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为什么要在太空上行走?
太空行走是一种通俗的叫法,科学术语应该是“出舱活动”,其定义是:航天员穿着出舱活动航天服,离开飞船、航天飞机或空间站,进入宇宙空间(包括在月面上或是在火星上),完成指派的各种任务的过程。
太空行走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其近期的意义与作用是完成太空作业。例如,修复载人航天器或其它航天器上的受损部件。美国人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天空实验室”、“太阳峰年卫星”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组建空间站。苏联航天员则通过太空行走修复过礼炮号空间站和组装、维修和平号空间站。当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更是需要航天员进行多次出舱活动,才能在轨组装建成。登月活动更是体现了航天员在太空行走和太空作业的巨大作用,为人类进入外层空间和其它星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神七太空行走主要是完成两个任务:取回舱外润滑材料试验样品和放飞小卫星。
1、航天员借助舱外活动扶手等沿轨道舱外壁I象限向前端框移动,到达后返回,向轨道舱外壁IV象限移动,取回固体润滑材料试验样品。
2、航天员放飞一颗小卫星。伴星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神七拍照。照片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航天员还将进行拧螺钉、设备安装等操作。
神七太空行走最终目的是为建永久性空间站做准备。
人类为什么要用动物进行太空实验?
因为太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危险,送人类上去太危险了。但还是要送活物上去,动物就成了首选。在人类进入宇宙之前,人们开始将动物用作“先驱先锋”来探索人们在太空中面临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开始试验乘坐火箭上太空的动物。从1948年6月到1949年9月,美国使用“ V-2”火箭发射了猴子。 1952年5月,美国重新发射了生物火箭弹,两只猴子得以幸存。从1949年到1958年的十年间,苏联共发射了31枚生物火箭,向天空发射了42只幼犬。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动物可以承受多大的加速度。“先锋先锋”实际上是进入动物空间的一条叫“莱卡”的狗。 1957年11月3日,苏联发射了第二颗卫星“伴侣2”,其卫星舱内装有一只莱卡狗,但徕卡在第六天死于太空。三年后的1960年8月,“伴侣5”卫星将两只幼犬带入太空飞行,两天又两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自1959年12月以来,美国一直使用“水星”卫星航天器将猴子和黑猩猩送入太空。该实验证明动物可以完全适应宇宙的生存环境,从而消除了人们进入太空的各种担忧。中国自1960年代中期以来就发射了生物火箭,大鼠,小鼠和狗一直是实验的对象。中国的返回卫星上有许多小型动物,它们将穿越太空。这些动物的航空航天实验为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入太空实验小组还有助于征服太空中的人类,包括鱼类,果蝇,蚂蚁,青蛙等小型动物。这个动物太空实验的成功加速了人类太空时代的来临。
为什么要用动物进行太空实验?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尽管人们已经取得了长期载人航天经验,但仍有许多问题还不完全清楚。为了保证宇航员在空中更健康地生活和工作,目前很多国家制定了生命科学飞行实验计划。用于这方面研究的生物卫星相当于一个空间生物实验室,可研究失重、超重和其它空间环境对生物生长、发育、代谢、遗传等方 面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能揭示在地面条件下发现不了的生物问题。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时, 携带了两只猴子和一批老鼠,进一步在空间进行生物学实验。苏联发射卫星,决定用猴子来进行心血管、半规 管功能、高级神经活动、骨骼肌和生物节律等研究。他们把每只 猴子装在一个圆筒形座舱内。在飞行中,供氧和排除二氧化碳是 由联合空气再生系统来实现的。座舱中环境参数都有一定要求, 保持舱内一定的温度、湿度、氧和二氧化碳。食品是一种半液体的糊状物,每天供给两次,成分包括酪蛋白、黄油、植物油、大 米、大麦粉、土豆淀粉、糖、苹果、葡萄干、蛋、茶、盐和维生 素混合物。整个过程用各种仪器对猴子的体温、心率、腿肌肌电 图、所消耗的食物和果汁的量以及操作活动等进行监测,得到了非常宝贵的数据资料。可以预见,猴子将为人类航天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