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张志和书法

时间:2024-03-13 04:21:13 编辑:莆仙君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文化名人

  (一)张衡(公元78-139) 字平子,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科技发明家,文学家。117年制造出世界最早的用水力推动的浑天仪(现藏于南京紫金山天文馆),之后造出第一台测量地震的地动仪(早于欧洲1700年)以及气象仪器候风仪(类似于西方的风信鸡,但早1000多年),此外,指南车、会飞的木雕、活动日历等很多当时领先于世界的发明都出自张衡之手。科技著作有专门解释浑天仪运行原理的《浑天仪图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解释月食成因的人,著有天文著作《灵宪》,这些伟大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在数学上,张衡著有《算罔论》(已失传),他计算的圆周率是3.1622,虽不够准确,但在18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确的计算的确十分令人惊叹。地理学上,他绘制的地图十分先进,流行了几百年。同时,张衡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二京赋》是京都大赋的极致,堪与辞赋大家的作品比肩,《四愁诗》、《归田赋》等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绘画方面他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成就非凡。张衡以其耀眼的科技发明和多面的全才令人景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语:“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所罕见。”
  (二)蔡邕(公元133-192)字伯喈,今河南杞县人。蔡邕广博典籍,是东汉时期广学无所不逮的文化巨匠,曾拜中郎将,故世称“蔡中郎”。《后汉书》关于他的记载:“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蔡邕是一个艺术全才,书法成就卓然,自成一家,字体工整秀丽,创造的“飞白书”独具一格,影响深远。他的碑文纂刻“骨气通达,爽爽为神”,作品有《六经碑石》等。作为杰出的音乐家,他通晓音律,对琴很有研究,焦尾琴就是他的发明。蔡邕的文学成就也十分突出,作品很多,艺术水平也居于魏晋大家的行列,比较著名的有《述行赋》,《翠鸟诗》等。蔡邕同时是东汉享有盛名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有《讲学图》,《小列女图》等,可惜大都散佚不传。作为魏晋时代少有的博学之才,蔡中郎在当时是非常有名气的人物,受到很多学士的追随,他的女儿蔡文姬同样也是多样皆通,这与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蔡中郎的光芒同时也会引来其他文人、同行的嫉妒,最终这位文化巨人被司徒王允陷害至死,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十分可惜。
  (三)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画家,书法家,音律专家。他九岁能诗文,21岁中进士,多才多艺,名动京师。诗歌上开唐代山水田园一派,成就很高,作品意境清旷苍秀,静谧幽美,充满禅趣,诗风清丽自然,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很多名句争相传诵,被认为是盛唐时期成就仅次于李,杜的诗歌大家,号称“诗佛”。王维另一个可与诗歌并行的成就便是他的绘画成就,他首创泼墨山水画,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基础,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历代在山水画上占主流的人物都受了王维的影响,他的文人画理论也为后代继承并发扬,被尊为文人画的前辈和“南宗画派”之祖。他把诗与画两种艺术的意境巧妙的相互融会,做到了诗有画境,画有诗意的艺术特色,为历代文人所激赏。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法上王维主要工于草书和隶书,自成一体。他还娴于丝竹音律,懂得作乐。此外在文学上他的散文和政论也很出色。后期罢官归隐山林,读禅讼佛,他的字就是取自于佛教的维摩诘居士(博学之士),而他也作到了真正的博学,隐士的情怀与淡薄的人格也是后世文人所标榜与效仿的一种精神境界。
