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京剧龙江颂

时间:2024-03-13 09:15:08 编辑:莆仙君

龙江颂里尾声一场该不该的歌词

面对着公字闸

往事历历如潮翻滚

这一砖这一石铭记着阶级深情

三年前龙江村山洪迸发

暴雨倾盆 田地全淹尽

房被冲毁 人困山顶 危急万分

忽然间红灯闪群情振奋

毛主席派三军来救江村

东海上开来了救生快艇

赠馒头送寒衣暖人身心

乡亲们手捧馒头热泪滚

毛主席的恩情比天高 比地厚

更比海洋深 更比海洋深

战洪水 后山人不惜牺牲抢担重任

筑长堤 造大闸 万人合力重建龙江村

咱怎能好了疮疤忘了痛

更不能饮甜水忘记掘井人

忆当年看眼前

此情此景令人心疼实难忍

同志啊战友哇

似这点小风浪你尚且站不稳

更何谈为人类求解放奋斗终身


求河北梆子《龙江颂》选段

面对着公字闸往事历历如潮翻滚 这一砖这一石铭记着阶级深情

三年前龙江村山洪暴发暴雨倾盆 田地全淹尽 房被冲毁 人困山顶 危急万分

忽然间红灯闪群情振奋 毛主席派三军来救江村

东海上开来了救生快艇 赠馒头送寒衣暖人身心

乡亲们手捧馒头热泪滚 毛主席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更比海洋深

战洪水后山人不惜牺牲抢担重任 筑长堤造大闸万人合力重建龙江村

咱怎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更不能饮甜水忘记掘井人

忆当年看眼前此情此景令人心痛实难忍 同志啊 战友啊

似这点小风浪你尚且站不稳 更和谈为人类求解放奋斗终身


革命样板戏“龙江颂”中,的唱词

京剧《龙江颂》

选段“毛主席把阳光雨露洒满人间”(盼水妈唱)

旧社会,咱后山十年九旱,

要水更比登天难。

我爹娘生下我取名叫盼水,

水未盼到我的泪盼干。

丁亥年遇大旱,

咱穷人缺水遭灾难,

我的儿虎头岩下找到山泉。

狗地主将水源强行霸占,

指派那王国禄把守泉边。

乡亲们怒火满腔到此来争辨,

王国禄,手段毒辣,横暴凶残,

可怜我儿,惨遭枪杀血染山岩。

那年月多少人为水死得惨!

春雷响,天地变,

毛主席把阳光雨露洒满人间。

何惧眼前遇大旱,

一方有难八方来支援。

劈山引水与天战,

但愿得龙江水早到后山。


京剧龙江颂-手捧宝书满心暖的歌词谁知道

“手捧宝书满心暖”出自京剧《龙江颂》选段《一轮红日照胸间》歌曲:龙江颂·一轮红日照胸间(手捧宝书满心暖)歌手:华语群星填词:佚名谱曲:佚名歌词手捧宝书满心暖,一轮红日照胸间毫不利己破私念,专门利人公在先有私念,近在咫尺人隔远立公字,遥距天涯心相连读宝书耳边如闻党召唤似战鼓催征人快马加鞭手捧宝书满心暖,一轮红日照胸间毫不利己破私念,专门利人公在先有私念,近在咫尺人隔远立公字,遥距天涯心相连读宝书耳边如闻党召唤似战鼓催征人快马加鞭扩展资料《龙江颂·一轮红日照胸间》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京剧 (现代戏) 钱浩梁等》中,由中国唱片公司发行于1999-01-17,该张专辑包含了14首歌曲。该歌曲其他版本1、李炳淑演唱的《一轮红日照胸间》,该歌曲收录在专辑《记忆的符号-中国电影百年寻音集 CD24》中,由中国唱片公司发行于2005-05-01,该张专辑包含了24首歌曲。2、上海乐团管弦乐队演唱的《一轮红日照胸间》,该歌曲收录在专辑《龙江颂》中,由黄河唱片公司发行于1993-01-01,该张专辑包含了13首歌曲。

样板戏龙江松是那个省是个什么地方

《龙江颂》定本并没有说明具体是什么地方,只说是东南沿海某地。
《龙江颂》故事原型,是以福建龙海地区发生的故事改编的。
现代京剧《龙江颂》剧本:
第一场 承担重任
[一九六三年春,一个早晨。
[东南沿海,某人民公社龙江大队堤外田头。远处九龙江碧波滚滚,屹立
着公字闸的江堤上有“人民公社好”五个大字。近处一片油绿的麦田,
呈现丰收在望的景象。
…………


