉得心情很乱很烦,想把心静下来,想清楚一些事情的话,都会选择去旅行,找一个地方好好静一下,自己想清楚一些事情。而且呢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你想啊,去到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可以改善一下自己的心情,见到的世界会变得更大,眼界更宽阔,然后让你心烦的事情你会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去找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这种地方往往能更让人把心静下来。还有一种方法呢我觉得也是可以试一下的,就是可以去找长辈谈一下心。为什么要找长辈呢?因为,长辈他们经历的事情比你的还要多,有时候他们说给你的道理你会更能接受。同样的道理,长辈说和同龄人说,你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当你做人浮躁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能听不下同龄人的建议。所以说嘛你可以和长辈们聊一聊天,然后问一下他们的建议。这样子的话,你的心会更容易的静下来。希望我给大家讲的这两种静心的方法,可以对你们有效。其实做人不可能一直静心,肯定是有一段时间是浮躁的,那么如果当自己遇到了这个浮躁的时候,不要着急,想办法让自己把心静下来就好。

在这繁杂的社会,如何做到静心养心?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内心也越来越浮躁,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精神问题。如何在这个喧嚣的世果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下面的几个方法能有效地帮助我们静心。以德养心。“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更是养生的手段。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如参加义务劳动等,虽是小事,但也就实现了助人为乐,自己快乐。以仁养心。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概括为恭、宽、信、智、敏、惠、忠、恕、孝等。一个人如果能仁全如此,其心境必定欣慰和宽松,而不是懊恼、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惧,因此,“仁者寿”。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损害健康。所以应该做到心怀宽容,乐善好施。易性养心。“笑口常开,青春常在。”人生在世,难保无忧,关键是好使大过,勿令太久。中医“易性”的养心法恰是“对症”良方。可以带孩子放放放风筝,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陶冶性情,使自已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机。也可以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式,来排除内心的悲愤、忧愁等不良情绪,达到内心平衡。哲理养心。哲理养心,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总结与力行的“六然”、“四看”堪可借鉴。“自处超然”,即超然达观;“处人蔼然”,即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即澄然明志;“失意泰然”,即不灰心丧志;“处事断然”,即不居功自傲。“四看”是“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事临急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哲理养心与德、仁相辅相成,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表现。正确待人待已,做好本职工作,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也是内心平和的前提。素情养心。要保持一颗单纯的心。想想看孩子们为什么容易得到快乐,因为他们单纯,能做到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就能拥有一份率真的快乐。凡事不要去想那么多,不要去计较那么多,把心沉下来,让整日奔波的你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拥有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家认为应该怎么让浮躁的内心安静下来?

现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焦虑时代,怎么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由于社会不断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在生活或工作当中经常会感觉到生活节奏太快,让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浮躁,其实我觉得首先想要让这种浮躁的心安静下来的话,我们必须先做到,让自己的生活安静下来,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的工作或生活节奏有多么的快,我们都应该抽时间先让自己休息一下,我记得无论是任何一种休息心理的方法,首先要做的都是让自己先安静下来,因为如果不安静下来的话,我们的心灵就会受到其他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的话不要谈提升心灵,甚至连让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不可能,所以我建议大家找一个安静的时间,让自己休息一下。除此之外,以下几个方法我认为也可以试一试: 1、释放自己的压力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那么想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的话,首先要释放自己的压力,只有释放压力过后,我们的心才有可能安静下来,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你就可以到一些安静的咖啡厅去坐一坐,喝一喝咖啡,听一听音乐。2、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旅游我一直认为旅游是一个特别好的自我净化和安静的方法,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就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旅游一下看一看,比如说我就喜欢经常到有海的地方去旅游,因为每次我看到大海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特别渺小,这时我会觉得我的心变得越来越宁静了。3、活出真正的自己另外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活着,这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命题曾经困扰了某些哲学大师非常多的时间也没有找到一个结果,不过在我偶然的一次听到过一个得道高僧讲经的时候却茅塞顿开,那就是活着就是活好自己所在的每一天,所谓云门日日是好事,穿衣吃饭是修行。我建议大家也要活好自己的每一天。

怎么静下心来看书,感觉我心情很浮躁

人为什么会产生浮躁的心理呢?
  1.从社会方面讲,主要是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2.从个人主观方面来看,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气死人”。通过攀比,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因而使人们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必须予以纠正。

克服浮躁,脚踏实地,有容乃大、戒娇戒躁、不紧不慢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真正的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工作,我们做的会比现在后很多。