  (四)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著名词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被后人传诵千古的名句就是出自这位懵懂皇帝之手,作为文学家,他是一流的,作为帝王,他却是末流的,因为南唐这个小国就是在他的手中埋葬的。“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便是对这位才子的真实评价。李煜的诗词现存约四十首,数量不多,但每首都是精品,每一句都透露着他的纯真的性情与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他国破家亡后的作品,譬如《虞美人》、《乌夜啼》、《浪淘沙》等等,都历来为人赞叹不已,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婉约词成就足以雄视百代,对后世也影响颇深,博得了“千古词帝”的雅号。李煜才华横溢,书法、绘画、音乐、歌舞无所不通,他的书法“遒劲如寒松霜竹”,他的风景画“远过常流,高出意外”,他能够创作乐曲和歌舞,可惜都没有作品流传下来。样样精通的他却惟独不会搞政治,做皇帝,他的这些才华都用在了与宫中的嫔妃们娱乐消遣上了,完全不理会宫外的世界,也不关心国家的安危,待到赵匡胤的大军席卷而来时,这位才子的生命也终结了,他在狱中被赐鸩酒毒死。如果历史让李煜不做君主,做文人,那么他的文学成就将更为绚烂夺目,他的艺术全才也能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展现,他尽可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大家,可是现在,我们只能慨叹这位全才帝王的哀婉命运了。
  (五)沈括(公元1031-1095)字存中,今杭州钱塘人,北宋博学多才的科学巨人。在担任司天监职位期间主持了多次天文观测,发现了肉眼看到的太阳比实际高度要大这一空前创见,改进了浑天仪,景表等仪器在历法上的成就尤为伟大,创制了《十二气历》,是我国历法上的一项独特创造,对农业和手工业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西方直到800年后在英国才出现类似的《萧伯纳历》。数学上发明了“隙积法”和“会圆术”,均是数学史上的重要计算方法,还第一个提出了求弓形弧长的公式。物理学上他的地磁偏角理论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的早400多年,还通过实验对小空成像,凹面镜成像做了系统的描述。地理学上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流水侵蚀理论的人,第一个发现石油并命名的人,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抄》详细地展现了我国北部边疆的地理风貌。在历史方面他记录了历代科技发明及其发明者,是唯一记录了毕升与活字印刷全过程的人,贡献巨大。文学上著有《沈存中诗话》,可惜已失传。沈括还在医学、生物学、考古、音乐、美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涉猎,比如他纠正了历代医书药典里的一些错误,还对音乐与美术进行了专门论述,他的所有成就都记在了《梦溪笔谈》一书中,可谓宏富巨制。另外,沈括还出使过契丹,防止了契丹攻宋,指挥了多次胜利的战役,立下很多功劳,可见他不是一个只专于文化的文人,还是个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冠以博学之名,实不为过。
  (六)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一代文学之宗,宋代文学领域的泰斗,书法家,画家,文学理论家。苏轼从小研读经史,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一生都在朝野政治中颠沛流离。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诗、词、散文都代表北宋最高成就。散文上自成一家,创作风格为后世效仿,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诗歌创作颇丰,风格多样,是宋四家之首特别是作为一代词宗,他的词作气势宏伟,俊美飘逸,开创了宋词第一大派—豪放派,对词体与词境的开拓更是影响深远,并留下了许多佳句流传后世。他提出了很多文学理论观点,对诗、词、文等各种文体的创作都有自己的创见与论述供后人学习应用。苏轼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米芾、蔡襄、黄庭坚齐名,擅长行书和楷书,也自成一家,驰名天下。陆游、李纲、张之洞均学习他的书法,可见影响之深远。绘画造诣也极高,擅长画墨竹,提出“士人画”概念,重视神似,远承王维,为后代文人画奠定了基础。他还在金石、农田水利、教育、数学、医药、烹饪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建树。总之,苏轼在许多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地位,他典型文人士大夫的品格气质与多才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后人辑有《东坡文集》。
  (七)赵佶(公元1082—1135)号宣和主人,即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诗人。他的经历让人想到了李煜,两人都不是当皇帝的料子,而是艺术家的苗子,都是艺术全才,同样也都是是亡国之君。北方蛮族金人的金戈铁马踏平了北宋的天地,俘虏了赵佶和他的儿子,他最终被囚禁致死。宋徽宗作为皇帝是不成功的,但作为艺术家确是大有成就,他不同于历史上的那些附庸风雅的皇帝,而是真正具备艺术家的品格水准,非其他能比。徽宗一生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研究他挚爱的诗词,书画,音律上面了,很少过问国事,任凭朝中奸臣颠倒朝纲,国力渐衰,这也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赵佶的绘画成就影响很大,擅长水墨画,花鸟、人物、山石:“工谨细丽、具入妙品”,代表作品有《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柳鸦图》、《池塘秋晚图》等等。书法成就也十分突出,擅长楷书和草书,独创的“瘦金体”遒劲有力,意度天成,颇受书法家重视。文学上他有很多诗词作品传世,著有《稼芳诗卷》,擅长写婉约词,此外他题在画上的书跋也是文学精品。徽宗信奉道教,他写的《御注道德经》、《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是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赵佶的博学多才与他做皇帝时的昏庸无能形成的极大的对比,元人读罢《徽宗记》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尔”,可谓十分精到的评述。
