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虫有什么用途
这是中华扁锹的雄虫,可以作宠物养。锹甲(拉丁学名:Lucanidae),是一种好斗的昆虫;是约1000种甲虫的统称(四川地方叫夹夹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锹甲科(Lucanidae),分布于中国等地。雄虫的上腭发达,形似 牡鹿的角。许多种的角上有更细的分支和齿,角长和体长相当,人手可被夹出血来。极少数可以做到切断手指的功效,如卡斯特鬼艳、苏门答腊巨扁锹甲。 主要品种有:中国扁锹、普氏锹甲、狭长前锹甲、中华锹甲、褐黄前锹甲、斑股锹甲、沟陶锹甲、巨叉深山锹甲等。
甲壳虫昆虫 有什么经济价值?
在捕食性的甲虫中,有很多是对人类有益的,如瓢虫科、步甲科和虎甲科等。瓢虫科中的澳洲瓢虫是有很大经济价值的天敌昆虫,中国已从大洋洲引进以防治吹绵蚧。隐唇瓢虫原分布于印度至澳大利亚,中国也曾引进以防治介壳虫。步甲科中重要的种类如中华广肩步甲和赤胸步甲捕食粘虫和切根虫等鳞翅目幼虫,捕食率很高。有些甲虫具有医药价值,如芫菁科的斑芫菁属、绿芫菁属、豆芫菁属和短翅芫菁属等,其成虫能分泌芫菁素(亦称斑蝥素)。中国用它来治疗某些癌症;粪金龟科、紫蜣螂的干燥成品有镇惊、破瘀止痛、攻毒通便等功能,在中药中应用。甲壳虫大部分为全变态,但有部分种类如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大花蚤科和豆象科等均具有复变态,即幼虫各龄出现多种不同形态。如芫菁科的豆芫菁属,幼虫共6龄:第1龄炳型,或称三爪蚴,行动敏捷,在土中取食蝗卵,第2—4龄为蛴螬型,第5龄为象甲型,第6龄又转变为蛴螬型扩展资料:随着对昆虫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药用昆虫的不少新作用、新用途。如:蚂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果蝇、工程蝇抗菌肽具有抗癌活性,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瘤重,亦可使艾氏腹水瘤(EAC)腹水生成量减少。虫草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独角仙(蛴螬)含有的独角仙素(dictotastin)也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对实体瘤W-256癌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P-388淋巴白血病也有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昆虫的活性成分如斑蝥素、活性多肽等多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在临床上用于一些疑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乙肝等)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昆虫抗菌肽成为世界各国家研制抗艾滋病、抗肿瘤一类新药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壳虫
介绍一下中科大
科大在中国的所有高校里面来说,就学习氛围来讲,应该是最好的几个。
至于学习和作息,就看你个人怎么安排,如果你想出国,并且拿比较好的美国高效的OFFER的话,大概就要辛苦一点,在大二大三时,可以说就没有时间玩耍了,因为你要准备成绩和英语(在这点上来讲,北大清华也差不多)。至于说睡眠只有4个小时,纯粹是吓人~~没有的~~如果你不想出去,仅仅是想毕业的话,在科大也没有什么困难,和北大清华也应该差不多,总归有许多课余时间够你玩的。
生活条件还好,在大学里面算是很一般的~~
学业也不难,只要你听课,作业大部分自己做,就不用担心毕不了业。
PS~~如果你想花前月下的话,不要来这里~~这边男女比例7:1。哈哈,如果你是女生,那就享福了~~
中国科技大学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他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中科大是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科学
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111计划”、“珠峰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九校联盟(C9)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入选海外创新人才基地(共5个大学为清华、北大、 中科大、 上海交大、 华中科大)。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该报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列全球第49位,中国大陆第二位,同中国内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有3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2011~2012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192位,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三。
中科大校本部(不含苏州、上海的研究院)校园面积为14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校园共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中科大的学生和老师习惯以东区、西区、南区和北区来称呼各个校区,校区之间通过免费的校园巴士(需刷卡)连为一体。学校拥有资产总值8.9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88.75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并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学校有13个学院、27个系,以及研究生院、少年班学院等,在苏州、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海分别设有研究院。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34个国家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在校学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硕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1]
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侯建国教授,党委书记是许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