找京剧龙江颂面对着公字闸往事历历歌词

面对着公字闸,往事历历如潮翻滚,
这一砖这一石铭记着阶级深情。
三年前龙江村山洪迸发,暴雨倾盆,田地全淹尽,
房被冲毁,人困山顶,危急万分。
面对着公字闸,往事历历如潮翻滚,
这一砖这一石铭记着阶级深情。
三年前龙江村山洪迸发,暴雨倾盆,田地全淹尽,
房被冲毁,人困山顶,危急万分。
忽然间红灯闪群情振奋,
毛主席派三军来救江村。
东海上开来了救生快艇,
赠馒头送寒衣暖人身心。
乡亲们手捧馒头热泪滚,
毛主席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更比海洋深!更比海洋深!
战洪水,后山人不惜牺牲抢担重任,
筑长堤,造大闸,万人合力重建龙江村。
咱怎能好了疮疤忘了痛?
更不能饮甜水忘记掘井人!
忆当年看眼前,此情此景令人心疼实难忍,
同志啊!战友哇!
似这点小风浪你尚且站不稳,
更何谈为人类求解放奋斗终身!


上海历史名人简介

廖昌永 详细信息
1968年10月25日 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1982年--1985年 在郫县古城乡中学读初中,后转入三道堰中学完成初中学业。1985年--1988年 入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茂汶羌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开始初学 歌唱并自学音乐常识。后转入郫县第四中学继续高中学业。1988年9月 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随罗魏先生学习,... ...





陈传熙 详细信息
上海电影乐团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1916年5月生于广西水口关。早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本科钢琴系,副科双簧管。1946年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任双簧管演奏员。历任国立音乐院常州少年班、国立上海音专、上海音乐学院教授。1951年曾赴德国、奥地利、苏联及东欧等国作一年之久的访... ...





辛丽丽 详细信息
辛丽丽 生肖玉兔 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 1973年9岁时考入上海市舞蹈学校芭蕾舞科,198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上海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20年来,出色地演出了众多的独舞、双人舞节目,表演高雅抒情、风格纯净见长。尤其是她的保留节目《天鹅之死》,将天鹅垂死前渴望生存的情态通过她... ...





杜聪 详细信息
1967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赵松庭先生1981年升入本科民乐系,师从陆春龄先生1985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同年获上海市文艺汇演管乐一等奖同年与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了第一张笛子CD专辑《幽兰逢春》,荣登香港电台十大古典CD榜1986年与台湾《音乐中国》出版社合做,录制笛子CD... ...





周洁 详细信息
周洁,生肖属牛 身高:1.68米 国家一级舞蹈演员,中国当代舞蹈界的杰出代表。从15岁起,先后主演了《半屏山》、《凤鸣岐山》、《小刀会》、《木兰飘香》等大型民族舞剧。 她主演的影片《杨贵妃》、《垂帘听政》、《解放大西北》等使她获得了电影“百花奖”和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学士奖”的殊... ...



岳美缇 详细信息
上海戏曲学校首届昆剧班毕业女小生。曾数次赴香港、台湾演出、讲学,又先后赴美、英、丹麦、瑞典等国家演出,受到观众的高度赞扬。现为上海市人民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墙头马上》、《红楼梦》、《占花魁》、《琴挑》、《司马相如》、《偷诗》、《拾画叫画》、... ...





梁谷音 详细信息
1942年4月出生,原籍浙江新昌。1954年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剧演员训练班(后改为上海戏曲学校)。师承沉传芷、张传芳、朱传茗,专攻六旦(花旦)。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奖。 目前是上海同济大学的兼职教授。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昆剧表演艺术家。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首届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 ...





李炳淑 详细信息
今天,40岁以上的中年人知道"李炳淑"的名字,是从她主演《龙江颂》开始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李炳淑在现代京剧影片《龙江颂》里成功地饰演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一角而家喻户晓。 八十年代初,由李炳淑主演的京剧艺术影片《白蛇传》一经放映,轰动大江南北,创建国以来戏曲电影观众上座率最... ...





马莉莉 详细信息
很多有识之士认为,上海在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时候还必须强化自身的文化认同意识,努力构建一种能与国内外任何地方密切沟通、却又是国内外任何地方都无法代替的上海文明。就艺术文化领域而言,与上海市民长期共命运的沪剧、越剧、滑稽戏、评弹等艺术门类就是上海人文化认同意识的标志之一,不应让它们轻易... ...





叶永烈 详细信息
叶永烈(1940--)笔名萧勇、久远、叶扬、叶艇。浙江温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3年中毕业北京大学。毕业后到上海科教电影厂任编导。1980年调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担任常委,兼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并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一级作家。50年代起发表诗作。自1960年出版... ...





