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是古印度历史上哪个王朝的国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期达到了全盛时代。阿姨,王是一位佛教徒,最终成为了护法明王,他是推崇佛教传播的一代伟大的君主,在印度众多的帝王当中,是知名度最高的同时,对历史的影响也是高据印度诸多国王之首。
阿育王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在各地修建许多佛教的寺院和佛塔,并且派出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去附近的国家和地区传播佛教。
佛教的创始归功于释迦牟尼,但是佛教的传播归功于阿育王,所以阿育王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还有阿育王塔。
阿育王是什么人物?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皇帝,统治几乎所有的印度次大陆。公元前303年至前232年,被许多人视为印度最伟大的皇帝,他扩展了钱德拉古普(Chandragupta)的帝国,统治着一个从现在的西部阿富汗到东部的孟加拉国的领土,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除了今天的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的部分地区。
帝国的首都是Pataliputra(在今天的Patna位于Magadha),省会在Taxila和Ujjain。
现代印度共和国的标志是对阿育王狮子首都的改编。他的梵文名字“ 阿育王 ”的意思是“无痛,无忧愁”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等级? A.
阿育王应该属于刹帝利。刹帝利(chà dì lì)是古印度四种种姓之一。略称刹利。意译土田主。即国王、大臣等统御民众、从事兵役的种族,所以也称“王种”,其先祖为来自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其权势颇大,阶级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按照婆罗门典籍记载刹帝利主要职责是世代守护婆罗门。释尊即出身此阶级。在现代印度,刹帝利表示职业、统治和军事阶层。扩展资料: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1、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2、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3、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4、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种姓制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刹帝利
阿育王的统治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策略?
阿育王采用的是佛教的仁政统治策略,为树立自己的威望,他还修建了许多砂石柱,在柱上铭刻诏谕,宣扬达摩,后人称此为阿育王石柱。阿育王石柱柱头顶端一般冠有狮子、大象、瘤牛或马等动物雕像,顶板周围装饰着动植物浮雕,柱颈呈垂莲钟形。它是印度神话宇宙之柱的象征,它的根源来自吠陀时代捆绑牺牲祭祀天地的“屠柱”。在阿育王时代,石柱成为宣扬佛教,关爱生命的精神支柱。
阿育王是如何治国的?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叫阿育王(或译无忧王)。据佛教传说,他在父王死后,杀了99名兄弟,才坐稳了宝座。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残忍的君主。可就是这位阿育王,后来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立为国教。阿育王即位之初,就大力向外扩张。他曾征服过湿婆萨国,但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羯陵伽是孟加拉湾沿岸的一个强国,拥有步兵6万,骑兵1万,战象几百头。这个国家不仅在军事上很强大,而且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在经济上也很富庶,这就引起了阿育王的注意。在他举行登极典礼后的第八年(约公元前262年)开始向羯陵伽大举进犯。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羯陵伽战争对阿育王影响极大。在羯陵伽战争结束不久,阿育王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进行了多次的长谈。最后,在他的感召下,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他曾经发布过一个敕令,在敕令中他说:他对羯陵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悔恨。”后来他又一次向全国的人民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今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遗余力地宣扬佛法,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宣扬佛法的高僧。阿育王所说的“法”,就是以佛教的伦理道德观为基础,强调仁慈的实践和虔诚的思想。他认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信仰佛法,重要的在于行动。一个人能否向善,不是看他参加了多少次佛教的仪式,而是看他在每一件事情上是否能按照佛法去做。阿育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以家庭作为人生的基点,首先在家庭中体现他所说的那些道德。主要是要服从父亲,尊崇老师和长辈;对亲朋好友要慷慨和友好;对待仆人和贫苦的人要乐善好施;对待动物要仁慈,不能滥杀。阿育王首先以身作则。他宣布在全国废除斗兽之类的血腥娱乐,不允许用动物做杀生祭礼,在宫廷里对王公大臣们喜欢的狩猎游戏也加以限制。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