面对浮躁的社会,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几乎不可能了。但是你可以尽量让自己不浮躁。就像主席说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你能做到的是努力让自己不被社会淘汰。想要不被淘汰,那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想要不被淘汰,那就让自己努力奋斗,想要不被淘汰,那就让自己保持初心。有很多人会忘记初心是什么,但是很多时候,只要你回头看一看,你就可以看到你的父母,看到你的家人。或者上网看看,世界上还有许多人过着不好的生活,自然灾害到处都是,山区儿童依旧缺衣少食,那些失孩子的父母也依然顽强生活着。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喜欢做一件事,没关系啊,没有触及到自己底线的,没关系,我都能做。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总有一天会成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离开大城市,去看看其他人的生活。多读书,多思考,多增强自己的精神层面,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人产生怠惰之情。要学会包容,要安稳好自己的心态,要正确看待这个社会,要明白自己的定位。有时候喝喝鸡汤也不错嘛。

...的学习好乖娃到如今的不如“伤仲永”时常烦恼,是父母家庭教育...

伤仲永(伤,是“怜惜”的意思。伤仲永,即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作者: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作者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姓名、身份、家世。)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肃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作“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养父母”,是“孝”的表现,“收族”,是“仁”的表现。五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志向,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难怪人们在赞扬之余,还特地把这首诗送给本乡的读书人去看,让他们来评定。)为意,传一乡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观之。自是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常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只有两年(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当在明道二年(1033)。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先人”。),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指王安石)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终于成为普通人,是他受到的后天的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意义:人的天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经过后天的不断的学习。)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北宋大臣。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父王益,进士出身,长期在今江西、广东诸州县任职,卒于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全家举迁后久居不去,江宁成为第二故乡。幼随其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出任潍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判官。庆历七年(1047),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知县,遍访东西14乡,部署水利兴修,创导贷谷与民(为“青苗法”之发端),政绩有声,且对理财必须“资之天地”(即靠发展生产)有独特的见解。皇佑三年(1051)再调任舒州(今安徽怀宁)通判。时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闻其文辞政事有声,交表推荐,均以“家贫口众”不愿就翰林馆职,其间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坚请离京出任东南地方官吏,“得尽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点江南东路(治饶州,今江西波阳)刑狱,不久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书》,力言当从培养、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着手改革吏治,兼及理财、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实为后来变法的早期纲领或理论雏形。仁宗赞其文才,拔为知制诰,然对改革不加采纳。再上《时政疏》(又名《本朝百年无事札》;一说呈于熙宁元年,神宗时,强烈呼吁及时改革,“有为之日,莫急于今日;过今日臣恐有无所及之忧”。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丧回江宁守制,离职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次年改元熙宁。由江宁知府改任翰林学士,应神宗之召,力主变法。熙宁二年(1069)二月,出任参知政事,入主制置三司条例司,准备变法。吕惠卿亦于同时被任为条例司检详文字,成为王安石变法行政副手。是年颁行均输法、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神宗罢制置三司条例,权归中书。颁行保甲法与募役法(先在开封府试行)。此后三年内渐次颁行贡举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与置将法;免役法在开封府试行次年即推行至全国。熙宁七年(1074),因外有文彦博、司马光,内有三后(仁宗后、英宗后与神宗皇后)激烈反对新法,郑侠献《流民图》危言耸听,又加新法要员吕惠卿与曾布互争失和,神宗权罢新法,愤而辞职凡六次,出知江宁府,离相位而去。次年二月,复相,终因与神宗不合,变法进展困难,一年不到,再次辞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封爵荆国公。晚年好佛,闲赋以著述《字说》为娱,仍不忘变法。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次年,哲宗改元“元佑”,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先后罢免役、青苗法。是年四月病逝。谥“文”,故史称“王文公”。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辑本等传世,余佚。译文:金溪地方有个方仲永,时代从事农业,仲永长到5岁,从来不曾见过书写的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向邻居就近借来给了他。当即写了四句诗歌,自己在诗后写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供养父母、家庭和谐作为内容,他的诗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从此,只要别人指着事物让他作诗他马上就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学习观看的地方。同乡人感到很惊奇,渐渐地用宾客之礼来款待他的父亲,还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整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人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当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已经不能相当我以前听说的了。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乡,再来到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人们说:“仲永的特异之处已经消失了,完全如同常人了。”我说:“仲永之所以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既然是先天得到的,就胜过有才能的人。之所以成为普通的人,是因为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有先天的资质,这么好的一个贤才,没有得到后天教育,变成普通人。我们没有先天的资质,本来就普通。如果我们又不接受后天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一、词解1.隶:属于;2.世隶根:世代从事农业生产;3.未尝:不曾;4.求:要求5.异:感到奇怪;6.借旁近:就近借来;7.与:给;8.书:写;9.为:写;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11.观:看;12.自是:从此;13.是:这、此;14.就:完成;15.或:有人;16.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17.邑人:同乡人;18.乞:讨;19.利其然:贪图这样;20.扳:强要;21.环谒:到处拜访;22.使:让;23.从:跟从;24.称:符合;25.泯然:消失的样子。二、句解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译:父亲感到十分奇怪,就近借来给仲永。2.并自为其名,其实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并且自己在事后写上了名字,他的诗把奉养父母、和谐的相处作为诗的内容。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译:从此只要别人指着东西就能写诗,马上完成,它的文辞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同乡人感到奇怪,逐渐用宾客之礼款待他父亲;有人还用钱来乞讨仲永的诗。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父亲贪图这样,硬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6.不能称前时之闻。译: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符合。7.泯然众人矣!译: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以成为普通人。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有天赋,比起力学而成的人要优秀得多;然而最终还是和沦落为平常人,那是因为没有受到常人所受的教育的结果。他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只因为没有受到教育培养,尚且沦为普通人一样;现在一般说来天分不高的人自然是很多的,如果再不加以教育培养,恐怕会连一个平常人都不如吧?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写叙事部分,略写议论部分。在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略写他才能衰退时期的情形。这样安排是符合作者意图的。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为什么哀伤、哀怜?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但这不能怪仲永,他毕竟是个孩子;这全部责任都应当由贪财的父亲来承担,因为他剥夺了仲永的学习机会。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有两点用意:第一,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第二,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根子、因为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逐渐衰退(“今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至丧失殆尽(“泯然众人”),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用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用不着多说了。可以问问老师,上课好好听,我相信你会明白的!