叶辛 详细信息
叶辛,一九四九年十月出生于上海。一九六九年“上山下乡”赴贵州插队,在遥远乡寨整整呆了十年又七个月。这段丰富而又跌宕的经历使他和文学结了伴,在茅屋里的煤油灯下,他拿起笔来写起了小说。一九七七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笔耕不辍,二十多年来,共出版四十余本书籍。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王元化 详细信息
一九二零年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三十年代开始写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主编《奔流》文艺丛刊。抗战胜利后,曾任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讲师,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委文学处长,1955年受到胡风案牵连,至1981年平反昭雪后,曾任国... ...





巴金 详细信息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为了追求光明,1923年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上海、南京,进东南大学附中,并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 ...









宁静 详细信息
出生地:贵州出生日期:4月27日 身高:166cm 体重:53kg 星座:金牛 爱好:音乐、运动 人生格言:顺其自然最喜爱吃的东西:辣椒好朋友:一切谈得来的朋友愿望:创立一个以“宁静"命名的品牌最喜爱的演员:罗伯特.德尼罗、克拉克.盖勃、梅丽尔.斯特里普、莎朗.斯通、张瑞芳、斯琴高娃 、刘晓庆 最崇... ...





潘虹 详细信息
潘虹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先后主演《奴隶的女儿》《沙漠驼铃》《苦恼人的笑》《透过云层的霞光》《杜十娘》、《漩涡里的歌》、《人到中年》、《寒夜》《火龙》《未代皇后》《井》《最后的贵族》《独身女人》、《股疯》、《拥抱朝阳》等近20部影片。 1983年因在《人到中年》中饰演女... ...





张瑞芳 详细信息
出生于河北保定。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并参加话剧演出。抗战爆发后,她积极参加抗战演出队,活跃在抗日救亡第一线。1938年至重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任演员,演出二十余部话剧。被称为"四大名旦"之一。1940年拍摄影片《火的洗礼》。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 ...


沈福存的人物简介

沈福存(1935~ )男,京剧旦角演员。四川巴县(现为重庆市巴南区)人。1948年入历家班“福”字科学艺,先习老生,后攻青衣,兼工小生。16岁登台。20世纪50年代,悉心攻习张派艺术,与历慧兰、历慧敏等同台演出于西南一带,颇得观众青睐。60年代末至70年代,攻习老生,演过《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剧。80年代后,恢复了旦角传统剧目。1983年曾率团赴京、沪等城市演出,深得好评。1984年在北京纪念尚小云先生八十五诞辰会演中,主演《御碑亭》一剧,获内外行一致称赞。沈福存的艺术风格,在吸取各大流派精华的同时,坚持走自己的革新之路,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形成自己刚健柔美俏丽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京剧界具有较大的学术研究价值。他培养的学生都是全国艺术尖子,如两度“梅花奖”得主、其女沈铁梅、国家一级演员程联群、四川省十佳演员李晓兰等。沈福存主要剧目:《武家坡》、《凤还巢》、《三娘教子》、《锁麟囊》、《御碑亭》、《红娘》、《玉堂春》、《状元媒》、《望江亭》、《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龙江颂》、《闯王旗》等。国家第一批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剧协会员、重庆市剧协常务理事、现任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研究会”委员。

八大样板戏都是哪些?

八大样板戏分别是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龙江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 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龙江颂》讲述1963年春,东南沿海(福建龙海)某地遇到特大干旱,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到县里开会回来,向社员们传达了县委的指示,介绍了旱区的灾情。县委决定在龙江大队堤外堵江抗旱。九龙江地势低,旱区地势高,如果筑起拦江大坝,挡住上游水流,逼江水改道,就可以把水送到旱区。《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在音乐创作上,《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音乐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深入人心。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1963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创作,1964年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演成功。

八大样板戏是哪几个?

八大样板戏都是:《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最早的一批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洪常青、严伟才、方海珍、喜儿等一批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彻底改变了旧戏舞台上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形形色色的反动人物或“中间人物”长期盘踞的局面,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在百度百科中,样板戏被定义为“样板戏是指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并认为剧目有二十几个。在维基百科中,样板戏被定义为“指1967至1976年间,由官方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认定的一批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定稿,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的舞台艺术作品”。并说“样板戏的认定有若干次”。在关于样板戏剧目数量时,维基百科上说“至1976年10月,样板戏约有二十八部。”但是它列出的剧目数量远远不止二十八部,达到了三十多部。

  • 上一篇:林蕾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