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海葵台风

时间:2024-03-18 13:24:47 编辑:莆仙君

台风海葵的登陆详情

2012年8月8日凌晨3时20分,台风海葵在象山县鹤浦镇登陆 ,登陆时中心气压965百帕,近中心风力14级。截止到8月10日,在“海葵”影响期间,宁波市内陆地区普遍出现10级至12级大风,沿海12级至14级大风;10级大风持续42小时,12级以上已经持续27小时,象山石浦镇实测极大风速50.9m/s,舟山海上浮标站测得最大实测波高12.7米。 2012年8月8日—2012年8月10日,宁波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截至8日下午2时,全市平均雨量230毫米,其中宁海301.3毫米,象山283.3毫米,有117个乡镇超过100毫米,66个乡镇超过200毫米,32个乡镇超过300毫米,13个乡镇超过400毫米,最大为宁海胡陈540毫米。6小时最大雨量象山新桥214毫米,12小时最大雨量宁海胡陈366毫米,24小时最大雨量宁海深圳镇418毫米。市内主要河流,姚江流域降水260毫米,水量2.62亿立方米,奉化江及甬江干流流域267毫米,水量7.01亿立方米,甬江流域221毫米,水量9.63亿立方米,降水导致河网水位迅速上涨,泄洪压力巨大。 气象部门统计显示,“海葵”是1956年12号台风“八一大台风”(5612 温黛wanda)后,在宁波登陆时强度最强的台风,带来的平均降雨量超过历史最高纪录。

台风海葵的发展过程

2012年7月31日,热带扰动99W在22N145.2E处生成,2012年8月1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给予LOW的评级。2012年8月1日,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出烈风警报。2012年8月1日,JTWC发布TCFA(热带气旋生成警报)。2012年8月3日08时在日本冲绳县东偏南方约13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海葵。 2012年8月5日17时进入中国东海东部海面,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3时,风速:28米/秒,移速:10公里/小时,东经:126.6度,北纬:27.3度,气压:98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0级。2012年8月6日17时在浙江省台州市东南约420公里处升级为台风。 2012年8月7日14时在浙江省台州市东南约240公里处升级为强台风。 2012年8月8日3时20分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60 百帕,近中心风力14级。 2012年8月8日16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2012年8月8日21时,减弱为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安徽省宣城宁国市境内。最大风力9级。 2012年8月9日10时,中心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随后在安徽南部回旋,强度逐渐减弱。中午12时,中央气象台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11时,中央气象台对海葵停止编号。 2012年8月9日12时,减弱为热带低压,最大风力7级(16米/秒),992百帕。

台风海葵在哪里登陆了?

2012年8月5日17时进入我国东海东部海面,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其中心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东偏南方大约64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预计,“海葵”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并逐渐向浙江东部一带沿海靠近,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2012年8月6日,浙江省防指将防台风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为Ⅲ级。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2012年8月7日8时发布级别最高的海浪Ⅰ级红色警报。


台风海葵的介绍

强台风海葵(英语:HAIKUI,国际编号:1211)为2012年第11个被命名的风暴。“海葵”一名是由中国提供,是一种海洋动物,意思为一种形状如花朵的海洋动物,此名字为第一次使用,替代2005年在中国造成严重灾害退居幕后的台风龙王。12012年8月3日08时在日本冲绳县东偏南方约13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就是北纬23.2度,东经140.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2百帕。2012年8月5日17时进入中国东海东部海面,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012年8月6日升级为台风。2012年8月7日升级为强台风。2012年8月8日3时20分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鹤浦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60百帕,近中心风力为14级。据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8月10日初步统计,受第11号台风“海葵”影响,浙江、上海、江苏、安徽4省(直辖市)6人死亡,217.3万人紧急转移。其中,浙江省700.1万人受灾,154.6万人紧急转移,5100余间房屋倒塌,1.5万间不同程度受损;上海市36.1万人受灾,2人死亡,31.1万人紧急转移,50余间房屋倒塌,700余间不同程度受损;江苏省66.2万人受灾,1人死亡,12.6万人紧急转移,近600间房屋倒塌,2400余间不同程度受损;安徽省216.6万人受灾,3人死亡,19万人紧急转移,2400余间房屋倒塌,2.2万间不同程度受损。[17]

为什么这次台风要叫海葵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 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中国提出的10个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海葵前身是05年在福建登陆造成重大伤亡的台风“龙王”。国际上台风命名是由14个国家提供140个名称循环使用,当某一台风造成重大危害时,即被除名并由该提供国再想一个替换。龙王由中国提供06年被除名后,世界台风组织在中国提交的5个备选名中选中海葵。海葵属无脊椎动物颜色艳丽酷似花朵且行动缓慢。


为什么台风要叫海葵?

国际上规定,凡是活跃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热带风暴),从2009年起一律使用亚太14个国家(地区)共同认可、具有亚太区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称,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除了香港、澳门各有10个外,祖国大陆提出的10个是:龙王、(孙)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台风海葵(Haikui),名字来源于中国,2006年3月23日,中国气象局启动了“我给台风起名字”大型社会征名活动,“海葵”成功入选,以替代“龙王”。