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蔡挺 的全诗翻译
寒霜降落的拂晓,塞外古道,寒气袭人,衰草连天。汗马在风中嘶鸣,大雁在晓风残月中纷飞。战士们身着铠甲泛着清冷的寒光。 军乐悲壮,从军者都道皇恩浩荡难以回报。他们意气风发,谈笑风生,边城里洋溢着乐观昂扬的气氛。这些双鞬中盛满了弓弩的战士原来是豪侠尚武的山西少年。 军营里谈笑风生。现在刁斗寂静,烽火一把,边疆安宁无事。 皇上对边关之事极为关注,天威浩荡,震慑海内,对敌寇予以宽容,暂时不予征讨。青春在逐年流逝,华发早生,凉意阵阵。有谁会念及玉门将士为保卫边境的安宁已经年华不再了?幸而天下太平,还可以开怀畅饮,纵情欢乐。
喜迁莺 蔡挺翻译
喜迁莺 蔡挺
霜天清晓。
望紫塞古垒,寒云衰草。
汗马嘶风,边鸿翻月,垅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难报。
塞垣乐,尽双鞬锦带,山西年少。
谈笑。
刁斗静。
烽火一把,常送平安耗。
圣主忧边,威灵遐布,骄虏且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
太平也,且欢娱,不惜金尊频倒。
这首《喜迁莺》慷慨雄豪,是作者人品与词品的绝妙象喻。
《宋史》本传说蔡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在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
上片从平淡处入手,以边塞秋景自然引起。此处的景物都是虚写 ,旨在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衰蓬。继之而下的“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在眼前。
“陇上铁衣寒早”一句,以“陇上”和“寒早”与前面的秋景相应和,同时自然地以“铁衣”二字引出戌边上卒。因此,这之后便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 。“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而当时仁宗皇帝对戍边士卒也能体恤。据《宋史·仁宗本纪》载,庆历二年冬 ,诏恤将校阵亡,其妻女无依者养之宫中;四年六月,诏诸军因战伤废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给米人三斗;五年三月,诏边兵第赐缗钱。朝廷如此,将士们自然会舍生忘死加以报效,因此他们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于是,作者吟出“塞垣乐,尽橐鞬锦领 ,山西年少”这样有激情、有气势的词句。
橐鞬是装甲胄、弓箭的袋子,锦领指战袍。这里是说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因何特指山西?这是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上片由写景到写人,情绪则由低抑到高昂。下片“谈笔”二字须与“刁斗静”相连理解,才能得其真意,这不是一般生活中的谈笑,而是说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当然,就宋与西夏之间的当时局势说,还只是做到了紧守边关,保得边境无事。“刁斗静”是说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也是这个意思。唐代边塞烽火台每夜放烟一炬,称为“平安火 ”。这几句一方面写出了当时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对前面表现出来的昂扬士气做了一个不露痕迹的补充收结。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这几句是说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 ,不用武力去镇压 ,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这三句又为后面的两句作好铺垫 。“岁华向晚愁思 ,谁念玉关人老”二句,一反前情 ,忽作悲愁之语。其实,这正是词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的结果 。由于作者后半生多在穷荒边塞 ,且多属太平时期,因此,他自然会生出岁晚难归、年华空逝的叹息。
全词以“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作结,对前面表露出的两种不同情绪都起到了回应的作用。一方面,因为边境平静,使得少年壮士有此“金樽频倒”的豪情。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因归去无望,暂且把酒自宽的情绪。
这首边塞词气势昂扬,因有作者经历为本,其豪情则更为真切感人。
诗词赏析
伤心旧时汉家月,又随离人照宫阙。玉树还开昔时花,蛛网犹锁铜心结。
山河几回换新装,风雨不时敲窗槅。长歌须向天涯发,莫对樽前击缶缺。
鉴赏为:
离开古国的流浪之人,看着明月想起旧时的家。古国的树依然开着相同的花,只是门上早已布满蛛网。
朝代更迭,山河破碎。男儿有志应该在四方,莫要独自喝酒可这悲伤地歌曲。
这首诗应该是抒发的那种对古国的思念。流浪在外的人,时时思念自己的故乡,想起故乡的惨淡景象,心里更是悲伤
中国历史上还有世界历史上年份尾数为6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公元前776年·古希腊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亚召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公元1286年·《农桑辑要》颁行,为中国现存最古的官修农书公元1436年·朝鲜以铅活字排印《通鉴纲目》,为世界最早的铅活字印刷书籍公元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成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316年,匈奴攻入长安,西晋灭亡公元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公元1276年,元灭南宋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公元1866年,第一次国际日内瓦大会公元1936年,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