  (八)朱熹(公元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福建人。继孔子后的又一儒学大师,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家,世人都称之为“朱子”。他做过官,在职期间授命振兴白鹿洞书院,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中外教育学影响深远。广注典籍,在自然科学、经学、佛学、逻辑学、训诂、文学、史学、乐律等领域都作了论述与注解,可见其学问涉猎之广。讲学期间编著了多种教材,如《四书集注》,《楚词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等被元、明、清三代列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书。作为一代哲学家,他是宋代第一大哲学派别“程朱理学”的代表,集前代理学之大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成就与影响远远超过了北宋“二程”,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体系。朱熹是儒学大师,他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的灭亡。作为文学家,《朱子语类》中的文学批评理论颇有独到之处,他的词作语言纯正,风格俊朗,成就很大,诗文创作也十分有水平,《观书有感》一诗颇受后人赞赏。朱熹以他著作的广博宏富,学识的渊博广泛而被人尊崇,后人辑有《朱子大全》。
  (九)唐寅(公元1470-1523)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世人都称唐寅是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而他也的的确确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自幼聪颖好学,少而学有所成,16岁中秀才,耻于为官,四处游历,个性放荡不羁,潇洒飘逸,足见风流。唐寅的最大成就在绘画上,与仇英,、沈周、文征明并列为明四大家。他的山水画体现了一种遁世的思想,美人侍女画的艺术水平最高,影响深远,笔法秀润整密,潇洒飘逸,如《洞箫侍女图》,《秋风纨扇图》等都是传世名作。他的花鸟画、水墨画也挥洒自如,成就非凡,关于唐伯虎长寿殿画猫吓跑老鼠的典故也传为美谈,可见其画技之高。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诗词创作引人注目,作品多引用口语,真切平易,以《桃花诗》最为著名,他还作过多篇曲和赋,文学上和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齐名,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他书法上的名气为画名所掩,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书法大家,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作品有《自书诗》,《落花诗卷》等传世。唐寅音乐的天赋也十分突出,会作曲子,给自己的诗词配乐,而较多的采用民歌形式。唐寅是个众所皆知博学之人,晚年一直居住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十)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公安派的袁宏道盛赞其诗、文、字、画、人无有不奇。作为一个奇人,徐渭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他个性叛逆狂躁,名躁当时,由于不满现实而一度精神失常,曾九次自杀未果,手段残忍蹊跷,后因杀害后妻而被捕,释放后安心于艺术创作。徐渭首先是以画家名垂史册的,独创的泼墨写意花鸟画,独具意境,自成一家,无论从艺术个性上还是艺术水准上说都是空前的,对画坛的影响更是深远,齐白石就对他推崇备至,泼墨也成为绘画的一种著名技法。作品如《榴实图》、《莲花图轴》、《墨葡萄图》、《三友图》等等都驰名中外。他的书法之奇在于“书中有画,画中含书”,与唐代的王维的诗画相融十分贴近,书体功底深厚,洋洋洒洒,豪迈恣肆,和他的个性十分相似,也正如他的泼墨画一般。文学之奇的徐渭是明代成就最高的杂剧作家,他的讽世杂剧《四声猿》是明代戏剧的代表作品,此外他还有戏剧《歌代啸》和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宋元南戏与明初戏文的理论专著《南词叙录》。他的诗和文章也是成就卓然,是明代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许多前辈一样,徐渭也精通音律,能为自己的戏剧配曲,结合十分融洽。后代追随徐渭的艺术大师有“八大山人”朱耷,“青藤门下走狗”的郑板桥以及“为青藤磨墨理纸”的齐白石,足见这位历史上出名的博学狂人的影响与地位。