教育孩子的烦恼和原因

以前,没成家的时候,总是觉得教育孩子没什么难的,但现在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烦恼便不期而至。
今天,在单位的时候,许多同事议论自己的孩子,我也参与其中,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今后教育孩子的形势感到不容乐观。
听同事们说自己孩子的时候,无论是男同事还是女同事,在他们的嘴里,即使他们的孩子犯了最严重的错误,他们也是以一句“他们还是孩子”为这些调皮的孩子推脱责任,真应了那句话,孩子还是自己的好。
不错,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在孩子的身上操的心也越来越多,但我们 作为家长,有没有好好地想一想,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做得是否正确呢?我们的行为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有的同事说,他们的孩子打自己的父母,有的孩子竟然往自己的姥姥姥爷身上尿尿、往被窝里尿尿,许多家长竟然也觉得这是孩子的能耐,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任其下去,这样的孩子会怎么样?
有的同事说我们的孩子脾气非常大,可犟了,不依着他就在地上打滚,最终只好妥协了;有的孩子几岁了,还让家长喂、让家长给穿衣服……,我们在说这些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让孩子任意妄为呢?
和许多同事聊天,在他们的嘴里,总是能听到对孩子的那种浓浓的爱。但由这种浓浓的爱中所显现的问题也着实让我们担忧,我们未来的小皇帝、小公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究竟会怎样呢?
我是一个年轻的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知之甚少,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对他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看在眼里,尽管采取了一些办法,但效果也不是很显著,就一个字“惯”。你在这边说,那边当妈的不让了,当爷爷奶奶的不让了,当姥姥姥爷的不让了,你说你还能怎么管吧?我们家的孩子自小吃饭就没养成好习惯,只要吃,躺着也可以,现在一吃饭,总是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来不愿意吃,挑食厌食,让大人着急呀。但就你一个人着急又有什么用呢?有时候看着来气,就打几下,这下可惹马蜂窝了,大家伙一齐上,我只好甘拜下风了。现在孩子都知道躲着我,看见我就赶紧跑了,你说急人不急人吧。
孩子一天天长大,问题也越来越多,怎样让孩子长好身体呀,怎样让孩子学习好呀,怎样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呀?中国的父母可真够累的。我现在也是没好办法,只好顺其自然了,还是那句话吧:成人不用管,管死不成人,就做一回阿Q吧。


  • 上一篇:mybaby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