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刘福胜

时间:2024-03-13 03:45:09 编辑:莆仙君

铁血红安中刘铜锣是那位将军原型

刘铜锣没有单独的原型,是红安两百余位将军的化身。刘铜锣1907年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当时黄安县正在四处打仗,一个手持铜锣的满清军人中了革命军人的炮弹,手里的铜锣滚下山脚,正好掉在刘铜锣父亲脚边,故名刘铜锣。打小就有狼崽之凶,从占山为王到下山革命直到做了开国将军。以铜锣为号发起冲锋,令敌闻锣丧胆。战法激进,却又满腹韬略;狡黠灵动,但又秉性浩然。敌人眼中攻无不克的死神,战友心中无往不胜的战神。一生情系故土,顾念家国天下,是“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红安将军文化的写真,是同一个故乡两百位将军的化身。为了《铁血红安》剧本创作,朱苏进多次深入红安采风,深入研究将军事迹,从红安两百多个将军的鲜活故事中凝炼出“刘铜锣”这一全新的荧屏艺术形象。他说刘铜锣身上集中体现着红安人的野性、勇敢、牺牲。扩展资料:红安将军县:红安,原名黄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大革命时期,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红安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红安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血红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安县

《铁血红安》刘铜锣的原型是谁

《铁血红安》剧中刘铜锣师长的原型是历史上的刘福胜将军。而刘福胜也是唯一一个仙逝在红安的将军。

刘福胜(1914—199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福胜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1师271团政治处主任,第9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93师277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战时期,刘福胜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营政治教导员,冀南军区东进纵队第1团、青年纵队第3团政治委员,新编第4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0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第30旅旅长,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4年12月20日,刘福胜因病在红安逝世,终年80岁。


关于爱心人物的故事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心项链

  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忘不了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

  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忘不了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贵的无价项链!


铁血红安里的刘铜锣,原型是谁?

铁血红安里的刘铜锣,原型是刘福胜。刘福胜湖北省黄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旅生涯中,历任红31军91师271团政治处主任、9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3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93师277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营教导员。冀南军区东进纵队1团政委、青年纵队3团政委、新4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0团政委、南军区后勤部政委、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10纵30旅旅长、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12月20日因病在红安逝世,终年80岁。扩展资料:刘福胜离休后,经常往家乡跑,成了村里的“编外干部”。村前有条小河,一直没有桥,他带头捐资1500元,修了一座水泥桥。他带头出资引来山泉,让乡亲们用上自来水,他还为家乡扯上电。刘福胜发现村办小学是危房,四处筹集资金,盖起了新教室,他自己也掏了不少钱。1994年12月20日,刘福胜回到新建好的学校,心脏病突发,在“希望工程”的现场逝世。在刘福胜的灵堂,挂着一幅挽联:为国征战为育英才呕心沥血将军星辉万古存;不求功名不求富贵廉洁奉公一代国殇垂青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铜锣(原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福胜

铁血红安中的刘铜锣的原形是谁?

铁血红安中的刘铜锣的原形是刘福胜。刘福胜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旅生涯中,历任红31军91师271团政治处主任、9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3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93师277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营教导员、冀南军区东进纵队1团政委、青年纵队3团政委、新4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0团政委、南军区后勤部政委。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10纵30旅旅长、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扩展资料:在铁血红安中刘铜锣与方杠子、戴慧平同年同月同日生,三人一起念私塾。14岁那年(1921年)因为解救女孩方蕾而斗军阀,闯下大祸,三人也因此义结金兰,成为生死兄弟。刘铜锣和方蕾为了掩护方杠子、戴慧平逃命,继续勇斗军阀。方杆子随私塾老师逃亡武汉,戴慧平随父亲逃亡广州读书,而刘铜锣和方蕾留在黄安招兵买马当了土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铜锣(原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福胜

历史上真的有方杠子吗

方 杠 子 是电视剧《铁血红安》中的虚构人物


方 杠 子 被 国 军 韩 松 部俘获,且被 韩 松 改名,以此欲到关键时刻与 我 军 讨价还价。而 我 军 还以为他牺牲了。
但这一情况除了 韩 松 及其亲信 张 参 谋 以外,一直无人晓得。
尽管后来 戴 慧 平 知道了事情真相,并告之 刘 铜 锣,但没有第一证人。
这种情况,一般叫做脱离 组 织 关系、脱离 部 队,在当时属于比较严肃的 政 治 问题。
虽然 党 组 织 和 部 队 相信 方 杠 子 不会有问题,但因为没有第一证人,故无法下结论,也不能为他授衔。如果 方 杠 子 没这件事,则军衔将与 刘 铜 锣 平级。


因此,方 杠 子 是战争年代革命军人英勇作战、忍辱负重、不计名利形象的综合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