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有酬谢分

文学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赵孟頫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 、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石鼓山石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
明代四大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四大名花:山东菏泽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的山茶花
民间文学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古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再添一些
中国历代组合一览
关键词: 算作是文化常识吧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商纣四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dian三声)、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秦商,申党,颜之仆,荣旗,县成,左人郢,燕伋,郑国,秦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欬,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国学三圣:孔子、老子、墨子

二桃杀三士(中间的三士,不是二桃):张远山 公孙接、田开疆

中国四大美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

吴越三王:勾践、范蠡、文种

山东三圣:史圣左丘明、商圣范蠡、武圣孙膑

鬼谷二高徒:孙膑、庞涓

战国四公子: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战国四游侠:荆轲、专诸、聂政、要离

联纵双名士:苏秦、张仪

赵国二庭柱:廉颇、蔺相如

强秦二名将:王翦、蒙恬

兴汉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汉初三大名将:九江王英布、韩王韩信,大梁王彭越

李氏三父子:李广、李敢、李陵

文景名臣:贾谊、晁错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冠军二侯:卫清、霍去病

许氏二龙:许虔、许劭

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祜、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为一列,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王常、李通、窦融、卓茂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河北五廷柱:颜良、文丑、张颌、高览、淳于琼

建安一条龙:华歆、邴原、管宁

江东二张:张昭、张纮

徐州四杰:孙乾、简庸、糜竺、曹豹

蜀汉三诸葛: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

曹氏三杰:曹操、曹丕、曹植

桃园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蹇硕、曹操、袁绍、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三国四棋家: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乱国二富豪:王恺、石崇

八王之乱: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东海王越

王谢二贤:王导、谢玄

西晋二陆:陆机、陆云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北齐坚壁:斛律光(落鸟都督——惊弓之鸟的故事)、高长恭(兰陵王)

六朝三丹青: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隋初四大名将:史万岁、韩擒虎、贺若弼、杨素

防微杜渐:房玄龄、杜如悔

贞观十八学士: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思廉、陆德时、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安史之乱:安录山、史思明

河东三风:薛元敬、薛收、薛德音

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

佛法三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

七狼八虎:延平、延定、延朗、延辉、延德、延昭、延嗣、延顺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龙眠三李:北宋善画的李伯时、能文的李亮工、工书的李元中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四元帅:韩世忠、岳飞、张浚、刘琦

成吉思汗四狗:窝阔台、哲别、者勒蔑、速不台

成吉思汗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张梦晋

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代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

东林六君子: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

明末三大儒:顾炎武、黄宗曦、王夫之

护国三公:戚继光、袁崇焕、郑成功

九江五贤: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剌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

八大铁帽子王: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三藩、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

