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
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战后和会问题。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一旦大战结束英国对和会的对策。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玻利维亚等与德国断交的国家,只在五大国认为有必要时,才得以用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议事规则还限定各国出席会议的全权代表的名额,五大国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共计70名。
巴黎和会的会议背景
1914年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当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国与沙皇俄国宣战,至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区全面开打。”唐启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月7日,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立。 当时掌控政权的是袁世凯政府,而它选择中立的原因是,那时候中国有各国租借地,驻扎各国军队,如果打起来怎么办?袁世凯政府颁布若干条规则,禁止一战参战国在中国领土领空有任何交战行为。 不过,袁世凯政府的中立目的并没有达到。就在一战开始后不久,日本借口与英国结盟,派军队进攻德国在中国租借地胶州湾,并且要在山东半岛借道。因为种种原因,袁世凯政府在当地划出一块交战区,中国就此被卷入一战战火。
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1.巴黎和会可能指:
克里米亚战争后,于1856年举行的巴黎和会。
美西战争后,于1898年举行的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19年举行的巴黎和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6年举行的巴黎和会。
但我们一般说到的是1919年举行的巴黎和会。
2.情况: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1919年1月,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召开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操纵了和会。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
#背景补充:
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战后和会问题。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一旦大战结束英国对和会的对策。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后,豪斯到达巴黎,与法、英、意等国政府首脑就召开战后和会问题进行磋商。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
3.在上文所说的情况下: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次大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及赔款等措施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维埃俄国等战败国及共产国家,但与此同时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4.总结:
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首次参加欧战的美国带来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一时颇受欢迎。然而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观点迅速被战胜各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报复的企图所压倒,所谓反战、民族自决等原则皆无法实施。美国虽签署条约却未能经过国会批准,使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外交政策走入孤立主义。而合约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巴黎和会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召开的?谁在这次会议上起主导作用?
各国的目的:
美国最为跃跃欲试,想法颇多。战争成就了美国经济,也刺激了美国的政治野心。美国企图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谋求扩大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逐步建立世界霸权。
英国由于利益分布广泛,意图比较复杂。首先要尽一切努力,掠夺德国殖民地;其次,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再次,在东亚地区利用美日矛盾,维护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法国的打算比较集中和单一。围绕严厉制裁和防范德国展开。一是最大限度地制裁德国,甚至要求肢解德国,二是要谋求建立防范德国的安全体系。通过实现这一目标,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
日本的图谋比较现实和具体,它对欧洲的争夺没有胃口,而只想把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屿变成自己的既得利益,巩固在中国扩张的地位。
英、美、法的三巨头实际操纵会议
简述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各国的意图
巴黎和会:
美、英、法三国操纵了这次会议。会议塔伦的中心议题是: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英法日等国心怀鬼胎。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因为德国经济上的破产会让美国失去去巨额的债款和利息;也同时要德保持一定实力,作为抗衡英法和对抗苏俄的一种力量。英国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其殖民地并支付战争赔款,但为防法势力的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法国要求最大限度的削弱自己的敌宿和对手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因此除了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外,还要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日本则要求占有德国在太平洋的诸岛屿和享有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BS··)把它在战争中的攫取的利益合法化。(由此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 还有影片《我的1919》 建议看看)
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限制海军军备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 中日在会外在成协议基本上回复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
美英法日签订了《四国条约》表示“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美英日法意签《四国海军条约》规定了它们各自主力舰的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从此 ,美国的海军力量上升了,可以与英国并驾齐驱,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被削弱了。
巴黎和会的内容和性质
巴黎和会的内容: 一战结束后,如何瓜分胜利果实成为摆在协约国阵营面前的首要问题。1919年1月18日,协约国集团召集交战各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拟定对战败国的和约,以及如何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会议对外宣称要通过媾和使世界保持永久和平,而其实质却是美、英、法、意、日五国对战争赃物进行分配和对世界进行重新瓜分。会议的整个局面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共同主持。三个人各怀心思,在和会上极力捍卫自己国家的权益。在进行了几个月的拉锯战以后,主要战胜国勉强达成了协议,拟定了对德和约。为保护本国利益,德国代表团曾提出修改和约的请求,但被拒绝,不得已之下,只好无条件接受和约。6月28日,《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也就是《凡尔赛条约》,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签署。按照和约的规定,德国的军备受到限制,要将大量土地割让给战胜国,交付巨额赔款,德国的殖民地也被协约国瓜分。另外,巴黎和会还有一个重要议题,即从经济上对苏俄实施封锁,以达到将苏维埃俄国扼杀在萌芽阶段的目的。巴黎和会原本是为解决战后问题、奠定战后和平而召开的大会。不过,这个会议不但没有解决各国列强争夺殖民地、谋取世界霸权的矛盾,反而因对德国的苛刻勒索,而在德国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正如法国元帅福煦所说:“巴黎和会并没有创造和平,只是带来了二十年休战而已。”。巴黎和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扩展资料:评价巴黎和会其实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它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种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首次参加欧战的美国带来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一时颇受欢迎。然而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观点迅速被战胜各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报复的企图所压倒,所谓反战、民族自决等原则皆无法实施。美国虽签署条约却未能经过国会批准,使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外交政策走入孤立主义。日本代表提出“种族平等”议案,虽然得到与会国家17票中11票支持,却遭到澳大利亚的坚决反对,最终被英美否决,消息激起了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合约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召开背景是什么 巴黎和会内容是什么
历史背景: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当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国与沙皇俄国宣战,至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区全面开打。”唐启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月7日,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立。 当时掌控政权的是袁世凯政府,而它选择中立的原因是,那时候中国有各国租借地,驻扎各国军队,如果打起来怎么办?袁世凯政府颁布若干条规则,禁止一战参战国在中国领土领空有任何交战行为。不过,袁世凯政府的中立目的并没有达到。就在一战开始后不久,日本借口与英国结盟,派军队进攻德国在中国租借地胶州湾,并且要在山东半岛借道。因为种种原因,袁世凯政府在当地划出一块交战区,中国就此被卷入一战战火。内容: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扩展资料会议影响:在巴黎和会以后,各国列强暂时在欧洲等地区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随后,建立起了被称为凡尔赛体系的国际地区“新秩序”。凡尔赛体系不但包括对德条约,还包括对奥地利的《圣日尔曼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纳伊条约》,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但是对土条约遭到土耳其的资产阶级的反对,后来联军被凯末尔打败,最终签定了《洛桑条约》,由上述几个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安排的国际体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黎和会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 1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这成为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
2 俄国十月革命,给先进的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3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成为运动的导火线
内容:时间:1919年5月4日
人物及地点:以北京为中心,青年学生起到先锋军的作用,6月3日以后,
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军,运动进入第
二个阶段。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结果:中国代表在《巴黎合约》上据绝签字,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
罢免了曹、路、章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
到先锋军的作用,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在运动中起到领导作用。这次运动提高了中国人民
的觉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
要组成部分。一半意义上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近年来史学界有争议)。
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时间、口号、结果、意义。
背景: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约。时间:1919年5月4日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果:罢免卖国贼,拒签巴黎和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义: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扩展资料:五四运动影响:社会经济: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一战的结束,中国的社会经济依然无法摆脱遭受日本欺凌的厄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多雷西·欧查德总结说,无论如何,“中国使用‘抵制’这一经济武器,是现代经济史最有启示的篇章。”文学艺术: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五四以后,中国出现了大小40多个文艺社团,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文学巨匠,如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郭沫若、郁达夫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