顾命八大臣:肃顺、载垣、端华、焦佑瀛、杜翰、景寿、穆荫、匡源

戊戌六君子:林旭、杨锐、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杨深秀

永安封王:杨秀清东王,萧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昌辉北王,石达开翼王


现代书法家张志和简历,成就?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张志和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
事迹
  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张志和不过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养神气,已有卧在雪地上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重庆万州)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他
  其兄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他将坐席铺在水上,并坐上去,那坐席能在水上漂浮自如,左右来回,有行舟般的声音。霎时间,一群白鹤飞来,围绕着张志和委婉鸣叫,在岸上的人们无一不惊讶的。张志和向颜真卿摆摆手,以示谢意。最后,他与白鹤一起飞上云霄。
  颜真卿为他撰碑铭说:张志和自沉于水。这就是他的归宿了。
编辑本段人物作品
  张志和的著作一共有三种:《太易》15卷,《玄真子》12卷,今仅存《玄真子》上、中、下3卷,而流传于世的诗词也仅9首。
《渔歌子》
  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词牌简介
  《渔歌子》,又名《渔夫》《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张志和的这首词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
  


李慧敏的《中华颂》原文是什么?

李慧敏的《中华颂》原文如下:有人问 哪里是你的家我回答 向东方走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中华那是一方灵秀的土地盘古开天留下了久远的神话黄河水在那里孕育了黄皮肤的儿女时代巨人缔造出社会主义国家四大文明 有我中华四大发明 始于华夏星汉灿烂 筑起了多少璀璨的灯塔紫气东来 点染出江山如画翘首强汉 你能听到金戈铁马回眸盛唐 你会看到威仪天下可强汉盛唐只是先辈的潇洒青春中国 才是真正的风流年华是啊,改革开放一次大手笔的抒发宏大的谜面要用宏大的篇幅才能解答春天的故事唱响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港澳回归 把屈辱的历史洗刷百年奥运是中国精神的升华嘹亮的国歌仿佛还回响在北京的盛夏 神七飞天留下了一段动人的佳话太空里的一面红旗你映红了地球上的万朵云霞也许那之前 你还看到了一场大灾难但大难之中你才真正了解我的中华就是那一刻全天下的龙族儿女成为了一家亿万人的牵手创造了一个感天动地的神话这就是我的中华五千年的史诗随你妙笔生花这就是我的华夏新时代的画卷任你挥洒勾画其实 复兴的谜底不难解答和谐社会一定能让中华民族繁荣强大我的中华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 喜玛拉雅我的中华你是炎黄子孙心底里永远的牵挂薪尽火传不要问我们忠诚是什么一声召唤龙族血脉都将会排列在你的旗帜下有人问 哪里是你的家我回答 向东方走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中华记住了 中华是我的家中华是我们的家《中华颂》(朗诵全文) 作者:王瑞;作曲:程远、李聪;朗诵:徐涛、李慧敏;齐诵:嘉兴。扩展资料:1、词赋与书法作品《中华颂》由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志和历时两个月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用楷书大字书写,再由安徽芜湖铁艺大师储金霞携弟子将之锻造成铁艺书法。为了力求表现书法原味,所有的铁画字样均为1∶1比例,仅一个铁字的重量就超过500克,标题字样更是超过1000克。全文加上落款一共是398个字,一名熟练的工艺师一天也只能锻造2个字不到。而像标题那样的3个大字,则是工艺师们努力了10多天的结果。2、歌曲《中华颂》由国家一级作曲王立东作曲,张鸣雨作词。2012年,国家一级作曲王立东先生与二炮文工团男高音歌手乔军被长春市民热心救助“地瓜爷爷”事迹所感动,二人相约前往长春采风,并将长春市民秦雅丽所创作的歌词《扶起你》谱曲演唱,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2013年,王立东热诚邀请活动参与者张鸣雨为其创作一首歌词。几度相约,歌词终于写就,王立东先生倾注了全部的创作激情,两度谱曲,最终谱成《中华颂》。经协商,词曲作者授权空政文工团歌唱演员冯晓菲演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颂

中华颂的全文谁知道?

【中 华 颂】

作者:张志和



壮哉中华,雄踞东方。五岳峥嵘,柱立禹甸,携群峰耸苍叠翠;四渎浩荡,横贯九州,纳百川东流入海。丽象美景,展画卷层层无尽;沃野桑田,育斯民生生不息。韶山杜鹃,渠江清流,仰胜迹胸怀激荡;楼宇参差,殿阁巍峨,焕人文举世称奇。放眼望,巨坝出高峡,长桥卧清波;旧时穷乡矗广厦,昔日僻壤接康庄。车水马龙,穿梭于神州大地;箭飞船发,遨游乎玉宇苍穹。更有菽禾飘香,花木争艳,山河处处披锦绣;恰值政通人和,笙歌满衢,人民声声唱和谐。

华夏血脉,源远流长。燧人取火,人猿自此揖别;神农播谷,文明于兹肇始。尧立典章,克明俊德;汤武革命,讲信修睦。春秋百家争鸣,战国雄才辈出。自秦一统,以迄后世,人文焕彩,光耀千秋。虽有干戈玉帛、兴衰治乱,终归民族融和、骨肉一家。

迨乎近世,列强入侵。金瓯残缺,大地陆沉。赖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救亡图存,重整山河。丰功伟业,彪炳千秋。

今日中华,欣逢盛世。改革、开放、创新,致力科学发展;继承、弘扬、借鉴,构建和谐世界。且看我炎黄子孙,放眼未来,大展宏图,和衷共济,共襄盛举,定实现民族之伟大复兴!


张志和的成就

张志和长期从事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研究及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及市级科研合作20项,成功组织和实施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现正主持国家“863”项目、平台建设项目、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和省市基础研究项目多项。并负责组织和实施成都与美国、日本的国际大熊猫合作繁育研究和科研合作项目。

张志和的人物评价

●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像,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非画之本法,故目为逸品,盖前古未之有也,故书之。 ●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志和性高迈,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 ● 唐·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德裕顷在内庭,伏睹宪宗皇帝写真,求访玄真子《渔歌》,叹不能致。余世与玄真子有旧,早闻其名,又感明主赏异爱才,见思如此,每梦想遗迹,今乃获之,如遇良宾。於戏!渔父贤而名隐,鸱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隐而名彰,显而无事,不穷不达,其严光之比欤? ● 明·董其昌《画旨》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唐七律隽》玄真自称烟波钓徒,此盖借淮父以自写照,而成绝妙好辞。语意惊拔,有目空千古之慨。与少陵暮归之作,同一格调,而尤觉超妙,以襟度洒落故也。然少陵是用世人,玄真是出世人。出世用世原有两种不同,出世者本无用世心,用世人作不得出世语。

关于张志和的资料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2〕。其词多描写隐逸生活,写景明丽生动,是早期文人词中的著名作品。特别是《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 质朴、清新、淡泊而又寄意高远,以极其自然的手法把诗与画的美融为一体,使人读后只感到自然的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却连美本身的存在都忘了,不愧为千古传诵的词中精品。除诗词外,他对书画、音乐也无一不精。唐代朱景玄编撰《唐朝名画录》时,把他和另外两个人的画定为“逸品”。按照明代董其昌《画旨》的说法,“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可见“逸品”比“神品”还高,是至高无上的极品了。但董其昌认为“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把“逸品”画家定为只有张志和一个人。〔5〕

张志和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有过一个梦,梦见一棵松树长在自己腹部,后来生下张志和〔3〕。张志和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任命为待诏翰林,并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为南浦尉。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自称“烟波钓徒”。后世称其“兴趣高远,人不能及”。〔2〕〔3〕〔5〕《全唐诗》中存有他五首《渔父》词,都是写他隐居生活的优秀作品,但因为第一首(见上引)写得太好,其余四首便被它的光辉所掩盖,显得不那样突出了。〔1〕

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怕他遁世而去,便在越州东城外给他修了几间茅草房,周围花竹掩映,环境优美,让他在那里沿溪垂钓。当时的观察使陈少游经常前往问候他。皇上还曾经赐给他一奴一婢,专门侍候他,供他驱遣。而他却把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童”和“憔青”。鲁国公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在湖州作刺史时,他和隐逸诗人陆羽是颜家的常客。颜真卿初来时看到他的船破旧了,想给他换一只,他谢绝了,说是“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雨言〕间足矣”。〔2〕

一次,颜真卿与众门客会饮,以渔父为题互相唱和。首唱的便是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起共和了二十五首。他们传递欣赏并互相赞美。张志和则让人拿来丹青、剪下白绢,为词配画。不一会儿就画了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象,古今奇绝,无与伦比。画在颜真卿和客人们之间传观、欣赏,大家都叹为观止。〔5〕 《唐才子传》称其“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2〕。可见其不但“酒酣”以后有作画的兴致,“击鼓吹笛”也能激起他施展作画的绝技,并且他作起画来非常神速,所画景物饱含天真自然的神态。

唐宪宗听到了这些传闻之后,下诏书让人画了他的画像,拿着画像“访之江湖间”,到处找他,但是没找到,最后人们只好把他的诗歌收集起来呈献给皇上。〔2〕〔3〕他的另一个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父》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1〕〔3〕

他修炼的情况在《续仙传》中有零星的披露,说他是个“守真养气”的人,可以“饮酒三斗不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在常人看来,躺在雪中不冷、跳进水里不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那还只是道家修炼中显现出来的某些术类功夫而已。〔5〕

张志和的修炼方法很特别。他经常“沿溪垂钓”,但却“每不投饵”,因其“志不在鱼也”〔2〕。那他坐在那里干甚么呢?借垂钓之名、行修炼之实!溪流在他面前就像一面镜子,他从那里面看到世间万物,看到超越世间的诸神并与之勾通交流,再一直看到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及其构成万物的运动方式。他长期“阅读”这面镜子,而镜中景像则随着他修炼层次的提高而一层层地深化,没完没了。他将自己的修炼心得记录下来,辑为一书,取名《玄真子》,并且把“玄真子”作为自己的道号。该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6〕〔7〕。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5〕

就从这残存的三卷来看,其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但因其义理深奥,不但常人难懂,就是修炼人,不到某一层次,也是很难明白的。《全唐诗》中所存张志和的《空洞歌》即是该书第一卷中的一小段〔1〕。其中“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就隐含了全部读懂《玄真子》的关键:你首先得打通自己的天眼!因为他是在记录自己从另外时空中看到的现象和法理,你如果甚么也看不见,就不明白他在说甚么,就会越读越糊涂。对于道家理论,特别是《道德经》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模糊地懂得其中一些内容,但会感到和《道德经》一样地不可捉摸。其实,《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如果把《玄真子》当作《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则对两书都能获得更深的理解。

后来颜真卿东游平望驿,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时,为大家表演水上游戏:他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酒、谈笑和吟唱。那张坐席在水上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水上行舟一样的声音。接着又有云中飞来仙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颜真卿等在岸上观看的人们,没有一个不惊异的。不多时,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表示谢意,然后便上升飞去。〔5〕另一说法则称“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说他是乘着云鹤飞走了。〔2〕

历来修成“白日飞升”的人就少之又少,因此才不被人们普遍地承认。像他这样当着许多人的面,其中包括像颜真卿这种颇有名望的一代名臣、历代的大书法家,就悠悠然飞升而去,实在是古往今来历史上罕见的奇观!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卷308;

〔2〕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撰,卷三;

〔3〕 《唐诗纪事》卷第四十六;

〔4〕 《唐诗别裁》卷第十四;

〔5〕 《续仙传》,以及《太平广记》第二十七卷,神仙二十七;

〔6〕 《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着;

〔7〕 《玄真子外篇(三卷)》,参见《道藏ܫ太玄部》,《正统道藏》第242册,艺文印书馆印行;另外,《四库提要》中也有收录。


张志和是唐朝著名诗人,还是一位著名的什么?

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